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产品中心> 北京北广精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电阻率测试仪>橡胶绝缘电阻测试仪>绝缘子电阻率测试仪
收藏  

绝缘子电阻率测试仪

立即扫码咨询

联系方式:400-855-8699转8003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在仪器网(www.yiqi.com)上看到的!

扫    码    分   享
为您推荐

产品特点

绝缘子电阻率测试仪绝缘材料通常用于将电气系统的各部分组件相互绝缘和对地绝缘。固体绝缘材料还起到机械支撑的作用。

详细介绍

绝缘子电阻率测试仪对于这些用途,一般期望材料具有尽可能高的绝缘电阻,包括具有得到认可的机械性能、化学和耐热性能。表面电阻同体积电阻一样是材料绝缘电阻的一部分。绝缘电阻的确定应依据IEC62631-3-3,体积电阻的确定则应依据IEC 62631-3-1.表面电阻不仅可提供材料或产品的表面上电阻的信息,还可提供由外部影响引起电阻变化的监控。但是,表面电阻不是一个材料的主要特性。表面电阻主要取决于工艺参数、环境条件、表面的老化现象和污染等。对于特定的应用要求,可优先选取不同的电极装置。

绝缘子电阻率测试仪

数据采集与处理

实时同步采集主任务和次任务的各项歉据,数据采集与处理分别同4.2.2和43.2。按照3.10 中的公

式,计算得出脑力负荷储备值。

5 脑力负荷评价模型

5.1评价模型

本标准规定的歼击机飞行员脑力负荷评价模型公式为:

MWT-0.3B3XPKBテJKB

+0.267X (PFQ-PJQ)÷(JFQ-IIQ)

+0.200XJCB÷PCB

+0.133XJFL+PFL

+0.067X (PJX-FFX)÷(JJX-IFX)

式中:

PKB一一被评价飞机飞行员评价的库柏值:

JKB一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员评价的阵柏值:

PFQ被评价飞机飞行时飞行员的Pm滑时,m1

PJQ一被评价飞机飞行员P3oe的基础语时,ms;

JFQ一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时飞行员的Pyeo谱时,ms:

JJQ一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员Pzo的基础潜时,ms:

JCB一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员的脑力鱼荷储备值:

PCB一一被评价飞机飞行员的脑力负荷储备值:

JFL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员的飞行参数保持率:

PFL一被评价飞机飞行员的飞行参数保持率:

PIX一一被评价飞机飞行员的基础信息处理速度。bit/si

PFX一一被评价飞机飞行时飞行员的信息处理速度。bit/s;

JJX一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员的基础信息处理速度。bitlss

JFX一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时飞行员的信息处理速度,bit/s。

评价模型应用示例,参见附录C.

5.2评价基准

51中的评价模型,需要选定一种现投歼击机为评价基准飞机,该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员的MWI等

于1.00。选定的评价基准飞机的飞行星质应与被评价飞机的飞行品质相近,以便进行“逼近比较”。评

价基准飞机飞行员脑力负荷的诸评价参数,应按第4章的要求预先测定,代入5.1的公式中去。GJB5204-2004

附汞A

(规范性附录)

主观评价问卷

A1问卷内容

本问卷的目的,是了解被评飞机在驾驶性能上给飞行员所带来的脑力鱼荷大小,为了统一评价标准,

以双180°大航线飞行课目为依据。评价等级的条件如下:

一级:飞机的驾驶性能优良,正是飞行员所希望的。不需要考虑飞行员的脑力负荷问逛。

二级:飞机的驾驶性能良好,有可以忽略不计的不足。飞行时,不需要为此付出努力。

三级:飞机的驾驶性能较好,只有很小的不足。飞行时,为此只需要付出很小的努力。

四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轻度的不足,令人不愉快。飞行时,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五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中度的不足,且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达到飞行的要求,飞行时需要付出

相当大的努力。

六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重度的不足,但尚可忍受。为了达到飞行的要求,飞行时需要付出非常

大的努力。

七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严重的不足。为了达到飞行的要求,飞行时需要付出大的努力,但飞

机尚可控制。

八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严重的不是。为了控制飞机,飞行时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九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严重的不足。为了控制飞机,飞行时必须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十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严重的不足。如不重大改进,飞机失去控制的可能性很大。

上述10个评价等级条件均有明显的台阶式差别。具体有以下特点请注意了解并掌描:

一级至三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属于好的,对飞行灵基本上没有脑力负荷的问题,飞机不需要改进。

3个级别的评语分别为:优良,良好和较好。上述3个等级飞机的飞行星质。与GIB185-1986中1.4

的“标准!”相当。

四级至七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足,需要改进。4个级别的评语分别为:轻度的、

中度的、重度的和严重的不足;存在脑力负荷问题,需要飞行员付出努力,4个级别的评语分别为:一

定的、相当大的,非常大的和大的努力;不存在飞机是否能控制的问题,即飞机基本上是可控制的,

飞行员所付出努力是为了达到飞行的要求。上述4个等级飞机的飞行品质,与GIB185-1986中1.4的

“标准2”相当。

八级至十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均存在严重的不足,并危及飞机的控制问题;八级和九级,飞机尚可

控制,但分别需要付出相当大和非常大的努力;十级,飞机很难控制,上述3个等级飞机的飞行瑟质。

与GJB 185-1986中14的“标准3”相当。

在做出您的评价结论之前,应闭目做双180°大航线飞行课目的表象飞行,同时回忆以前自己的飞

行经历,并与上述10个等级的具体条件相对照,认真负责地和恰如其分地做出您的判断,评出具体的

等级。

A.2测评结果

在认真阅读A1全文的前提下,逐项填写下面的相应内容。GJB5204-2004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评价模型应用示例

C.1评价基准飞机的选定

选定飞行品质为GJB 185-1986中1.4规定的“标准2”某现役歼击机为评价基准飞机。按第4章

的要求测定该飞机飞行灵脑力负荷评价的诸参数。具体数据如下:飞行员评价的库柏值为5.10;飞行员

Pre的基础滑时为386.27ms;飞行时飞行员的Prg而时为42940ms;飞行灵的脑力负荷储备值为0.72s

飞行员的飞行参数保持率为0.61;飞行员的基础信息处理速度为12.81bit/s;飞行时飞行员的信息处理

速度为10.56 bit/s。

C.2被评价飞机飞行员脑力负荷评价模型公式的导出

将C.1中的具体数据代入5.1的公式中,即可导出被评价飞机飞行灵脑力负荷评价模型的公式:

MWI-0.333·PKB-5.10

+0.267=(PFQ-PIQ)+43.13

+0.200-0.72:PCB

+0.133>0.61+PFL

+0.067-(PIX-PFX)+2.25

C.3被评价飞机飞行员脑力负荷的评价GB12014-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点对点电阻测试方法

A.1原理

将被测样品放置在绝缘平板上,上放电极装置,在电极装置间施加直流电压测量样品的点对点

电阻、

A.2设备

A.2.1测试电极

测试电极为两个直径(65±5)mm的金属圆柱体;电极材料为不锈钢或铜:电极接触端的材料为导

电橡胶,其硬度60±10(邵氏A级),厚度(6±1mm,体积电阻小于500Ω;电板单重(2.5±0.25)kg.

A.2.2高阻计

高阻计的测量范围:10°Ω~10"Ω:

测量精度:≤10”Ω时,应为±5%;>10#Ω时,应为±20%,

A.2.3绝缘台面

台而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分别大于1X10°Ω,其儿何周边尺寸均大于被测材料10cm,

A.2.4绝缘垫板

垫板台面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分别大于1X10’0。

A.3洗涤与调涅

A.3.1洗涤

机织物服装按附录C规定的洗涤方法进行洗涤。针织物服装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洗涤,

A.3.2调湿

经洗涤后的样品,在(60±1D)℃温度下干燥1b后,在测试环境条件下,放置6h.

A.4试样

测试样品为经过A.3洗涤和调湿后的样品,可以为面料,也可以为服装。

A.5测试条件

测试环境条件为温度(20±5)℃,相对湿度为(35±5)%。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带电电荷量测试方法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带电电荷量测试方法说明:

1一-法拉第筒;

2----静电电量测试仪:

3---绝缘支架;

4---聚乙烯胶带。

图B.1带电量测试电路

B.3.2.2法拉第筒;内,外两只金属制圆简h。等于2dmhg等于2dnd。大于或等于40cm.d。等

于dm+10cm。

B.3.2.3静电电量测试仪:测量范围:2nC~2 μC,精度:±1%.

B.3.2.4绝缘支架:绝缘电阻在10”Ω以上的聚四氟乙烯,

B.3.2.5聚乙烯胶带:绝缘电阻在10"Ω以上。

B.4洗涤与调湿

B.4.1

说明

试样在测试前应经洗涤处理与调湿。

B.4.2洗涤处理

机织物服装按附录C规定的洗涤方法进行洗涤,针织物服装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洗涤。

B.4.3调湿

经洗涤后的样品,在(60±10)℃温度下干燥1h后,在测试环境条件下,放置6h。

B.5测试条件

测试环境要求同附录A

B.6

测试程序

B.6.1将试样放入滚筒摩擦机中运转15 min。

B.6.2将试样直接从滚筒摩擦机中自动导入(或戴绝缘手套绝缘电阻在10”Ω以上,直接取出,立即投

14

B.1原理

将经过滚筒摩擦机摩擦后的试样,投入法拉第筒内,以测量试样的带电量。

B.2试样

防静电服一套(应包含上衣和裤子,如服装为连体服,则使用一件连体服测试)。

B.3装置

B.3.1摩擦装置

回转式滚筒摩擦机,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B.1规定。聚丙烯腈标准布应符合GB/T 7568.5 要求。

如有起毛等外观变化的现象,应予更换。

B.1原理

将经过滚筒摩擦机摩擦后的试样,投入法拉第筒内,以测量试样的带电量。

B.2试样

防静电服一套(应包含上衣和裤子,如服装为连体服,则使用一件连体服测试)。

B.3装置

B.3.1摩擦装置

回转式滚筒摩擦机,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B.1规定。聚丙烯腈标准布应符合GB/T 7568.5 要求。

