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光学显微镜

2024-06-11 11:32:19

当前位置:仪器网> 知识百科>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以往最简单的光学显微镜仅由几块透镜组成,而当前使用的光学显微镜由一套透镜组成。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倍,在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是研究人体及其他生物机体组织和细胞结构强有力的工具。光学显微镜主要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构成,而光学系统则主要包括光源、反光镜、聚光器、物镜和目镜等部件。

最新光学显微镜文章

光学显微镜原理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查看全部]

光学显微镜原理

光学显微镜原理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光学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折射和折射率:

  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象,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光学显微镜的光学原理.jpg

  透镜的性能:

  透镜是组成光学显微镜光学系统的Z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象方空间的焦点,称“象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象方焦平面”。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光学显微镜和放大镜起着同样的作用,就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观察。只是光学显微镜比放大镜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

  下图是物体被光学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图中把物镜和目镜均以单块透镜表示。物体AB位于物镜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所以,它经物镜以后,必然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1B1。A1B1位于目镜的物方焦点F2或者在很靠近F2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A2B2后供眼睛观察。虚像A2B2的位置取A1B1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无限远处(当A1B1位于F2上时),也可以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当A1B1在图中焦点F2之右边时)。

  光学显微镜目镜的作用与放大镜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眼睛通过目镜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被物镜所成的已经放大了一次的像。光学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光学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光学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

光学显微镜成像影响因素

  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显微镜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相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

  1、色差

  色差是光学显微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差。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组成,各种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在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也不同,这样物方一个点,在像方则可能形成一个色斑。

  色差一般有位置色差,放大率色差。位置色差使像在任何位置观察,都带有色斑或晕环,使像模糊不清。而放大率色差使像带有彩色边缘。

  2、球差

  球差是轴上点的单色相差,是由于透镜的球形表面造成的。球差造成的结果是,一个点成像后,不在是个亮点,而是一个中间亮、边缘逐渐模糊的亮斑。从而影响光学显微镜成像质量。

  球差的矫正常利用透镜组合来消除,由于凸、凹透镜的球差是相反的,可选配不同材料的凸凹透镜胶合起来给予消除。旧型号光学显微镜,物镜的球差没有完全矫正,应与相应的补偿目镜配合,才能达到纠正效果。一般新型光学显微镜的球差完全由物镜消除。

  3、慧差

  慧差属轴外点的单色相差。轴外物点以大孔径光束成像时,发出的光束通过透镜后,不再相交一点,则光点的像便会得到逗点状,型如慧星,故称“慧差”。

  4、像散

  像散也是影响清晰度的轴外点单色相差。当视场很大时,边缘上的物点离光轴远,光束倾斜大,经透镜后则引起像散。像散使原来的物点在成像后变成两个分离并且相互垂直的短线,在理想像平面上综合后,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斑点。像散是通过复杂的透镜组合来消除。

  5、场曲

  场曲又称“像场弯曲”。当透镜存在场曲时,整个光束的交点不与理想像点重合,虽然在每个特定点都能得到清晰的像点,但整个像平面则是一个曲面。这样在镜检时不能同时看清整个相面,给观察和照相造成困难。因此研究用光学显微镜的物镜一般都是平场物镜,这种物镜已经矫正了场曲。

  6、畸变

  前面所说各种相差除场曲外,都影响像的清晰度。畸变是另一种性质的相差,光束的同心性不受到破坏。因此,不影响像的清晰度,但使像与原物体比,在形状上造成失真。

 

【查看全文】
    与光学显微镜原理相关文文章:

光学显微镜的分类

光学显微镜的分类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光学系统及支撑它们的机械结构组成,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和聚光镜,都是由各种光学玻璃做成的复杂化了的放大镜。光学显微镜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使其为人的肉眼所能看见。

光学显微镜的分类方法

  光学显微镜有多种分类方法:

  ①按使用目镜的数目可分为双目和单目显微镜;

  ②按图像是否有立体感可分为立体视觉和非立体视觉显微镜;

  ③按观察对像可分为生物和金相显微镜等;

  ④按光学原理可分为偏光、相衬和微差干涉对比显微镜等;

  ⑤按光源类型可分为普通光、荧光、紫外光、红外光和激光显微镜等;

