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布
仪器网/ 仪器社区/ 气溶胶监测系统/ 农业环境学复习题?

农业环境学复习题?

LYB灬LBJ    2009-07-05    气溶胶监测系统    浏览 702 次

农业环境学的复习题

精彩问答
昆昆哥哥 发布日期:2009-07-06
1、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农业环境是指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大气、水源、光和热等自然环境,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与生活的自然环境。农业环境的特点:1)范围广阔;2)不稳定性;3)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和恢复。
2、农业环境学:是一门关于研究解决农业-环境-农村生产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学科。其科学使命在于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对介于环境科学与农业科学之间有关科学问题的系统研究,旨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农业环境学的发展趋势:1)、从农业环境评价到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的研究;2)、从生态效应的定性描述到农业生物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3)由污染发生机制到修复原理与技术研究;4)从区域农业环境问题到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研究。
4、农业环境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环境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2)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3)污染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积累、代谢规律的研究;4)农业环境污染的生物FZ技术研究;5)农业环境综合FZ技术和修复生态工程措施研究;6)生态农业与农产品质量研究;7)农业环境监测的技术和方法研究;8)农业环境管理和规划研究;9)生物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5、农业环境学的研究方法:1)长期生态学观察;2)调查和监测;3)实验和模拟;4)微观与宏观相结合;5)数学模型;6)计算机模拟;7
)遥感技术;8)核技术;9)评价和规划。
6、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有服从总体规律的基本物质。分为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环境要素、非生物环境要素、生物环境要素。特点是1)Z小限性;2)等值性;3)非加和性;4)环境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出现有先有后,但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7、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分为自然环境问题(包括原生和次生环境问题,也叫diyi类和第二类环境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生态环境早期破坏、近代城市环境问题、现代环境问题阶段。
8、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变暖与温室效应;2)臭氧层破坏与紫外辐射增强;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5)土地荒漠化;6)生物多样性锐减;7)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8)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9)森林植被破坏。其特点有:1)全面性;2)化;3)深远性;4)多元化交错;5)不可预测性。
9、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气体组分能是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释放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的现象。
10、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1)二氧化碳浓度与农作物;2)气候带和农业带的移动;3)夏季干旱化的影响;4)对热带地区农业的影响;5)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6)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11、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我国酸雨大部分在长江以南地区。在南方,以四川、重庆、贵州等西南地区Z严重,华东沿海一带次之。
12、环境污染: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反过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
13、生态破坏: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14、农业环境问题及其特点:1)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2)水资源危机加剧;3)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4)农业环境污染严重;5)耕地减少与土地环境质量下降;6)农产品污染。特点是:1)普遍性;2)潜在性;3)灾难性;4)长期性。
15、化肥污染:指长期过量施用化肥或施用不当造成明显的环境污染或潜在性污染。
16、农药:指用于FZ有害农林产品的害虫、螨类、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的化学物质,包括提高这些药剂效力的增效剂、辅助剂等。
17、农药残留:农药使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18、农药污染:是指一些长效性农药喷洒时除一部分被作物吸收造成作物内的残留外,降落到地面的农药,有的残留土壤中,被土壤动物如蚯蚓等所摄取而在其体内积累与浓缩,并通过家禽的捕食等产生危害。包括有机氯农药的危害、有机磷农药的危害、拟除虫菊酯的危害。
19、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环境。
20、光化学烟雾: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能引起人体咳嗽,胸痛,恶心等,其中的高浓度臭氧对植物系统造成损害。
21、大气污染物分为气溶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前者包括:粉尘,烟,飞灰,黑烟;后者包括: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主要气态污染物(硫酸烟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22、一次污染物:指在人类活动中直接从排放源排入大气中的各种气体、蒸汽和颗粒物。
23、二次污染物:指进入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中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的参与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与一次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24、大气的自净作用: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或是向广阔的空间扩散,稀释,使其浓度大幅度下降;或是受重力作用,使较重粒子沉降到地面;或是在雨水的洗涤作用下返回大地,或是被分解破坏等,从而使空气得以净化。但当大气中的污染物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即出现大气污染。
25、水体的自净作用:当“异物”进入自然水体后,可溶物或悬浮性固体微粒,在流动中得到扩散而稀释,固体物经沉淀析出,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这是水体的物理净化作用。进入水中的有机物,可通过生物活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使它分解而降低浓度,这是水体的生物净化作用。在水体中污染物还可能由于氧化、还原、吸附和凝聚等而使浓度降低,这是水体的化学性的净化作用。通过水的上述各种自净作用可使受污染的水体恢复到原来的良好状况。但如水中的沾染物数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水质就受到污染。
26、土壤背景值:不受各种污染源明显影响的土壤中化学物质检出量称为土壤背景值。影响土壤背景值的因素很复杂。包括数万年以来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风化、淋溶、淀积等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生物小循环的影响,母质成因、质地与有机物含量的影响等。
27、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题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Z大负荷量。
28、大气污染综合FZ的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
29、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1)实施清洁生产;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3)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
30、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叶片褪绿,变成黄白色。叶脉间出现黄白色点状“烟斑”,轻者只在叶背气孔附近,重者从叶背到叶面均出现“烟斑”。随着时间推移,“烟斑”由点扩展成面。危害严重时,叶片萎蔫,叶脉褪色变白,植株萎慧、死亡。
31、氟化物对植物的危害:氟化氢被叶表面吸收后,经薄壁细胞间隙进入导管中,并随蒸腾流到达叶的边缘和,由于卤素的特殊活泼性,使叶的这些部位的叶绿素和各种酶遭到损害,因而使光合作用长时间地受到YZ,或使磷酸化酶、烯醇化酶和淀粉酵钝化。氟化氢对叶的损害首先出现在和边缘,中间有明显的界线,通常受害部位呈棕黄色,成带状或环带状分布,然后逐渐向中间扩展。
32、氯气的危害:
最新主题
相关版块
我要评论
X您尚未登录
账号登录
X您尚未登录
手机动态密码登录
X您尚未登录
扫码登录
官方微信

仪器网微信服务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仪器网官方订阅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在线客服

咨询客服

在线客服
工作日:  9:00-18:00
联系客服 企业专属客服
电话客服:  400-822-6768
工作日:  9:00-18:00
订阅商机

仪采招微信公众号

采购信息一键获取海量商机轻松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