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布
仪器网/ 仪器社区/ 脂肪酸分析柱/ 笋壳是什么

笋壳是什么

金関大三    2015-05-23    脂肪酸分析柱    浏览 476 次

精彩问答
WkJCINKZSL 发布日期:2017-10-09
笋壳就是笋肉外面的壳,随着笋逐渐长大,外面的壳随之一层层往下掉,Z后我们看见的竹子就是以前的笋肉。笋小的时候笋肉是嫩的,可以吃。长大后就是竹子的壁,很坚硬。而竹子里面是空的,所以是很好的耐力材料,用于建筑或家具等等。

加工竹笋后剩下大量的鲜嫩笋壳,是个尚未开发的重要资源,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地下深埋或就近废弃在河滩、沟边,不仅造成境污染,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笋壳的处理已成为困扰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目前鲜笋壳的研究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作动物饲料
鲜笋壳作动物饲料方法主要有:
直接制干粉碎利用鲜笋壳含水86%左右,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加工制干是个关键问题。为了不使处理成本太高,鲜笋壳制干只能采取晒干为主的方法。但出笋时间正是多雨季节,及时晒干往往有困难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防腐处理,浙江林学院在鲜笋壳的防腐处理上做了一些试验,发现在鲜笋壳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就可以延长鲜笋壳的保存期,有利于选择晴天晒干。鲜笋壳制干加工方法如下:用轧料机将鲜笋壳轧成2-3 厘米长的碎,有利于晒干和粉碎。将轧碎的鲜笋壳晒干,如遇雨天,就加入少量生石灰。一般轧碎的鲜笋壳2-3 个大晴天就能晒干。把晒干的笋壳进行粉碎,制成笋壳粉。笋壳粉即可作为配合饲料的配料。鲜笋壳制干也可采用晒干和烘干相结合的方法。先把碎的鲜笋壳晒至半干,再用烘干设备烘干。这样加工成本要略为提高。微生物发酵处理鲜笋壳直接制干粉碎利用可能吸收率较低。为了充分利用鲜笋壳的营养成份,采用微生物发酵处理方法更为有效。根据鲜笋壳的营养成份选择合适的菌种。微生物发酵处理后的鲜笋壳不必制干,可直接配进畜禽的日粮中。这项工作很值得试验,鲜笋壳微生物发酵处理成本很低。
2、造纸
成熟的笋壳是一种很好的造纸原料,纤维长度一般为1500-2000微米,宽为l 0微米。老笋壳经过轧软和除尘处理,不仅可生产一般的书写纸和糖果纸,而且可以作为生产高级印刷纸和卷烟纸中的掺用浆。
3、栽培食用菌
将笋壳进行粉碎和除去水分后,和上调和酸碱度的石灰,包装成食用菌菌包,实现笋壳的环保、生态、可持续的无公害处理,临安县农民用笋壳栽培高级食用菌竹荪已获得成功。
被采纳
jiang1231997 发布日期:2017-10-04
笋壳就是笋肉外面的壳,随着笋逐渐长大,外面的壳随之一层层往下掉,Z后我们看见的竹子就是以前的笋肉。笋小的时候笋肉是嫩的,可以吃。长大后就是竹子的壁,很坚硬。而竹子里面是空的,所以是很好的耐力材料,用于建筑或家具等等
全部评论
我们不见不散5 发布日期:2015-05-24
笋壳鱼的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头扁平、较大,体宽约为体长的1/3.5,嘴角下斜,与眼同宽。眼睛凸出,位于嘴唇上方,上颌两侧为齿带,下颚长于上颚。有一排小尖牙,身上的鳞片呈梳齿状,有四圈黑色斑纹,腹部的颜色较浅,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中文学名
云斑尖塘鳢
拉丁学名
Oxyeleotris marmoratus
别 称
笋壳鱼、泰国笋壳鱼

动物界

鲈形目
亚 目
虾虎鱼亚目

塘鳢科

尖塘鳢属
分布区域
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地区
目录
1形态特征
2种群分布
3生活习性
▪ 各段食性
▪ 生长特性
4人工繁殖
5养殖周期
6病害FZ
▪ 养殖水质管理
▪ 寄生虫的FZ
▪ 体表性的疾病
7养殖注意
▪ 七大不宜
▪ 六大关键
8营养价值

