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专业分析仪器,检测仪器平台,实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
声波 次声波简介

次声波简介

推荐访问 声波

  次声波又称亚声波,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为10-4Hz~20Hz。在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人类可闻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可是现代声学研究的声的频率范围不断向高端和低端扩展。2×104Hz~5×108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5×108Hz~1010Hz的声波称为特超声波,而1012Hz~1014Hz则是分子热运动的范畴。目前,整个声学研究的频率范围跨越1016,是物理学各分支里少有的。

一、次声波的产生

  在自然界中,次声波到处都有。蝴蝶飞舞时,由于其翅膀振动很慢,它发出的就是次声波,人在挥手时也会产生次声波,不过其强度较小。许多自然现象都能发出次声波,如雷电、龙卷风、台风、海啸、地震、磁暴、火山爆发、陨石落地等,就连流星以及极光等也可发出次声波。

  我们每个人的心脏,除了大家熟悉的脉动之外,也可发出频率为1.2Hz左右的次声波;人的肺也同样如此,它在呼吸的同时,也会发出频率在0.25Hz-0.3Hz的次声波。此外,人类的许多活动,如火箭的发射、核实验、超音速飞机的飞行、人工爆破、机器的运转、桥梁的振动、奔驰的汽车等都会产生相当强的次声波。

二、次声波的性质

  1、易衍射

  我们知道,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或障碍物的宽度比波长小很多或相差不大。由于次声波频率低、波长长,很容易发生衍射现象,它在传播过程中,不能被一般的障碍物挡住。在某些情况下,次声波还能轻松绕过庞大的建筑物和山峦。

  2、频率低

  次声波的频率很低,在0.0001~20Hz之间,声波在大气中传播的衰减主要是由分子吸收、热传导和粘滞效应引起的。此外,湍流作用也会引起次声波的衰减,但是它们的影响都很小,通常可略去不计。大气对次声波的吸收系数也很小,因而其穿透力极强。

  3、能量衰减小

  我们知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越高,其能量衰减越快,传播距离也就越短。次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极低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由于各种物质对它的吸收作用很小,所以能量消耗极小,往往在传播数万乃至数十万千米之后仍未见有明显衰减。因此无论是在地面、空中还是水下均能传播很远。例如1883年,印尼克拉长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3圈之多;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进行了一次1500万吨当量的核爆炸试验,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35圈。

  4、穿透能力强

  次声波不仅来源广、传播远,而且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和潜艇等障碍物。7000Hz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隔挡,而7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高空大气湍流产生的次声波能折断万吨巨轮上的桅杆;地震或核爆炸所激发的次声波能摧毁高大的建筑物;海啸带来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毁坏。实验表明,当次声波穿过厚厚的墙壁时,强度无明显减弱,次声波要穿透人体自然更是相当容易。

三、次声波的传播

  大气温度、密度和风速随高度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性,使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出现“影区”、聚焦和波导等现象。

  当高度增加时,气温逐渐降低,在20km左右出现一个极小值;之后气温又开始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在50km左右气温再次降低,在80km左右形成第二个极小值;然后又升高。大气次声波导现象与这种温度分布有密切关系,声波主要沿着温度极小值所形成的通道(称为声道)传播,通常将20km高度极小值附近的大气层称为大气下声道,高度80km附近的大气层称为大气上声道。

  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可以同时受到两个声道作用的影响。在距离声源100~200km处,次声信号很弱,这样的区域通常称为影区。在某种大气温度分布条件下,经过声道传输次声波聚集在某一区域,这一区域称为聚焦区。

  次声在大气中的传播也会受到风的影响,在顺风和逆风时差别很大:顺风时,声线较集中于低层大气;逆风时,产生较大的影区。不同频率的次声在大气声道中传播速度不相同,产生频散现象,这使不同地点测得的次声波的波形各不相同。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如果次声波波长很长(例如有几十千米),一个波长范围内的大气密度已有显著变化。当大气媒质在声波作用下受到压缩时,其ZX较周围媒质提高,因而除受弹性恢复力作用外,还受重力作用。反之,当它在声波作用下膨胀时,附加重力将使它恢复到平衡状态。所以长周期次声波,除受弹性力作用外,还有附加重力作用,这时次声波通常被称为声重力波。

