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布
仪器网/ 仪器社区/ 粒度分布测量仪/ 关于ZG地质大学地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咨询

关于ZG地质大学地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咨询

Huliaishang    2017-10-30    粒度分布测量仪    浏览 582 次

精彩问答
F4511698 发布日期:2017-10-31
不指定具体参考书目和参考资料,不提供往年试题,不举办自命题科目辅导班,研究生院招生办不办理购书业务。往年复试分数线、导师和研究方向等详细信息请向相关学院老师咨询或到学院网站查询/News_View.aspx?id=249@才思教育答ZG地质大学研究生院800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 一、绪论 考试内容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考试要求1.掌握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内容2.理解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3.了解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地貌学基本问题 考试内容 地貌学基本概念;地貌形态及其研究方法;地貌的成因问题;地貌年代确定方法;地貌的形成与发展;ZG及地貌特征。ZD是地貌的形成发展与演化 考试要求 1.掌握内容:(1)地貌学的基本概念(2)地貌年的代确定方法(3)地貌形成与发展控制条件与主要影响因素2.理解内容 (1)地貌的成因的研究内容,特别是内外地质营力在地貌成因中的作用。 (2)地貌的基本形态与形态组合,地貌形态的研究方法。(3)地貌演化理论。(4)华北地文期(5)山地成因分类(6)高原成因分类 3. 了解内容(1)山地和平原的高程分类(2)构造、岩性对山地形态的影响三、第四纪地质学基本问题考试内容有关第四纪的基本概念;第四纪的划分方案;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及成因类型划分;第四纪生物界特征及其研究意义;人类的出现、演化与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第四纪气候基本特征及其研究方法;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考试要求1.掌握内容:(1)有关基本概念;(2)第四纪的划分方案(ZG的和国际的);(3)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的划分标志;(4)第四纪气候基本特征,冰期间冰期划分方案,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基本方法;深海氧同位素的气候阶段划分;全新世气候阶段划分;(5)人类的演化阶段及特征,人类古文化的发展阶段及特征;(6)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原则,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基本方法(7)第四纪地层测年的主要手段;(8)我国第四纪各时期主要动物群及特征。2.理解内容:(1)第四纪的基本特征,第四纪下限确定标志;(2)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的划分方案;(3)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4)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机理及主要控制因素(5)人类演化、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6)第四纪植物群的基本特点及其环境指示意义(7)海平面变化的标志3.了解内容 (1)关于第四纪下限的不同观点 (2)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3)ZG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4)地球前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5)沉积物粒度分析方法与资料整理四、第四纪主要沉积物与地貌 考试内容 风化壳与残积物;斜坡地貌与堆积物;洪积物与洪积地貌;河谷地貌与冲积物;岩溶地貌及堆积物;冰川地貌与堆积物;黄土与黄土地貌 考试要求1.掌握内容:(1)各种沉积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识别标志,特别是: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冰碛物、泥石流堆积物风积物等(2)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风力地貌、冰川地貌等基本特征及识别标志。(3)有关基本概念(4)河流阶地类型、研究方法及新构造意义(5)黄土地层(6)黄土中的气候旋回记录2. 理解内容(1)滑坡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2)风化壳的类型及其与气候的关系(3)斜坡演化过程及主要地质作用(4)河谷地貌的演化阶段(5)岩溶沉积物的类型及主要特征(6)黄土的成因问题(7)黄土—古土壤序列(8)冻土地貌的基本特征 3. 了解内容。 (1) 各类地貌和沉积物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2)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3)地球上黄土的分布(4)荒漠的类型及我国荒漠的分布特点(5)冰川的形成条件及冰川类型(6)岩溶旋回(7)河谷的形成与发展五、新构造与新构造运动考试内容新构造与新构造运动基本概念;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新构造运动的识别标志;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ZG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考试要求1. 掌握内容:(1) 新构造与新构造运动基本概念(2) 新构造运动的表现(3)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2. 理解内容 (1)新构造运动的下限 (2)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与新生性 (3)ZG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4)ZG东西部新构造运动的差异3. 了解内容。 (1)ZG新构造运动的区域特征 (2)地震的分布特点 (3)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六、地貌和第四纪工作方法考试内容野外观察、分析的主要内容;地貌图的编制;第四纪地质图的标志;3S技术在地貌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考试要求1. 理解内容 (1)地貌的野外观察、分析的主要内容 (2)第四纪地质的野外观察、分析的主要内容 (3)第四纪地质剖面图的类型及制作方法 (4)普通地貌图的编制 (5)第四纪地质图的一般编制方法2.了解内容 (1)专门地貌图的类型及特点 (2)3S技术在地貌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 (3)遥感影像上地貌、第四纪沉积物的判识标志600 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试卷结构基本概念 约30%基本原理与简要问题回答 约30%综合论述与综合分析 约40%注:以上比例与实际出题可能有一定出入。 自然地理学一、绪论考试内容地理学、地理环境、人类环境、地理学的划分、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试要求:1、掌握地理环境和人类环境的概念和区别。2、理解地理学的“三分法”、“三层次”和“三重性”划分的涵义。3、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分科及依据。4、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5、理解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地球考试内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理坐标、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考试要求1、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2、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3、理解地理坐标的定义。4、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特征。5、掌握地球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三、地壳考试内容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地壳的演变。考试要求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与矿物、造岩矿物及常见矿物。2、理解岩石的定义,了解岩浆岩的矿物组成、产状、结构、构造及岩浆岩的主要类型。3,了解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4、了解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变质作用类型。 5、掌握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了解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6、理解地质构造的定义,掌握Z常见的四种类型地质构造。7、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槽台说与地洼说、地质力学学说的概念和理论。8、掌握火山、地震的概念,理解火山的类型、分布及火山地貌、地震的分类及地震带。9、理解地质年代、地质年代的概念,了解地壳演化简史。四、大气和气候考试内容大气的成分、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热能、气温、大气湿度、蒸发和凝结、水汽的凝结现象、大气降水、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环流、主要天气系统、气候和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简史、气候变化的原因、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考试要求1、理解大气组成的成分、水气、固、液体杂质等,掌握大气各成分间的比率随高度和时间而变化的特征。2、理解大气的结构,掌握大气分层及各层次的特征。3、了解大气的热能概念,掌握太阳辐射、大气能量及保温效应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4、理解气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掌握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特点。5、理解大气湿度的概念,湿度的变化与分布。6、掌握大气水分蒸发及其影响因素、凝结和凝结条件。7、掌握水汽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8、了解降水的形成、类型,掌握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9、理解大气运动的概念,掌握作用于空气的力、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以及风随高度的变化特征。 10、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掌握环流、季风环流及局地环流的特性及其运动。11、理解天气系统基本概念,掌握气团和锋面、气旋、反气旋的生成、发展、结构和天气。12、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系统的组成及特性。13、掌握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14、掌握低、中、高纬度及高地气候型的气候变化特性。15、了解气候变化简史。理解地质时期和现代气候变化。16、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因素。