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测定仪使用方法
叶绿素测定仪也叫叶绿素仪,叶绿素测定仪可以即时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的含量与叶片中氮的含量有很密切的关系,通过这种仪器有利于合理施加氮肥,提高氮的利用率,并可保护环境。
叶绿素测定仪测量叶片的选择
在使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的过程中,如果选用的叶位不同,那么可能得到的测定结果也不同,因此为了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测定结果,首先应该要同意所选的叶位,一般来说,植株的顶部的几片叶片受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的影响比较的小,所以在使用进行叶绿素测定仪测量的过程中可以选用顶部的那几片叶子。
就同一片叶片而言,其不同的位置测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也是不同的,比如说玉米在叶片中部距基部55%的位置测定结果偏差Z小,而在40%~60%区域内测定值变异系数比较低。因此在使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测量方位的选择,避免出现测定误差。
叶绿素测定仪使用流程
叶绿素测定仪具体工作流程如下:二个LED光源发射二种光,一种是红光(峰波长650nm),一种是红外线(940nm),二种光穿透叶片,打到接收器上,光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被放大器放大,由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被微处理器利用,计算出SPAD值并显示在显示器上,也自动储存到内存中。
叶绿素测定仪内部流程可以表示为:光照系统→接收器→放大器→模拟/数字转换器→微处理器→显示器。
植物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SPAD值越高,其生长状况越好。在使用叶绿素测定仪时,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将叶绿素测定仪的测量头夹在叶片两端,按下测量头,就可以得到植物的SPAD值。
叶绿素测定仪操作步骤
每次打开电源开关时,必须先进行自检,然后才能进行其它操作。
1、自检操作
先将测量头闭合,测量头里不能夹任何东西,然后打开电源开关,叶绿素仪自检,液晶显示100.0,当显示变为00.0后,完成自检功能,就可以进行测量及其它操作。
2、其他操作
①测量叶绿素值
将叶片夹入叶绿素测定仪测量头,然后闭合,按下测量键,测量结果显示在液晶屏上。
执行测量时,测量数据自动存储在内存中,叶绿素仪一般可以存储多达30个数据。内存存储满时,先存入的数据(diyi号数据)被删除,内存中的其它数据标号递减,第2到第30个数据变为第1到第29个数据,新的测量值存储为第30个数据。注意,关闭电源时,仪器内存中的所有数据丢失。
②求多次测量的平均
按下平均键后,求得多次测量有效数据的平均值,结果显示在叶绿素测定仪的液晶屏上。
③显示多次采集的数值
按下显示键后,将依次循环显示存放在内存中的数据。显示过程中,认为当前显示的数据无效时,可以按下删除键,将当前数据清为00.0。
④删除所有存储的数据
按下删除键后,将内存中的数据全部清空,均为00.0。
叶绿素测定仪的测量弊端以及避免方法
氮元素的测量可以使用叶绿素仪进行无损伤的测量,同时也能使用土壤分析仪进行土壤成分的分析等。不过使用叶绿素测定仪来进行测量有以下的弊端,以及如何去克服下列的弊端呢?
