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问答社区

Litesizer™ 500与咖啡 因碰撞出精彩

安东帕(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2020-01-18 16:56:54 466  浏览
  •        咖啡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一种能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咖啡对于我们来说,已不于一种饮品,当它和其他美好事物出现在一起,被赋予了更多其他内涵;当咖啡 因和科学碰撞,是否出现不一样的火花?

           介绍

           咖啡 因(1,3,7三甲基-2,6黄嘌呤)因为知名的人体作用,是世界上Z广泛消耗的精神药物。它被用作软饮料或功能饮料的添加剂,而且自然存在于咖啡和茶中。自1819年diyi次分离提取,咖啡 因可以从各种植物的种子、叶子和果实中得;例如咖啡豆、茶叶或者可乐果。它可以用水、二氧化碳或者极性溶液提取纯化。咖啡 因分子量是194.2Da,理论颗粒度是0.96nm,固体形态是白色苦味粉末。这里我们证明尽管咖 啡因粒径在亚纳米范围,Litesizer™ 500纳米粒度电位仪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测定。

           实验设置

           一个2%w/v咖啡 因样品(Sigma-Aldrich,维也纳,奥地利)由过滤的超纯去离子水制备,然后用0.02μm针孔过滤器去除杂质。测SY石英样品池进行。散射角度设置为侧向角度,聚焦位置和光强衰减由仪器自动Z佳化。样品温度平衡10分钟,在20℃下进行测试。运行次数手动设置为1次,持续时间为300秒。

           结果与讨论

           测试重复三次,得到平均流体力学半径是0.94nm、相对标准偏差是4.4%,即与咖啡 因的理论颗粒度0.96nm一致。测试结果汇总在表1。相关函数和粒度分布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表1:咖啡 因结果汇总


    图1 咖啡 因相关函数

    图2 咖啡 因颗粒度光强分布

           总结

           Litesizer™ 500能够高度准确且良好重复性地测试像咖啡 因这样弱散射的小分子。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热门问答

Litesizer™ 500与咖啡 因碰撞出精彩

       咖啡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一种能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咖啡对于我们来说,已不于一种饮品,当它和其他美好事物出现在一起,被赋予了更多其他内涵;当咖啡 因和科学碰撞,是否出现不一样的火花?

       介绍

       咖啡 因(1,3,7三甲基-2,6黄嘌呤)因为知名的人体作用,是世界上Z广泛消耗的精神药物。它被用作软饮料或功能饮料的添加剂,而且自然存在于咖啡和茶中。自1819年diyi次分离提取,咖啡 因可以从各种植物的种子、叶子和果实中得;例如咖啡豆、茶叶或者可乐果。它可以用水、二氧化碳或者极性溶液提取纯化。咖啡 因分子量是194.2Da,理论颗粒度是0.96nm,固体形态是白色苦味粉末。这里我们证明尽管咖 啡因粒径在亚纳米范围,Litesizer™ 500纳米粒度电位仪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测定。

       实验设置

       一个2%w/v咖啡 因样品(Sigma-Aldrich,维也纳,奥地利)由过滤的超纯去离子水制备,然后用0.02μm针孔过滤器去除杂质。测SY石英样品池进行。散射角度设置为侧向角度,聚焦位置和光强衰减由仪器自动Z佳化。样品温度平衡10分钟,在20℃下进行测试。运行次数手动设置为1次,持续时间为300秒。

       结果与讨论

       测试重复三次,得到平均流体力学半径是0.94nm、相对标准偏差是4.4%,即与咖啡 因的理论颗粒度0.96nm一致。测试结果汇总在表1。相关函数和粒度分布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表1:咖啡 因结果汇总


图1 咖啡 因相关函数

图2 咖啡 因颗粒度光强分布

       总结

       Litesizer™ 500能够高度准确且良好重复性地测试像咖啡 因这样弱散射的小分子。


2020-01-18 16:56:54 466 0
Litesizer™ 500测试牛奶的颗粒度和zeta电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再也不为吃喝拉撒而犯愁,吃就不必说了,一天三餐一顿都不能少,今天我们来讲的就是喝。而我们所喝的饮品也很多,其中一个早已经成了生活的必需饮品,它就是牛奶。总觉得自己不喝它,身体就会缺少营养似的;如今,又会纠结是全脂好,还是脱脂好?