如有起毛等外观变化的现象,应予更换。

选择比C.1选定的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品质差的某现役歼击机为被评价飞机,按第4章的要求测定该飞

机飞行灵脑力负荷评价的诸参数,具体的数据如下:飞行员评价的库柏值为5.83:飞行员Px的基础潜

时为386.27ms;飞行时飞行员的Pm潜时为472.17ms;飞行员的脑力负荷储备值为0.53,飞行员的飞行

参数保持率为0.47;飞行员的基础信息处理速度为12.81bts;飞行时飞行灵的信息处理速度为9.84bit/s。

将上述数据代入C2的公式中,计算结果为:

MWI-0.38+0.53+0.27+0.17-0.09

-1.44

由于评价基带飞机飞行员的MWI等于1.00。所以被评价飞机飞行员的脑力负荷明显比评价基准飞

机大,即被评价飞机的飞行品质比评价基准飞机差。评价结果与两种飞机的实际飞行品质相符。

歼击机飞行员脑力负荷评价模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歼击机飞行员毯力负荷评价模型及各评价参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月于对歼击机飞行员脑力负荷的评价,强声机、歼击轰炸机可参照使用。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新版本

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5-1986有人驾驶飞机(固定翼)飞行品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脑力负荷mental workload

人在工作时使用脑力资源的程度。

3.2 主观评价法su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以操作人员根据自己执行任务时的主观感觉评估这项工作给他带来的脑力负荷的方法。

3.3“库柏-哈柏”评价法Cooper-Hlarper method

通过飞行灵评价飞机驾驶的难易程度,来评估该飞机对飞行员产生的脑力负荷的方法。这种方法把

飞机驾驶的难易程度分为10个等级,飞行员在驾驶了飞机之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对照各种车易程度

的定义。给出自己对该飞机的评价。

3.4 主任务评价法primarytest performance method

通过测定操作人员在工作时的业绩指标来判断这项工作给操作人员替来的脑力负荷的方法。

3.5次任务评价法secondary test performance method

以次任务的业绩指标评价主任务脑力负荷的方法。

3.6 生理评价法physiological evaluation method

通过人在傲某一项脑力类型的工作时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评价脑力负荷大小的方法。

3.7飞行参数保持率Night parameter preservation rate

飞行参数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时间比车。其计算公式为:飞行参数保持率-1-误差事。其中,误差

率为各项飞行参数出现3分(含)以下的总偏差时间除以总飞行时间的商。飞行成绩采用5分制。由被试

各项实际飞行参数与飞行大纲规定的标准比较得出。

3.8信息处理速度information-processing speed

单位时间内正确处理信息的比特(bit)数。其计算公式为:信息处理速度(bit/s)=[1-P÷(N+P)]

logK÷7。其中,N为任务总次数、P为情误数、K为剩激出现数、了为正确平均反应时。比特(bit)是

信息量的单位,即在二进制中,一位码元所包含的信息量称为1比特(bit)。

3.9事件相关脑电位event related patential(ERP)

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即当人的大脑受到外界偶发性事件刺激(犯刺激)后,进行高级认知加工(思

雏、记忆等)。此时在头皮特定那位记录下来的脑电位。该电位的第三个王波峰(Ps)发生在300ms左右,

与人的认知能力(即脑力活动)有关。速常称其为Proe-P3eo出现的时间(潜伏时间)与脑力负荷呈正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678.049

液体增塑剂体积电阻率的测定

*621.317

.88

GB1672-88

Liquid plasticizers-Determination of volume resistivity

代替 GB 1672-8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体增塑剂的体积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液体增塑剂的体积电阻率。其他液体助剂也可参照本测定方法。

2 体积电阻率的定义

是在试样体积电流方向的直流电场强度与该处电流密度之比,以Q.m表示。

3试样

3.1

液体增塑剂试样每次用40ml左右。

3.2

试样应无气泡及杂质缺陷。

3.8

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放置2h以上。

4测试仪墨及电极

4.1高阻计

高阻计测试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高阻计测量范围应包括1-x10*~1x10Ω.

D.阻值大于10Ω时,测量误差小于±20%;阻值等于或小于10"Q时,测量误差应小于±10%。

C. 零点飘移每小时不大于全标尺的4%。

d.输入接线的绝缘电阻应大于仪器输人电阻的100倍。5一高压电极:6、7-接线头:8-撑块

试验步骤

5.1将经处理后的试样倒入高压电极内,使液面刚好和测量表面全部接触。

5.2测试须在温度23±2℃及相对湿度60%~70%环境中进行。

5.3试验时,对试样所加的电压为100~500V的直流电压。

5.4将电极接入仪器测量端,调整仪器,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加上试验电压1min,读取电阻

的指示值,同时须对试样连续测定两次,取两次结果算术平均值。每次测定后试样及地极要放电

1min。

试验结果

s=÷(D+8):

P.=R÷

式中:P、一-体积电阻率,Ω.m;

R、--体积电阻,Ω

S一-平板测量电极的有效面积,m²;

D-平板测量电极直径,m;

8--测量电极与保护电极间隙宽度,m1

d-试样厚度,m。

体积电阻率的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试样的型号、名称、制造厂名称和制造日期。试验环境混度和相对湿度。

e。

试验仪器和外施电压。

d.

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

e.试验日期、试验人员及审核人员。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山西省化工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化工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茂麟、郑红喜、高金发。

本标准于1979年发布。

e.测试电路应有良好屏蔽。

1.仪器应定期进行校验。

4.2电极

电极应由黄铜或不锈钢制成。高压电极内径146mm,测量电极外径120mm,护环宽度8mm,

测量电极与高压电极的间障为2mm,电极工作面粗糙度为1.6以下。电极的形状和尺寸如图1所示。前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12014-2009《防静电服》和GB/T 23464-2009《防护服装防静电毛针织服》。

本标准以GB12014-2009为主,整合了GB/T 23464-2009的部分内容,与GB12014-2009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引入GB/T 23464-2009《防护服装防静电毛针织服》主要内容;

--增加了面料撕破、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异味的要求;

--取消了防静电服分级;防护服装

防静电服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静电服的技术要求,测试方达,检验规则,标识等,

本标准适用于可能因静电引发电击,大灾及爆炸危险的场所穿用的防静电服,

本标准不适用于无纺布类防静电服和抗电源电压用防部电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35.1服装号型男子

GB/T 1335.2

服装号型女子

GB/T 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草取法)

GB/T 3917.3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的测定

GB/T 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崖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渣色牢度

GB/T 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V/T 4802.3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

GB/T S4S3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GB/T 7568.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聚丙烯腈标准贴衬凯物规格

GB/T 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7742.1纺织品织物胀酸性能第1部分:胀装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液压法

GB/T 842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 8628!

纺织品

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

GB/T8629

饶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 8630

端织品

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氩染料的测定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200972006防护服一般要求

GB/T 23344纺织品4氨基偶氙辈的测定

FZ/T70007针织上衣膝下接缝试验方法

FZ/T80012-2012洁净室服装点对点电阻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明确了防静电服带电电荷量和点对点电阻的测试细节和要求;

--对防静电服的使用说明进行了修改补充。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日照市太阳鸟贸易有限公司、保定三源纺织科技有

限公司、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芬、刘基、罗穆夏、周丽、樊争科、房树基。

本标准代替了GB12014-2009和GB/T 23464-2009。

GB 12014-2009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2014-1989。

符合标准:

GB/T 1410-2006《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ASTM D257-99《绝缘材料的直流电阻或电导试验方法》

GB/T 1410-2006 固体绝缘材料 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1672-8液体增塑剂体积电阻率的测定

GB 12014 防静电工作服

GB/T 20991-2007 个体防护装备 鞋的测试方法

GB 4385-1995 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GB 121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 4655-2003 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

GB/T  1692-2008 硫化橡胶绝缘电阻的测定

GB/T 12703.6-2010 纺织品 静电性能的评定 第6部分 纤维泄漏电阻

GB 13348-2009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GB/T 15738-2008 导电和抗静电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

GB/T 18044-2008 地毯 静电习性评价法 行走试验

GB/T 18864-2002 硫化橡胶 工业用抗静电和导电产品 电阻极限范围

GB/T 22042-2008 服装 防静电性能 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T 22043-2008 服装 防静电性能 通过材料的电阻(垂直电阻)试验方法

GB/T 24249-2009 防静电洁净织物

GB 26539-2011 防静电陶瓷砖 Antistatic ceramic tile

GB/T 26825-2011 抗静电防腐胶

GB 50515-2010 导(防)静电地面设计规范

GB 50611-2010 电子工程防静电设计规范

GJB 105-1998-Z 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手册GB 12014-2019前2.1织物带静电:织物受某种外界作用(如摩擦)后,其上积累相对稳定的电荷。

2.2 织物表面电阻(R,):电流通过织物表面时的电阻。

2.3 织物表面比电阻(p,):两电极置于织物表面,两电极的长度和相互距离都为单位长度(cm)时,该织

物所具有的表面电阻。

2.4抗静电剂:用于处理织物,使织物能消除因静电现象而引起麻烦的产品,通常是含表面活性剂的制

品。

2.5织物调理剂;兼具抗静电和柔软功能的产品通称。

3 原理

织物静电效应不但取决于其产生的静电量,更取决于静电荷散逸能力,织物表面电阻是直接关系静

电衰减速度的物理量。本方法在规定条件下,用超高电阻计测定聚酯布在用织物调理剂试验溶液处理前

后的表面电阻,用表面比电阻降(Δp,)或表面比电阻对数值降低(Algp,)评价织物调理剂抗静电性能的

优劣。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5]124号)的要求,

由北方设计研究院会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104厂、中国人民解

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河北保定市万达环境技术工程公司、无锡市坚

纳斯特种涂料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遵照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