1形态特征
亚马逊笋壳鱼头大而尖扁,体形略延长、粗壮,中后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口上位,上、下颔齿多行,齿细小。眼小而高。体被栉鳞。腹鳍分离,背鳍Ⅶ,8~9,分为前后两个,胸鳍大,臀鳍较小,尾鳍圆形。其外部形态与泰国笋壳鱼相近,但其体色偏黑,体侧纹,体色随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

2种群分布
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台湾于1975年自高棉引进,因是热带鱼种,野生的笋壳鱼主要分布在嘉义以南,其中又以乌山头水库一带Z为知名。

3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

笋壳鱼(10张)
库、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也常栖息于岸边的沙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游泳能力不强,不能快速和长距离游动。性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喜藏进泥里。适温范围15-35℃,Z适温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适应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及15‰的咸淡水。在自然界捕捉它比较困难。

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斑鳢和鳜鱼等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其食物组成随不同的生长阶段而不同,鱼苗阶段主要以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及底栖水生昆虫幼体和环节动物为食;成鱼主要以水中的各种小鱼、小虾、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幼体为食,也食一些新鲜的动物肉碎屑等。对食物先窥视后吞食,不追逐捕饵。耐饥饿能力很强,一次饱食后可多天不摄食。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1.5厘米以上鱼苗可摄食家鱼鱼苗和虾苗。
在东南亚,笋壳鱼当年的鱼苗经养殖可长至体长15-20厘米,体重50-100克;第二年养殖可达30厘米以上,体重400-700克。一般100克以下的笋壳鱼生长较慢,100克以上生长逐渐加快,100克的鱼种养殖一年有的体重可达900克。
各段食性
笋壳鱼的食物种类是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而变化,全长1.5-2.5cm的鱼苗,以枝角类、桡足类等活饵料为食,逐步从枝角类、桡足类过度到食鱼花、虾苗为主,全长5cm以后,逐步从食虾苗、鱼苗过度到食较大规格的小鱼、虾,当鱼苗生长到全长12-14cm,体重30-50克时,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开始饵料驯化,饲喂冰鲜鱼肉碎块或沉水性人工合成全价饲料。全长6-7cm以上的鱼多表现为早晨、黄昏潜伏在浅水处静候捕食。
生长特性
笋壳鱼的养殖条件适宜,在饵料适口、充足的条件下,由全长 2-2.5cm的鱼苗生长到4-5cm以上的鱼苗约1个月,由全长4-5cm的鱼苗生长到全长12cm以上,体重30-50克的鱼苗约4-5个月,由30-50克的鱼苗生长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约6-8个月。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全程养殖周期约为12-16个月。笋壳鱼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均可采用塑料大棚越冬养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养殖甲鱼的温室内水泥池养殖。

