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

欢迎您: 免费注册 仪器双拼网址:www.yiqi.com
首页-资讯-资料-产品-求购-招标-品牌-展会-行业应用-社区-供应商手机版
官方微信
中国仪器网• 行业应用
仪器网/ 行业应用/ 解决方案/ 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监测-面向实用化快充策略

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监测-面向实用化快充策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内容节点
概述
实验/设备条件
样品提取
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结果/结论
仪器/耗材清单

绝大多数客户在考虑电动车时,都会有“里程焦虑”,主要担心的是行驶里程和充电时间。一个优化的快充策略,有助于缩短充电时间,同时确保不降低电池性能和循环寿命为前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析锂现象,被认为是电池性能衰减的主要因素。


多步恒电流充电法(MCC)

本研究开发了两种策略,采用三电极测试和充电过程中的内阻演化。通过初步分析,有望开发出新的多步恒电流充电方法(MCC),对比测试了四种充电方法。结果显示新的充电策略,同步改善了充电时间和循环寿命,显示该方法在抑 制锂析出的高可靠性。


56.png


Fig 1. (a) 恒电流-恒电压充电曲线(CC-CV);

(b) 多步恒电流充电曲线 (MCC);

(c) 恒电流-负向脉冲充电曲线(CCNP);

(d) 脉冲电流充电曲线(PCC);

(e) 强充电曲线(BCC);

(f) 连续可变电流充电曲线(VCP)


以上方法的目标是优化容量保持率并缩短充电时间。在不同的充电方法中,CC-CV(Fig 1 a) 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因为简单易用。

Fig 1b的多阶恒电流法(MCC)是第 一个被应用于快充的方式,该方法由两个或者多个恒电流(CC)组成,当电压到达明确定义的电压值时充电截止。

Fig 1c显示的恒电流-恒电压-负向脉冲放电策略(CC-CVNP),将单个恒电流分成若干个特定步骤,穿插一些负向脉冲电流,有利于降低电极内部的浓度梯度。Fig 1d 脉冲放电方式由一系列恒电流充电步骤组成,每一步加入静置过程,可以降低电池极化的风险,提高充电效率,有利于SEI膜的形成。

Fig 1e 为放大的充电方式,第 一步为大电流充电,再接着是常用的CC-CV。

Fig 1f 是可变的电流方式(VCP),电流随着等效电路模型而连续变化。


理论基础

对于以上情况,根据已有知识,阻抗为SoC的函数,因此定义充电的模式来优化充电效率和降低发热是可行的。

由于循环老化,尤其是在快充过程中,导致电池中不可逆容量衰减,监测此类衰减现象是非常重要的。锂离子浓度梯度导致活性物质颗粒发生破裂,产生应力,从而导致老化。

本研究着重于其他老化的因素,析锂现象,即充电过程中金属锂在负极表面发生沉积,尤其在大电流及低温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极易产生以下问题。

  • 消耗活性锂

  • 堵塞电极材料孔径,降低Li离子的移动

  • 锂枝晶的形成导致短路风险


通过监测充电过程后的电压变化,是众多电化学监测锂析出的方法之一。如果没有发生析锂,在充电刚结束时,电池的开路电压会呈现指数衰减曲线,如Fig 2a 蓝色曲线。动态电压曲线模型用等效电路进行分析,在弛豫过程中显示出指数衰减。如果出现析锂情况,如fig 2a 红色曲线所示,在弛豫时间内,析出的锂会继续嵌入石墨层中,从而增加了LiC6的浓度。弛豫过程中使用微分电压法,有助于分析在静置时电压的演变。Fig 2b的红线清晰的显示出析锂嵌入,开始正常的弛豫现象。


57.png



Fig 2.(a) 电压弛豫曲线-锂析出(红线) ,无析锂现象(蓝线)

(b) 微分电压时间曲线-锂析出(红线),无析锂现象(蓝线)


58.png


Fig 3 放电过程的微分电压曲线(DVA)


放电过程中的微分电压曲线(DVA)也可以被用于诊断工具来探测负极表面的锂析出情况。如果出现析锂,DVA曲线在放电开始时会出现弯曲情况,如Fig 3红色曲线所示。

为了评估和模拟导致锂析出的情况,本研究基于两种方式,如第二部分所讲。

  • 评估电极电势对时间的函数,使用三电极电解池对Li/Li+参比电极。

  • 评估锂析出对时间的函数,即充电过程中内阻对时间的函数。

因为第二个策略简单易于对全电池进行测量,无需拆解电池做成三电极进行测试,所以本研究的目标是比较两种方式对于锂析出的预测能力。


实验部分


使用商业化的(215 Wh/Kg)的锂离子电池,Si-C | EC/DMC (1:1),1 M LiPF6 | NMC 811体系


2.1

使用三电极装置(Li/Li+参比)进行电极电势评估。

将放电态下的商业锂离子电池进行安全拆解,电极材料裁剪为直径18mm的圆片,并组装成测试电解池(即EL-Cell)。因为原始的电池中,集流体两侧都涂覆了电极材料,将其中一面的材料去除掉,以确保集流体和EL-Cell的接触。这个操作不会影响正极和负极材料的比例,重现原始状况。


