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专业分析仪器,检测仪器平台,实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
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接入人体,究竟能做什么?

生物芯片接入人体,究竟能做什么?

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异军突起,生物芯片应运而生。短短二十载,生物芯片技术已经应用到疾病检测、司法、国防、环境等生活的方方面面。Z接近科幻的是,央视曾有生物芯片植入人体的报道,那么生物芯片植入人体究竟能做什么?又会发生什么呢?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世界中,我们的身体将成为联网家庭安全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而大家能够自动检测身边的网络威胁——这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又或者,我们的身体能够感受到附近即将发生的恶意威胁,并通过行为与情感计算分析机制将这些自主意识根本发现不了的事态标记出来。各位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会感到自己更强大,更安全呢?




将技术接入人体


曾几何时,很多人都专注于让机器变得更加“人性化”;或者说更聪明、更具适应性并能够解读情绪反应。然而我们似乎应该从相反的方向来思考这一过程:将技术接入人体。在这种情况下,细型联网生物芯片的尺寸只有米粒般大小。这块小小的硅基微处理器有可能激发出我们自身蕴藏的超级英雄潜能——但与此同时,芯片业界的失误也会让我们自身成为黑客的攻击对象。


生物芯片安全性如何保障


2015年年初,卡巴斯基实验室与一家名为BioNyfiken的公司共同审视了嵌入式无线生物芯片的安全性水平。目前,生物芯片尚不具备安全能力,这意味着数据无法通过加密的方式实现安全保障。再加上目前的芯片只能够容纳与一张名片相当的数据信息并进行距离极短的外部通信,因此着眼于当下,我们还不必担心如此有限的资讯能够引发什么大 麻烦。然而随着这种态势的迅速改变——一旦供电电源难题这个Z大障碍得以克服,那么与之相关的一切都将迅速发生变化。到那个时候,技术行业很可能来不及做出保障安全所必需的应对举措。安全需要从起步阶段得到重视,而非立足于后期添加条条框框。因此,我们必须马上着手加以应对。


我的工作是审视未来。这项惊人技术拥有怎样的潜在能力,相关安全风险又需要加以考量与解决?


如何为生物芯片供能


就像人不能不吃饭,供电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已经成为数据加密以及存储乃至传输信息安全保障的必要前提。不过目前的电池方案并不理想,因为它们的电量会被耗尽——没人愿意在身体上留个接口以备与外部充电器进行对接。考虑到这一点,身体内部电源就在了更出色的选项——包括身体热量、运动产能甚至是将散发出去的多余热量作为能源使用。


一旦芯片拥有了供能,它就有机会发展成为更加先进的微处理器——有能力处理并传输更多数据,同时跨越更为可观的传输距离。而这也将成为实现更复杂应用实例的坚实跳板。


联网身体2.0


举例来说,一块安全而供能充足的生物芯片可被集成至其它联网系统当中,例如高级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或者联网家居,从而作为用户保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真正有趣的是,当大家开始将人工智能功能添加到芯片当中,其所迸发出的几乎无穷无尽的发展可能性。


举例来说,大家可以想象自己的生物芯片有能力通过心跳速率或者体温、肢体语言或者眼部变化等心理与生理特征检测疲倦、愤怒、不安或者困扰等状态——而检测对象则涵盖自身与周边人士。


这可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外部威胁预警系统,特别是在夜间环境下。或者,它也可能强制停下当前所驾驶车辆,从而提醒用户已经过度劳累,应立即休息以免因疲劳驾驶给他人及自己带来威胁。


这样的应用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遥远。一支英国JC团队正在尝试将该项技术引入健康腕带,从而检测这些警官是否心理压力较大并需要轮岗。可以看到,以此为立足点发展至嵌入式人体处理芯片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障碍。在计算机术语中,这样的功能被称为“情感计算”,且已经被应用于客户服务环境当中——主要负责检测并优先处理情绪Z为激动的来电者,或者利用微情绪实现广告宣传与市场营销目标。


生物芯片如何不夺走Z后的隐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网络犯罪分子永远会紧追不舍。由此类应用生成的数据拥有高度敏感性、个人性与保密性,因此在网络攻击层面具备巨大的吸引力。了解这种潜在安全风险并利用包含强大加密与认证机制的综合性安全解决方案加以应对,应当成为安全行业及产品与服务供应商高度重视的优先任务。


但这项目标同时也需要配合消费者教育与交流机制。我们Z近立足于整个欧洲进行了研究,探讨消费者如何以普通民众角度看待由生物芯片植入带来的风险与潜力。我们发现,其遭遇到新兴技术的常见困境,即对未知的恐惧——约三分之二受访者关注植入芯片可能发生故障或者对人体产生危害(63%),也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害怕恶意人士会借此接管他们的身体或者数据(60%)。事实上,如果没有建立起可靠的安全性保障,那么这些担忧确实有可能变为现实。与此同时,它们甚至会影响到此类技术本应带来的收益。


因此,我们不该让担忧阻碍发展的步伐,但同时亦应当针对潜在问题采取行动。植入联网生物芯片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便捷与安全——但前提是我们得集中精力为其提供严格保护。


2018-05-04      浏览次数:2291次
本文来源:https://www.yiqi.com/retiao/detail_2194.html
  • 最新资讯
  • 生物芯片技术
  • 生物芯片
  • 人体芯片
官方微信

仪器网微信服务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仪器网官方订阅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在线客服

咨询客服

在线客服
工作日:  9:00-18:00
联系客服 企业专属客服
电话客服:  400-822-6768
工作日:  9:00-18:00
订阅商机

仪采招微信公众号

采购信息一键获取海量商机轻松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