4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
亲鱼选择好坏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要选择2龄够成熟的亲鱼,雌雄亲鱼按1:1放入产卵池中。成熟的雌鱼体色较浅淡,体表较少粘液,手膜有明显粗糙感;腹部丰满有明显的卵巢轮廓;外生殖突稍膨大,呈淡红色,基部较宽,游离度深,外观外生殖突呈扇形;泄殖孔较大,位于生殖突的次末端,两侧稍隆起,无黑色素点。成熟的雄鱼体色较深,斑纹更加明显,体表粘液多、手摸感觉较光滑;腹部不明显丰满;外生殖突比雌鱼小得多,呈白色的三角形;泄殖孔开口于Z末端,孔周有少许黑色素点。
2、诱导产卵
催产剂和剂量为雌鱼(体重75~100克),每尾注射鲤鱼脑垂体1个(约等于3毫克重)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700国际单位,催产注射为一次注射。注射后的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设置有可供穴居和产卵巢穴的产卵池中。供穴居和产卵的巢穴用瓦片或木板叠成。巢穴宽约30厘米,高约20厘米。产卵池水深40厘米。产卵池的池水用经净化的自来水。注射后的亲鱼入池后会自行选择巢穴和自行配对,大约24~48小时后便会在巢穴中自行产卵;产出的成片附着于巢穴壁上。催产成功率均在70%左右。
3、人工孵化
产卵后,可将附有鱼卵的木板或瓦片(卵的附着器)移至有清水的水池中孵化。此时可以根据孵化池条件和根据育苗方式控制适宜的密度。在水温为27~32℃时,受精卵孵化历经时间约84~108小时,孵化率80%左右。
4、苗种培育
初孵化的仔鱼全长2.3~2.6毫米,全身透明,腹部有一个颇大的卵黄囊,卵黄囊前部有多个分散的小脂滴。仔鱼沉于水底,不时做间歇性螺旋式的上下游动。孵化二天后的仔鱼,全长3.2~3.4毫米。卵黄囊变为长椭圆形,卵黄囊中的分散多个的小脂滴汇合为单一个颇大的油球,位于卵黄囊的前上方。消化道开始分化,口凹、肠管、肛门出现,眼球开始充积黑色素;奇鳍褶进一步发育扩张,仔鱼能做快速上下窜游。孵化出膜四天后的鱼苗,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仅残留前上方小部分和油球,上下颌分化形成并能张合,肠管出现分节。此时鱼能做水平游动和觅食食物,可以开始投饲食物。
这时将稚鱼移往50吨容量的水泥池培育,培育到1厘米规格大约需一个月时间,这个阶段的成活率平均20%左右。体长1~3厘米规格放60吨容量的水泥池培育,这个阶段的成活率为80~90%。培育稚鱼的水泥池要三分之一遮光,放养密度为每池5000~6000尾。
达到3厘米规格的稚鱼要转移到中间育成土池中培育,大约培育2~3个月,便可达到出售种苗的规格7~8厘米。这个阶段的成活率为60~70%,其中有的个体达到100克规格。
鱼苗培育成活率的高低,关键是饲料,其次是精细的管理。虾虎鱼孵出后约3天,卵黄消化便开始摄食。这时稚鱼的开口口径只有100~200微米。其开口的饵料是:将生的鸡蛋充分搅拌,然后将约150cc的热水冲注入内,用100目的生物网过滤,然后进行投喂。投喂的diyi天要投喂四次,从第二天开始,蛋和浮游生物一天交替地投喂三次。第15天止,要投喂60~90微米的浮游生物(轮虫)。或者改用蛋黄和过滤的水蚤或摇蚊幼虫混合使用。由于鱼苗弱小,应及时适量,每天分多次投喂,以保证幼鱼的需要。
从第16天到30天之间,每天投喂三次淡水枝角类。以后可投喂海洋杂鱼做成的鱼糜、枝角类、轮虫等。
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变化,经常排除污物和适时更换新水,才能获得高的成活率。培育10~15天的鱼苗体长可达5~6毫米,鳍条开始出现,游泳能力增强。仔鱼主要以水蚤和水中的水生昆虫幼体为饵料,鳃发育也完善,可以转入大池进行鱼种的培育。

5养殖周期
笋壳鱼在冬春季节长速缓慢,进入夏秋高温天气长速较快,我们在养殖

笋壳鱼相关菜肴(12张)
中发现,从9月-翌年6月的养殖前期平均只有150克/尾,而到了10月则快速长至400克/尾,虽然商品规格一般要达200克,但经济养殖期要1年以上为好。

养殖笋壳鱼要有越冬设备,可采用三种越冬方式:
①在4-5月份投放新苗,年底可上市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其余的继续越冬养殖至翌年8月;
②9月份投苗,成活稳定后进入越冬季节,翌年12月前收获上市;
③10月购进种苗集中越冬标粗,翌年4-5月份塘放养,年底可全部上市。笋壳鱼的越冬水温要求在15℃以上,在广东地区采用罗氏沼虾越冬的塑料布大棚较为安全、经济。越冬期要减少投饵和加强水质管理,可使用有益菌降低水中的氨氮。

