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工业内窥镜

当前位置:仪器网> 知识百科>工业内窥镜>工业内窥镜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工业内窥镜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类型:行业标准 2018-09-30 13:24:50 5332阅读次数

工业内窥镜是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机械、电子技术和显微摄像技术一体的新型无损探伤仪器。用于常规无损探伤技术无法触及到非可视部位表面缺陷的检测。由光纤传输照明光、显微摄象、视频信号通过处理放大、送监视器显象,在清晰的图象上,可供多人同时观察和分析缺陷状况。本产品与计算机耦合,组成数自化图象处理系统。以利快速,准确对缺陷进行判断。工业内窥镜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众多,操作人员要能够掌握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工业内窥镜在使用中有许多的注意事项,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呢?下面就由专业人员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工业内窥镜使用时的环境要求:

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工业内窥镜已经变得小而轻,越来越易于携带,适应在野外等复杂环境下工作。一般来说,工业内窥镜检测对环境的要求不高,只有检测现场周围强电磁干扰或剧烈的电压波动会对检测设备有不良的影响;同时环境温湿度应满足设备的使用要求,否则极易对工业内窥镜设备造成损害,如过低温度会导致柔性探头变硬变脆,过高温度会影响设备的散热。过于明亮的光线会降低人眼分辨力、影响检测图像的反差,一般检测时不允许在强烈光线如日光直射下进行,应尽量选择光线柔和、安静的室内环境。


工业内窥镜的检测程序:

首先我们要了解检测工件的内部结构特点、检测具体内容、位置,按程序展开相关链接仪器,检查电源、接地是否可靠、仪器位置安全平稳。


二是选择合适的探头、镜头及进入产品的通道,检测前应清楚通道内的障碍、毛刺等可能阻碍、损伤探头的物体。


三是对于一些内部无法了解或结构复杂的产品,可使用观察镜头观察后再进行检测,检测中尽量使镜头正对检测区域。


四是检测前应使眼睛适应检测环境及光浅、长时间工作时应注意避免眼睛疲劳,产生认为漏检。


五是检测过程中应小心,确保探头顺利到达指定部位、探头在推进过程中如遇到明显阻力时,应立即停止前进,探头退出时应缓慢,如被卡住不能用力拉以免损坏工件或探头。


六是一般探头移动检查速度不超过10mm/s,应使图像平衡,利用观察,大面积扫查时应采用直线扫描方式,每次扫查宽度不超过20mm,还不得超过探头的观察范围。


七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分析。


八是按规定清洁探头,整理仪器、现场。


九是推荐工作人员可使用辅助工装帮助探头顺利到达Z佳位置。

工业内窥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保持使用区域的清洁和灯火通明。(混乱或暗区易发生事故)


2、请勿在易爆环境使用工业内窥镜,例如存在易燃液体、气体或灰尘环境中。


3、不要在某些可能接触电线或带电物体区域使用便携式工业内窥镜。工具暴露在外面的金属部位接触火线会导致使用者被电击。


4、请勿在移动械具附近使用便携式内窥镜。


5、请勿在任何热源附近使用。


6、操作便携式工业内窥镜时请让儿童或旁观者保持距离。


7、请勿将工业内窥镜暴露在雨中或潮湿环境中。


8、在疲倦或吸食药物、酒精或毒品影响下请勿使用。


9、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始终佩戴护眼用具。不要过度伸张,任何时候均要保持基础平衡。


10、工业内窥镜闲置时放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禁止不熟悉产品的人员使用。


11、检查活动部件是否对准及捆绑,零件损坏及任何其他情况都可能会影响到便携式工业内窥镜使用。


12、使用便携式工业内窥镜,配件和工具钻头等,根据操作手册,并考虑工作条件等进行操作。


13、工业内窥镜只可用干布清洁。


14、清洁前一定要去掉电池。


15、电池不使用时,远离其他金属物体,例如回形针、钥匙、钉子、螺丝或其它小的可以连接两端的金属物体。


16、联系授权经销商进行维修。交给有资格认证的维修人员来处理,只使用原厂的更换部件。


17、从不拆卸便携式工业内窥镜或尝试做任何便携式工业内窥镜的电力系统。


18、请勿将产品放置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


19、请勿将产品放置于具有强磁力的物品附件。


20、在diyi次使用时,应先将电源接上并充电至少5个小时以上,以确保电池为充饱状况。


21、探头在使用过程中勿拆以免破坏,工业内窥镜不用的情况下可经常给工业内窥镜充电以便于保护电池。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9-14 11:51:19
关注 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