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展望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具有高精度成像、纳米操纵等功能,是纳米科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微电子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对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性能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扫描探针显微镜发展历史
1981年,Bining,Rohrer在IBM苏黎世实验室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并为此获得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STM的出现使人类能够对原子级结构和活动过程进行观察。由于STM需要被测样本必须为导体或半导体,其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
1985年,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发明则将观察对象由导体、半导体扩展到绝缘体。
此后,人们在STM和AFM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样品与探针之间多种不同关系,发明了力调制显微镜(FMM)、相位检测显微镜(PDM)、静电力显微镜(EFM)、电容扫描显微镜(SCM)、热扫描显微镜(SThM)和近场光隧道扫描显微镜(NSOM)等各种系列显微镜,这些显微镜都是基于探针在被测样本表面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扫描,并检测探针针头与样品表面之间相关检测量变化的原理研制的设备,因此,以上各系列显微镜被统称为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扫描探针显微镜系列产品以近似相同的成像方法测量不同对象的微观特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突破了传统的光学和电子光学成像原理,从而使人类以原子或分子尺度上测量各种物理量成为可能。
扫描探针显微镜被比作纳米的“眼”和“手”,具有高精度(原予级)观测和纳米操纵制造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已经往纳米科技、材料科学、化学、生物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胶原蛋白脱水过稃的观察、单分子化学反应的实时监控、对InAs/lnP纳米线内部结构的研究以及对高通量的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的制造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科研工具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扫描探针显微镜具有更快的成像速度、更高的成像精度以及操纵的鲁棒性。
虽然硬件技术(如探针制造技术、高精度传感器等)能够提高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提高图像处理速度和成像精度;然而利用控制技术提高扫描精度、扫描速度、成像精度等也是使扫描探针显微镜满足上述性能要求的关键。因此,研究扫描探针显微镜控制技术以满足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要求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展望
扫描探针显微镜发展至今已大体成熟,但是仍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移动样品时,对样品进行扫描检测的面积并不大,样品在较大范围移动时测量的进度不是很高等。同时,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因此缺少了相关的方法标准和操作规范。
1、探针针尖
探针针尖的工艺研究探针的针尖对于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分辨率十分重要。好的针尖设计不仅能提高其分辨率,对于整体的显微镜使用寿命的提高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提高获得样品表面图像的时间
由于扫描探针显微镜是集扫描、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计算、模拟为一体的结构,因此从开始扫描到Z终获得图像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未来可能会提高其显示成像的时间。
3、偏置电压的控制
在扫描探针显微镜内,电压过高电场强度增大,可以增强原子迁移,然后场强过大时,针尖与样品之间会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影响观察效果同时导致原子操纵过程变得复杂。
4、从图像中去处仪器震荡影响
探针的轨迹Z终实际是样品表面起伏轮廓与超出电子学反馈系统的附加扰动的叠加。程序本身从数据开始逆过程反映出样品表面的情况这一过程是很难综合考虑扰动情况的。因此从扰动本身出发尽量消除震动情况是很需要的。
5、接触面的接触距离
好的接触距离可以提高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分辨率,然而当接触距离达到某个值时,接触面处的原子会有突变,对于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展望
-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具有高精度成像、纳米操纵等功能,是纳米科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微电子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对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性能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
- 扫描探针显微镜用途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入到了原子、分子层次。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
- 扫描探针显微镜注意事项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入到了原子、分子层次。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
- 扫描探针显微镜基本原理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入到了原子、分子层次。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
- 扫描探针显微镜结构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入到了原子、分子层次。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应用
- 扫描探针显微镜是基于探针在被测试样表面上进行纵、横向扫描引起相关检测量变化的原理研制的设备。已渗入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表面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各种尖端科学领域。
-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分类
- 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应用领域是宽广的,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基础学科,还是材料、微电子等应用学科都有用武之地。
-
- 光隔离器的发展历史|现状|展望
- 光隔离器是一种只允许单向光通过的无源光器件,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法拉第旋转的非互易性。通过光纤回波反射的光能够被光隔离器很好的隔离。光隔离器主要利用磁光晶体的法拉第效应。
-
- 扫描探针显微镜介绍说明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入到了原子、分子层次。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
- 扫描探针声学显微镜原理
-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声波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获得微观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不同,SPAM能在纳米尺度下实现非破坏性成像,尤其在检测微小裂纹、内部缺陷以及材料表面特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详细探讨扫描探针声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其相较于其他显微技术的优势。
-
- 扫描探针显微镜工作原理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入到了原子、分子层次。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原理|结构|特点
- 扫描探针显微镜是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新型探针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静电力显微镜,磁力显微镜,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等)的统称,是国际上近年发展起来的表面分析仪器。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发展历史及展望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着较长的历史,其主要理论框架早已建立,制作技术相对成熟。目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追求准确、快速、可靠的同时,小型化、智能化、在线化、网络化成为了现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新的增长点。
-
- 扫描探针显微镜参数:了解关键性能指标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入到了原子、分子层次。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
- 扫描探针显微镜应用:探索微观世界的先进技术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入到了原子、分子层次。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
- 扫描探针显微镜标准: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入到了原子、分子层次。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
- 扫描探针显微镜功能:探索纳米世界的强大工具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入到了原子、分子层次。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
- 扫描探针显微镜规范:了解操作流程与技术标准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入到了原子、分子层次。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
- 扫描探针显微镜教程:深入理解原理与应用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入到了原子、分子层次。扫描探针显微镜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
- 体视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 体视显微镜又称“立体显微镜”或“解剖镜”,是一种具有正像立体感的目视仪器,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林、工业及海洋生物各部门。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