策,根据静电防护系统工程理论,对导(防)静电地面设计进行了专

题研究、反复论证和实验,并总结了多年来在导(防)静电地面设计

研究、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调研、咨询了国内导(防)静

电地面使用的行业和企业,采纳了导(防)静电地面设计研究

和检测工作中的新成果,终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6章和8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符

号、导(防)静电地面所处场所的静电能量分级与地面电阻值的确

定、导(防)静电地面面层选择与构造要求、不同场所导(防)静电地

面的设计选择、接地等。6.1 试片的制备

将供试验用的聚酯布裁去10cm宽的布边,裁取1mX1m布段。每两块布段用2g/L中性干皂溶

液20L(用蒸馏水溶解皂片或已知干皂含量的皂基配制),保持40~45℃在洗衣机内浸泡20min,搅动

洗涤 30min,离心脱水。每次用40~45℃蒸馏水20L漂洗5 min,离心脱水。共漂洗、脱水三次。

将洗好的布段用塑料夹夹两角吊挂晾干,裁剪成100mmX100 mm的试片,摊放在洁净的搪瓷盘

上或纱布上,放入45℃烘箱内干燥4h,取出放在洁净的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注:为防止试片被污染,应使用镊子夹持试片摊放在洁净的搪瓷盘上或纱布上,再放入烘箱,不能用手指拿试片和

将试片直接放在烘箱隔板上。

如此处理好的试片的表而电阴应达到恒定值.可取一100mmX100 mm处理好的试片,再漂洗、脱水数次,干

燥,调湿。测定表面电阻予以核查,若上述处理的布表面电阻未达恒定,应增加漂洗次数。

6.2配制调理剂试验溶液和浸泡试片

将待测试的调理剂试样,在1000mL烧杯中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800mL10.0g/L溶液。分

盛于四个400mL烧杯内,每杯200mL溶液,供平行试验用。

对每个调理剂试样,取4块100mmX100 mm的试片(6.1),于室温下分别在其200 mL10.0 g/L

溶液中浸泡10min,并用玻璃棒不时翻动。取出浸泡好的试片,用塑料夹夹两角吊挂晾干3h,然后如同

6.1所述放入45℃烘箱内干燥4h。对同时进行试验的一个或多个调理剂试样,取4块试片(6.1)平行作

空白试验(不用调理剂试验溶液浸泡)。将干燥后的不同试样的试片间和空白试片间用滤纸隔开,使彼此

不相接触,放入恒湿器内,于室温下放置15h以上。

6.3表面电阻的测定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北方设计研究院负责具

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

充之处,请将意见或资料寄北方设计研究院(地址:河北省石家庄

市裕华东路55号,邮编:050011,E-mail:guyan427@tom.com),

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

查人: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B/T 18384.1-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3,

GB/T 18384.2-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及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与GB/T18384.1--2015.GB/T 18384.2--2015及

GB/T 18384.3--201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图1的高压警告标记(见5.1.2.1,见GB/T 18384.1-2015中图1及(GB/T 18384.3-

2015中图1):

一一增加了顶部充电装置的蓄免要求(见5.1.3.1);

一将绝缘电阻监测要求从可选要求修改为强制要求(见5.1.4.2,见GBVT 1R384.3-2015中8.1);

一修改了电容耦合要求中的部分内容(见5.1.4.4.见GB/T 18384.3-2015中6.3.3);

一一增加了整车防水要求的等网要求,即零部件防水要求(见5.1.5)。

一一增加了REESS热事件报警要求(见5.2.2.3);

一修改了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见6.2.1和6.2.2.见GB/T 18384.3-2015中7.2);

一-增加了绝缘监测功能验证试验(见6.2.3);

一-增加了Y电容存储电量的计算公式(见6.2.5)。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

份有限公司、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国家汽车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襄用),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广州汽

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长春汽车

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卡达克机

动车质量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

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华力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东风

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深圳胯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上汽通

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廉玉波,刘桂彬、谭易、张天强、陆春、宋芳、杨子发、于洋、凌和平、陈彦雷,

黄晨东、王丹、叶磊、王洪军、陆珂伟、罗宇亮,许金梅,李大治、宋光辉,崔风涛,罐小丹、汪伟、熊乐、

袁昌荣、曾祥兵、方云明、郑立涛、纪秉男、唐小华、谯万成、刘勇军、吴杰余,马跃强、张明、杨睿波、

赵小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8384.1-2001.GB/T18384.1-2015:

GB/T 18384.2--2001.GB/T18384.2--2015:

GB/T 18384.3-2001.GB/T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的大工作电压是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行驶过程中持续与电网连接的道路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094.2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I1551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I7354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

GB/T 18387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 19836

电动汽车仪表

GB20071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T 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

GB/T 31498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

GB34660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B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8384-2020

如果系统中传导连接的电路中有多个电压等级(例如:系统中有升压转换器),并且某些组件不能承

受整个电路的大工作电压,则可以断开这些组件,用它们各自的大工作电压对绝缘电阻进行单独

测量。图6充电口绝缘电阻测量步骤e)

此外,也可以用绝缘电阻测试设备分别测试充电插座各高压端子与车辆电平台间的绝缘电阻值,测

试设备的检测电压要求大于高充电电压,再计算并联结果,即为充电插座绝缘电阻,

6.2.3 绝缘监测功能验证试验GB 18384-2020

端与车辆电平台之间。开始测量时,可调节电阻器的阻值设置为大值。

按照5.1.4.1的要求,若小绝缘电阻要求为100Ω/V,则将可调节电阻器的阻值减小到目标

值R,.R,按照式(3)计算得到:

1/[1/(95U)- 1/R]≤R,< 1/[1/(100U) -1/R,]…*****(3)

按照5.1.4.1的要求,若小绝缘电阻要求为500Ω/V,则将可调节电阻器的阻值减小到目标

值R,R,按照式(4)计算得到:

1/[I/(475UE) - 1/R.]≤ R.< 1/[1/(500U)-1/R]……(4)

式中:

Uxc-电池包当前总电压,单位为伏(V)。

e)观察车辆是否有明显的声或光报警。若试验车辆有表A,I中所列的B级电压零部件,则应按照表A.1反馈,若无其中某项或某几项,则

这些项目不作要求。此外,B级电压零部件不限于表A.1中列举的清单,依据具体车辆由制造商提供。

A.1.2制造商应提供各B级电压零部件的防水等级试验报告,该报告应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各

B级电压零部件防水等级要求依据整车空载时的布置高度面定,要求如下:

a)若部件下表画距地面高度小于300mm.高压部件应满足GB/T 4208-2017中IPX7的要求:

b)若部件下表面距地面高度不小于300 mm,且部件下方无遮挡·高压部件需满足GB/T 4208-

2017中IPX5的要求

若部件下表面距地囿高度不小于300 mm,且部件下方有遮挡商压部件需满足GB/T 4208-

2017 中 IPX4 的要求,

A.1.3制造商应提供表A.1中所有的B级电压零部件在完成A.2中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并进行并联计

算得到整车绝缘电阻应满足5.1.4.1的要求。

A.2B级电压零部件防水测试方法

A.2.1 应按照 GB/T 4208-2017进行IPX7、IPX5及IPX4试验。

A.2.2 在进行IPX7、IPX5、IPX4试验过程中,在检查B级电压零部件的内部进水情况前.应先采用

6.2.1的试验方法测试其绝缘电阻。

电平台

REESS

B级电压负载

电平台

图7绝缘监测验证试验

6.2.4电位均衡

电位均衡可用电阻测试仪直接测量,也可以采用独立直流电源配合电流和电压检测设备进行测量。

其中电阻测试仪的测量电流可调,电阻测试分辨率高于0.01Ω。独立直流电源电压也可调节。

两个外露的可导电外壳或遮栏之间的电阻,也可以通过外露的可导电外壳或遮栏与电平台之间的

连接电阻值计算得出。

测试方法如下:

测试过程中.车辆B级电压电路应处于接通状态,且绝缘监测功能或设备已启动,测试中将使用

可调节电阻器(例如:变阻箱等),可调节电阻器的大电阻值≥10MΩ.

测量步骤如下:

a)在常温下,按照6.2.1的测试方法,测出当前整车绝缘电阻值为R,,并记录6.2.1.2测试步骤b)

中较小测量电压U,'所在的REESS 高压侧。

h)

按照被测车辆的正常操作流程使车辆进入“可行驶模式”。

c)

若步骤 a)中,U,’在 REESS的正极端,则如图7所示,将可调节电阻器并联在REESS 正极端

与车辆电平台之间。相反,若U,'在REESS的负极端,则将可调节电阻器并联在REESS 负极

10

6.2.1.4整车绝缘电阻计算

对于所有B级电压负载均能同时工作的车辆,可按照6.2.1.2的试验方法直接测量出整车绝缘

电阻,

否则.还需要按照6.2.1.3对6.2.1.2中无法完成测试的B级电压负载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将

6.2.1.2中的测量结果R,与6.2.1.3中测得的各B级电压负载的绝缘电阻R。计算并联的结果.即为整车

绝缘电阻。

如果整车有两个或以上相互隔离的B级电压电路,则可通过本条方法分别测量和计算出各个B级

电压电路的绝缘电阻,并取其中小值作为整车绝缘电阻。

6.2.2克电插座绝缘电阻

在6.2.1的试验后继续进行充电插座绝缘电阻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a)使车辆断电,保证车辆上所有电力,电子开关处于非激活状态;

b)将充电插座高压端子,即直流充电插座的正负极端子或者交流充电插座相线端子,用电导线进

行短接;

c》将绝缘电阻测试设备的两个探针分别连接充电插座高压端子及电平台,见图6;

d)测试设备的检测电压应设置为大于高充电电压;

本标准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的大工作电压是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行驶过程中持续与电网连接的道路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094.2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I1551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I7354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

GB/T 18387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 19836

电动汽车仪表

GB20071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T 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

GB/T 31498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

GB34660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B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3.1

防静电服static protective clothing

以防静电织物为面料,按规定的款式和结构制成的以减少服装上静电积聚为目的的工作服。

3.2

防静电织物static pretective fulbric

在纺织时,采用混入导电纤维幼成的纱或嵌入导电长丝织造形成的织物,也可以是经过处理的静电

耗散材料构成的织物。

3.3

静电耗散材料electrostatic dissipative material

表面电阻率大于或等于1X100口.但小于1X1040/口的材料。

3.4

导电纤维conductive fibre

全部或部分使用导电材料或静电耗散材料制成的纤维,

3.5

表面电阻率surface resistivity

平行于通过材料表面上电流方向的电位梯度与表面单位宽度上的电流之比,即单位面积正方形材

料两对边之间的直流电阻。

注,单位:Q/D.