  ⑥按接收器类型可分为目视、数码(摄像)显微镜等。

  所以在选购光学显微镜前,一定要确定哪种光学显微镜适合自己。常用的光学显微镜有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衬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

光学显微镜的分类方法.jpg

常见的光学显微镜

  1、生物显微镜

  生物显微镜放大倍数一般在40x-2000x之间,光源为透射光。生物显微镜供YL卫生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所用于微生物、细胞、细菌、组织培养、悬浮体、沉淀物等的观察,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

  生物显微镜可连续观察细胞、细菌等在培养液中繁殖分裂的过程等。在细胞学、寄生虫学、肿瘤学、免疫学、遗传工程学、工业微生物学、植物学等领域中应用广泛,是食品厂、饮用水厂办QS、HACCP认证的必备检验设备。

  2、体视显微镜

  体视显微镜又称“实体显微镜”或“解剖镜”,是一种具有正像立体感的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放大倍数在7x-45x左右,也可以放大到90x,180x,225x。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用于切片操作和显微外科手术;在工业中用于微小零件和集成电路的观测、装配、检查等工作。

  体视显微镜利用双通道光路,双目镜筒中的左右两光束不是平行,而是具有一定的夹角,即体视角(一般为12度~15度),为左右两眼提供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图像。它实质上是两个单镜筒显微镜并列放置,两个镜筒的光轴构成相当于人们用双目观察一个物体时所形成的视角,以此形成三维空间的立体视觉图像。

  目前体视显微镜的光学结构是由一个共用的初级物镜,对物体成象后的两光束被两组变焦镜分开,并成一体视角再经各自的目镜成象,它的倍率变化是由改变中间镜组之间的距离而获得的,因此又称为“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

  3、金相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放大倍数在50x-1000x这个范围内,主要应用于金属等多种不透明材料观察,鉴别和分析内部结构组织。适用于厂矿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等部门。该仪器配用摄像装置,可摄取金相图谱,并对图谱进行测量分析,对图象进行编辑、输出、存储、管理等功能。

  金相显微镜是专门用于观察金属和矿物等不透明物体的光学显微镜,这些不透明物体无法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中观察,故金相显微镜主要以反射光为主。在金相显微镜中照明光束从物镜方向射到被观察物体表面,被物面反射后再返回物镜成像。这种反射照明方式也广泛用于集成电路硅片的检测工作。现在的金相显微镜也可以选择带透射光的,方便观察透明状物体和一些粉末状颗粒状样品。

  4、偏光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光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ZD在于加入起偏器和检偏器,针对反光或者具有双折射性质的样品,相当于切掉一部分杂光,使产品清晰,如矿石,晶体等。凡具有双折射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就能分辨的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法来进行观察,但有些则不可能,而必须利用偏光显微镜。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或双折射性因此,偏光显微镜被广泛地应用在矿物、化学等领域,在生物学和植物学也有应用。

常见的光学显微镜.jpg

  5、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用以照射被检物体,使之发出荧光,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形状及其所在位置。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细胞中有些物质,如叶绿素等,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发荧光;另有一些物质本身虽不能发荧光,但如果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抗体染色后,经紫外线照射亦可发荧光,荧光显微镜就是对这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工具之一。

  6、相衬显微镜

  在光学显微镜的发展过程中,相衬镜检术的发明成功,是近代显微镜技术中的重要成就。我们知道,人眼只能区分光波的波长(颜色)和振幅(亮度),对于无色通明的生物标本,当光线通过时,波长和振幅变化不大,在明场观察时很难观察到标本。

  相衬显微镜利用被检物体的光程之差进行镜检,也就是有效地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将人眼不可分辨的相位差变为可分辨的振幅差,即使是无色透明的物质也可成为清晰可见。这大大便利了活体细胞的观察,因此相衬镜检法广泛应用于倒置显微镜中。

  7、倒置显微镜

  倒置显微镜组成和普通光学显微镜一样,只不过物镜与照明系统颠倒,前者在载物台之下,后者在载物台之上,是为了适应生物学、医学等领域中的组织培养、细胞离体培养、浮游生物、环境保护、食品检验等显微观察。由于上述样品特点的限制,被检物体均放置在培养皿(或培养瓶)中,这样就要求倒置显微镜的物镜和聚光镜的工作距离很长,能直接对培养皿中的被检物体进行显微观察和研究。因此,物镜、聚光镜和光源的位置都颠倒过来,故称为“倒置显微镜”。