6病害FZ
养殖水质管理
在池塘、水泥池等条件下养殖笋壳鱼,养成率较难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质恶化造成,实验证明笋壳鱼对水质的要求比中水层鱼类要求的指标高,在商品鱼养殖全程中管理好水质,是提高中、后期养成率的重要环节。 在准备商品鱼养殖池塘时,要清除塘中的淤泥,有效降低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的产生体,水体ph值7~~8时,可用10ppm强氯精对塘底消毒,初次进水后,用1ppm硫酸铜加0.3ppm硫酸亚铁或克藻灵全池泼洒灭杀藻类,有效控制蓝藻水华(蓝藻门微囊藻,俗称臭绿沙)的发生,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微囊藻在水体中繁殖泛滥时,形成蓝藻水华,在水体中大量释放损坏鱼类的肝毒素及神精毒素,会造成鱼类死亡。
持有益藻类种群开始繁殖。增施化肥硝酸钾20ppm;磷酸二氢钾5ppm,保持水色茶褐色或嫩绿色,透明度在50cm左右,全池1/3~~1/4 面积放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根据池塘面积设置增氧机以保持水清、水活。
寄生虫的FZ
笋壳鱼在养殖中Z常见的是寄生虫病,锚头蚤寄生在鱼的胸鳍、腹鳍下,将鱼捕起十分容易看到,鱼得病初期并无不适,鱼体被锚头蚤寄生叮咬处,因表皮被破坏容易感染多种体表性疾病和并发症,表现为伤口局部红肿、化脓,Z终引发鱼血液系统感染而死亡,FZ不及时或不能坚持彻底杀虫,在一定时间内虽不会造成大规模死亡,但零星死亡不断。彻底杀灭寄生虫是笋壳鱼养殖中首要的防病措施。
笋壳鱼耐药物毒性能力强,使用高出常规标准值1~~2倍的药物未能见其有损害,各类水产杀虫剂均可使用,由于笋壳鱼底栖在池低,使用剂量与池塘水肥度相关,可用水泵保持池塘水体循环增强药效,杀虫剂与要间隔7天使用第二次。可使用阿维菌素、杀虫剂,可使用浓度为1~~1.5ppm并视治LX果,周期性彻底灭杀各类寄生虫。
体表性的疾病
由于笋壳鱼其磷片呈梳齿状;倒刺性极强,在捕抓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损坏不易察觉而至病,是运输、分养、转塘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在大规格鱼种放养初期,常见症状是鱼鳞、鱼鳍损伤处红肿或霉菌感染后的棉絮状增生物,尾部磷片脱落表皮溃烂。
分规格养殖,必要的养殖转移或采购大规格鱼种放养,凡是擦伤的鱼都要先用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伤口,然后用比重6%盐水加20ppm聚维铜碘(含碘量10%)配制的消毒水,在水泥池、方形塑料桶或在水池中建立塑料布水箱暂养2天以上,消毒水现配现用,每天换消毒水一次,在暂养过程中要保持充氧,经过表皮ZL康复后,才可转入正常养殖。高温季节可周期性使用石灰20~~40ppm 及各类水产用消毒剂2倍的剂量全池泼洒消毒。