3.6

点对点电阻point-to-point resistance

在给定的时间内,施加在两个电极间的直流电压与流过这两电极间的直流电流之比。

注,单位Q.

3.7

针织物knitted fabries

至少一组纱线系统形成线圈,且彼此相互串会而形成的一类织物的总称。

[GB/T 5708-2001,定义2.1]

3.8

机织物woven fabric

通常是由相互垂直的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交织面成的织物。

[GB/T 8683-2009,定义2.1]

3.9

肩带shoulder strap

毛衣肩部的带状结构或带状部分。GB12014-2019

7.1.3每套产品应附有合格证,内容包括;材料组分、生产厂名称、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标准号。

7.1.4每套产品应附有产品使用说明及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应具备的标记或标志

7.2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静电眼的正确穿着和使用方式。

b)禁止在大灾爆炸危险场所穿、脱防静电服。

c》富氧环境可能会导致易燃易爆气体的小点火能降低,因此该环境中穿着的防着电服应在经

过专业人吴评估后方可使用。

d服装的正确穿着、洗涤,存储等信息。

e)服装的防静电性能可能受到使用过程中如洗涤,沽污、磨损等因素的影响面降低。

f禁止在火灾煤炸危险场所穿用的防弹电服上附加或佩带任何外露金属物件,

g外层服装应完全遮盖住内层非防静电的服装。

h)防静电服应与适当的防护装备配套使用,保证人员良好接地,人员的对地电阻不应大于

100 Mn.

)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8包装和存储

产品包装应按客户的要求达则整齐、牢固、无破损、产品数量准确,内外包装应设防潮层。箱内应放

人生产厂包装检验单,包装检验单应包括产品名称、号型、批号、数量、检验员、检验日期,箱外注明产品

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名称,厂址。

3.10

接地点groendable point

服装上用于将服装与地或接地线通过适当方式连接的点。

注,可采用形式包括紧贴穿者肴皮肤的袖口,或银装上专门用于接地的钉扣等形式的连接点,

4技术要求

4.1面料

4.1.1外观质量

按5.1规定的方法测试,面料应无硫损,蓬点,污物或其他影响面料性能的缺陷。

GJB 3007A-2009 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

GJB 5104-2004 无线电引信风帽用防静电涂料及风帽静电性能通用要求

 

一、概述

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控制的绝缘电阻测试仪。输出电压1-1000v连续可调,可以测试5*102Ω~1*1016Ω的直显电阻/电阻率(超出显示电流换算可到20次方),大显示99999数,测试速度可达5次/秒。

仪器拥有专业分选功能,具有10组设置存储数据,多样分选讯响设置,

配备Handler接口,应用于自动分选系统完成全自动流水线测试。内置RS232

接口及LAN接口,用于远程控制和数据采集与分析。

计算机远程控制指令兼容SCPI(Standard Command for Programmable Instrument仪器标准命令集),高效完成远程控制和数据采集功能

高绝缘电阻测量仪用于测量绝缘材料、电工产品、各种元器件的绝缘电阻;与恒温水浴配套后,还能测量不同温度下的塑料电线电缆(无屏蔽层)的绝缘电阻,该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操作简单、输入端高压短路等优点,仪器的高量程 1000T(16次方)超出16次方显示电流通过换算大可到20次方电阻值(测试电压为 1-1000V)。 本仪表贯彻 Q/TPGG 7-2008 高绝缘电阻测量仪企业标准。试样水分

应将水分的测定结果写入试验报告。

5.3试样保存

试样应置于密闭容器中保存。

6测定步骤

6.1空试验槽电阻测定

在两不锈钢电极和绝缘端条安装到位的情况下,测定空试验槽的电阻R。。电阻值按式(1)计算: VtR{

Ko =-^- 10 000  ( 1 )

V o

式中:

R。——空试验槽测定电阻,单位为欧(C);

Vt——施加电压,单位为伏(V);

Rf 电阻档级,单位为欧(Q);

Vo——电压测量值,单位为伏(V)。

6.2粉尘层电阻测定

把经过称量的粉尘倒入试验槽中并充满试验槽的各部位,然后用一直尺沿不锈钢电极顶面刮掉多 余的粉尘,将刮掉的多余粉尘清扫、收集加以称量,从而计算出试验槽中粉尘的添加量。从低到高顺序 施加各个档次电压的情况下测定粉尘层电阻所测电阻R,同样按式(1)计算(式中R。换成J?s)o

施加每个电压值的时间至少10 so如果极化明显,则需要更长时间。

6.3电阻率计算

如R。大于等于10R时,粉尘层的电阻率按式(2)计算:

p = 0.001Rs Ch X Z/Z1)   ( 2 )

式中:

p ——粉尘层电阻率,单位为欧米(Q・m);

R——粉尘层测定电阻,单位为欧(C);

h  电极高度,单位为毫米(mm);

I  电极长度,单位为毫米(mm);

Zi ——两电极间隔距离,单位为毫米(mm)。

如果R。小于10R,时,则粉尘层电阻率按式(3)计算: p=Q.Q01Ra XRo/(R° —RD Xh X  (3 )

7安全防护

7.1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保障测试人员的安全及健康。

7.2对粉尘进行处理前,应考虑粉尘的毒性,如果材料具有毒性或刺激性,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3试验装置应进行良好接地。

数据采集与处理

实时同步采集主任务和次任务的各项歉据,数据采集与处理分别同4.2.2和43.2。按照3.10 中的公

式,计算得出脑力负荷储备值。

5 脑力负荷评价模型

5.1评价模型

本标准规定的歼击机飞行员脑力负荷评价模型公式为:

MWT-0.3B3XPKBテJKB

+0.267X (PFQ-PJQ)÷(JFQ-IIQ)

+0.200XJCB÷PCB

+0.133XJFL+PFL

+0.067X (PJX-FFX)÷(JJX-IFX)

式中:

PKB一一被评价飞机飞行员评价的库柏值:

JKB一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员评价的阵柏值:

PFQ被评价飞机飞行时飞行员的Pm滑时,m1

PJQ一被评价飞机飞行员P3oe的基础语时,ms;

JFQ一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时飞行员的Pyeo谱时,ms:

JJQ一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员Pzo的基础潜时,ms:

JCB一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员的脑力鱼荷储备值:

PCB一一被评价飞机飞行员的脑力负荷储备值:

JFL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员的飞行参数保持率:

PFL一被评价飞机飞行员的飞行参数保持率:

PIX一一被评价飞机飞行员的基础信息处理速度。bit/si

PFX一一被评价飞机飞行时飞行员的信息处理速度。bit/s;

JJX一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员的基础信息处理速度。bitlss

JFX一一评价基准飞机飞行时飞行员的信息处理速度,bit/s。

评价模型应用示例,参见附录C.

5.2评价基准

51中的评价模型,需要选定一种现投歼击机为评价基准飞机,该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员的MWI等

于1.00。选定的评价基准飞机的飞行星质应与被评价飞机的飞行品质相近,以便进行“逼近比较”。评

价基准飞机飞行员脑力负荷的诸评价参数,应按第4章的要求预先测定,代入5.1的公式中去。GJB5204-2004

附汞A

(规范性附录)

主观评价问卷

A1问卷内容

本问卷的目的,是了解被评飞机在驾驶性能上给飞行员所带来的脑力鱼荷大小,为了统一评价标准,

以双180°大航线飞行课目为依据。评价等级的条件如下:

一级:飞机的驾驶性能优良,正是飞行员所希望的。不需要考虑飞行员的脑力负荷问逛。

二级:飞机的驾驶性能良好,有可以忽略不计的不足。飞行时,不需要为此付出努力。

三级:飞机的驾驶性能较好,只有很小的不足。飞行时,为此只需要付出很小的努力。

四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轻度的不足,令人不愉快。飞行时,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五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中度的不足,且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达到飞行的要求,飞行时需要付出

相当大的努力。

六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重度的不足,但尚可忍受。为了达到飞行的要求,飞行时需要付出非常

大的努力。

七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严重的不足。为了达到飞行的要求,飞行时需要付出大的努力,但飞

机尚可控制。

八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严重的不是。为了控制飞机,飞行时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九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严重的不足。为了控制飞机,飞行时必须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十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严重的不足。如不重大改进,飞机失去控制的可能性很大。

上述10个评价等级条件均有明显的台阶式差别。具体有以下特点请注意了解并掌描:

一级至三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属于好的,对飞行灵基本上没有脑力负荷的问题,飞机不需要改进。

3个级别的评语分别为:优良,良好和较好。上述3个等级飞机的飞行星质。与GIB185-1986中1.4

的“标准!”相当。

四级至七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足,需要改进。4个级别的评语分别为:轻度的、

中度的、重度的和严重的不足;存在脑力负荷问题,需要飞行员付出努力,4个级别的评语分别为:一

定的、相当大的,非常大的和大的努力;不存在飞机是否能控制的问题,即飞机基本上是可控制的,

飞行员所付出努力是为了达到飞行的要求。上述4个等级飞机的飞行品质,与GIB185-1986中1.4的

“标准2”相当。

八级至十级:飞机的驾驶性能均存在严重的不足,并危及飞机的控制问题;八级和九级,飞机尚可

控制,但分别需要付出相当大和非常大的努力;十级,飞机很难控制,上述3个等级飞机的飞行瑟质。

与GJB 185-1986中14的“标准3”相当。

在做出您的评价结论之前,应闭目做双180°大航线飞行课目的表象飞行,同时回忆以前自己的飞

行经历,并与上述10个等级的具体条件相对照,认真负责地和恰如其分地做出您的判断,评出具体的

等级。

A.2测评结果

在认真阅读A1全文的前提下,逐项填写下面的相应内容。GJB5204-2004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评价模型应用示例