  由于工作距离的限制,倒置显微镜物镜的Zda放大率为60x。一般研究用倒置显微镜都配置有4x、10x、20x、及40x相差物镜,因为倒置显微镜多用于无色透明的活体观察。如果用户有特殊需要,也可以选配其它附件,用来完成微分干涉、荧光及简易偏光等观察。

【查看全文】
    与光学显微镜的分类相关文文章: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工具,从诞生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光学显微镜的用途十分广泛,例如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科研工作中都是离不开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1、镜筒:

  镜筒是安装在光学显微镜Z上方或镜臂前方的圆筒状结构,其上端装有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根据镜筒的数目,光学显微镜可分为单筒式或双筒式两类。单筒光学显微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而双筒式光学显微镜的镜筒均为倾斜的。镜筒直立式光学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的ZX线互成45度角,在其镜筒中装有能使光线折转45度的棱镜。

  2、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又称物镜转换盘。是安装在镜筒下方的一圆盘状构造,可以按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自由旋转。其上均匀分布有3~4个圆孔,用以装载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转动物镜转换盘可使不同的物镜到达工作位置(即与光路合轴)。使用时注意凭手感使所需物镜准确到位。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jpg

  3、镜臂:

  镜臂是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弯曲状构造,是取用光学显微镜时握拿的部位。镜筒直立式光学显微镜在镜臂与其下方的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可使镜筒向后倾斜一定角度以方便观察,但使用时倾斜角度不应超过45度,否则光学显微镜由于ZX偏移容易翻倒。在使用临时装片时,千万不要倾斜镜臂,以免液体或染液流出,污染光学显微镜。

  4、调焦器:

  调焦器也称调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镜筒直立式光学显微镜)或下端(镜筒倾斜式光学显微镜),分粗调螺旋(大螺旋)和细调螺旋(小螺旋)两种。粗调螺旋可使镜筒或载物台以较快速度或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好焦距使物像呈现在视野中,适于低倍镜观察时的调焦。而细调螺旋只能使镜筒或载物台缓慢或较小幅度的升降(升或降的距离不易被肉眼观察到),适用于高倍镜和油镜的聚焦或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一般在粗调螺旋调焦的基础上再使用细调焦螺旋,精细调节焦距。

  有些类型的光学显微镜,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重合在一起,安装在镜柱的两侧。左右侧粗调螺旋的内侧有一窄环,称为粗调松紧调节轮,其功能是调节粗调螺旋的松紧度(向外转偏松,向内转偏紧)。另外,在左侧粗调螺旋的内侧有一粗调限位环凸柄,当用粗调螺旋调准焦距后向上推紧该柄,可使粗调螺旋限位,此时镜台不能继续上升但细调旋仍可调节。

  5、载物台:

  载物台也称镜台,是位于物镜转换器下方的方形平台,是放置被观察的玻片标本的地方。平台的ZY有一圆孔,称为通光孔,来自下方光线经此孔照射到标本上。

  在载物台上通常装有标本移动器(也称标本推进器),移动器上安装的弹簧夹可用于固定玻片标本,另外,转动与移动器相连的两个螺旋可使玻片标本前后左右地移动,这样寻找物像时较为方便。

  6、镜柱:

  镜柱是镜臂与镜座相连的短柱。

  7、镜座:

  镜座位于光学显微镜Z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于支持和稳定镜体。有的光学显微镜在镜座内装有照明光源等构造。

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部分

  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和照明装置(反光镜、聚光器和光圈等)。

  1、目镜:

  目镜又称接目镜,安装在镜筒的上端,起着将物镜所放大的物像进一步放大的作用。每个目镜一般由两个透镜组成,在上下两透镜(即接目透镜和会聚透镜)之间安装有能决定视野大小的金属光阑——视场光阑,此光阑的位置即是物镜所放大实像的位置,故可将一小段头发粘附在光阑上作为指针,用以指示视野中的某一部分供他人观察。另外,还可在光阑的上面安装目镜测微尺。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2~3个不同放大倍率的目镜,常见的有5x、10x和15x(表示放大倍数)的目镜,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使用,Z常使用的是10x目镜。

