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的原理|发展历史
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水晶等)制成的一种光学元件。透镜是折射镜,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球面一部分),或一个球面(球面一部分)一个平面的透明体。透镜所成的像有实像也有虚像。透镜可广泛应用于安防、车载、数码相机、激光、光学仪器等各个领域,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透镜技术也越来越应用广泛。
透镜的成像原理
如果一个透明物体的两个界面都是球面,或者一个界面是球面,另一个界面是平面,则称此物体为透镜。ZY部分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从它们的截面形状来分,有双凸、平凸、凹凸三种。ZY部分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从它的截面形状不同,可以分为双凹、平凹和凸凹三种。
通过透镜两个球面曲率ZX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或主轴。主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表示。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相对于光心对称,焦点用字母“F”表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由于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射向凹透镜的光,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由于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透镜的发展历史
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生火。”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削冰取火。据说在尼罗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代,祭司在举行宗教仪式时能够“引天火下凡”,祭司所用的道具就是一个简单的凸透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一特点把易燃物点燃。在大英博物馆的埃及馆里存放两块放大镜,是在塔尼斯(Tanis)发现的,确定日期是公元150年。
由此可见,早在古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了透镜具有聚焦和放大作用。阿尔哈金(Alhazen,965~1038)研究过球面镜和抛物面镜,首先发明了凸透镜并描绘了人眼的构造。
1266年,培根(R.Bacon,1214~1294)首次提出用透镜矫正视力和采用透镜组构成望远镜的可能性,并描绘过透镜焦点的位置。
1299佛罗伦萨人阿玛蒂(Armati)发明了眼镜,从而解决了视力矫正问题。
波特(Porta,1535~1615)研究了附有凸透镜的暗箱成像,讨论了透镜组合,发明了简易照相机。
1609伽利略(GalileoGaliei,1564~1642)展出了人类历史上diyi架按照科学理论制造出来的望远镜。其实,Z早发现望远镜奥秘的不是伽利略,而是一位叫李普塞(Lippershey,1587~1619)的荷兰商人。他在制造镜片时,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组合在一起往外看时,远处的景物就变近了。伽利略对此发现很感兴趣,他用数学计算研究了用什么样的镜片组合在一起效果比较好,经过反复的实验,终于在1909年发明了世界上diyi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他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做出了许多有重大意义的发现。
diyi架显微镜是荷兰人詹森(Janssen,1588~1632)发明的。后来,意大利人冯特纳(Fontana,1580~1656)对此做了重大改进,把显微镜的目镜从凹透镜改为凸透镜,使之具有近代显微镜的基本形式。
目前,透镜已经用到电子显微镜、投影仪和照相机等等的物镜上。透镜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其作用在各个领域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透镜的原理|发展历史
- 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水晶等)制成的一种光学元件。透镜是折射镜,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球面一部分),或一个球面(球面一部分)一个平面的透明体。
-
- 水浴锅的发展历史
- 水浴锅是实验室常用的恒温设备,水浴锅的液体介质是水。水浴锅的原理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用“水浴”来加热东西,不但传热缓和均匀,而且也不会使被加热的物质着火或烧焦。
-
- 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历史
-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 )是对细胞进行自动分析和分选的装置。下面就让小编和你了解一下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历史。
-
- 电阻炉的发展历史
-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使炉内电热元件或加热介质发热,从而对工件或物料加热的工业炉。它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材料发生热能的加热炉。
-
- 体视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 体视显微镜又称“立体显微镜”或“解剖镜”,是一种具有正像立体感的目视仪器,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林、工业及海洋生物各部门。
-
-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
-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天文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天文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
- 激光器的发展历史
- 激光器的发明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它使人们终于有能力驾驶尺度极小、数量极大、运动极混乱的分子和原子的发光过程,从而获得产生、放大相干的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紫外线的能力。
-
- 电化学工作站的发展历史
- 电化学测量系统简称为电化学工作站,为电化学研究和教学常用的测量设备。其主要包括单通道工作站和多通道工作站两大类,在生物技术、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应用。
-
- 多肽合成仪发展历史
- 在1963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Bruce Merrifield 发明的多肽固相合成技术是多肽合成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对化学,生化,医药,免疫和基因科学等学科和领域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
- 继电器发展历史
- 继电器为一种电控制器件,为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
-
- 离子迁移谱仪发展历史
- 离子迁移谱仪为按照不同离子在均匀弱电场下漂移速度得到差异来使对离子的分辨得以实现。离子迁移谱仪的主要构成组分一般为数据采集和处理、控制部分、读出电路、收集区、迁移区、离子门、电离部分以及进样部分等。
-
- 电子鼻发展历史
- 电子鼻为一种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的新颖仪器,其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发展起来的,被叫做气味扫描仪。被测样品的整体信息以及指示样品的隐含特征通过其特定的传感器和模式识别系统被快速地提供。
-
- 洗板机的原理|结构|发展历史
- 洗板机是进行酶联免疫实验时,检测各种感染性病毒所必备的设备之一,其作用是通过清洗,实现酶联免疫实验过程中结合相与游离相的分离。具有精密、可靠、自动带有液面感应报警系统、防止溢流、操作简便等特点。
-
- 夜视仪的原理|作用|发展历史
- 夜视仪从其诞生那天开始,就与军队有关。最早就是因为军队需要晚上的夜视设备,夜视仪才营运而生。最为一种高隐蔽性的观察设备,夜视仪一直广泛被军方采购。
-
- 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发展历史
- 核磁共振成像仪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核磁共振成像仪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
- 血气分析仪的发展历史|前景
- 血气分析仪是通过对人体血液及呼出气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进行定量测定,来分析和评价人体血液酸碱平衡(紊乱)状态的仪器。
-
- 色差仪的发展历史|趋势
- 色差仪是一种测量样品色差或测量样品的颜色值的仪器。许多行业对于产品色差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换句话说,色差是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汽车漆、家具漆、食品、涂料等领域,往往需要色差仪控制产品的色差。
-
- 无菌隔离器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 无菌隔离器(也称实验室隔离器)从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发展起来。无菌隔离器能为微生物测试提供一个最可靠的环境,较好地防止微生物污染待测试物品,避免产生假阳性,现已在quan球制药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
-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展历史|现状
-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诞生是电子显微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在微观领域的认识方面又跨越了一个新的起点,对化学、物理、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的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史。自从有了光学显微镜,人们看到了过去看不到的许多微小生物和构成生物的基本单元——细胞,使我们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