7养殖注意
七大不宜
1. 面积不宜太宽
笋壳鱼喜聚集成群,而离开群体搞“单干”的极少。其集群主要分布于池边或池边附近及饵料台和饵料台附近,池中间很少见到有笋壳鱼栖息。根据笋壳鱼的集群行为及其分布特点,放养笋壳 2鱼的鱼池面积不宜过大,每口池400-500 m即可,而且鱼池以长方形为好。同时饵料台的设置以沿池边四周布局为好,而在池ZY就没有必要设置饵料台了。这样,投饵和观察摄食情况都很方便。
2. 运种不宜盲目
笋壳鱼的鳞片构造特殊,它呈锯齿状,顺摸光滑而倒摸刺手。正是这种特殊构造的锯齿鳞片,在苗种运输过程中互相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运输鱼种时切记不宜盲目。2010年内,先后从广东等地引进多批笋壳鱼,引进总数近100万尾,其中,规格分别有2.5cm以内、3-5cm、 5-10cm、30-150g/尾、150g/尾以上等。在这些规格中,Z好运输的是2.5cm以内规格的和30g/尾以上规格的;Z难运输的是3-5cm规格;5-10cm规格的次之。从以上笋壳鱼长途运输的经验说明,适宜长途运输的规格要么小要么大,而不大不小规格的则运输损伤大。这是因为2.5cm以下的小规格笋壳鱼,其鳞片尚未发育成熟,锯齿鳞片光滑还没有防御功能,运输时鱼体之间几乎不产生摩擦及受伤。规格30g/尾以上笋壳鱼,虽然鳞片完全成熟,但其结构紧密质坚,运输时鱼体间虽产生摩擦,但其耐摩擦力强损伤度极小。而介于上述两种规格之间尤其是3-5cm规格的笋壳鱼,因其锯齿鳞片刚成熟和鳞片结构稀疏,耐摩擦能力很弱,运输时极易受伤致死。因此,根据笋壳鱼锯齿状鳞片特点,选择适宜运输规格,是提高其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3. 饥饿不宜太久
笋壳鱼是肉食性鱼类,无论自然条件或养殖环境中,笋壳鱼的自相残杀行为都普遍存在,且难以避免。所以,养殖户通常有发现池中笋壳鱼会越养越少的情况,但又没有发现有死的笋壳鱼。其实,这是自相残杀大吃小的原因。笋壳鱼自相残杀行为在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即鱼苗阶段Z弱,鱼种阶段Z强,成鱼阶段偶有。笋壳鱼在鱼种阶段,尤其在2.5-10cm规格时,自相残杀行为特别突出,因此损失百分之几十甚至九死一生的情况均发生在这个时期,是养殖笋壳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鱼苗阶段和成鱼阶段自相残杀的行为则较少。笋壳鱼的自相残杀行为虽难以避免,但其残杀的程度可以人为控制到Z低。解决其难题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科学投饵,满足笋壳鱼的摄食需要。我们知道笋壳鱼残杀其兄弟姐妹的目的并非好斗,而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生存生长和繁育的需要。人们如果在人工养殖环境中,能做到让笋壳鱼每日三餐饱食,其残杀同类的行为意识将大大降低,被残杀的笋壳鱼数量将大大减少,其成活率自然将得到提高。另外,要及时分池或分箱,在同鱼池或网箱中放养相同规格的笋壳鱼,这样,消除了笋壳鱼大吃小的环境,使其失去残杀行为的条件。
4. 投饵不宜太广
有人将笋壳鱼称为懒鬼鱼,就是因为其爱静不爱动的行为而得名。可以说笋壳鱼是懒得出奇,它就是在摄食时,也只是摄食靠近嘴边的食物,而对于距离其稍远的食物则会视而不见。针对其行为特征,在投饵时不能全池遍投,否则,投入池中的饵料会浪费很大,这既增加养殖成本,又污染水质。正确的做法是将笋壳鱼引入到人工饵料台摄食。饵料台用铁丝或竹片扎成框,将纱窗布套在框上形成平面则成饵台,再将饵料台吊着置于水深50cm左右处后投入饵料。但因其太懒,要做到池中所有的笋壳鱼入饵料台摄食需要有一个诱入的过程和时间,即在笋壳鱼集中区至饵料台的路段投饵成一条线形的饵料道,这样经过数日后,笋壳鱼会随饵道并Z终全部进入饵
料台摄食。如果池中设置的饵料台间距在2-3m的情况下,则不采用饵道诱入法,在饵料台上直接投饵便行。但此形式仅适合于小水面养殖,而在较大水面情况下,则会因众多密布的饵料台,投饵时大大增加了时间与劳动强度。
5. 观测不宜太勤
笋壳鱼易惊且在两种情况下尤为突出。一是在苗种阶段突出,其中又以鱼苗为Z,鱼种次之。在水泥池小水体养殖情况下,苗种受惊吓可能致伤甚至致死。郴州市一养殖户于2010年5月29日从广东购进的15000尾2.5cm规格的笋壳鱼,投放于一口400m 的水泥池后,饲养人员很勤巡塘对其细心管理,但不到半月死亡过半,该农户觉得不可思议并求助于我们。结果经我们现场诊断为因惊吓冲撞池壁致伤致死。并建议其严格控制巡塘次数,严禁用强光照射观鱼,同时采取培肥水质降低透明度等措施。此后,因此死鱼的现象基本得到控制。二是笋壳鱼在陌生的环境中易惊行为突出,因此,对处在陌生环境中的笋壳鱼,应尽量给其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尽可能地避免因惊扰尤其是频繁惊扰给其带来的损害和损失。
6. 水质不宜太清