  声重力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理论上可以看作一些简谐波的叠加,基本上可分为声分支和重力分支。其在大气中传播都具有频散现象。由于重力分支主要能量在地面附近传播,地面附近温度较高,因此传播速度较大。

四、次声波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各器官固有的振动频率称为人体阿尔法节律,这种频率在3~17Hz之间,如头部为8~12Hz、胸腔为4~6Hz、心脏为5Hz、腹腔为6~9Hz。当来自外界的次声波与人体自身固有频率相吻合时,肌肉及内脏器官会产生共振,并将刺激传到人体神经系统相关部位,引起一系列功能和形态改变,Z终影响组织分子结构、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过程,从而产生危害。

  当次声波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会产生恐惧、恶心、眩晕等不适症状。其中5Hz左右的次声波危害Z大,可引起神经错乱、大脑损伤、视觉模糊、血压升高、四肢麻木,甚至五脏破裂。人之所以会晕车、晕船,也是由于机器振动、空气和海浪互相摩擦发出的次声波引起的。次声波对人体的伤害还与其声强有关。

  通常人耳鼓膜能承受的声波强度是20~80dB(分贝),一旦强度超过这个界限,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科学家研究后普遍认为,次声强度在140dB左右时,即使作用时间较短也会引起人体内脏器官机能改变;当次声强度上升到150dB时,则会引起人体内某些器官产生病变;如次声强度再度升高,不仅会产生生理病理方面的明显变化,还会导致伤亡。因此150dB的声强级被定为人体承受次声的安全极限。

  1968年的一个傍晚,一些正在田间操作和享用晚餐的法国农民突然失去知觉,几十秒后死亡。原因是16km外马赛附近的法国国防部次声试验所进行次声武器试验时,不慎将次声波泄漏出军事工程之外。

五、次声波的用途

  次声波应用于军事:

  次声波武器是一种通过发出与人体一些器官固有频率相同的chao强声波,与人体器官产生共振,使人感到恶心、呕吐、难受,失去平衡感和方向感,继而失去战斗力的一种武器。

  次声在传播过程中无声、无光亮,不易被敌方觉察,因而次声武器隐蔽性好,再加上它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对隐藏在车辆或工事中的敌人也具有良好的软杀伤效果。因此在未来中低强度局部战争以及维和、平暴等非战争行动中,次声波武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次声波应用于灾害预报:

  通过研究自然现象中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机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其特性和规律。

  由于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少,往往在传播数万乃至数十万千米之后仍未见明显衰减,传播距离远、速度快、穿透能力强,所以可以及早地探测地震、火山喷发,预报台风、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许多灾害性现象如火山喷发、台风和海啸等在发生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因此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有可能预测灾害事件。

  次声波应用于地质勘探:

  地质工作者在地面上有计划地定点爆破,用爆炸时所发出的强大次声波穿透地层,可获得地下构造的信息,探测地层深处的矿藏。

  次声波应用于海事:

  当无线电呼救信号在海难救援中失灵时,遇难的海员只需将深水dan投入海洋,爆炸生成的次声波能在几分钟之内将求援信号送向远方,叩响“水中听音器”,救助人员即可迅速赶到海难现场进行救护。

  次声波应用于医学:

  次声波还可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医生用特殊的次声波接收器“收听”人体器官发出的次声波,可以确诊疾病的位置。

  次声波应用于气象:

  次声在大气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媒质的影响,它与大气中的风和温度分布等有密切联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特性,探测某些大规模气象的性质和规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大范围大气进行连续不断的探测和监视。

  次声波在声学范围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它不仅用于探测气象、地震、预报台风、海啸,而且也用于军事侦察。所以对次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影响和应用的研究,已导致现代声学的一个新分支的形成,这就是次声学。有人预计,近代声学不断深入到人的思维和大脑活动,很有可能,声学是人类Z先突破人脑活动禁区的学科。

 


2018-06-01  浏览次数:79133
本文来源:https://www.yiqi.com/citiao/detail_643.html
看过该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 最新资讯
  • 次声波的性质
  • 次声波对人体的危害
  • 次声波的用途
官方微信

仪器网微信服务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仪器网官方订阅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在线客服

咨询客服

在线客服
工作日:  9:00-18:00
联系客服 企业专属客服
电话客服:  400-822-6768
工作日:  9:00-18:00
订阅商机

仪采招微信公众号

采购信息一键获取海量商机轻松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