  2、物镜:

  物镜也称接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光学显微镜一般有多个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镜,每个物镜由数片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是光学显微镜Z主要的光学部件,决定着光学显微镜分辨力的高低。常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有10x、40x和100x等几种。一般将8x或10x的物镜称为低倍镜(而将5x以下的叫做放大镜);将40x或45x的称为高倍镜;将90x或100x的称为油镜(这种镜头在使用时需浸在镜油中)。

  光学显微镜物镜上通常都刻有能反映其主要性能的参数,主要有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如10/0.25、40/0.65和100/1.25),该物镜所要求的镜筒长度和标本上的盖玻片厚度(160/0.17,单位mm)等,另外,在油镜上还常标有“油”或“Oil”的字样。

  油镜在使用时需要用香柏油或石蜡油作为介质,这是因为油镜的透镜和镜孔较小,而光线要通过载玻片和空气才能进入物镜中,玻璃与空气的折光率不同,使部分光线产生折射而损失掉,导致进入光学显微镜的光线减少,而使视野暗淡,物像不清。在玻片标本和油镜之间填充折射率与玻璃近似的香柏油或石蜡油时(玻璃、香柏油和石蜡油的折射率分别为1.52、1.51、1.46,空气为1),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增加视野亮度,提高分辨率。物镜分辨力的大小取决于物镜的数值孔径(NA),NA又称为镜口率,其数值越大,则表示分辨力越高。

  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也可从外形上加以区别,一般来说,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低倍镜Z短,油镜Z长,而高倍镜的长度介于两者之间。

  3、聚光器:

  聚光器位于载物台的通光孔的下方,由聚光镜和光圈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聚光镜由2~3个透镜组合而成,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将光线汇集成束。在聚光器的左下方有一调节螺旋可使其上升或下降,从而调节光线的强弱,升高聚光器可使光线增强,反之则光线变弱。

  光圈也称为彩虹阑或孔径光阑,位于聚光器的下端,是一种能控制进入聚光器的光束大小的可变光阑。它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合排列而成,其外侧有一小柄,可使光圈的孔径开大或缩小,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在光圈的下方常装有滤光片框,可放置不同颜色的滤光片。

  4、反光镜:

  反光镜位于聚光镜的下方,可向各方向转动,能将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中。反光镜有两个面,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凹面镜有聚光作用,适于较弱光和散射光下使用,光线较强时则选用平面镜(现在有些新型的光学显微镜都有自带光源,而没有反光镜;有的二者都配置)。


【查看全文】
    与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相关文文章:

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

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它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各个领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观测工具。在生物学、医学、农业、畜牧、地质、矿产和一些工业部门内,光学显微镜有特殊的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

光学显微镜使用准备

  将光学显微镜小心地从镜箱中取出(移动光学显微镜时应以右手握住镜壁,左手托住镜座),放置在实验台的偏左侧,以镜座的后端离实验台边缘约6~10cm为宜。首先检查光学显微镜的各个部件是否完整和正常。如果是镜筒直立式光学显微镜,可使镜筒倾斜一定角度(一般不应超过45度)以方便观察(观察临时装片时禁止倾斜镜臂)。

光学显微镜使用准备.jpg

光学显微镜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对光:

  打开实验台上的工作灯(如果是自带光源光学显微镜,这时应该打开光学显微镜上的电源开关),转动粗调螺旋,使镜筒略升高(或使载物台下降),调节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转到工作状态(即对准通光孔),当镜头完全到位时,可听到轻微的扣碰声。

  打开光圈并使聚光器上升到适当位置(以聚光镜上端透镜平面稍低于载物台平面的高度为宜)。然后用左眼向着目镜内观察(注意两眼应同时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的方向(自带光源光学显微镜,调节亮度旋钮),使视野内的光线均匀、亮度适中。

  2、放置玻片标本:

  将玻片标本放置到载物台上用标本移动器上的弹簧夹固定好(注意:使有盖玻片或有标本的一面朝上),然后转动标本移动器的螺旋,使需要观察的标本部位对准通光孔的ZY。

  3、调节焦距:

