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毒 消毒隔离制度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将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有无血迹污染或者有无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如果接触病人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病人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二、隔离对象:
将病人的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三、防护:
实施患者,易感者双向防护,预防疾病的双向传播。
四、隔离措施:
有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等措施。ZD主要是洗手,尤其是洗手的时机。
五、标准的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过患者的血液、排泄物、体液、分泌物后可能发生污染时,脱手套后,洗手消毒。
2、手套:当接触患者血液、排泄物、体液、分泌物以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患者和医务人员相互传播。两个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
3、面罩、口罩和护目镜:医生戴口罩和护目镜可以预防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可防止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的传染。脱掉隔离衣立即洗手,防止手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以重复使用的设备:
①可复用的YL用品和YL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②处理被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如果污染,可以导致将病原菌传播给病人或造成污染环境。
③需要重复使用的利器,应盖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便于运输、消毒处理和防止造成刺伤。
④一次性的利器,如针头,刀片等应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6、物体的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①对医院的床栏、床头桌、床边、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到污染时随时消毒。
②在处理和运输被污染的衣物、被服时,要防止医务人员被污染。
③可以重复使用的餐具先清洗、再消毒后使用,对隔离病人使用一次性餐饮具后销毁。
④衣服可置于专用袋中运输,然后到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污染。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YL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YL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接触隔离: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对肠道感染、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应接触隔离预防。
1、病人的隔离:①病人尽量安置在单间,或将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放在同一病房。②尽量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③尽量减少病人转运,
2、防护隔离:①在隔离病房,接触病人应戴手套,②离开隔离病房前,摘除手套,洗手或手消毒。③进入病室,应该穿隔离衣;离开病房,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放置,④隔离病房应该有明显隔离标志,并且限制各类人员的出入。
七、空气隔离: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可造成众多人感染,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因此,防止空气传播非常重要。
医生和患者均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水痘、肺鼠疫、麻疹、肺出血热等,在基础预防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主要隔离措施有:
1、病人的隔离:①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②无条件时,相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病人可住同一病房。③尽快转送到传染病院或指定的医院ZL;病人也应戴口罩。④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⑤做好空气的消毒。
2、防护隔离:①医生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②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③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
八、飞沫隔离:
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μm)而传播的疾病。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
飞沫隔离用于通过飞沫来传播的已诊断或怀疑的疾病以及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体经由飞沫传播所采取的措施。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病毒性腮腺炎、白喉、脑膜炎等疾病,应该给予飞沫隔离。
1、病人隔离:①可疑传染病人安置在单间;无条件时相同的病原体感染的病安置一室;不同的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应该分开安置。②尽量缩小病人的活动范围。③病人之间、病人与探视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加强室内通风,空气进行消毒。
2、防护要求:①如病人近距离的接触,要戴帽子和戴口罩。②如有咳嗽,喷溅的,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应当穿隔离衣。③当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
基层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如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标准预防,将会明显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很多疾病的手术均需要在手术室进行。在手术室护理当中,做好消毒隔离尤为重要。如果手术室消毒隔离不到位,很有可能造成患者手术感染,从而影响患者的治LX果,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1、强化医护人员手部消毒情况
手术室至ZL病人的重要场所,想要减少手术室感染情况,做好医护人员的手部消毒尤为重要。医院应该加强手卫生消毒观念的宣传,并且在手术室门口以及医院各处的洗手池张贴有关于正确洗手的图册,从而加强普及手卫生知识。
2、严格遵守分区流程
分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病原体的入侵,所以,医院需要加强分区流程,将废弃物品处理通道、患者通道、医护人员通道、物品运输通道等分隔开,并且区分污染区、清洁区与无菌区,张贴相关标识,要求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之前,更换专用的口罩、帽子、鞋子、衣服等,有效减少病菌感染。
3、做好手术室物体表面及地面的清洁
在手术室护理当中,应该将手术室物体表面以及地面的清洁列为日常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做好彻底清洁消毒,从而保证手术室每天均处于无菌、无尘状态,减少手术室的污染。其中,手术室的特殊感染区还需要利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且划分出手术室的不同区域,清洁工具与消毒工具应该分区使用,使用后应该及时清洗、晾干。
4、改进消毒空气的方法
空气中的病原体是导致手术室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护理管理当中,还需要改进消毒空气的方式。医院需要制定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在消毒隔离制定当中,应该明确消毒标准以及消毒间隔时间。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测量手术室的空气菌落数量,从而根据手术室空气菌落数量来做好空气消毒。还可以将空气净化系统运用到空气消毒当中,尤其是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手术室进行持续一小时的空气消毒,并且运行空气净化系统,确保空气卫生。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YL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供应室消毒隔离的管理。
1、供应室路线及人员的管理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类物品按规定放置。供应室工作人员应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熟悉各种器械物品性能、消毒方法及洗涤操作技术,定期进行考核。
消毒员必须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医务人员进入无菌室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换鞋;污染区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和无菌区;工作人员手每月抽样做细菌培养。
2、各种器械、物品的处理
各类污染物品都应先分类浸泡消毒再清洁,要有下收下送专用车,收送物品分车放置,专人负责。包装前应认真检查各种器械的清洁度;每包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放化学指示卡;注明物品名称、打包人名及失效日期(有效期1周),过期需要重新灭菌。
包布一用一清洗,无菌物品每月抽样做细菌培养;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要有“三证”和检测报告,每批进货时要抽样检查进行热原监测、pH值、澄明度、无菌试验等,建立热源反应追查制度。并做好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的回收和消毒毁形处理工作。
3、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监测
每炉进行工艺监测:灭菌温度、时间、压力等符合要求,物品包装、体积、重量、标志及物品装放、排气等每次灭菌前监测。
化学监测:每个物品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物品包ZX用化学指示卡,每晨灭菌前进行1次B-D试验。生物学监测:每月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芽胞监测1次。
4、空气和物体环境表面的管理
每日用循环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月做细菌培养1次。拖把、抹布分室使用,贴有明显标志。
总之,要搞好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关键是要培养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和慎独精神。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