笋壳鱼为底栖鱼类,水质过清的环境不利于栖息与养殖。因为笋壳鱼在自然条件下虽然底栖行为尤为突出,但人工养殖环境中笋壳鱼的底栖行为发生变化。一是笋壳鱼在不同养殖水体中,其底栖行为发生变化。据我们养殖试验的结果说明,笋壳鱼在网箱养殖环境中(网箱吃水深度2-2.5m),笋壳鱼没有底栖行为,而改为沿网箱四周栖息和饵料台上栖息,栖息深度50cm左右。在鳗鱼水泥池中,水体透明度在35cm左右的情况下,笋壳鱼则主要栖息于饵料台上,此环境中笋壳鱼的底栖行为并不突出。在土池中,笋壳鱼在白天几乎都栖息于池底,而在土池边或饵料台上则很难觅其踪影;但在晚上,笋壳鱼的底栖行为发生变化,即集中栖息于土池边的斜坡水体之中和饵料台上,或水草丛中。根据笋壳鱼在土池中底栖行为的这一特点要求,养殖笋壳鱼的土池,其池边以有一定斜坡的为好。二是笋壳鱼在不同的养殖阶段,其底栖行为发生变化。即在鱼苗阶段底栖行为不明显,此时笋壳鱼大都栖息于池边依附于池墙水体30cm深左右;从鱼种阶段至成鱼阶段时期,底栖行为明显并加强,即由鱼苗阶段的栖息于池墙过渡到底栖。三是笋壳鱼在不同透明度的养殖水体中,其底栖行为发生变化,即除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透明度越大,底栖行为越明显。因此,在鱼池养殖水体中,应保持水体有一定的肥度,这样,可改变笋壳鱼栖息的单一性为栖息的多样性,利于养殖高产。
7. 鱼巢不宜仿制
自然条件下,笋壳鱼喜欢以洞穴为巢,甚至终身生活于洞穴中,是具有明显占巢行为的鱼类。那么,人工养殖条件下是否也要为其营造人工鱼巢呢?
2010年度,我们为此开展了营造人工鱼巢和不用鱼巢的对照试验。试验分别在2口鳗鱼水泥池中进行,即其中的一口鳗池设置鱼巢,鱼巢用塑料管扎排做成后置于池底,让笋壳鱼以管为巢栖息其中;对照池则不设置鱼巢,笋壳鱼在池中也找不着任何可以作为鱼巢的地方。试验的Z终结果为:设置鱼巢池与对照池的笋壳鱼其成活率、生长速度均没有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说明了虽然笋壳鱼天然条件下具有占巢的行为,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则完全没有必要为其设置鱼巢,可以说设置鱼巢是多此一举。同时,也正是基于这一试验结果,至目前为止的郴州市近40亩的温泉鱼池、鳗鱼池、工厂化鱼池、网箱等多种水体的笋壳鱼养殖中,都没有设置鱼巢,笋壳鱼生长都很正常[1]
六大关键
1. 池塘消毒与肥水培育“水蛛”
“水蛛”是笋壳鱼鱼苗的重要饵料,它的丰欠直接影响到鱼苗的成活率。笋壳鱼鱼苗孵化后的15天是其关键期,这期间开口饵料大小是否适口和供应量是否充足是决定苗种存活率的关键。用生石灰每亩50公斤和茶籽每亩20公斤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同时采用发酵或者干鸡粪、猪粪等家禽粪肥水可以快速培育出大量水蛛,具体作法是用10%左右的生石灰与之混合后装入60目网袋(或者饲料袋,但要扎若干小洞)后悬挂在鱼塘四周,一般每亩悬挂2袋即可。足够的浮游动物是提高幼苗成活率的Z有效保障。当然,Z科学的方法是泼洒肥水的微生物制剂,这对水质不但没有污染影响,而且还能开始培育出大量生物饵料。
2. 培育足量适口的麦鲮等鱼苗
“养好小鱼虾,育肥笋壳鱼”就是指适口活饵料的重要性。利用1.5厘米以上笋壳鱼鱼苗可摄食家鱼鱼苗的特性,要提前3~4天培育麦鲮等“鱼花”,放养量为笋壳鱼苗数量的80~100倍;或直接投喂全长为笋壳鱼苗的1/3左右的饵料鱼,数量为笋壳鱼的40~50倍,保证笋壳鱼苗有充足适口饵料鱼吃食。此外,视鱼苗的培育量另行安排池塘培育饵料鱼,保证整个鱼苗培育期间,有充足适口饵料鱼供鱼苗、鱼种吃食。饵料鱼一般10~15天补充一次。
3. 驯食
笋壳鱼苗长至4~5厘米时,可开始驯食人工混合饲料,混合饲料以鱼糜为主,添加适量的鳗鱼饲料,成糊状,全塘遍撒,逐渐诱食上饲料篮。饲料篮每个0.6~1.2米,饲料篮间隔2米左右,沿塘边分内外二排分布。投喂时间约在10:00和17:00,以后者为主,占总量的2/3。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
4. 人工饲料投喂
养殖前期的人工饲料以鱼糜为主,添加10%的鳗饲料形成团状;养殖后期根据笋壳鱼的口裂大小将冰鲜鱼切成不同大小的鱼块。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视天气、鱼摄食情况增减。投喂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5. 分级
对于笋壳鱼来说,6厘米以下都属于幼苗期,以游动捕食活饵料为主。如果此时池塘内活饵料供应不足,极易相互残杀,导致存活率偏低,影响后期商品鱼的产量。在幼苗时期,若条件允许,分塘间隔时间若能缩短到40天,效果会更好。进行分塘操作时,应选择晴天早、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高温对笋壳鱼的伤害。另外,由于笋壳鱼需要频繁进行分塘,所以必须准备几口池塘以分养不同规格的鱼。至少要准备3口以上池塘,如果没有多个池塘就养不好笋壳鱼。
6. 水质调控
混养规格约每尾克100的鳙鱼每平方米400~600尾。注意水质变化,如发现水质变坏应及时加换新水,或施用生石灰和使用微生物制剂,如采用光合细菌等来调节水质,保持塘水“肥、活、嫩、爽”。保持塘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注意防逃,加水时在入水口用网孔尺寸0.5~0.6毫米的锦纶、尼龙或力士筛绢筛布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2]