C.1评价基准飞机的选定

选定飞行品质为GJB 185-1986中1.4规定的“标准2”某现役歼击机为评价基准飞机。按第4章

的要求测定该飞机飞行灵脑力负荷评价的诸参数。具体数据如下:飞行员评价的库柏值为5.10;飞行员

Pre的基础滑时为386.27ms;飞行时飞行员的Prg而时为42940ms;飞行灵的脑力负荷储备值为0.72s

飞行员的飞行参数保持率为0.61;飞行员的基础信息处理速度为12.81bit/s;飞行时飞行员的信息处理

速度为10.56 bit/s。

C.2被评价飞机飞行员脑力负荷评价模型公式的导出

将C.1中的具体数据代入5.1的公式中,即可导出被评价飞机飞行灵脑力负荷评价模型的公式:

MWI-0.333·PKB-5.10

+0.267=(PFQ-PIQ)+43.13

+0.200-0.72:PCB

+0.133>0.61+PFL

+0.067-(PIX-PFX)+2.25

C.3被评价飞机飞行员脑力负荷的评价GB12014-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点对点电阻测试方法

A.1原理

将被测样品放置在绝缘平板上,上放电极装置,在电极装置间施加直流电压测量样品的点对点

电阻、

A.2设备

A.2.1测试电极

测试电极为两个直径(65±5)mm的金属圆柱体;电极材料为不锈钢或铜:电极接触端的材料为导

电橡胶,其硬度60±10(邵氏A级),厚度(6±1mm,体积电阻小于500Ω;电板单重(2.5±0.25)kg.

A.2.2高阻计

高阻计的测量范围:10°Ω~10"Ω:

测量精度:≤10”Ω时,应为±5%;>10#Ω时,应为±20%,

A.2.3绝缘台面

台而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分别大于1X10°Ω,其儿何周边尺寸均大于被测材料10cm,

A.2.4绝缘垫板

垫板台面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分别大于1X10’0。

A.3洗涤与调涅

A.3.1洗涤

机织物服装按附录C规定的洗涤方法进行洗涤。针织物服装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洗涤,

A.3.2调湿

经洗涤后的样品,在(60±1D)℃温度下干燥1b后,在测试环境条件下,放置6h.

A.4试样

测试样品为经过A.3洗涤和调湿后的样品,可以为面料,也可以为服装。

A.5测试条件

测试环境条件为温度(20±5)℃,相对湿度为(35±5)%。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带电电荷量测试方法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带电电荷量测试方法说明:

1一-法拉第筒;

2----静电电量测试仪:

3---绝缘支架;

4---聚乙烯胶带。

图B.1带电量测试电路

B.3.2.2法拉第筒;内,外两只金属制圆简h。等于2dmhg等于2dnd。大于或等于40cm.d。等

于dm+10cm。

B.3.2.3静电电量测试仪:测量范围:2nC~2 μC,精度:±1%.

B.3.2.4绝缘支架:绝缘电阻在10”Ω以上的聚四氟乙烯,

B.3.2.5聚乙烯胶带:绝缘电阻在10"Ω以上。

B.4洗涤与调湿

B.4.1

说明

试样在测试前应经洗涤处理与调湿。

B.4.2洗涤处理

机织物服装按附录C规定的洗涤方法进行洗涤,针织物服装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洗涤。

B.4.3调湿

经洗涤后的样品,在(60±10)℃温度下干燥1h后,在测试环境条件下,放置6h。

B.5测试条件

测试环境要求同附录A

B.6

测试程序

B.6.1将试样放入滚筒摩擦机中运转15 min。

B.6.2将试样直接从滚筒摩擦机中自动导入(或戴绝缘手套绝缘电阻在10”Ω以上,直接取出,立即投

14

B.1原理

将经过滚筒摩擦机摩擦后的试样,投入法拉第筒内,以测量试样的带电量。

B.2试样

防静电服一套(应包含上衣和裤子,如服装为连体服,则使用一件连体服测试)。

B.3装置

B.3.1摩擦装置

回转式滚筒摩擦机,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B.1规定。聚丙烯腈标准布应符合GB/T 7568.5 要求。

如有起毛等外观变化的现象,应予更换。

B.1原理

将经过滚筒摩擦机摩擦后的试样,投入法拉第筒内,以测量试样的带电量。

B.2试样

防静电服一套(应包含上衣和裤子,如服装为连体服,则使用一件连体服测试)。

B.3装置

B.3.1摩擦装置

回转式滚筒摩擦机,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B.1规定。聚丙烯腈标准布应符合GB/T 7568.5 要求。

如有起毛等外观变化的现象,应予更换。

选择比C.1选定的评价基准飞机飞行品质差的某现役歼击机为被评价飞机,按第4章的要求测定该飞

机飞行灵脑力负荷评价的诸参数,具体的数据如下:飞行员评价的库柏值为5.83:飞行员Px的基础潜

时为386.27ms;飞行时飞行员的Pm潜时为472.17ms;飞行员的脑力负荷储备值为0.53,飞行员的飞行

参数保持率为0.47;飞行员的基础信息处理速度为12.81bts;飞行时飞行灵的信息处理速度为9.84bit/s。

将上述数据代入C2的公式中,计算结果为:

MWI-0.38+0.53+0.27+0.17-0.09

-1.44

由于评价基带飞机飞行员的MWI等于1.00。所以被评价飞机飞行员的脑力负荷明显比评价基准飞

机大,即被评价飞机的飞行品质比评价基准飞机差。评价结果与两种飞机的实际飞行品质相符。

歼击机飞行员脑力负荷评价模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歼击机飞行员毯力负荷评价模型及各评价参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月于对歼击机飞行员脑力负荷的评价,强声机、歼击轰炸机可参照使用。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新版本

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5-1986有人驾驶飞机(固定翼)飞行品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脑力负荷mental workload

人在工作时使用脑力资源的程度。

3.2 主观评价法su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以操作人员根据自己执行任务时的主观感觉评估这项工作给他带来的脑力负荷的方法。

3.3“库柏-哈柏”评价法Cooper-Hlarper method

通过飞行灵评价飞机驾驶的难易程度,来评估该飞机对飞行员产生的脑力负荷的方法。这种方法把

飞机驾驶的难易程度分为10个等级,飞行员在驾驶了飞机之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对照各种车易程度

的定义。给出自己对该飞机的评价。

3.4 主任务评价法primarytest performance method

通过测定操作人员在工作时的业绩指标来判断这项工作给操作人员替来的脑力负荷的方法。

3.5次任务评价法secondary test performance method

以次任务的业绩指标评价主任务脑力负荷的方法。

3.6 生理评价法physiological evaluation method

通过人在傲某一项脑力类型的工作时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评价脑力负荷大小的方法。

3.7飞行参数保持率Night parameter preservation rate

飞行参数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时间比车。其计算公式为:飞行参数保持率-1-误差事。其中,误差

率为各项飞行参数出现3分(含)以下的总偏差时间除以总飞行时间的商。飞行成绩采用5分制。由被试

各项实际飞行参数与飞行大纲规定的标准比较得出。

3.8信息处理速度information-processing speed

单位时间内正确处理信息的比特(bit)数。其计算公式为:信息处理速度(bit/s)=[1-P÷(N+P)]

logK÷7。其中,N为任务总次数、P为情误数、K为剩激出现数、了为正确平均反应时。比特(bit)是

信息量的单位,即在二进制中,一位码元所包含的信息量称为1比特(bit)。

3.9事件相关脑电位event related patential(ERP)

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即当人的大脑受到外界偶发性事件刺激(犯刺激)后,进行高级认知加工(思

雏、记忆等)。此时在头皮特定那位记录下来的脑电位。该电位的第三个王波峰(Ps)发生在300ms左右,

与人的认知能力(即脑力活动)有关。速常称其为Proe-P3eo出现的时间(潜伏时间)与脑力负荷呈正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678.049

液体增塑剂体积电阻率的测定

*621.317

.88

GB1672-88

Liquid plasticizers-Determination of volume resistivity

代替 GB 1672-8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体增塑剂的体积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液体增塑剂的体积电阻率。其他液体助剂也可参照本测定方法。

2 体积电阻率的定义

是在试样体积电流方向的直流电场强度与该处电流密度之比,以Q.m表示。

3试样

3.1

液体增塑剂试样每次用40ml左右。

3.2

试样应无气泡及杂质缺陷。

3.8

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放置2h以上。

4测试仪墨及电极

4.1高阻计

高阻计测试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高阻计测量范围应包括1-x10*~1x10Ω.

D.阻值大于10Ω时,测量误差小于±20%;阻值等于或小于10"Q时,测量误差应小于±10%。

C. 零点飘移每小时不大于全标尺的4%。

d.输入接线的绝缘电阻应大于仪器输人电阻的100倍。5一高压电极:6、7-接线头:8-撑块

试验步骤

5.1将经处理后的试样倒入高压电极内,使液面刚好和测量表面全部接触。

5.2测试须在温度23±2℃及相对湿度60%~70%环境中进行。

5.3试验时,对试样所加的电压为100~500V的直流电压。

5.4将电极接入仪器测量端,调整仪器,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加上试验电压1min,读取电阻

的指示值,同时须对试样连续测定两次,取两次结果算术平均值。每次测定后试样及地极要放电

1min。

试验结果

s=÷(D+8):

P.=R÷

式中:P、一-体积电阻率,Ω.m;

R、--体积电阻,Ω

S一-平板测量电极的有效面积,m²;

D-平板测量电极直径,m;

8--测量电极与保护电极间隙宽度,m1

d-试样厚度,m。

体积电阻率的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试样的型号、名称、制造厂名称和制造日期。试验环境混度和相对湿度。

e。

试验仪器和外施电压。

d.

