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01-24 09:32:25近红外偏振片
- 近红外偏振片是一种光学元件,主要用于调控近红外光波的偏振状态。它能让某一特定方向振动的光波通过,而阻挡其他方向振动的光波,从而实现光的偏振选择。这种偏振片在光谱分析、光学测量、生物医学成像及光通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能够提高测量精度、增强信号对比度或控制光的传播方向。近红外偏振片通常由特殊材料制成,具有高透过率、低损耗和良好的偏振性能。
资源:6276个 浏览:9次展开
近红外偏振片相关内容
近红外偏振片产品
产品名称
所在地
价格
供应商
咨询
- 红外偏振片
- €1000
-
孚光精仪(香港)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 红外偏振片
- 国外 美洲
- 面议
-
北京博德恒悦科贸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 中远红外偏振片
- 国内 上海
- 面议
-
屹持科学仪器香港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 中远红外偏振片
- 国内 上海
- 面议
-
上海屹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 近红外谷物分析仪
- 国外 大洋洲
- 面议
-
北京天翔飞域科技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近红外偏振片问答
- 2023-06-08 15:07:08览聚氨酯前世今生,看近红外大显身手
- 1937年,德国化学家奥托·拜耳博士发明了我们称之为聚氨酯的多功能塑料。聚氨酯是通过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的,必要时还可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和添加剂。由于多种异氰酸酯和多种多元醇均可用于生产聚氨酯,因此可以生产出多种形式的聚氨酯材料来满足不同应用的特定要求,如:硬质泡沫、软质泡沫、弹性体、胶粘剂、涂料、密封胶。目前,聚氨酯制品已广泛应用于家居、建筑、日用品、交通、家电等领域。在不同类型的聚氨酯生产过程中,均需要通过检测某些参数来保证成品质量,如:多元醇的羟值、酸值、颜色、水分含量,异氰酸酯的NCO 含量、水分含量,聚氨酯的 NCO 含量、水分含量、酸值。使用传统分析技术测定上述参数是一个漫长且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因为测定这些参数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来分析样品,还需要花费时间进行仪器管理和维护。毫无疑问,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更加严格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同时还伴随着对低成本、高效率分析方法的更加关注。近红外光谱作为聚氨酯行业公认的快速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一分钟内即可同时测定多个参数,且无需样品前处理或使用任何化学品,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可轻松操作。瑞士万通在聚氨酯分析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DS2500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固/液两种版本),可用于快速测定多元醇、异氰酸酯和聚氨酯的多个质量参数。对于多元醇的羟值和异氰酸酯的 NCO 含量测定,瑞士万通还可提供现成的预校准模型,开箱即用,免去了从零开发模型的困难,让您从开机第 一天就充分发挥生产力。瑞士万通 DS2500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可为聚氨酯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保驾护航,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绿色环保,更可为您节省高达90%的运行成本。以多元醇的羟值测定为例,比较传统分析方法(滴定)和近红外光谱法的运行成本:对质量控制过程的低估是导致内外部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报道,这会导致10-30%的营业额损失。由于传统分析方法存在的诸多弊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在其质量控制过程中使用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替代方法。
137人看过
- 2025-04-17 16:45:16近红外分析仪说明书怎么看?
