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01-10 10:53:59真空耙式干燥设备
- 真空耙式干燥设备是一种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物料干燥的设备。它利用耙齿不断翻动和搅拌物料,使物料受热均匀,加速干燥过程。该设备适用于热敏性、易氧化、易爆炸或需回收溶剂的物料干燥,能有效防止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变质或损坏。其优点包括干燥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操作简便等。同时,通过调节真空度和加热温度,可满足不同物料的干燥需求。
资源:14348个 浏览:17次展开
真空耙式干燥设备相关内容
真空耙式干燥设备产品
产品名称
所在地
价格
供应商
咨询
- 真空干燥机 真空烘干机 真空干燥设备
- 国内 上海
- 面议
-
上海和呈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 真空干燥箱/精密干燥箱/干燥设备【简户厂家】
- 国内 重庆
- 面议
-
简户仪器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 中试冷冻干燥机 冷冻真空干燥设备
- 国内 上海
- 面议
-
上海田枫实业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 真空冷冻干燥设备 北京冻干机
- 国内 上海
- 面议
-
上海田枫实业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 真空干燥箱DZF-6020 沪粤明真空干燥设备
- 国内 上海
- 面议
-
上海沪粤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售全国
- 我要询价 联系方式
真空耙式干燥设备问答
- 2022-12-16 16:42:36四环冻干机—真空冷冻干燥设备(五)
- 3.4.5加热系统的设计加热系统是提供第一阶段升华干燥的升华潜热和第二阶段干燥蒸发热能量的装置。被冻结的制品,不论其冻结体为大块、小块、颗粒、片状或其他任何形状,开始升华时总是在表面上进行的,这时升华的表面积就是冻结体的外表面。在升华进行过程中,水分逐渐逸出,留下不能升华的多孔固体状的基体,于是升华表面逐渐向内部退缩。在升华表面的外部形成已干层,内部为冻结层。冻结层内部的冰晶是不可能升华的,故升华表面是升华前沿。升华前沿所需供给的热能,相当于冰晶升华潜热。不论采用什么热源,也不论这些热量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要达到水分升华的目的,这些热量最终必须不断地传递到升华表面上来。供给升华热的热源应能保证传热速率满足冻结层表面既达到尽可能高的蒸气压,又不致使其熔化。冷冻干燥中所采用的传热方式主要是传导和辐射。近年来在真空系统中也有采用循环压力法来实现强制对流传热的研究。在冻干机中,热量都是从搁板上传出来的,一般分直热式和间热式两种。直热式以电源为主;间热式用载热流体,热源有电、煤、天然气等。常用的辐射热源有近红外线、远红外线、微波等。利用传导或辐射加热时,在被干燥的物料层中传热和传质的相对方向有所不同。从图3-26可见,辐射加热时被干燥物料的加热是通过外部辐射源向已干层表面照射来进行的。传到表面上的热量,以传导的方式通过已干层到达升华前沿,然后被正在升华的冰晶所吸收。升华出来的水蒸气通过已干层向外传递,达到外部空间。传热和传质的方向是相反的,内部冻结层的温度决定于传热和传质的平衡。一般辐射加热的特点是:随着干燥过程中升华表面向内退缩,已干层的厚度愈来愈厚,传热和传质阻力两者都同时增加,如图3-26(a)所示。图3-26(b)是接触加热时所发生的情况。在干燥进行中,热量通过冻结层的传导到达升华前沿,而升华了的水蒸气则透过已干层逸出到外部空间。因此,传热和传质的途径不一,而传递的方向是相同的。界面的温度也决定于传热和传质的平衡。随升华表面不断向内退缩,已干层就愈来愈厚,冻结层愈来愈薄,因而相应的传质阻力愈来愈大,传热的阻力愈来愈小。图3-26(c)是微波加热的情形。微波加热时热量是在整个物料层内部发生的,冻结层要发热,已干层也要加热。