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

e.试验日期、试验人员及审核人员。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山西省化工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化工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茂麟、郑红喜、高金发。

本标准于1979年发布。

e.测试电路应有良好屏蔽。

1.仪器应定期进行校验。

4.2电极

电极应由黄铜或不锈钢制成。高压电极内径146mm,测量电极外径120mm,护环宽度8mm,

测量电极与高压电极的间障为2mm,电极工作面粗糙度为1.6以下。电极的形状和尺寸如图1所示。前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12014-2009《防静电服》和GB/T 23464-2009《防护服装防静电毛针织服》。

本标准以GB12014-2009为主,整合了GB/T 23464-2009的部分内容,与GB12014-2009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引入GB/T 23464-2009《防护服装防静电毛针织服》主要内容;

--增加了面料撕破、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异味的要求;

--取消了防静电服分级;防护服装

防静电服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静电服的技术要求,测试方达,检验规则,标识等,

本标准适用于可能因静电引发电击,大灾及爆炸危险的场所穿用的防静电服,

本标准不适用于无纺布类防静电服和抗电源电压用防部电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35.1服装号型男子

GB/T 1335.2

服装号型女子

GB/T 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草取法)

GB/T 3917.3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的测定

GB/T 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崖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渣色牢度

GB/T 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V/T 4802.3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

GB/T S4S3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GB/T 7568.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聚丙烯腈标准贴衬凯物规格

GB/T 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7742.1纺织品织物胀酸性能第1部分:胀装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液压法

GB/T 842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 8628!

纺织品

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

GB/T8629

饶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 8630

端织品

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氩染料的测定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200972006防护服一般要求

GB/T 23344纺织品4氨基偶氙辈的测定

FZ/T70007针织上衣膝下接缝试验方法

FZ/T80012-2012洁净室服装点对点电阻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明确了防静电服带电电荷量和点对点电阻的测试细节和要求;

--对防静电服的使用说明进行了修改补充。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日照市太阳鸟贸易有限公司、保定三源纺织科技有

限公司、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芬、刘基、罗穆夏、周丽、樊争科、房树基。

本标准代替了GB12014-2009和GB/T 23464-2009。

GB 12014-2009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2014-1989。

符合标准:

GB/T 1410-2006《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ASTM D257-99《绝缘材料的直流电阻或电导试验方法》

GB/T 1410-2006 固体绝缘材料 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1672-8液体增塑剂体积电阻率的测定

GB 12014 防静电工作服

GB/T 20991-2007 个体防护装备 鞋的测试方法

GB 4385-1995 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GB 121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 4655-2003 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

GB/T  1692-2008 硫化橡胶绝缘电阻的测定

GB/T 12703.6-2010 纺织品 静电性能的评定 第6部分 纤维泄漏电阻

GB 13348-2009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GB/T 15738-2008 导电和抗静电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

GB/T 18044-2008 地毯 静电习性评价法 行走试验

GB/T 18864-2002 硫化橡胶 工业用抗静电和导电产品 电阻极限范围

GB/T 22042-2008 服装 防静电性能 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T 22043-2008 服装 防静电性能 通过材料的电阻(垂直电阻)试验方法

GB/T 24249-2009 防静电洁净织物

GB 26539-2011 防静电陶瓷砖 Antistatic ceramic tile

GB/T 26825-2011 抗静电防腐胶

GB 50515-2010 导(防)静电地面设计规范

GB 50611-2010 电子工程防静电设计规范

GJB 105-1998-Z 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手册GB 12014-2019前2.1织物带静电:织物受某种外界作用(如摩擦)后,其上积累相对稳定的电荷。

2.2 织物表面电阻(R,):电流通过织物表面时的电阻。

2.3 织物表面比电阻(p,):两电极置于织物表面,两电极的长度和相互距离都为单位长度(cm)时,该织

物所具有的表面电阻。

2.4抗静电剂:用于处理织物,使织物能消除因静电现象而引起麻烦的产品,通常是含表面活性剂的制

品。

2.5织物调理剂;兼具抗静电和柔软功能的产品通称。

3 原理

织物静电效应不但取决于其产生的静电量,更取决于静电荷散逸能力,织物表面电阻是直接关系静

电衰减速度的物理量。本方法在规定条件下,用超高电阻计测定聚酯布在用织物调理剂试验溶液处理前

后的表面电阻,用表面比电阻降(Δp,)或表面比电阻对数值降低(Algp,)评价织物调理剂抗静电性能的

优劣。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5]124号)的要求,

由北方设计研究院会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104厂、中国人民解

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河北保定市万达环境技术工程公司、无锡市坚

纳斯特种涂料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遵照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

策,根据静电防护系统工程理论,对导(防)静电地面设计进行了专

题研究、反复论证和实验,并总结了多年来在导(防)静电地面设计

研究、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调研、咨询了国内导(防)静

电地面使用的行业和企业,采纳了导(防)静电地面设计研究

和检测工作中的新成果,终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6章和8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符

号、导(防)静电地面所处场所的静电能量分级与地面电阻值的确

定、导(防)静电地面面层选择与构造要求、不同场所导(防)静电地

面的设计选择、接地等。6.1 试片的制备

将供试验用的聚酯布裁去10cm宽的布边,裁取1mX1m布段。每两块布段用2g/L中性干皂溶

液20L(用蒸馏水溶解皂片或已知干皂含量的皂基配制),保持40~45℃在洗衣机内浸泡20min,搅动

洗涤 30min,离心脱水。每次用40~45℃蒸馏水20L漂洗5 min,离心脱水。共漂洗、脱水三次。

将洗好的布段用塑料夹夹两角吊挂晾干,裁剪成100mmX100 mm的试片,摊放在洁净的搪瓷盘

上或纱布上,放入45℃烘箱内干燥4h,取出放在洁净的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注:为防止试片被污染,应使用镊子夹持试片摊放在洁净的搪瓷盘上或纱布上,再放入烘箱,不能用手指拿试片和

将试片直接放在烘箱隔板上。

如此处理好的试片的表而电阴应达到恒定值.可取一100mmX100 mm处理好的试片,再漂洗、脱水数次,干

燥,调湿。测定表面电阻予以核查,若上述处理的布表面电阻未达恒定,应增加漂洗次数。

6.2配制调理剂试验溶液和浸泡试片

将待测试的调理剂试样,在1000mL烧杯中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800mL10.0g/L溶液。分

盛于四个400mL烧杯内,每杯200mL溶液,供平行试验用。

对每个调理剂试样,取4块100mmX100 mm的试片(6.1),于室温下分别在其200 mL10.0 g/L

溶液中浸泡10min,并用玻璃棒不时翻动。取出浸泡好的试片,用塑料夹夹两角吊挂晾干3h,然后如同

6.1所述放入45℃烘箱内干燥4h。对同时进行试验的一个或多个调理剂试样,取4块试片(6.1)平行作

空白试验(不用调理剂试验溶液浸泡)。将干燥后的不同试样的试片间和空白试片间用滤纸隔开,使彼此

不相接触,放入恒湿器内,于室温下放置15h以上。

6.3表面电阻的测定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北方设计研究院负责具

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

充之处,请将意见或资料寄北方设计研究院(地址:河北省石家庄

市裕华东路55号,邮编:050011,E-mail:guyan427@tom.com),

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

查人: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B/T 18384.1-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3,

GB/T 18384.2-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及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与GB/T18384.1--2015.GB/T 18384.2--2015及

GB/T 18384.3--201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图1的高压警告标记(见5.1.2.1,见GB/T 18384.1-2015中图1及(GB/T 18384.3-

2015中图1):

一一增加了顶部充电装置的蓄免要求(见5.1.3.1);

一将绝缘电阻监测要求从可选要求修改为强制要求(见5.1.4.2,见GBVT 1R384.3-2015中8.1);

一修改了电容耦合要求中的部分内容(见5.1.4.4.见GB/T 18384.3-2015中6.3.3);

一一增加了整车防水要求的等网要求,即零部件防水要求(见5.1.5)。

一一增加了REESS热事件报警要求(见5.2.2.3);

一修改了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见6.2.1和6.2.2.见GB/T 18384.3-2015中7.2);

一-增加了绝缘监测功能验证试验(见6.2.3);

一-增加了Y电容存储电量的计算公式(见6.2.5)。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

份有限公司、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国家汽车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襄用),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广州汽

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长春汽车

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卡达克机

动车质量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

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华力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东风

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深圳胯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上汽通

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廉玉波,刘桂彬、谭易、张天强、陆春、宋芳、杨子发、于洋、凌和平、陈彦雷,

黄晨东、王丹、叶磊、王洪军、陆珂伟、罗宇亮,许金梅,李大治、宋光辉,崔风涛,罐小丹、汪伟、熊乐、

袁昌荣、曾祥兵、方云明、郑立涛、纪秉男、唐小华、谯万成、刘勇军、吴杰余,马跃强、张明、杨睿波、

赵小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8384.1-2001.GB/T18384.1-2015:

GB/T 18384.2--2001.GB/T18384.2--2015:

GB/T 18384.3-2001.GB/T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的大工作电压是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行驶过程中持续与电网连接的道路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094.2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I1551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I7354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

GB/T 18387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 19836

电动汽车仪表

GB20071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T 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

GB/T 31498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

GB34660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B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8384-2020

如果系统中传导连接的电路中有多个电压等级(例如:系统中有升压转换器),并且某些组件不能承

受整个电路的大工作电压,则可以断开这些组件,用它们各自的大工作电压对绝缘电阻进行单独

测量。图6充电口绝缘电阻测量步骤e)

此外,也可以用绝缘电阻测试设备分别测试充电插座各高压端子与车辆电平台间的绝缘电阻值,测

试设备的检测电压要求大于高充电电压,再计算并联结果,即为充电插座绝缘电阻,

6.2.3 绝缘监测功能验证试验GB 18384-2020

端与车辆电平台之间。开始测量时,可调节电阻器的阻值设置为大值。

按照5.1.4.1的要求,若小绝缘电阻要求为100Ω/V,则将可调节电阻器的阻值减小到目标

值R,.R,按照式(3)计算得到:

