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验旨在利用紫外线试验箱对滑雪服等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服装面料进行测试,评估其在紫外线辐射下的抗褪色性和抗老化性能,为滑雪服的材料选择、质量控制以及产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外观和性能。
紫外线试验箱
具备足够的工作室空间,能够容纳滑雪服面料样品及相关的测试夹具,确保样品在试验过程中能够均匀受到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光源应能够模拟自然阳光中的紫外线光谱,包括 UVA(波长 315 - 400nm)和 UVB(波长 280 - 315nm)波段,且辐射强度可调节。例如,可设置 UVA 强度为 10 - 20W/m²,UVB 强度为 1 - 5W/m²,以模拟不同强度的阳光照射。
配备精确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在试验过程中保持箱内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稳定,例如 25℃±5℃,因为温度也会对紫外线老化过程产生影响。同时,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以排除试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可能的有害气体。
具有定时功能,能够准确控制试验时间,时间设定范围可从小时到数千小时,以满足不同测试要求。
箱内安装紫外线辐射监测仪,实时监测和记录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和累计剂量,确保试验条件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滑雪服面料样品
选取不同材质(如尼龙、聚酯纤维、 Gore-Tex 等常用滑雪服面料)、颜色(如深色、浅色、鲜艳色等)和处理工艺(如防水涂层、抗紫外线涂层等)的滑雪服面料作为试验样品。
每种样品应准备足够的面积,一般不小于 0.5m×0.5m,以便进行多个测试点的取样和重复性试验。对于同一类型的面料,应至少准备 3 块相同的样品,以减少试验误差。
对样品进行编号和详细记录,包括面料的材质、颜色、处理工艺、生产厂家、批次号等信息,以便在试验过程中对不同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准确区分和分析。
辅助材料与工具
标准色卡:如 Pantone 色卡或其他国际通用的色卡,用于在试验前后对比面料颜色的变化,评估面料的褪色程度。
色差仪:能够精确测量面料颜色在试验前后的色差,以定量分析面料的褪色情况。色差仪应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测量误差应在 ΔE*ab ≤ 0.5 以内(根据相关标准要求)。
强试验机:用于测试面料在紫外线老化后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等力学性能变化。根据面料的材质和规格,选择合适的强试验机量程和夹具,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显微镜:带有图像分析功能的显微镜,用于观察面料在紫外线老化后的微观结构变化,如纤维断裂、表面磨损、涂层剥落等情况。
测试夹具:设计和制作专门用于固定滑雪服面料样品的夹具,确保面料在紫外线试验箱内能够平整地固定,且各个部位都能均匀受到紫外线照射。夹具应采用耐腐蚀、不吸收紫外线的材料制作,避免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
标记笔:用于在面料样品上标记测试点和编号,以便在试验过程中进行数据记录和样品追踪。
样品预处理
将所有准备测试的滑雪服面料样品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 20℃±2℃,相对湿度 65%±5%)放置至少 24 小时,使其达到温湿度平衡,消除可能因环境因素导致的面料性能差异,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使用色差仪对每个面料样品的初始颜色进行测量,选择多个不同位置的测试点进行测量,取平均值作为初始颜色值,并记录下来。同时,在面料样品上用标记笔标记出这些测试点的位置,以便在试验后进行相同位置的颜色测量。
从每个面料样品上裁剪出一定尺寸的小样(例如 50mm×200mm),用于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按照强试验机的标准测试方法,对这些小样进行初始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试验箱准备
检查紫外线试验箱的设备状态,包括紫外线光源是否正常工作、辐射强度是否稳定、温度控制系统和通风系统是否运行良好、紫外线辐射监测仪是否校准准确等。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部件,确保试验箱能够正常运行。
根据试验要求,在试验箱的控制系统中设置好紫外线辐射强度、温度、试验时间等参数。例如,先设置一个较低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和较短的试验时间作为初始条件,进行预试验,以检查试验设备和样品的安装情况是否正常。然后根据实际需要,逐步调整辐射强度和试验时间,设置多组不同的测试参数,以全面评估面料在不同紫外线辐射条件下的抗老化性能。
在试验箱内安装好测试夹具,并将面料样品平整地固定在夹具上,确保面料的所有测试区域都能充分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且样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遮挡影响试验结果。
按照设定好的试验参数,启动紫外线试验箱,开始对滑雪服面料样品进行紫外线照射老化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定期观察试验箱的运行状态,确保紫外线辐射强度、温度等参数保持稳定。同时,通过紫外线辐射监测仪实时监测和记录紫外线的累计剂量,以便准确控制试验进度。