EL-Cell的配置先比钮扣电池更好,因为其易于拆卸,可以用其他技术对材料做进一步分析。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如下。

  • CC-CV充电(C/2)到4.2V截止,(CV步骤截止条件为当I < C/40)

  • CC放电(1C)放电至2.75V


为了探测负极的锂析出现象,使用锂参比电极探测负极电位变负。这个是锂离子在负极表面析出而未迁入石墨的直接证据。在若干倍率下执行CC充电步骤,将负极电势(Uan)等同于0V时结束充电。

为了设计多步充电过程中的每个单步,一旦选择特定步骤的充电倍率,充电结束时(相应截止电压)测量全电池的电压(与所选充电倍率相关)。


2.2

在充电过程中,测试内阻对时间的函数关系,

内阻的测量,在静置的3秒期间,如Fig 4所示在每个充电结束后使用电流中断法,在两个静置之间,增加2.5 % SoC。


59.png


Fig 4. 在3 秒的静置期进行内阻测量


60.png


Fig 5. 锂析出和嵌入竞争模型的电路示意图


2.3

多步恒电流充电曲线(MCC)


61.png


Fig 6 (a) 电压响应曲线,(b)快充电流曲线


3

结果分析

Fig 9 a显示了全电池(EL-Cell)三电极装置,对几个电池进行不同倍率的充电至1.32C,显示出很高的电压稳定性。Fig 9a显示全电池的电压直至负极电压低于Li/Li+参比电极,Fig 9b 显示了相应的负极半电池行为。


62.png


Fig 9 (a) 全电池电压,(b) 不同倍率下负极半电池电压 (vs Li/Li+)


Fig 10 显示充电过程中全电池的内阻变化情况,不同倍率,内阻对SoC的函数。蓝色曲线为0.1 C倍率时没有发生析锂,低倍率时期望没有发生析锂情况。随着倍率的增加,曲线走势向左移动,因为出现更高的过电势,主要由扩散过程导致。


63.png


Fig 10 不同充电倍率下的内阻对SoC的函数,0.1 C 的曲线作为参考


从0.75C开始(黄色曲线),可以看到在高SoC下(红色区域)内阻急剧下降,出现析锂,0.1C和0.5C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情况。这个现象可以归结为析锂开始发生,正如其他报道所提到的。基于以上结果,可以创建几种快充方式。正如所期望的,通过对三电极电解池中电极电势的测量,可以用于检测负极锂析出的发生。


充电过程中内阻的演化,因为无需拆解电池,可以直接进行全电池测试,因此会受电动汽车行业青睐。


64.png


ig 11. 不同充电方式下的SoH 与循环圈数的对应关系

 

Fig 11 中显示了MCC2的充电方式,显示出最 高的SoH能力,充电时间减少约3min 。MCC1曲线显示出老化同样也优于参考曲线。MCC Fast 1 显示整体的老化与参比相当,但是充电时间增加约6min 。最 后,对于MCC Fast 2 而言,如其他曲线出现首次容量衰减后,后续有所提升,在300次循环后表现出和MCC Fast 1类似的老化趋势。


65.png


Fig 12 充放电容量对循环次数的函数


Fig 12 显示的是在第 一阶段老化的充电和放电容量(75圈循环) 。在所有曲线中,可以观察到MCC2表现出最 高的充电和放电容量。


结论

两种不同的策略用于筛选电流和电压的限制条件,用于避免锂离子电池负极表面锂金属的析出沉积。

  • 使用三电极装置,评估电极电位对时间的函数

    • 基于经典电化学原理,监测电极电势

    • 制作过程复杂,且需要特殊装置,如手套箱,在拆解过程中电极有失效风险

  • 多步恒电流充电(MCC2)策略降低充电时间并提高容量保持率



66.png


输力强9300R ASPIRE软件界面显示,可进行自由灵活的多步充电(MCC)设置,结合快速数据采集,dQ/dV 分析,及强大的同步交流阻抗功能,可用于对锂离子电池快充策略的探索。


67.png



相关产品
相关解决方案
其他解决方案
最新解决方案
厂商产品资料
在线留言
官方微信

仪器网微信服务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仪器网官方订阅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在线客服

咨询客服

在线客服
工作日:  9:00-18:00
联系客服 企业专属客服
电话客服:  400-822-6768
工作日:  9:00-18:00
订阅商机

仪采招微信公众号

采购信息一键获取海量商机轻松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