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单租赁行业绿色“两新”债券在天津落地
近日,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 “两新” 中期票据,实现天津市 “两新” 债券业务新突破。该债券由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牵头主承销,发行规模达 8 亿元,期限为 2 年。
“两新” 债券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人民银行、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委指导下推出的专项创新债务融资工具。其发行对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意义重大,不仅能提升金融对 “两新” 领域的支持效能,还为企业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发行的绿色 “两新” 中期票据以产融互促为核心,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入国内能源供应领域重 点项目的扩建、更新与升级。通过这笔资金,有望实现工业生产及用能设备迭代、优化区域能源消耗结构、提升二氧化碳减排量,同时推动下游配套产业循环转型,达成四重积极成效。作为主承销机构,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凭借深耕债券承销市场的丰富经验,以高效服务满足重 点行业设备 “焕新” 的低成本融资需求,为债券市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创新范例。
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相关负责人透露,后续将深入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扩面提质专项行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债券承销及存续期管理工作,为 “两新” 领域发展提供更优质金融服务,全力推动全市债券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标签:设备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全国首单租赁行业绿色“两新”债券在天津落地
- 近日,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绿色 “两新” 中期票据,实现天津市 “两新” 债券业务新突破。
-
- “两新” 政策落地后仪器设备市场阶段性成果总结
- 自 “两新” 政策落地实施以来,仪器设备市场迎来了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拉动投资、促进消费以及推动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
- “两新” 政策为仪器行业多领域带来发展机遇
- 2025 年 1 月 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 2025 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
-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赴天津两校调研交流
- 2025年3月1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一行先后赴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校调研交流。
-
- 把握大规模设备更新落地红利,融资&租赁“双十一”重磅回馈!
- 融资租赁助力年底嗨购,超级礼包拿到手软!
-
- 国务院两新政策实施落地颇见成效 对仪器发展有哪些影响?
- 在政策支持与补贴机制方面,财政金融联动为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央财政贴息叠加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额外贴息,大幅降低了仪器设备更新的融资成本,让企业在设备升级时不再为资金压力而过度担忧。
-
- 工信部:推进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应用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主持专题会议,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展开研讨,系统谋划产业赋能升级的实施路径。
-
- 北京市汽修行业排污新规落地 环境检测仪器迎技术升级潮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新标准实施后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推动检测数据与排污许可证、信用评价体系挂钩。
-
- 核工业标准化新突破:全国首个国家级标准应用试点落地北京亦庄
-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第二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
- 首单半价!HTRF:均相免洗ELISA,实验快人一步!
- 首单半价!HTRF?:均相免洗ELISA,实验快人一步!
-
- “两新” 政策激活设备更新与技术创新新引擎
- 在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简称 “两新”)政策框架下,仪器设备领域作为工业制造、科研创新的核心支撑,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
- 硬核!全国首条 8 英寸 MEMS 晶圆线在蚌埠投产
- 5 月 24 日,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迎来里程碑时刻!全国首条 8 英寸 MEMS 晶圆全自动生产线在蚌埠正式投产,首批芯片 “火线串线”
-
- 人民日报强调新质生产力为绿色生产力 仪器行业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帮助发展绿色经济?
- 人民日报近期刊登报道表示,新生产力客观上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的产业结构,实现生产过程清洁、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消耗低碳。
-
- 青海医用耗材及IVD挂网新规落地 仪器设备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 青海省医保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挂网采购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设备使用成本"评价指标,并建立试剂-设备联动采购机制。
-
- 政策利好!上海中试平台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落地 仪器行业焕新绽放
- 随着《上海市中试平台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全面推进,仪器行业正迎来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多维度结构性机遇。
-
- 全国首支纯电拖轮船队亮相连云港港 港口绿色转型催生仪器产业升级新机遇
- 纯电拖轮船队的规模化运营,标志着港口绿色转型从“技术验证”迈向“产业赋能”阶段。仪器设备作为这一进程的“神经末梢”,正从被动适配转向主动引领。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