       介绍

       牛奶是乳脂球体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脂肪颗粒和酪蛋白胶束的水溶液,酪蛋白胶束是牛奶中Z大的溶解成分。有四种类型的酪蛋白胶束,粒径在100-200nm之间。这篇研究的目的是使用Litesizer500纳米粒度电位仪测试牛奶的颗粒度和zeta电位,包括全脂和脱脂牛奶;而且研究盐浓度对zeta电位的影响。



       实验

       全脂(3.5%脂肪)和脱脂(0.5%脂肪)牛奶从本地超市采购。对于颗粒度测试,牛奶和去离子水以1:200(v/v)比例稀释,然后过滤(Whatman 5μm针孔过滤器)。颗粒度通过动态光散射测试,在20℃下以背散射模式进行。运行次数、聚焦位置和光强衰减由仪器自动Z优化。

       对于zeta电位测试,制备四种牛奶用NaCl(0,10,20,40mM)溶液以1:200比例稀释。Zeta电位在25℃下用电泳光散射测试。应用电压和运行次数都由仪器自动Z优化。

       结果与讨论

       脱脂牛奶在光强粒度分布时显示一个单峰(图1),对应流体力学直径是175nm、5次重复测试的标准偏差是2.5%。很可能通过5μm针孔过滤器过滤了更大的脂肪颗粒,留下的酪蛋白胶束作为主要颗粒粒径是100-200nm。


Fig.1 DLS intensity size (radius) distribution of skimmed milk

       全脂牛奶DLS测试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图2)。光强粒度分布显示两个峰,表明是一个双峰分布,平均颗粒尺寸是135nm和527nm,标准偏差(5次重复测试)10%左右。小颗粒有可能是酪蛋白胶束,大颗粒可能是残留的中等尺寸脂肪颗粒。与脱脂牛奶相比,全脂牛奶不仅有更多的脂肪而且包含的脂肪颗粒有更宽的尺寸范围。

Fig.2 DLS intensity size (radius) distribution of whole milk

       Zeta电位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脱脂和全脂牛奶样品在四种盐浓度(0,10,20,40mM)测试。脱脂牛奶zeta电位结果分别是-42.0、-37.2、-32.7、-27.6mV,全脂牛奶zeta电位结果分别是-38.9、-35.9、-31.9、-27.0mV。所有数据点(每个数据点重复5次测试)的标准偏差在1.5%以内。两种牛奶随着盐浓度增加zeta电位数值减小。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因为盐浓度越高会减弱颗粒的德拜双电层也就是zeta电位。而且在每个浓度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有更高的zeta电位,然而随着盐浓度增加差距在变小。

Fig.3 Zeta potential VS salt concentration for skimmed milk (blue) and whole milk (red)

       结论

       我们成功地用Litesizer™ 500测试了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的颗粒度和zeta电位。


2020-01-16 10:55:55 586 0
精彩故事 | 每一天,与阿美特克有关的精彩故事正在世界各地发生


2023-03-01 09:39:20 89 0
包装上有只猫的咖啡是什么咖啡
 
2015-09-25 04:45:23 415 2
有咖啡过滤杯还需要咖啡过滤纸吗?
RT,就是那种底部有孔的陶瓷过滤杯,放在杯子上直接冲咖啡的。
2014-11-01 10:59:08 302 2
咖啡手作#什么时候开始爱上咖啡的
 
2017-11-05 12:48:58 360 2
美式咖啡和意式咖啡有什么区别???
如题啦,昨晚去餐厅,服务员问小弟我的,我随便点了下,忘记问服务员了```... 如题啦,昨晚去餐厅,服务员问小弟我的,我随便点了下,忘记问服务员了``` 展开
2006-12-25 01:43:37 460 6
咖啡滤纸什么用
咖啡滤纸什么用
2011-04-30 02:00:39 492 6
滤纸对咖啡影响比较 手冲咖啡的咖啡滤纸怎么用才合适
 
2018-03-07 20:01:19 329 1
碰焊技术入门基础
碰焊技术入门基础
2016-10-06 16:19:40 330 1
碰到了石棉网怎么处理?
 
2018-11-21 20:40:10 244 0
因斯特朗与岛津拉力试验机哪个好
 
2016-05-08 21:35:20 481 2
如何选购咖啡滤纸,从而得到更纯的咖啡
 
2017-11-19 04:54:30 291 1
我近视500度了!
近视都500度了,吃什么和做什么能让近视恢复啊,我不想买什么ZL仪器
2007-09-26 04:46:48 501 3
咖啡中含有什么物质?
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吗?怎么辨别咖啡的好与坏?简单说明,
2014-07-18 05:18:11 381 1
咖啡没有过滤纸怎么办
 
2017-03-29 14:01:54 331 3

5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