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凸透镜文章

- 凸透镜成像原理|成像规律
- 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查看全部]
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成像规律
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ZY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凸透镜是什么
凸透镜拥有放大作用,凸透镜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实虚正倒。
将平行光线(如阳光)平行于主光轴(凸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连线称为此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凸透镜,光在透镜的两面经过两次折射后,集中在轴上的一点,此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记号为F),凸透镜在镜的两侧各有一实焦点,如为薄透镜时,此两焦点至透镜ZX的距离大致相等。凸透镜之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ZX的距离,通常以f表示。凸透镜球面半径越小,焦距越短。
主轴:通过凸透镜两个球面球心C1、C2的直线叫凸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凸透镜的ZXO点是透镜的光心。
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F,这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距:焦点F到凸透镜光心O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物距,用u表示。
像距: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像距,用v表示。
凸透镜成像原理
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
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呢?我们知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根据上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似乎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规律1:当物距大于凸透镜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凸透镜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应用:测焦距。
规律3:当物距小于凸透镜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凸透镜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凸透镜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
与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成像规律相关文文章:
凸透镜的作用
凸透镜是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凸透镜可用于放大镜、老花眼及远视的人戴的眼镜、摄影机、电影放映机、幻灯机、显微镜、望远镜的透镜等。
凸透镜的结构
对于凸透镜的Z早研究,一直有很多争论。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中的意思是:将透明的冰削成圆形,并且中间比四周要厚,将冰块向着太阳,用一种易燃的草放在底部Z明亮的地方,Z后将草点燃了!
这是人类对于凸透镜的Z早记载。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呢?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神奇作用?
凸透镜实际上是一种中间厚而四周薄的透明体。Z早的凸透镜是将冰雕琢而成;当人们发明了玻璃,由于玻璃的透明和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近视镜片和老花镜片;而现在,由于合成树脂的研制,再加上合成树脂透光性能好、较轻等特点,树脂眼镜片故取代了原来的玻璃镜片。
凸透镜的聚光作用
1、在太阳光下,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凸透镜镜面与光的方向垂直),调整凸透镜与后面物体的距离,直到物体上呈现一个Z小的亮斑。
2、在圆形玻璃杯里装满水,让玻璃杯正对太阳光,调整玻璃杯到后面物体的距离,会看到后面呈现出了一条白色的光斑。
3、用厚度均匀的平板玻璃放在阳光下,无论选样调节,后面只是得到稍微暗一些的光斑,无法得到更亮的光斑。
用不同的玻璃,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亮斑呢?其中的奥秘是:光通过厚薄不同的透明物体时,光线总会向厚的一侧偏离。对于中间厚、四周薄的圆形凸透镜,光线自然地偏向了中间,从而形成了中间Z亮的光斑。
对于装满水的柱形玻璃瓶,光通过时只是向中间Z厚处聚集,从而形成了一条光带。对于厚薄相同的玻璃板,光通过时不会聚集,只是通过,所以,没有形成更亮的光斑。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不能将有饮料的瓶子丢弃到野外了吧!
凸透镜不仅能把平行的光线聚集到一起,它还能将分散的光线聚集成平行光。汽车的大灯,就是利用凸透镜使灯泡发出的光变成了平行光,从而可以照得更远了!对于患上老花眼的老年人、从小发育不良的弱视少儿,都可以借助于适当的凸透镜来调整视力!
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如果说,凸透镜能将光线聚集在一起,我们不太使用。而凸透镜的另一个神奇作用,你是睁开眼睛就会使用的――凸透镜成像。另外,我们使用的照相机、手机的摄像头都要利用凸透镜才能形成像。
1、晚上,将电视机打开,关闭室内灯光。将凸透镜放在电视机与墙面之间,且靠近墙面。调整凸透镜到墙的距离,直到在墙上形成清晰的像。你会看到墙上的像与电视机里的像同步,只是倒了过来!
2、用LED手电筒照射凸透镜,将光斑投射到墙上。调整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当手电筒距离凸透镜较近时,会在墙上得到放大的光斑;当手电筒距离凸透镜较远时,墙上却会形成较小的光斑。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美丽的世界,因为我们的眼睛里也有一个类似于凸透镜的结构――晶状体,它能将我们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缩小的像。照相机、电影放映机、多功能投影仪中都有一个重要的结构――凸透镜,利用它们形成了美丽而清晰的画面!