但由于这两层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不同,发生在冻干层内的热量要多得多。内部发生的热量被升华中的水吸收,故所供之热量不需传递,传质是在已干层内,方向是相反的。把热量从热源传递到物料的升华前沿,热量必须经过已干层或冻结层,同时升华出的水蒸气也要通过已干层才能排到外部空间:在真空条件下,经过这样的物料层供送大量的升华潜热,阻力是很大的,同时,经过这样的物料层排除升华的水蒸气,阻力也是很大的。因此需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传热和传质效率。升华热的供应,原则上以在维持物品预定升华温度下,使升华表面即具有尽可能高的水蒸气饱和压力而又不致有冰晶融化现象为好。这时干燥速度最快.(1)常用的加热板 间热式加热板的热量是由载热体从热源传递来的,加热板传递给制品所需的加热功率大致需要0.1W/g。载热体多用水、蒸汽、矿物油和有机溶剂等。有些间冷间热式冻干机上,常用R-11和三氯乙烯等作为冷和热的载体。图3-27给出加热板热媒循环系统示意图。热媒在热交换器中加热,用循环泵将热媒送到冻干箱的搁板内对物料加热。为使冻干结束后物料能及时冷却,利用阀门控制冷却水,适时冷却水通入搁板内实现调控温度。(2)加热技术的改进 通常在真空状态下传热主要靠辐射和传导,传热效率低。近来出现了调压升压法,其基本原理是降低真空度以增加对流传热的效能。据研究,在压强大于65Pa时,对流的效能就明显了。所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下,降低真空度以增加对流传热,使升华面上温度提高得快些,升华速度增加。调节气压有多种方式,英国爱德华公司采用充入干燥无菌氮的方法;德国用真空泵间断运转法;日本用真空管道截面变化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使冻干室气体压强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又叫改变真空度升华法和循环压力法。改变料盘的形状,增加物料与料盘之间的传热面积也是改进传热方法的一种。图3-28中装制品容器上有伸出的薄壁,其目的就在于增加传热面积。改变传热的另一种方法是从根本上改变加热方式,取消加热板。据资料报道,美国陆军Natick实验室采用微波热进行升华加工制作升华食品压缩的新工艺,可使能耗降低到常规工艺的50%。美国某公司在升华干燥牛肉时,使用915MHz微波加热装置,将干燥周期由22h减到2h。但介质加热(如微波加热)的方法一般不用于生物制品的冻干,以防止制品失去生命活力,降低制品质量。(3)几种典型的供热方式 应用在食品工业真空冷冻干燥设备中的加热方法较多,大致可分为:辐射加热与吹冷空气相结合的方法,微波加热法;应用涂层输送带的辐射加热法;辐射和传导传热相串联的供热法;膨胀加热板的接触供热法等。图3-28是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相串联的供热装置示意图。这种传热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辐射热先传给导热元件(物料容器壁),再传给被加热的物料。传导元件屏蔽直接来自辐射热能的热源。水、有机物和高分子物质具有很强的吸收红外辐射的能力,食品冻干采用红外辐射加热方式是合适的。可以把高辐射红外线材料涂敷到加热板表面上。在产品升华阶段要提供升华热,使产品中的水分不断从被冻结的冰晶中升华直到干燥完毕。升华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大量水分从冰晶升华的过程,这时升华温度低于其晶点温度。第二阶段是结晶水的扩散过程,其温度高于共晶点温度。通常按第一阶段热负荷确定加热功率。
193人看过
- 2022-12-26 17:00:36真空磨制试样|行星式球磨机JX-2G对活性炭研磨实验效果