  用眼睛从侧面注视低倍镜,同时用粗调螺旋使镜头下降(或载物台上升),直至低倍镜头距玻片标本的距离小于0.6cm(注意操作时必须从侧面注视镜头与玻片的距离,以避免镜头碰破玻片)。然后在目镜上观察,同时慢慢转动粗调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使载物台下降)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为止,再转动细调螺旋,使视野中的物像Z清晰。

  如果需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ZY,甚至不在视野内,可用标本移动器前后、左右移动标本的位置,使物像进入视野并移至ZY。在调焦时如果镜头与玻片标本的距离已超过了1cm还未见到物像时,应严格按上述步骤重新操作。

光学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标本前,应先用低倍镜寻找到需观察的物像,并将其移至视野ZY,同时调准焦距,使被观察的物像Z清晰。

  2、转动物镜转换器,直接使高倍镜转到工作状态(对准通光孔),此时,视野中一般可见到不太清晰的物像,只需调节细调焦螺旋,一般都可使物像清晰。

  注意:

  (1)在从低倍镜准焦的状态下直接转换到高倍镜时,有时会发生高倍物镜碰擦玻片而不能转换到位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高倍镜、低倍镜不配套,即不是同一型号的光学显微镜上的镜头),此时不能硬转,应检查玻片是否放反、低倍镜的焦距是否调好以及物镜是否松动等情况后重新操作。如果调整后仍不能转换,则应将镜筒升高(或使载物台下降)后再转换,然后在眼睛的注视下使高倍镜贴近盖玻片,再一边观察目镜视野,一边用粗调螺旋使镜头极其缓慢地上升(或载物台下降),看到物像后再用细调螺旋准焦。

  (2)由于制造工艺上的原因,许多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视野ZX与高倍镜的视野ZX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即:低倍镜与高倍镜的光轴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在从低倍镜转换高倍镜观察标本时常会给观察者迅速寻找标本造成一定困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帮助观察者在高倍镜下能较快找到所需放大部分的物像,可事先利用羊毛交叉装片标本来测定所用光学显微镜的偏心情况,并绘图记录制成偏心图。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用在高倍镜下找到羊毛交叉点并将其移至视野ZX;②换低倍镜观察羊毛交叉点是否还位于视野ZY,如果偏离视野ZY,其所在的位置就是偏心位置;③将前面两个步骤反复操作几次,以找出准确的偏心位置,并绘出偏心图。当光学显微镜的偏心点找出之后,在使用该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标本时,事先可在低倍镜下将需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至偏心位置处,再转换高倍镜观察时,所需的观察目标就正好在视野ZY。

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1、用高倍镜找到所需观察的标本物像,并将需要进一步放大的部分移至视野ZY。

  2、将聚光器升至Zgao位置并将光圈开至Zda(因油镜所需光线较强)。

  3、转动光学显微镜物镜转换盘,移开高倍镜,往玻片标本上需观察的部位(载玻片的正面,相当于通光孔的位置)滴一滴香柏油(折光率1.51)或石蜡油(折光率1.47)作为介质,然后在眼睛的注视下,使油镜转至工作状态。此时油镜的下端镜面一般应正好浸在油滴中。

  4、注视光学显微镜目镜中,同时小心而缓慢地转动细调螺旋(这时只能使用微调节螺旋,千万不要使用粗调节螺旋)使镜头微微上升(或使载物台下降),直至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像。操作时不要反方向转动细调节螺旋,以免镜头下降压碎标本或损坏镜头。

  5、油镜使用完后,必须及时将镜头上的油擦拭干净。操作时先将油镜升高1cm,并将其转离通光孔,先用干擦镜纸揩擦一次,把大部分的油去掉,再用沾有少许清洁剂或二甲苯的擦镜纸擦一次,Z后再用干擦镜纸揩擦一次。至于玻片标本上的油,如果是有盖玻片的制片,直接用上述方法擦干净;如果是无盖玻片的标本,则盖玻片上的油可用拉纸法揩擦,即先把一小张擦镜纸盖在油滴上,再往纸上滴几滴清洁剂或二甲苯。趁湿将纸往外拉,如此反复几次即可干净。

