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显微镜结构及特点
原子力显微镜是通过探针与被测样品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力(原子力)来获得物质表面形貌的信息。因此,原子力显微镜除导电样品外,还能够观测非导电样品的表面结构,且不需要用导电薄膜覆盖,其应用领域将更为广阔。
原子力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主要由为反馈光路提供光源的激光系统、进行力-距离反馈的微悬臂系统、执行光栅扫描和Z轴定位的压电扫描器、接收光反馈信号的光电探测器、反馈电子线路、粗略定位系统、防震防噪声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数据处理软件、样品探测环境控制系统湿控、温控、气环境控制等、监控激光-悬臂-样品相对位置的显微及CCD摄像系统等构成。
1、激光器单元
原子力显微镜激光器是光反馈通路的信号源。由于悬臂的空间有限性,就对照射器上的光束宽度提出了一定要求:足够细、单色性好、发散程度弱;同时也要求光源的稳定性高,可持续运行时间久,工作寿命长。而激光正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上述条件的光源。
2、微悬臂单元
微悬臂是探测样品的直接工具,它的属性直接关系到原子力显微镜的精度和使用范围。微悬臂必须有足够高的力反应能力,这就要求悬臂必须容易弯曲,也易于复位,具有合适的弹性系数,使得零点几个纳牛甚至更小的力的变化都可以被探测到;同时也要求悬臂有足够高的时间分辨能力,因而要求悬臂的共振频率应该足够高,可以追随表面高低起伏的变化。根据上述两个要求,微悬臂的尺寸必须在微米的范围,而位于微悬臂末端的探针则在10nm左右,而其上针尖的曲率半径约为30nm,悬臂的固有频率则必须高于10Hz。
3、压电扫描单元
原子力显微镜要探测样品表面的精细结构,除了高性能的微悬臂以外,压电扫描器压电换能器的精确扫描和灵敏反应也是同样重要的。压电换能器是能将机械作用和电讯号互相转换的物理器件。它不仅能够使样品在XY扫描平面内精确地移动,也能灵敏地感受样品与探针间的作用,同时亦能将反馈光路的电讯号转换成机械位移,进而灵敏地控制样品和探针间的距离力,并记录因扫描位置的改变而引起的Z向伸缩量。这样,压电扫描器就对样品实现了表面扫描。常见扫描器的Z小分辨率为0.1nm×0.1nm×0.1nm。
4、光电检测与反馈单元
目前原子力显微镜探测悬臂微形变的主要方法是光束偏转法:用一束激光照在微悬臂的,而用位置灵敏光检测器(PSPD)来接收悬臂的反射激光束,并输出反映反射光位置的信号。由于悬臂的形变会引起反射光束的偏移,导致反射光在PSPD上位置的变化,进而产生反应悬臂的形变的电讯号,以供调节压电扫描器的伸缩控制。
作为原子力显微镜的核心部件,它们是不可或缺的,要得到满意的试验图像,总是要求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都达到Z佳。因此,原子力显微镜中Z关键的技术就是高性能激光器的设计、对微弱力作用极其敏感的微悬臂的设计、为获得高分辨率的非常尖细针尖的制备、精确扫描定位的压电换能器和光电检测技术的研究。
原子力显微镜的特点
1、高分辨力,原子力显微镜分辨力远远超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光学粗糙度仪。样品表面的三维数据满足了研究、生产、质量检验越来越微观化的要求。
2、非破坏性,原子力显微镜探针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力为10^-8N以下,远比以往触针式粗糙度仪压力小,因此不会损伤样品,也不存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损伤问题。另外扫描电子显微镜要求对不导电的样品进行镀膜处理,而原子力显微镜则不需要。
3、应用范围广,原子力显微镜可用于表面观察、尺寸测定、表面粗糙测定、颗粒度解析、突起与凹坑的统计处理、成膜条件评价、保护层的尺寸台阶测定、层间绝缘膜的平整度评价、VCD涂层评价、定向薄膜的摩擦处理过程的评价、缺陷分析等。
4、软件处理功能强,原子力显微镜三维图象显示其大小、视角、显示色、光泽可以自由设定。并可选用网络、等高线、线条显示。图象处理的宏管理,断面的形状与粗糙度解析,形貌解析等多种功能。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原子力显微镜结构及特点
- 原子力显微镜是通过探针与被测样品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力(原子力)来获得物质表面形貌的信息。因此,原子力显微镜除导电样品外,还能够观测非导电样品的表面结构,且不需要用导电薄膜覆盖,其应用领域将更为广阔。
-
- 原子力显微镜的特点及作用
- 原子力显微镜是通过探针与被测样品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力来获得物质表面形貌的信息,因此,原子力显微镜除导电样品外,还能够观测非导电样品的表面结构,其应用领域更为广阔。
-
- 透射电镜结构及特点
- 透射电镜由电子光学系统、电源与控制系统及真空系统三部分组成。电子光学系统通常称镜筒,是透射电镜的核心。它分为三部分,即照明系统、成像系统和观察记录系统。
-
- 原子力显微镜组成及应用
- 原子力显微镜突出地显现了显微观测技术作为人类视觉感官功能的延伸与增强的重要性,它是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基础上为观察非导电物质经改进而发展起来的分子和原子级显微工具。
-
- 原子力显微镜的功能|特点
- 原子力显微镜是利用原子之间的作用力通过仪器的检测系统、反馈系统等成像的仪器。具有原子级别分辨率,成像分辨率高,并且能提供三维表面图,近年来在纳米功能材料、生物、化工和医药方面得到广泛的使用。
-
- 拉曼光谱仪的结构及特点
