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成果|上海交大杨晓伟/同济赵晓莉/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刘聪聪: EQCM揭示锌离子电池钒氧化物正极失效机制及质子储能机制
背景知识
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因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势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但钒基正极材料存在严重的容量衰减问题。传统观点认为Zn2?嵌入引发的结构坍塌或副反应是主因,然而近年研究发现,H?可能主导电荷存储过程,但其与容量衰减的关联机制尚不明确。近日上海交大杨晓伟/同济赵晓莉/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刘聪聪团队以“Probing Capacity Decay in Vanadium Oxide Cathodes of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 Using Operando EQCM-D”为题在《ACS Energy Letters》上发表相关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通过QSense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D)实时追踪钒氧化物(V?O?)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与离子扩散行为,结合纳米化改性策略(V?O?@PEDOT,VOP)抑制材料溶解。
EQCM-D核心作用:
1.实时质量监测:精准量化H?嵌入/脱出引起的电极质量波动,揭示V?O?溶解与OH?积累的直接关联(图1d-e)。
2.电荷载体鉴别:通过理论质量变化与实际数据的对比,证实H?是主导电荷载体(图2c-d),Zn2?仅参与副反应生成Zn?(OH)?V?O?等产物。
3.pH动态解析:调控电解液pH(4.3→1.0),发现低pH加剧材料溶解,验证H?嵌入诱导的局部碱性环境是容量衰减根源。
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容量衰减机制:
商用V?O?在2 M ZnSO?中循环后容量损失达71.7%,EQCM-D显示其质量持续下降(图1d),归因于H?嵌入后OH?积累引发的V?O?溶解(反应式:V?O? + 4OH? → 2VO?(OH)?? + H?O)。
2.纳米片改性效果:
VOP电极通过PEDOT插层抑制OH?聚集,循环20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8.2%(图1l),质量变化可逆性显著提升(图2a-b)。
3.充电机制的理论计算:
理论计算显示H?嵌入能(0.13 eV)远低于Zn2?(0.48 eV),且EQCM-D数据证实H?贡献超90%电荷存储(图2c)。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EQCM-D技术首次明确H?主导的嵌入机制是钒基正极容量衰减的核心因素,并提出纳米片改性策略有效抑制溶解问题。该成果为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可拓展至其他质子敏感型电极材料的优化开发。
基金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25801、22178217、W2441009)。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5c00901
瑞典科技简介
瑞典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表界面分析、薄膜制备与表征和分子间相互作用领域的先进科研仪器生产商,是该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应用领域涵盖表界面、材料科学、生物科学、药物开发与诊断等众多研究领域。我们为用户提供高科技、精准的科研设备,同时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和应用支持,知识是我们最大的资源,也是我们所做一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用户遍及全球权威科研单位和顶级实验室,是表界面科学领域的专家。通过为他们提供先进的表界面表征与分析仪器,我们与客户携手共进,旨在应对简化实验室日常工作的挑战。
24小时热线:4008336968。
产品目录:
QSense: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测量仪
追踪分子运动,实时表/界面表征
KSV NIMA:
LB(Langmuir-Blodgett)膜分析仪
气液/液液/气固界面有序单/多层结构组装表征
布鲁斯特角显微镜
无损实时监测空气/水界面处分子层的图像
界面剪切流变仪
高灵敏度测量液体界面处的流变性能
浸渍镀膜机
无振动,可程序控制的固体样品浸渍方案
Attension:
表面张力/接触角测量仪
测接触角/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临界胶束浓度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上海交大杨晓伟/同济赵晓莉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研究层状二维材料膜智能运输微观机制
- 在生物系统中,营养物质(如氨基酸和糖等)通过生物通道进行可控传输,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
- 直播预告 | 电化学能源存储电极材料的储能机制探索
- 徕卡本次特邀吉林大学张伟教授为广大观众分享关于电化学储能电极材料的相关研究心得。
-
- 中国金属所发现全固态锂电池正极原子材料尺寸失效机制 相关失效分析对哪些仪器有正向作用?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国家材料研究中心材料结构与缺陷研究部研究员王春阳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辛火林教授团队在前期液态锂电池正极材料失效机理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失效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
-
- 【用户前沿】南方科技大学Nature:揭示古菌膜脂GMGT的生物合成机制
- COY厌氧工作站助力微生物研究,应用广泛:为肠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矿石微生物,地质微生物,肿瘤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药物代谢等领域提供厌氧培养解决方案。
-
- 国际期刊 | 湖北大学研究团队揭示延缓衰老机制
- 2023年3月10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余希岚/李珊珊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F=17.694)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指出了糖酵解衍生的丝氨酸合成通路在防止心肌细胞衰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路中PHGDH/PKM2调节细胞衰老是一种以往未知的新机制,而且研究表明增强丝氨酸生物合成是一种潜在的抗衰老疗法。
-
- 通过EV研究揭示甲肝病毒的作用机制
- 生物纳米颗粒(比如细胞外囊泡、外泌体、病毒或类病毒颗粒)在生命科学和纳米药物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 用户前沿丨南方科技大学Nature:揭示古菌膜脂GMGT的生物合成机制
- COY厌氧工作站助力微生物研究,应用广泛:为肠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矿石微生物,地质微生物,肿瘤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药物代谢等领域提供厌氧培养解决方案。
-
- 法国PRESI-材料微观结构与失效机制研讨会-北京站
- 邀请函-材料微观结构与失效机制研讨会- 中国·北京- 2024.05.18(周六)”诚邀您莅临
-
- 赛恩思仪器亮相WBE2024世界电池及储能产业博览会 暨第9届亚太电池展、亚太储能展
- 赛恩思仪器亮相WBE2024世界电池及储能产业博览会 暨第9届亚太电池展、亚太储能展
-
- 讲座预告 | 聚合物正极材料及其储能机理研究
- 聚合物电极材料具有原料丰富、结构和性能设计灵活等优点,有望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中得到应用,但是还缺乏兼具高电压和高比容量的聚合物电极材料。与无机电极材料不同,高电压的有机电极材料在储能过程中伴随阴离子的嵌
-
- 明天开讲 | 聚合物正极材料及其储能机理研究
- 报告人:李永军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时间:2023年8月29日(周二) 上午10点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