- 行星式球磨机是混合、细磨、小样制备、纳米材料分散、新产品研制和小批量生产高新技术材料的必备装置。该产品体积小、功能全、效率高是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实验室获取微颗粒研究试样(每次实验可同时获得四个样品)的理想设备,配用真空球磨罐,可在真空状态下磨制试样。 实验要求: 1、进料粒度:200目,要求出料粒度:大于325目 2、单次处理量:10g~20g 使用仪器和样品: 样品:活性炭 仪器:1台净信(行星式球磨机) 配件:不锈钢球磨罐,不锈钢球磨珠若干 实验步骤: 1、将提前准备好的活性炭分为两份 2、分别放入两个不锈钢球磨罐中后加入不锈钢球磨珠若干盖上盖子 3、将其2个罐子对称放在仪器中,旋盖上扣子,盖上仪器盖子 4、设置主机参数,根据要求设备研磨时间及频率后启动设备 5、待球磨机停止运行后打开设备即可获得研磨后的样品 实验效果:样品处理前后效果图 研磨结果:此次实验样品(活性炭)经过行星式球磨机球磨后的触感比球磨前粉末更细腻,且可以过325目筛。实验效果优。
168人看过
- 2023-02-15 14:54:00真空蒸发镀膜技术原理
- 真空蒸发镀膜技术原理 一、蒸发镀膜简述:真空蒸发镀膜(简称真空蒸镀)是指在真空室中,加热蒸发容器中待形成薄膜的原材料,使其原子或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气流,入射到固体(称为衬底或基片)表面,凝结形成固态薄膜的方法。由于真空蒸发法或真空蒸镀法主要物理过程是通过加热蒸发材料而产生,所以又称热蒸发法或者热蒸镀,所配套的设备称之为热蒸发真空镀膜机。这种方法zui早由M.法拉第于1857年提出,现代已成为常用镀膜技术之一。 尽管后来发展起来的溅射镀和离子镀在许多方面要比蒸镀优越,但真空蒸发技术仍有许多优点,如设备与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即可镀制非常纯净的膜层,又可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膜层等,仍然是当今非常重要的镀膜技术。近年来,由于电子轰击蒸发,高频感应蒸发及激光蒸发等技术在蒸发镀膜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更趋完善。 近年来,该法的改进主要是在蒸发源上。为了抑制或避免薄膜原材料与蒸发加热器发生化学反应,改用耐热陶瓷坩埚,如 BN坩埚。为了蒸发低蒸气压物质,采用电子束加热源或激光加热源。为了制造成分复杂或多层复合薄膜,发展了多源共蒸发或顺序蒸发法。为了制备化合物薄膜或抑制薄膜成分对原材料的偏离,出现了反应蒸发法等。 二、热蒸镀工作原理: 真空蒸发镀膜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过程∶(1)加热蒸发过程。包括由凝聚相转变为气相(固相或液相→气相)的相变过程。每种蒸发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有不相同的饱和蒸气压;蒸发化合物时,其组分之间发生反应,其中有些组分以气态或蒸气进入蒸发空间。(2)气化原子或分子在蒸发源与基片之间的输运过程,即这些粒子在环境气氛中的飞行过程。飞行过程中与真空室内残余气体分子发生碰撞的次数,取决于蒸发原子的平均自由程,以及从蒸发源到基片之间的距离,常称源-基距。(3)蒸发原子或分子在基片表面上的沉积过程,即是蒸气凝聚、成核、核生长、形成连续薄膜。由于基板温度远低于蒸发源温度,因此,沉积物分子在基板表面将直接发生从气相到固相的相转变过程。将膜材置于真空镀膜室内,通过蒸发源加热使其蒸发,当蒸发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真空镀膜室的线性尺寸时,蒸汽的原子和分子从蒸发源表面逸出后,在飞向基片表面过程中很少受到其他粒子(主要是残余气体分子)的碰撞阻碍,可直接到达被镀的基片表面,由于基片温度较低,便凝结其上而成膜,为了提高蒸发分子与基片的附着力,对基片进行适当的加热是必要的。为使蒸发镀膜顺利进行,应具备蒸发过程中的真空条件和制膜过程中的蒸发条件。 蒸发过程中的真空条件:真空镀膜室内蒸汽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蒸发源与基片的距离(称做蒸距)时,就会获得充分的真空条件。为此,增加残余气体的平均自由程,借以减少蒸汽分子与残余气体分子的碰撞概率,把真空镀膜室抽成高真空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蒸发物原子或分子将与大量空气分子碰撞,使膜层受到严重污染,甚至形成氧化物;或者蒸发源被加热氧化烧毁;或者由于空气分子的碰撞阻挡,难以形成均匀连续的薄膜。 