1、叶绿素测定仪每次测定的是叶片上的一个点,因此要通过多点(至少30个)的随机测试才能降低测定的变异,这意味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严格掌握测定技术,测量叶位上进行一定的控制,测量的时候选择比较上端的叶片来进行测量,因为离根部近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易受土壤中的氮元素的影响;
2、叶绿素测定仪测定结果受品种、耕作、环境、等因素影响很大,必须对测试指标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使用实验对照组来进行操作,通过一块未进行施加氮元素的种植物进行比较,就可以避免以上的问题了;
3、在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上SPAD读数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时氮量超出一定的范围后,SPAD读数则相对稳定,不再增加,这意味着它不能反映过量施氮问题,在推广应用上带来麻烦。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过量的氮元素植物也无法进行吸收,而每一种植物均有自己一定的氮元素需求,这个问题就要通过对氮元素的需求以及SPAD值来进行相结合来进行计算了。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叶绿素测定仪使用方法
- 叶绿素测定仪也叫叶绿素仪,叶绿素测定仪可以即时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的含量与叶片中氮的含量有很密切的关系,通过这种仪器有利于合理施加氮肥,提高氮的利用率,并可保护环境。
-
- 叶绿素测定仪标准
-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成分,其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为了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叶绿素测定仪的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叶绿素测定仪的标准,包括其工作原理、选择标准以及如何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
-
- 叶绿素测定仪图解
- 本文将通过图解形式,详细介绍叶绿素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如何使用该仪器进行科学有效的叶绿素测定,从而帮助科研人员和农业从业者提高作物管理水平、提升农业产量。
-
- 叶绿素测定仪作用
-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叶绿素测定仪在植物生长监测、作物健康评估、环境影响研究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叶绿素测定仪的功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工具的价值。
-
- 叶绿素测定仪电路组成
- 它通过检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帮助判断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生长状况。本文将详细介绍叶绿素测定仪的电路组成,分析其工作原理及核心部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设备的功能和技术优势。
-
- 植物叶绿素测定仪特点
- 通过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能够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健康程度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文将介绍植物叶绿素测定仪的特点,帮助用户全面了解其工作原理及应用价值。
-
- 叶绿素测定仪的应用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需求的多样化,叶绿素测定仪的功能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展,为研究人员和农业生产者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本文将深入探讨叶绿素测定仪的应用领域,并分析其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业管理以及促进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价值。
-
-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构造
- 为了便于现场快速检测,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应运而生。本文将详细介绍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的构造原理及其主要组成部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设备的工作方式及应用场景。
-
- 叶绿素测定仪常见问题|注意事项
- 叶绿素测定仪也叫叶绿素仪,是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的专业设备,因为植物的叶绿素相含量反映的是植物的生长状况,一般植物长势良好的话,叶子会含有更多的叶绿素,所以该仪器是一款非常重要的植物生理仪器。
-
- 叶绿素测定仪仪器结构
- 叶绿素测定仪作为一种高精度的分析仪器,通过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检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本文将详细介绍叶绿素测定仪的仪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设备的功能和应用。
-
- 植物叶绿素测定仪功能
- 它通过测量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帮助科研人员和农业工作者评估植物的生长状态、光合作用效率以及健康状况。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叶绿素测定仪的功能与应用,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设备如何为植物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
- 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原理
- 通过了解叶绿素的含量,研究人员能够掌握植物的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本文将深入探讨叶绿素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测量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
- 叶绿素测定仪的用处
- 叶绿素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核心物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作物的产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叶绿素测定仪在农业科研、生产监测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详细探讨叶绿素测定仪的主要用途,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
- 叶绿素测定仪的原理|特点
- 叶绿素测定仪也叫叶绿素仪,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来分析植物长势,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指示了植物本身的状况。所以叶绿素测定仪在所有植物生理仪器中有着重要地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生理仪器。
-
- 叶绿素测定仪的功能|应用
- 叶绿素测定仪也叫叶绿素仪,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能够很容易的在野外进行测定,是一款能够快速测量叶绿素含量的仪器。
-
- 机油检测仪使用方法
- 机油检测仪作为一种专业的汽车维修工具,可以有效地帮助车主和维修人员检测机油的状态,及时发现机油中的污染物、劣化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更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机油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其功能和操作步骤,从而确保爱车的机油系统始终保持在佳状态,提升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与使用寿命。
-
- 水滴角测量仪使用方法
-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滴角测量仪的使用方法,帮助用户快速掌握该设备的操作技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 防腐层测厚仪使用方法
- 正确使用防腐层测厚仪不仅可以确保涂层的质量,还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防腐层测厚仪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与可靠。
-
- 超声成像系统使用方法
- 其通过高频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反射原理,生成可视化的图像,帮助医生或工程师快速、准确地获取内部结构信息。本文将介绍超声成像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的操作流程及其应用。
-
- 裂缝测深仪使用方法
- 随着建筑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裂缝的检测成为结构健康监测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裂缝测深仪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技术要点,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高效、准确地完成裂缝深度的测量任务,从而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