细心的话还会发现:弱视的人戴上眼镜后,透过镜片看到的脸比原来变大了!这就是它具有的另一种神奇作用,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时,可以将物体放大!凸透镜还被广泛地用在了望远镜和显微镜中,它使人们成了千里眼,洞察秋毫!
-
与凸透镜的作用相关文文章:
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凸透镜Z基本的性质是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不同位置上,物体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就会有不同的会聚情况,即物体成像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凸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聚光镜
小的时候都玩过用聚光镜将太阳光会聚,能把焦点上的火柴点燃的游戏。聚光镜其实就是一块凸透镜,所以在生活中也常用它来将太阳光会聚,使焦点上的能量更加集中,温度更高。用这种方法点燃可燃物,这是古人取火的方法之一。现代社会中常用凸透镜来会聚太阳光发电,让清洁的太阳能为人类造福。
2、远光灯和探照灯
越野汽车的远光灯,在晚上射出的光是那样的明亮、照得是那样的远;观察一下你就会知道,这种灯的前面都装有一块凸透镜,它可以让从镜后焦点上射来的光线变成一束平行光,这样灯泡发出的光更集中了。工程和军事上用的探照灯也是这样的道理。
3、放大镜
生活中常要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集邮爱好者常要观察邮票的真假,保存是否完好,这时自然就想到使用放大镜。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在观察时,只要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在距凸透镜很近的地方,透过凸透镜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像。
4、人眼和照相机
你可曾透过凸透镜观看窗外的物体?看了你就会知道外面的物体都变小了,而且都是倒立的。人眼和照相机都是这一道理的应用。眼睛中的晶状体是人体中的一块“凸透镜”,当外界射来的光线进入人眼,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在眼球壁的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产生视觉。而照相机其实就是人眼在仿生学上的应用,照相机的镜头也是一块凸透镜,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是人眼中的晶状体,来自物体的光线经镜头作用后在胶片上成像,将外界的信息记录在胶片上。
5、老花眼镜
生活中由于人年龄的增长、用眼不卫生和眼疾等因素,常出现人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情况(如图7),这就是常说的远视眼,人称“老花眼”,看不清楚物体。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晶状体的“聚光”能力不够,这时就需要“增加”一块凸透镜来加强晶状体的聚光功能,使光线更会聚,将所成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使远视眼得以矫正。
6、幻灯机、投影仪与电影放映机
幻灯机的镜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明的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比镜头的焦距稍大,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就可以把幻灯片上的画面放映到屏幕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着插在架子上。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的结构与幻灯机相似,主要区别是投影仪用两块大的塑料螺纹透镜做聚光器(螺纹透镜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同时用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投影仪能放映大画面的幻灯片,也可以投射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的文字,使用方便。电影放映机是幻灯机的进一步完善,它的胶片可连续移动,并加入了伴音,增强了它的视听效果。
7、显微镜
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一般只有几倍,Z多不过20多倍,要想进一步提高放大倍数,就要用显微镜.显微镜的镜筒两端各有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于是提高了放大倍数。所以医生常用显微镜来观察病人血液中的成分诊断病情;植物课上用它来探究植物不同部位细胞的特征,了解其相关的生理机能。
8、望远镜
在看奥运会比赛时,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使用望远镜。普通望远镜镜筒两端分别装一块凸透镜和凹透镜,天文望远镜的镜筒两端则各装有一块凸透镜,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的焦距短,这样的望远镜视野更广,特别适宜观察行星和月球。
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都与“凸透镜”有关,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圆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装水饮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它能使太阳光会聚。草堆上Z好不要用塑料薄膜覆盖,积水后的塑料薄膜相当于凸透镜,对阳光有会聚作用,容易引燃草料。隔着圆型注水的杯子看字画,字画被放大,圆型注水杯子相当于凸透镜,它有放大作用。体温计的三角形外形设计,其中有一个凸面相当于凸透镜,也起到放大的作用,这样便于看清其温度等等。
可以说“凸透镜”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正是因为它的存在,以及它的独特作用,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与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关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