- 拉曼光谱仪的应用广泛,在物理、化学、材料等很多领域均有应用。随着拉曼光谱仪不断发展,以后的应用会更加普遍。拉曼光谱仪由单色器和迈克尔逊干涉仪、样品装置、激发光源、滤光器、检测器、光学系统等几部分构成。
-
- 分子荧光光谱仪结构及特点
- 分子荧光光谱仪凭借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非破坏性等显著特点,在多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分析工具,提升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
- 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
- 原子力显微镜是用微小探针“摸索”样品表面来获得信息,所以测得的图像是样品最表面的形貌,而没有深度信息。扫描过程中,探针在选定区域沿着样品表面逐行扫描。
-
- 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结构
- 原子力显微镜(AFM)用一个微小的探针来“摸索”微观世界,它超越了光和电子波长对显微镜分辨率的限制,在立体三维上观察物质的形貌,并能获得探针与样品相互作用的信息。
-
- 台式扫描电镜结构、特点及应用
- 台式扫描电镜由三大部分组成:真空系统,电子束系统以及成像系统。了解台式扫描电镜的组成结构,有利于更加合理的使用扫描电镜,从而延长扫描电镜的使用寿命及提高操作的精确度。
-
- 移液器分类及结构和特点
- 移液器,又被叫做移液枪,为一种用来对液体进行定量转移的器具。移液器通常在进行分析测试方面的研究时被用来对少量或微量的液体进行移取。按照原理,移液器包括气体活塞式移液器以及外置活塞式移液器。
-
-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
-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在1991年问世,它将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扩展到电化学领域。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是将接触式的原子力显微镜用于电解质溶液研究电极的表面形貌,其力的作用原理与大气中的原子力显微镜相同。
-
-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
-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是传统原子力显微镜的衍生物,除了力敏感器和力探测器,扫描所用的针尖是导电的,附加一个灵敏电流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在获取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的同时,可以获得和形貌一一对应的局域电导信息。
-
- 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的分类及应用
-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具有原子分辨率的表面形貌、电磁性能分析的重要仪器。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由于应用范围仅限于原子力显微镜,属于高科技仪器的耗材,应用领域不广,全世界的使用量也不多。
-
- 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
- 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被用来研究对固体材料进行表面结构分析的仪器,通过对检测样品表面与感应元件之间的原子作用力,来对样品进行研究,反映样品的结构以及相应性质。
-
- 原子力显微镜用途
- 原子力显微镜是SPM家族中应用领域最为广泛的表面观察与研究工具之一。其应用理论与技术现已得到迅猛发展,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表面科学等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 原子力显微镜简介
- 原子力显微镜,简称AFM,是一种可以用来研究包括绝缘体在内的固体材料表面结构的分析仪器,凭借其纳米级分辨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成为研究生物医学样品和生物大分子的重要工具之一。
-
- 原子力显微镜基本原理
-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具有原子级别高分辨率的新型表面分析仪器,它不但能观察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表面现象,而且能用来观察诸如玻璃、陶瓷等非导体表面的微观结构。
-
- 原子力显微镜功能
-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纳米级分辨率的成像技术,通过探针与样品表面接触进行研究。原子力显微镜可以检测很多样品,提供表面研究和生产控制或流程发展的数据,这些都是常规扫描型表面粗糙度仪及电子显微镜所不能提供的。
-
- 原子力显微镜用途
-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具有原子级别高分辨率的新型表面分析仪器,它不但能观察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表面现象,而且能用来观察诸如玻璃、陶瓷等非导体表面的微观结构。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