- 近红外分析仪说明书 近红外分析仪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工具。其主要通过分析样品反射或透射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来获得物质的成分和性质信息。随着科技的进步,近红外分析仪逐渐成为了品质控制、原料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核心设备。本文将详细介绍近红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帮助用户深入了解该设备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近红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近红外分析仪基于光谱学原理,通过发射近红外光线照射样品,样品根据其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等特性对不同波长的光线产生不同的吸收和散射反应。近红外光的波长通常介于780nm至2500nm之间,这一波段的光谱能够穿透大部分非金属物质并对其分子振动模式产生影响。仪器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结合已知的校准数据,可以推算出样品中各成分的浓度或性质。 近红外分析仪的应用范围 近红外分析仪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食品、医药、化工、环境监测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在食品工业中,近红外分析仪常用于检测原料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从而确保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在制药行业,近红外分析技术被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尤其在原料药和成品药的检验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红外分析仪还在农业、纺织、环保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红外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操作近红外分析仪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量,并确保样品表面均匀。样品的放置位置应避免光线干扰,以确保光谱的准确性。在样品准备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物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仪器的校准也非常重要,必须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近红外分析仪一般配有数据分析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谱图去噪、基线校正、主成分分析等,确保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分析信息。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快速定量分析,并生成详细的报告。 近红外分析仪的维护与保养 为了确保近红外分析仪的长期稳定运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是必不可少的。应定期清洁仪器的光学组件,避免灰尘和污垢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定期检查仪器的光源和探测器,确保其性能处于佳状态。用户还应定期进行校准,以避免仪器出现偏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关掉电源,并进行适当的存放。长期不使用时,可以定期启动仪器,检查其各项功能是否正常,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结语 近红外分析仪凭借其快速、无损、准确的特点,在各行各业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掌握近红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使用方法及维护技巧,将有助于用户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企业和研究机构而言,定期维护和合理使用近红外分析仪,不仅能够降低设备故障率,还能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为日常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近红外分析仪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更大的应用潜力。
39人看过
- 2024-11-19 15:44:38近红外分析仪有哪些特点?
- 近红外分析仪具有非破坏性、快速性、多组分同时分析、实时分析和远距离测定等特点。它操作简单,分析成本低,环境友好,且技术成套性好。这些特点使得近红外分析仪在多个领域中成为重要的分析工具。
34人看过
- 2024-11-19 15:45:36近红外分析仪的近况如何?
- 近红外分析仪技术不断发展,新的光源、检测器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仪器性能不断提升。当前,近红外分析仪正向更高灵敏度、更宽波长范围和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更广泛的应用需求。同时,随着化学计量学模型的不断优化,近红外分析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
36人看过
- 2025-04-17 16:45:15近红外分析仪检定规程是什么?
- 近红外分析仪检定规程 近红外分析仪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学、制药、环保等领域,用于物质成分和结构的定量与定性分析。为了确保近红外分析仪的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相关的检定规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近红外分析仪的检定规程,帮助使用者在实际操作中保证仪器性能的稳定性与测试精度。 近红外分析仪的检定规程是依据国家或行业标准所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方法,旨在对仪器的各项性能进行系统评估,确保其在工作状态下能够达到预定的精度要求。检定规程包括但不限于仪器的光谱特性、精度检测、校准方法及相关设备的维护要求。 近红外分析仪的光谱特性是检定的重要环节之一。近红外分析仪通过检测样品反射或透过的近红外光谱信号进行分析,因此其光谱分辨率和波长范围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在检定过程中,仪器的波长校准至关重要,必须使用已知波长的标准样品进行验证,确保仪器的波长与标准值一致。仪器的光谱分辨率也需要定期检定,通常使用具有标准吸收峰的样品来检测仪器的分辨能力,确保其能够清晰分辨出不同物质的特征吸收峰。 近红外分析仪的精度检测同样是检定规程中的核心内容。精度主要包括仪器的线性响应、重复性和准确性。在检定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测试,比较仪器测得的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从而判断仪器的线性度和准确性。仪器的重复性也需要评估,即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仪器的测量结果是否稳定一致。通过这些测试,可以有效识别仪器的精度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近红外分析仪的校准方法也是检定规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仪器的校准需要定期进行,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常见的校准方法包括使用标准样品或标准化程序对仪器进行调整。标准样品一般是指已知成分和浓度的物质,校准过程通过对比仪器的测量结果和标准样品的真实值,来校准仪器的测量误差。在实际操作中,校准应遵循严格的操作步骤,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校准结果的可靠性。 在进行近红外分析仪的检定时,相关的设备维护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仪器的日常维护与定期保养可以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保证其测量的准确性。定期检查光学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检测模块等部件的工作状态,及时清洁镜头、调整光源强度,能够减少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高仪器的稳定性。 近红外分析仪的检定规程涵盖了仪器的各项性能检测、校准及维护要求,旨在确保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高精度和稳定性。通过规范化的检定流程,不仅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够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遵循这些规程,操作人员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使用近红外分析仪,提升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5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