 

【查看全文】
    与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相关文文章:

光学显微镜的故障分析|维护保养

光学显微镜的故障分析|维护保养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主要由载物台、聚光照明系统、物镜、目镜和调焦机组成,被广泛用于多个领域中。

光学显微镜的常见故障

  1、调焦系统

  故障主要有粗准校螺旋太紧和镜筒自行下滑两类。

  ①粗准校螺旋太紧

  光学显微镜由于长期使用,使润滑油干枯,或者有污物进入镜筒与镜臂之间的滑道中,可能使粗准校螺旋旋转吃力。可以向后旋转粗准校螺旋将镜筒提起来取下,清理镜筒和镜臂间的滑道,然后加入润滑油。如果还是旋转吃力的话,可以将两侧粗准校螺旋沿逆时针方向用力相对旋转,将其卸开,清理内部后加上润滑油。

  光学显微镜清理时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蘸1**%的乙醇清洗,不要使用有机溶剂以免损坏漆面。润滑油可以用固态润滑油,如凡士林,切不可使用液态润滑油,如缝纫机油等。因为液态润滑油很可能游离扩散到物镜等光学系统内损坏镜头。

光学显微镜的常见故障.jpg

  ②镜筒自行下滑

  可以先将两个粗准校螺旋沿着顺时针方向相对旋紧,如果效果不明显的话可以将粗准校螺旋卸开,卸开的方法是将左右粗准校螺旋旋钮向相反方向逆时针旋转即可将其旋开。将一个内径5mm外径10mm的圆形塑料垫片,塑料垫片可以就地取材使用任何有韧性的薄塑料片。加上垫片旋紧要适度,太紧太松都不好,以光学显微镜可以灵活转动镜筒不自动下滑为准。

  2、物镜转换器

  光学显微镜该故障主要有物镜定位不准、转换器太紧及转换器晃动等。

  ①物镜定位不准

  物镜旋转到位时应有“咔”的一声,这是因为镜筒后侧的定位珠恰好卡入了转换器的定位槽内。如果定位珠的弹片太松,就会使转换器定位不准,可以将其取下,用钳子正位后再安装上去即可。

  ②转换器太紧或者晃动

  光学显微镜可能是由于缺少润滑油或者紧固螺丝松动造成的,需要将其卸开,调整,加润滑油。转换器的紧固螺丝有内外两个,外面的螺丝丝扣与普通螺丝一样,顺时针旋转是旋紧,内层空心螺丝丝扣是反向的,逆时针旋转是旋紧。

  光学显微镜转换器内嵌有两圈钢珠,在钢珠部位加上润滑油。加完油后先将内层空心螺丝旋上,调整紧固程度,以使两圈钢珠严丝合缝地扣好,没有松动的迹象,同时转换器旋转不吃力为准。然后旋上外面的螺丝,旋紧。由于两个螺丝是互相反扣的,所以旋紧后不会因为转换器的转动而松脱。

  3、镜柱和镜臂连接部分倾斜关节故障

  光学显微镜经常会出现松脱的故障,单纯旋紧其紧固螺母有时不起作用,可以用专用扳手将紧固螺母旋开,在镜柱和镜臂连接处位置加塑料垫片。塑料垫片可以用手边的材料自行制作,垫片内径8mm外径24mm。厚度1mm左右即可,太厚不易安装。

  4、遮光器故障

  光学显微镜载物台可能会被水或其他药品污染,并渗入下面的遮光器缝隙内,所以遮光器经常会有转动困难或者定位不准的故障。解决办法是将遮光器下面ZX位置的螺丝拧开,卸下遮光器,把里面的污物彻底清理干净,然后在卡珠和5个卡槽的位置上涂上润滑油,再安装上即可。

光学显微镜的维护保养

  1、日常维护保养

  ①防尘:光学显微镜表面落入灰尘,不仅影响光线通过,而且经光学系统放大后,会生成很大的污斑,影响观察。灰尘、砂粒落入机械部分,还会增加磨损,引起运动受阻,危害同样很大。注意保持光学显微镜的清洁。

