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温高湿试验箱对建筑保温材料进行性能测试,模拟保温材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实际使用条件,评估其保温性能、尺寸稳定性、耐久性、防水性以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变化,为建筑保温材料的质量控制、产品选型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高温高湿试验箱:温度范围应能满足建筑保温材料可能遇到的高温环境,如 40℃ - 80℃,湿度范围可在 70% - 95% RH,温度波动度控制在 ±2℃以内,湿度波动度控制在 ±5% RH 以内,确保试验箱内环境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均匀地对保温材料样品施加高温高湿环境。
热导率测试仪:用于测量保温材料在不同阶段的热导率,以评估其保温性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变化。
尺寸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用于测量保温材料在试验前后的尺寸变化,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检测其尺寸稳定性。
力学性能测试设备:如万能试验机,用于测试保温材料在高温高湿处理前后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保温材料在试验前后的质量变化,辅助评估材料的吸水性等性能。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热导率、尺寸、力学性能、质量等各项数据,绘制数据变化曲线,直观展示保温材料性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变化趋势。
选择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批次的建筑保温材料作为实验样品,如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聚氨酯泡沫板等。每种材料类型和批次至少准备 6 个样本,其中一部分用于不同时长的高温高湿试验,另一部分作为对照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温度设置:分别设置为 50℃、60℃、70℃三个温度点。
湿度设置:在每个温度点下,湿度均设置为 85% RH。
试验时间:每个温度 - 湿度组合下,试验时间分别为 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以模拟不同时长的高温高湿环境对保温材料的影响。
对建筑保温材料样品进行编号,并测量其初始尺寸(长度、宽度、厚度)、质量,使用热导率测试仪测量其初始热导率,使用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测量其初始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参数,记录在案。
将部分保温材料样品作为对照样,放置在常温常湿环境下保存,其余样品放置在高温高湿试验箱内,确保样品在箱内放置均匀,互不干扰,且不影响试验箱内环境参数的均匀性。
首先设置高温高湿试验箱的温度为 50℃,湿度为 85% RH,启动试验箱。当试验箱内环境达到设定参数且稳定后,开始计时。在 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这三个时间点,分别取出一组保温材料样品(每种材料至少 1 个),待样品冷却至常温后进行以下测试:
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在温度为 60℃和 70℃(湿度均为 85% RH)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每次试验同样在 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取出样品进行测试和观察。
对采集到的所有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热导率、尺寸变化率、质量变化率、抗压强度变化率、抗折强度变化率等参数随温度、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热导率 - 温度 - 时间曲线、尺寸变化率 - 温度 - 时间曲线、质量变化率 - 温度 - 时间曲线、力学性能变化率 - 温度 - 时间曲线等,直观展示保温材料性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变化趋势。
对比不同类型、批次的建筑保温材料在相同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性能差异,分析可能影响材料性能的因素,如材料成分、密度、孔隙结构、生产工艺等。
根据实验结果,综合评估建筑保温材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判断其是否满足建筑保温工程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标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详细分析性能下降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如优化材料配方、改进生产工艺、加强防水处理等。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高温高湿试验箱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保护功能有效。试验箱应具备过温、过湿、漏电等保护措施,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实验中断或安全事故。
在取出高温高湿处理后的样品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因样品可能变软、变脆或其他性能变化而导致其损坏,影响后续的测试和分析。
使用各种测试设备时,要确保设备经过校准且操作正确,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热导率测试仪、力学性能测试设备等高精度仪器,需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校准周期进行维护。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灰尘等杂质对保温材料样品和测试设备的影响。同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因高温烫伤或高湿度环境对人员造成伤害。


标签:恒温湿热试验箱环境模拟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大型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