1/[1/(95U)- 1/R]≤R,< 1/[1/(100U) -1/R,]…*****(3)

按照5.1.4.1的要求,若小绝缘电阻要求为500Ω/V,则将可调节电阻器的阻值减小到目标

值R,R,按照式(4)计算得到:

1/[I/(475UE) - 1/R.]≤ R.< 1/[1/(500U)-1/R]……(4)

式中:

Uxc-电池包当前总电压,单位为伏(V)。

e)观察车辆是否有明显的声或光报警。若试验车辆有表A,I中所列的B级电压零部件,则应按照表A.1反馈,若无其中某项或某几项,则

这些项目不作要求。此外,B级电压零部件不限于表A.1中列举的清单,依据具体车辆由制造商提供。

A.1.2制造商应提供各B级电压零部件的防水等级试验报告,该报告应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各

B级电压零部件防水等级要求依据整车空载时的布置高度面定,要求如下:

a)若部件下表画距地面高度小于300mm.高压部件应满足GB/T 4208-2017中IPX7的要求:

b)若部件下表面距地面高度不小于300 mm,且部件下方无遮挡·高压部件需满足GB/T 4208-

2017中IPX5的要求

若部件下表面距地囿高度不小于300 mm,且部件下方有遮挡商压部件需满足GB/T 4208-

2017 中 IPX4 的要求,

A.1.3制造商应提供表A.1中所有的B级电压零部件在完成A.2中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并进行并联计

算得到整车绝缘电阻应满足5.1.4.1的要求。

A.2B级电压零部件防水测试方法

A.2.1 应按照 GB/T 4208-2017进行IPX7、IPX5及IPX4试验。

A.2.2 在进行IPX7、IPX5、IPX4试验过程中,在检查B级电压零部件的内部进水情况前.应先采用

6.2.1的试验方法测试其绝缘电阻。

电平台

REESS

B级电压负载

电平台

图7绝缘监测验证试验

6.2.4电位均衡

电位均衡可用电阻测试仪直接测量,也可以采用独立直流电源配合电流和电压检测设备进行测量。

其中电阻测试仪的测量电流可调,电阻测试分辨率高于0.01Ω。独立直流电源电压也可调节。

两个外露的可导电外壳或遮栏之间的电阻,也可以通过外露的可导电外壳或遮栏与电平台之间的

连接电阻值计算得出。

测试方法如下:

测试过程中.车辆B级电压电路应处于接通状态,且绝缘监测功能或设备已启动,测试中将使用

可调节电阻器(例如:变阻箱等),可调节电阻器的大电阻值≥10MΩ.

测量步骤如下:

a)在常温下,按照6.2.1的测试方法,测出当前整车绝缘电阻值为R,,并记录6.2.1.2测试步骤b)

中较小测量电压U,'所在的REESS 高压侧。

h)

按照被测车辆的正常操作流程使车辆进入“可行驶模式”。

c)

若步骤 a)中,U,’在 REESS的正极端,则如图7所示,将可调节电阻器并联在REESS 正极端

与车辆电平台之间。相反,若U,'在REESS的负极端,则将可调节电阻器并联在REESS 负极

10

6.2.1.4整车绝缘电阻计算

对于所有B级电压负载均能同时工作的车辆,可按照6.2.1.2的试验方法直接测量出整车绝缘

电阻,

否则.还需要按照6.2.1.3对6.2.1.2中无法完成测试的B级电压负载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将

6.2.1.2中的测量结果R,与6.2.1.3中测得的各B级电压负载的绝缘电阻R。计算并联的结果.即为整车

绝缘电阻。

如果整车有两个或以上相互隔离的B级电压电路,则可通过本条方法分别测量和计算出各个B级

电压电路的绝缘电阻,并取其中小值作为整车绝缘电阻。

6.2.2克电插座绝缘电阻

在6.2.1的试验后继续进行充电插座绝缘电阻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a)使车辆断电,保证车辆上所有电力,电子开关处于非激活状态;

b)将充电插座高压端子,即直流充电插座的正负极端子或者交流充电插座相线端子,用电导线进

行短接;

c》将绝缘电阻测试设备的两个探针分别连接充电插座高压端子及电平台,见图6;

d)测试设备的检测电压应设置为大于高充电电压;

本标准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的大工作电压是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行驶过程中持续与电网连接的道路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094.2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I1551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I7354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

GB/T 18387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 19836

微信图片_20231208104706.jpg

电动汽车仪表

GB20071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T 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2613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

GB/T 31498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

GB34660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B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3.1

防静电服static protective clothing

以防静电织物为面料,按规定的款式和结构制成的以减少服装上静电积聚为目的的工作服。

3.2

防静电织物static pretective fulbric

在纺织时,采用混入导电纤维幼成的纱或嵌入导电长丝织造形成的织物,也可以是经过处理的静电

耗散材料构成的织物。

3.3

静电耗散材料electrostatic dissipative material

表面电阻率大于或等于1X100口.但小于1X1040/口的材料。

3.4

导电纤维conductive fibre

全部或部分使用导电材料或静电耗散材料制成的纤维,

3.5

表面电阻率surface resistivity

平行于通过材料表面上电流方向的电位梯度与表面单位宽度上的电流之比,即单位面积正方形材

料两对边之间的直流电阻。

注,单位:Q/D.

3.6

点对点电阻point-to-point resistance

在给定的时间内,施加在两个电极间的直流电压与流过这两电极间的直流电流之比。

注,单位Q.

3.7

针织物knitted fabries

至少一组纱线系统形成线圈,且彼此相互串会而形成的一类织物的总称。

[GB/T 5708-2001,定义2.1]

3.8

机织物woven fabric

通常是由相互垂直的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交织面成的织物。

[GB/T 8683-2009,定义2.1]

3.9

肩带shoulder strap

毛衣肩部的带状结构或带状部分。GB12014-2019

7.1.3每套产品应附有合格证,内容包括;材料组分、生产厂名称、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标准号。

7.1.4每套产品应附有产品使用说明及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应具备的标记或标志

7.2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静电眼的正确穿着和使用方式。

b)禁止在大灾爆炸危险场所穿、脱防静电服。

c》富氧环境可能会导致易燃易爆气体的小点火能降低,因此该环境中穿着的防着电服应在经

过专业人吴评估后方可使用。

d服装的正确穿着、洗涤,存储等信息。

e)服装的防静电性能可能受到使用过程中如洗涤,沽污、磨损等因素的影响面降低。

f禁止在火灾煤炸危险场所穿用的防弹电服上附加或佩带任何外露金属物件,

g外层服装应完全遮盖住内层非防静电的服装。

h)防静电服应与适当的防护装备配套使用,保证人员良好接地,人员的对地电阻不应大于

100 Mn.

)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8包装和存储

产品包装应按客户的要求达则整齐、牢固、无破损、产品数量准确,内外包装应设防潮层。箱内应放

人生产厂包装检验单,包装检验单应包括产品名称、号型、批号、数量、检验员、检验日期,箱外注明产品

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名称,厂址。

3.10

接地点groendable point

服装上用于将服装与地或接地线通过适当方式连接的点。

注,可采用形式包括紧贴穿者肴皮肤的袖口,或银装上专门用于接地的钉扣等形式的连接点,

4技术要求

4.1面料

4.1.1外观质量

按5.1规定的方法测试,面料应无硫损,蓬点,污物或其他影响面料性能的缺陷。

GJB 3007A-2009 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

GJB 5104-2004 无线电引信风帽用防静电涂料及风帽静电性能通用要求

 

一、概述

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控制的绝缘电阻测试仪。输出电压1-1000v连续可调,可以测试5*102Ω~1*1016Ω的直显电阻/电阻率(超出显示电流换算可到20次方),大显示99999数,测试速度可达5次/秒。

仪器拥有专业分选功能,具有10组设置存储数据,多样分选讯响设置,

配备Handler接口,应用于自动分选系统完成全自动流水线测试。内置RS232

接口及LAN接口,用于远程控制和数据采集与分析。

计算机远程控制指令兼容SCPI(Standard Command for Programmable Instrument仪器标准命令集),高效完成远程控制和数据采集功能

高绝缘电阻测量仪用于测量绝缘材料、电工产品、各种元器件的绝缘电阻;与恒温水浴配套后,还能测量不同温度下的塑料电线电缆(无屏蔽层)的绝缘电阻,该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操作简单、输入端高压短路等优点,仪器的高量程 1000T(16次方)超出16次方显示电流通过换算大可到20次方电阻值(测试电压为 1-1000V)。 本仪表贯彻 Q/TPGG 7-2008 高绝缘电阻测量仪企业标准。试样水分

应将水分的测定结果写入试验报告。

5.3试样保存

试样应置于密闭容器中保存。

6测定步骤

6.1空试验槽电阻测定

在两不锈钢电极和绝缘端条安装到位的情况下,测定空试验槽的电阻R。。电阻值按式(1)计算: VtR{

Ko =-^- 10 000  ( 1 )

V o

式中:

R。——空试验槽测定电阻,单位为欧(C);

Vt——施加电压,单位为伏(V);

Rf 电阻档级,单位为欧(Q);

Vo——电压测量值,单位为伏(V)。

6.2粉尘层电阻测定

把经过称量的粉尘倒入试验槽中并充满试验槽的各部位,然后用一直尺沿不锈钢电极顶面刮掉多 余的粉尘,将刮掉的多余粉尘清扫、收集加以称量,从而计算出试验槽中粉尘的添加量。从低到高顺序 施加各个档次电压的情况下测定粉尘层电阻所测电阻R,同样按式(1)计算(式中R。换成J?s)o

施加每个电压值的时间至少10 so如果极化明显,则需要更长时间。

6.3电阻率计算

如R。大于等于10R时,粉尘层的电阻率按式(2)计算:

p = 0.001Rs Ch X Z/Z1)   ( 2 )

式中:

p ——粉尘层电阻率,单位为欧米(Q・m);

R——粉尘层测定电阻,单位为欧(C);

h  电极高度,单位为毫米(mm);