  ②防潮:光学镜片就容易生霉、生雾。机械零件受潮后,容易生锈。光学显微镜箱内应放置1~2袋硅胶作干燥剂。

  ③防热:避免热胀冷缩引起镜片的开胶与脱落。因此,光学显微镜要放置在干燥阴凉、无尘、无腐蚀的地方。使用后,要立即擦拭干净,用防尘透气罩罩好或放在箱子内。当光学显微镜闲置时,用塑料罩盖好,并储放在干燥的地方防尘防霉。将物镜和目镜保存在干燥器之类的容器中,并防些干燥剂。

  ④防腐蚀:光学显微镜不能和具有腐蚀性的化学试剂放在一起。如硫酸、盐酸、强碱等。

  2、光学系统的维护保养

  光学显微镜使用后用干净柔软的绸布轻轻擦拭目镜和物镜镜片。聚光镜和反光镜只要擦干净就可以了。有较顽固的污迹,可用长纤维脱脂棉或干净的细棉布蘸少些二甲笨或镜头清洗液(3份酒精∶1份乙 醚)擦拭,然后用干净细软的绸布擦干或用吹风球吹干。

  3、机械系统的维护保养

  滑动部位:定期涂些中性润滑脂油漆和塑料表面的清洁,顽固的污迹可以使用软性的清洁剂来清洗,建议使用硅布。

  塑料部分:用软布蘸水就可以清洗了。不要使用有机溶剂(如酒精,乙 醚,稀释剂等)。因为会腐蚀机械和油漆,造成损坏。

  光学显微镜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①清洗液千万不能渗入到物镜镜片内部,否则会损坏物镜镜片。

  ②纯酒精和二甲苯容易燃烧,在将电源开关打开或关闭时要特别当心不要引燃这些液体。

  ③物镜和目镜的生霉生雾的处理办法准备30%无水乙醇+70%乙 醚,将不同镜头单独分开放置干燥剂器皿中,Z好用棉花棒,纱布,柔软的刷子等比较柔软的东西来擦拭油镜当时就要清洗。特别是100X的油镜,处理不当的话,前片容易浸油或开胶。

  ④目镜可以自己拆下来清洗,16x目镜注意别装反了,前片凹面在上。

  ⑤物镜不要随便拆下。

  ⑥擦洗镜头时,不能过用力,以防止损伤镀膜层。

  ⑦光学显微镜一般2个月保养一次。


【查看全文】
    与光学显微镜的故障分析|维护保养相关文文章: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史。自从有了光学显微镜,人们看到了过去看不到的许多微小生物和构成生物的基本单元——细胞,使我们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光学显微镜的放大仪器。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了光学显微镜的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光学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

  17世纪中叶,英国的胡克和荷兰的列文胡克,都对光学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zhuo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胡克在光学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jpg

  1673~1677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光学显微镜。胡克和列文胡克利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

  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1827年阿米奇diyi个采用了浸液物镜。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阿贝奠定了光学显微镜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这些都促进了光学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科赫、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光学显微镜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泽尔尼克创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古典的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械元件的组合,它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的像。后来在光学显微镜中加入了摄影装置,以感光胶片作为可以记录和存储的接收器。现代又普遍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像管和电荷耦合器等作为显微镜的接收器,配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后构成完整的图像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光学显微镜发展趋势

  近年来科学研究对各类检测仪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虽然我国光学显微镜行业发展已历70余年,但国内绝大多数知名度较高的光学显微镜是由外企所生产,国内的众多公司仍旧徘徊在行业的中低端市场。想要突破现状,创新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1、微型化:

  微型光学显微镜指微电子技术、微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应用于仪器的生产中,从而使仪器成为体积小、功能齐全的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它能够完成信号的采集、线性化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控制信号的输出、放大、与其他仪器的接口、与人的交互等功能。微型光学显微镜随着微电子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不断成熟,价格不断降低,因此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光学显微镜发展趋势.jpg

  2、多功能化:

  光学显微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多功能化是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特点,因此也是未来智光学显微镜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3、人工智能化: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全新领域,光学显微镜的进一步发展将含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即代替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光学显微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人工智能在现代仪器仪表中的应用,使我们不仅可以解决用传统方法很难解决的一类问题,而且可望解决用传统方法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

【查看全文】
    与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相关文文章:
光学显微镜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