8营养价值
笋壳鱼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17.83±0.09)%,粗脂肪含量(0.25±0.02)%,水分含量(78.12±0.11)%,粗灰分含量(1.07±0.01)%。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4.02±2.68)%(干样百分比),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29.34±1.17)%,占氨基酸总量的39.63%;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1.66,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26.12±0.84)%(干样百分比),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分别为2.24%、4.74%,微量元素比值合理。表明泰国笋壳鱼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3]
chenlu554 发布日期:2015-07-02
  它是竹笋长成竹子后脱落下来或竹笋经加工后的副产品。
  相关知识拓展:

  目前,笋壳的开发利用还不是很完善,国内外的相关报道都比较少。据悉,日本、美国、欧洲在竹材提竹汁制药、制酒,笋肉提汁制药、制饮料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笋壳利用的ZL未见报道。国内对竹笋壳食品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主要用于雨帽、鞋垫、包装编织物等上,或做成竹壳丝,用于沙发的原料,编制成草鞋等。近年来,笋壳的开发利用有了较大进展。((引自:《笋壳作为动物饲料利用研究进展》,作者:赵丽萍,周振明,任丽萍,... - 《ZG畜牧杂志》 - 2013 - 万方))
最新主题
相关版块
我要评论
X您尚未登录
账号登录
X您尚未登录
手机动态密码登录
X您尚未登录
扫码登录
官方微信

仪器网微信服务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仪器网官方订阅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在线客服

咨询客服

在线客服
工作日:  9:00-18:00
联系客服 企业专属客服
电话客服:  400-822-6768
工作日:  9:00-18:00
订阅商机

仪采招微信公众号

采购信息一键获取海量商机轻松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