每隔一定时间(如 50 小时、100 小时、200 小时等,根据试验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从试验箱中取出一块面料样品,进行中间性能测试。
颜色变化测试:使用色差仪再次测量面料样品上标记的测试点的颜色,计算与初始颜色值的色差 ΔEab。根据色差的大小和相关标准,评估面料的褪色程度。一般来说,ΔEab 值越大,说明面料的褪色越严重。同时,将测量结果与标准色卡进行对比,直观地观察面料颜色的变化情况。
微观结构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面料的微观结构,点观察纤维表面是否有磨损、断裂,涂层是否有剥落、起泡等现象。拍摄微观结构照片,并与初始状态的照片进行对比分析,记录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
当达到设定的试验时间后,停止紫外线试验箱,取出所有剩余的面料样品,进行最终性能测试。
根据在不同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时间下的测试结果,对每块滑雪服面料样品的抗褪色性和抗老化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绘制颜色变化 - 紫外线剂量曲线和力学性能变化 - 紫外线剂量曲线,横坐标为紫外线累计剂量,纵坐标分别为色差 ΔE*ab 和强度损失率。通过曲线分析,直观地展示面料在紫外线辐射下颜色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趋势。
对于同一种面料,比较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抗褪色性和抗老化性能差异,分析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程度。例如,观察面料在何种紫外线剂量下开始出现明显的褪色和力学性能下降,随着剂量的增加,性能变化的速率如何等。
对比不同材质、颜色和处理工艺的滑雪服面料在相同紫外线辐射条件下的抗褪色性和抗老化性能表现,找出具有更好抗老化性能的面料类型和工艺特点。分析不同面料之间性能差异的原因,如材质的紫外线吸收特性、颜色的稳定性、涂层的抗紫外线效果等因素对其抗老化性能的影响。
根据测试结果和分析结论,提出对滑雪服面料选择、生产工艺改进或产品设计的建议,以提高滑雪服在紫外线辐射环境下的抗褪色性和抗老化性能。例如,如果发现某种材质的面料在紫外线照射下容易褪色且力学性能下降较快,可以建议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紫外线稳定剂、改进染色工艺或选择更具抗紫外线性能的材料等措施来增强其抗老化性能。
在试验过程中,使用表格形式详细记录以下数据:
试验条件数据:包括每次测试的紫外线辐射强度(UVA 和 UVB 的强度值分别记录,单位为 W/m²)、箱内温度(℃)、试验时间(小时)、紫外线累计剂量(J/m²,通过辐射强度和时间计算得出)等。
颜色变化数据:对于每块面料样品的每个测试点,记录初始颜色值(使用色差仪测量的 Lab 值或其他相关颜色空间的值)以及在不同试验时间后的颜色测量值,计算出差色 ΔE*ab,并记录下来。同时,根据标准色卡对颜色变化进行定性描述,如颜色变浅、变深、变色等。
微观结构观察数据:使用显微镜观察面料微观结构后,记录纤维表面的磨损情况(如轻微磨损、严重磨损、无磨损等)、纤维断裂情况(断裂数量、断裂位置等)、涂层剥落情况(剥落面积百分比、剥落程度等)以及其他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并拍摄相应的微观结构照片,注明照片对应的样品编号和试验时间。
力学性能数据:分别记录每块面料样品在试验前和试验后的拉伸强度(单位为 N/mm² 或其他合适的单位)和撕裂强度(单位为 N),计算强度损失率(%)。对于每个测试数据,应记录测试的方法和条件,确保数据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数据分析方法
颜色变化分析:通过对色差 ΔE*ab 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参数,评估面料在不同紫外线辐射条件下的褪色程度的一致性和离散性。使用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不同材质、颜色和处理工艺的面料之间在褪色程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颜色变化较大的样品,结合微观结构观察结果,分析可能导致褪色的原因,如纤维对紫外线的吸收、染料的降解等。
微观结构分析:对显微镜观察到的面料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描述各种微观结构变化的特征和程度,如纤维断裂的类型(脆性断裂还是韧性断裂)、涂层剥落的形态等。定量分析可以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对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量化,例如计算纤维断裂的比例、涂层剥落的面积百分比等。将微观结构变化与面料的性能变化(如颜色变化和力学性能下降)进行关联分析,探讨微观结构变化对宏观性能的影响机制。
力学性能分析:绘制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损失率 - 紫外线剂量曲线,分析面料力学性能随紫外线辐射剂量的变化规律。比较不同面料在力学性能下降趋势上的差异,找出影响面料力学性能抗老化性的因素。使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力学性能损失率与紫外线剂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预测面料在不同紫外线辐射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寿命。


标签:紫外线试验箱光老化试验箱塔式紫外线试验箱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