I  电极长度,单位为毫米(mm);

Zi ——两电极间隔距离,单位为毫米(mm)。

如果R。小于10R,时,则粉尘层电阻率按式(3)计算: p=Q.Q01Ra XRo/(R° —RD Xh X  (3 )

7安全防护

7.1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保障测试人员的安全及健康。

7.2对粉尘进行处理前,应考虑粉尘的毒性,如果材料具有毒性或刺激性,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3试验装置应进行良好接地。

试样粒度试样应制备成均质的,并且具有代表性。试样应通过标称孔径为75 的金属丝网或方孔板试验筛。如果对比较粗的粉尘进行测定,可用本标准等同采用IEC 60093:1980((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删除国际标准的目次和前言;

b)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 用“乩”代替/',帰”代替

d) 图按 GB/T 1. 1—2000 标注。

本标准与GB/T 1410—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本标准的第2章);

b) 增加了试验电压范围(本标准的第5章);

c) 试验结果以“中值”代替“几何平均值”。

本标准代替GB/T 1410—1989«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先锋、谷晓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410—1978;

仪器特点:

自动扫描 带设置记忆电压记忆功能开机一键出结果显示电阻和电阻率

可远程视频验机  一比一按美国安捷伦做对比 一键出结果 精度可达1%  格力 华为的选择主要参数

• 显示采用4.3寸高分辨率TFT屏显示,操作简单

• 机身小巧,功能强大测试性能

• 回读电压精度0.5%±1V

• 绝缘电阻大精度 1%快速测试

• 小测试周期仅需200ms恒压测试

• 采用恒压测试法快速测量绝缘电阻丰富的接口配置

• HANDLER口

• RS-232接口

• 以太网接口

• U盘接口

•可连接上位机软件操作

供电

• 110v~240 V双模式供电

• 电源频率47Hz~63Hz

• 大功耗 50W

三、技术指标 

参数

一般功能:

测量参数  绝缘电阻 R,泄漏电流 I,表面电阻 Rs,体积电阻 Rv

测试电压 1-1000v  1000个档位可以调

测试范围  电阻5*102Ω~1*10 16Ω(超出显示电流大换算可到20次方), 电阻率高可达到1022Ω.cm

测量方式:手动/自动两种

界面语言选择:英文/中文 两种

显示位数:4/5位  两种选择

测量模式:三种

测试速度可选择  快速 5 次/秒,慢速 1 次/秒,两种

回读电压精度  0.5%±1V

测试特点:带设置记忆功能 开机一键测试出结果 不用反复设置

可设定测量延时和放电延时

量程超限显示  量程上超

输入端子  香蕉插头,BNC 插头

精度保证期  1年 根据计量证书有效期

操作温度和湿度 0℃到40℃80%RH以下(无凝结)

存储温度和湿度 -10℃到60℃ 80%RH以下(无凝结)

操作环境  室内,高海拔2000m

电源  电压:110V/ 220V AC 频率:47Hz/63Hz 两种供电模式

功耗  50 W

尺寸  约 331 mm x 329 mm x 80 mm

重量  约 4.1kg图7阻燃试验装置

5.6.2 火焰应调高至150~180mm,火焰温度为(960士60)℃。待火焰温度稳定时,将软管置于火焰

中燃烧60 s,然后移开酒精喷灯,测定被测试件的有焰燃烧或无焰燃烧时间。

5.6.3每组软管的平均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时间不应大于30s;其中任一软管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时

间不应大于60s。试验结果的后数值以测得的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5.6.4试验燃料为95%工业用乙醇和5%甲醇的混合物。

5.6.5试验时,试验箱内的风机或空气流动应以不影响火焰燃烧变化为前提,否则试验时应关掉

风机。图8抗静电试验用电极和接触片

5.7.4 接触片由25mm宽的锡箔片制成,相距100mm对称放置,锡箔片与软管周围全部接触,接触

片两个自由端用夹子固定。

5.7.5软管在室温(25±5)℃、相对湿度60%~70%条件下放置不少于2h,然后在外表面干燥的条件

下进行试验。

5.7.6测量仪的导线分别与两个接触片连接,然后进行电势试验。

5.7.7软管放在聚乙烯或其他绝缘材料支撑板上,在软管和板之间产生1X10”Ω以上的电阻。

5.7.8

仪器导线不应与试件和其他零件相互接触,但与导线连接除外。

5.7.9每件软管各测一次,记录每次测得的数值,试验结果以测得的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单位

为欧姆(Ω)。

5.7.10两极之间测出的电阻不应超过25X10*/d (Ω),d为软管公称外径,单位为毫米(mm).

5.8外覆层耐磨损试验

软管的外覆层耐磨损试验见附录A.

6检验规则

6.1检验类型

6.1.1软管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1.2软管出厂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进行;用户验收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A.1取一段150mm长的软管安装在耐磨损试验机中(见图A.1),应能使磨具沿试件作100mm长的

正弦波往复运动,频率为1.25Hz(每个循环行程等于200mm)。在经过2000个行程磨损后造成的试

件质量损失不应超过1g.

磨具移动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移动长度的中点应与组装好的试件及芯轴的中点相重合;

b)磨具和试件的轴线应在中点处互相垂直;

c)移动平面应与试件的纵向轴线相平行;

d)芯轴长为(150士0.5)mm,试件应紧密地固定于其上,确保试件和芯轴之间无轴向移动或径向

转动。试验应一直进行到完成规定的循环次数为止。

6.1.3型式检验由国家授权的监督检验部门进行。

6.1.4凡属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鉴定定型时或老产品转厂试制时;

b)正式生产后,如产品设计、结构、材料或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停产3年以上再次生产时;

d)连续生产的产品至少每5年应进行一次;

e)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提出要求时。

6.2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和要求见表5。

5.7抗静电试验

5.7.1宜使用具有500V额定开路(直流)电压、能测定绝缘电阻的特定仪器,也可使用其他任何能提

供结果相似的仪器。试验时,施给软管的电压不应低于40V。测试仪表应具有足够精度(可将仪器电

压选择在10V,将标准电阻1X10Ω和仪器相接,观察1h,变化应在读数士2%以内,时间响应应小于

30s)以保证电阻测量误差在±10%范围内。试件清耗的电能不应超过3W.

5.7.2软管长度为300mm。软管的外表面用蘸有蒸馏水的干净绸布或消毒纱布清洗,再用洁净布擦

干,放置在干燥处24h以上。

5.7.3围绕软管周围用胶体石墨涂上两个平行圈,或涂上一种适合导电的银漆,每圈宽25mm,两个

胶体石墨电极间的距离为100mm。接通电极的石墨表面应光滑平坦,在电极的任何两点间的大电

阻不超过1X10°Ω6.3.1高阻计仪器准备

按照高阻计使用说明书准备仪器,包括检验仪器使用前各开关应处位置,检查电源电压,接通电源,

如仪器正常则预热30min,调节“∞一0”电位器,使分别指示于和0处。

6.3.2表面电阻的测量

按照高阻计使用说明书和仪器标志连接电缆导线,将测量转换开关旋钮置于测表面电阻R.处(这

时环形保护电极加上测试电压,高压电极接地)。

将经在恒湿器调节好湿度的样品试片和空白试片逐一用镊子夹放在高压电极上,放好保护电极和

测量电极,盖上屏蔽盖。

将测试电压选择开关置于100V,测试电压控制开关置于“on”(接通),短路开关仍置于“short”(短

路),使充电一定时间(约15s);即将短路开关置于“meas”(测量)。如指示仪表显示正常,但指示值偏

低,即可将倍率开关逐步升高,直至读数清晰地落在仪表刻度1~10之间。

测试完毕,将短路开关置于“short”,测试电压控制开关置于“off”,放电约30s,方可取出试片。然后

进行下一个试片的测试。

仪器使用完毕,各开关应置于测试前的位置。

7结果表示

7.1试验结果的计算

7.1.1表面电阻(R,)以欧姆(Ω)为单位,按式(1)计算:

R,= 读数X倍率X电压系数………………………………(1)

式中倍率和电压系数由测试时倍率旋钮和电压旋钮的位置和仪器说明书给出。

7.1.2表面比电阻(p.)的计算

标准配置: 

1、测试仪器:1台

2、电源线:1条

3、测试电极: 1套

4、使用说明书:1份

5、测试主机   1台

a)试样名称;

b)试验日期;

c)用作试验介质的聚酯布规格;

d)所用超高阻计的型号、规格、电极参数;

e)处理试片的调理剂试验溶液浓度;

f)试片调理恒湿器内和测量电阻环境的相对湿度及温度;

g)试验结果;△p。或△lgp,值;

h)试验人姓名,

i)其他需要说明的试验细节和现象。北广精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电气测试设备的公司,其绝缘电阻测试仪的具体型号和量程范围可能因产品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绝缘电阻测试仪的技术参数

典型量程范围:

1. 低端型号:通常在几百兆欧(MΩ)到几千兆欧(GΩ)之间。

2. 中端型号:量程可达几万兆欧(10 GΩ)到几十万兆欧(100 GΩ)。

3. 高端型号:部分高端设备的量程可达几百万兆欧(1000 GΩ)甚至更高。

 

典型功能:

测试电压:通常提供多种测试电压选项,如 50V、100V、250V、500V、1000V、2500V、5000V 等。

自动量程切换:部分型号支持自动量程切换,方便用户操作。

数据存储与传输:部分高端型号支持数据存储和通过 USB 或蓝牙传输数据。

 

具体型号:

如果您有具体的型号,可以提供更多详细信息。例如:

BEST-212 系列:可能提供高达 1 TΩ(1000 GΩ)的量程。

BEST-380系列:可能提供更高的测试电压和更宽的量程。

 

建议:

如果您需要了解北广精仪某款绝缘电阻测试仪的具体量程和技术参数,建议直接访问其官方网站或联系其客服部门,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如果您有具体的型号或需求,可以提供更多信息,我可以帮助进一步分析。

微信图片_20240307155339.png

相关产品

厂商推荐产品

在线留言

换一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