17、了解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五、海洋和陆地水考试内容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海洋的起源、世界大洋及其区分、海及其分类、海水的组成、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潮汐与潮流、海洋中的波浪、洋面流和水团运动、7万年来的海平面变化、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21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海洋资源、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环境保护、河流、水系和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径流、河流的补给、流域的水量平衡、河流的分类、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湖泊、沼泽、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试要求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理解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规律。2、了解海洋的起源,世界大洋及其区分,掌握海及其分类。3、理解海水的组成,掌握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4、理解潮汐与潮流,掌握海洋中的波浪及其类型、波浪的折射、洋流的成因和分类、洋流模式和主要洋流,以及大洋水团及其环流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5、了解7万年来的海平面变化、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以及21世纪海平面上升的预测。6、理解海洋资源、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7、掌握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8、掌握河流水情要素,理解流速、流量的定义。9、掌握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径流的变化特点以及特征径流。10、掌握河流的补给的形式、补给的特点,河流水源的定量估计。11、了解流域的水量平衡概念。12、理解河流分类的意义和原则,掌握我国河流的分类。13、理解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14、掌握湖泊的成因和类型、理解湖水的性质、湖泊水文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15、掌握沼泽的成因、沼泽水文特征以及沼泽的分类。16、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岩石的水理性质,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掌握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及其变化规律。17、掌握成冰作用过程与冰川类型,了解地球上冰川的分布,理解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六、地貌考试内容地貌成因、基本地貌类型、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风化作用、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流水作用、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准平原与山麓面、岩溶作用、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风沙作用、风沙地貌、黄土与黄土地貌、海岸地貌、海岸的分类、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考试要求1、掌握地貌的成因,基本地貌类型以及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掌握风化作用的类型,理解风化壳的基本特征、基本类型及其分布。3、理解块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崩落与崩塌、滑落和蠕动有关的重力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4、理解流水作用的类型和基本特征,掌握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5、理解准平原与山麓面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6、掌握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岩性与构造条件、水动力条件以及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特点。7、掌握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及其演变规律,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地域分异特征。8、理解冰川的作用,掌握冰川地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9、理解风沙作用的形式,掌握风沙地貌、黄土与黄土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10、掌握海岸带的组成、结构,海蚀地貌、海积地貌单元的特点,海岸的分类以及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物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七、土壤圈考试内容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形态、土壤物质组成、土壤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分类、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耕作土壤分布规律、世界土壤分布、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土壤资源的概念、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考试要求1、了解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理解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2、理解土壤形态的特征,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包括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等。3、理解土壤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熟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4、了解土壤因素学说,掌握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形成作用。5、掌握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主要成土过程。6、掌握土壤的分类、理解土壤分布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掌握土壤的水平、垂直分布规律。7、掌握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耕作土壤分布规律,了解世界土壤分布特征。8、理解各种土壤类型的基本特征。9、理解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八、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考试内容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生态因子与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种群及其一般特征、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考试要求1、了解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的基本特性,理解生物圈的概念。2、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3、理解生态因子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性。4、了解种群及其一般特征,理解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结构、群落环境、群落的动态、群落的外貌与植物的生活型特性,掌握群落的分类。5、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6、了解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7、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8、掌握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9、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生态农业。10、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1、理解生物多样性概念,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2、了解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意义。九、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考试内容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地域分异的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自然区划原则、自然区划方法、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土地的含义与土地分级、土地的分类、土地评价、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考试要求1、理解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的整体特征。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3、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特征、形成背景及本质含义。4、理解地域分异的尺度,了解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5、掌握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6、理解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7、理解土地的含义与土地的分级,掌握土地的分类8、掌握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与方法。9、了解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10、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关系。关于ZG地质大学地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咨询
最新主题
相关版块
我要评论
X您尚未登录
账号登录
X您尚未登录
手机动态密码登录
X您尚未登录
扫码登录
官方微信

仪器网微信服务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仪器网官方订阅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在线客服

咨询客服

在线客服
工作日:  9:00-18:00
联系客服 企业专属客服
电话客服:  400-822-6768
工作日:  9:00-18:00
订阅商机

仪采招微信公众号

采购信息一键获取海量商机轻松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