三、真空蒸镀特点: 优点:设备比较简单 、操作容易;制成的薄膜纯度高、质量好,厚度可较准确控制;成膜速率快,效率高;薄膜的生长机理比较简单;缺点:不容易获得结晶结构的薄膜;所形成的薄膜在基板上的附着力较小;工艺重复性不够好等。 四、蒸发源的类型及选择: 蒸发源是用来加热膜材使之气化蒸发的装置。目前所用的蒸发源主要有电阻加热,电子束加热,感应加热,电弧加热和激光加热等多种形式。电阻加热蒸发装置结构较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应用普遍。电阻加热式蒸发源的发热材料一般选用W、Mo、Ta、Nb等高熔点金属,Ni、Ni-Cr合金。把它们加工成各种合适的形状,在其上盛装待蒸发的膜材。一般采用大电流通过蒸发源使之发热,对膜材直接加热蒸发,或把膜材放入石墨及某些耐高温的金属氧化物(如Al2O3,BeO)等材料制成的坩埚中进行间接加热蒸发。采用电阻加热法时应考虑的问题是蒸发源的材料及其形状,主要是蒸发源材料的熔点和蒸气压,蒸发源材料与薄膜材料的反应以及与薄膜材料之间的湿润性。因为薄膜材料的蒸发温度(平衡蒸气压为1. 33 Pa时的温度)多数在1 000 ~2 000 K之间,所以蒸发源材料的熔点需高于这一温度。而且.在选择蒸发源材料时必须考虑蒸发源材料大约有多少随蒸发而成为杂质进入薄膜的问题。因此,必须了解有关蒸发源常用材料的蒸气压。为了使蒸发源材料蒸发的分子数非常少,蒸发温度应低于蒸发源材料平衡蒸发压为1. 33×10-6Pa时的温度。在杂质较多时,薄膜的性能不受什么影响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与1. 33×10-2Pa对应的温度。综上所述,蒸发源材料的要求:1、高熔点:必须高于待蒸发膜材的熔点(常用膜材熔点1000~2000℃)2、饱和蒸气压低:保证足够低的自蒸发量,不至于影响系统真空度和污染膜层3、化学性能稳定:在高温下不应与膜材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或合金化4、良好的耐热性5、原料丰富、经济耐用 蒸发材料对蒸发源材料的“湿润性”:选择蒸发源材料时,必须考虑蒸镀材料与蒸发材料的“湿润性”问题。蒸镀材料与蒸发源材料的湿润性”与蒸发材料的表面能大小有关。高温熔化的蒸镀材料在蒸发源上有扩展倾向时,可以认为是容易湿润的;如果在蒸发源上有凝聚而接近于形成球形的倾向时,就可以认为是难干湿润的在湿润的情况下,材料的蒸发是从大的表面上发生的且比较稳定,可以认为是面蒸发源的蒸发;在湿润小的时候,一般可认为是点蒸发源的蒸发。如果容易发生湿润,蒸发材料与蒸发源十分亲和,蒸发状态稳定;如果是难以湿润的,在采用丝状蒸发源时,蒸发材料就容易从蒸发源上掉下来。 五、合金与化合物的蒸发: 1、合金的蒸发:采用真空蒸发法制作预定组分的合金薄膜,经常采用瞬时蒸发法、双蒸发源法。分馏现象:当蒸发二元以上的合金及化合物时,蒸发材料在气化过程中,由于各成分的饱和蒸气压不同,使得其蒸发速率也不同,得不到希望的合金或化合物的比例成分,这种现象称为分馏现象。(1)瞬时蒸发法:瞬时蒸发法又称“闪烁”蒸发法。将细小的合金颗粒,逐次送到非常炽热的蒸发器中,使一个一个的颗粒实现瞬间完全蒸发。关键以均匀的速率将蒸镀材料供给蒸发源粉末粒度、蒸发温度和粉末比率。如果颗粒尺寸很小,几乎能对任何成分进行同时蒸发,故瞬时蒸发法常用于合金中元素的蒸发速率相差很大的场合。优点:能获得成分均匀的薄膜,可以进行掺杂蒸发等。缺点:蒸发速率难以控制,且蒸发速率不能太快。 (2)双源蒸发法:将要形成合金的每一成分,分别装入各自的蒸发源中,然后独立地控制各个蒸发源的蒸发速率,使达到基板的各种原子与所需合金薄膜的组成相对应。为使薄膜厚度分布均匀,基板常需要进行转动。2、化合物的蒸发:化合物的蒸发方法:(1)电阻加热法(2)反应蒸发法(3)双源或多源蒸发法(4)三温度法(5)分子束外延法反应蒸发法主要用于制备高熔点的绝缘介质薄膜,如氧化物、氮化物和硅化物等。而三温度法和分子外延法主要用于制作单晶半导体化合物薄膜,特别是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薄膜、超晶格薄膜以及各种单晶外延薄膜等。 将活性气体导入真空室,使活性气体的原子、分子和从蒸发源逸出的蒸发金属原子、低价化合物分子在基板表面淀积过程中发生反应,从而形成所需高价化合物薄膜的方法。不仅用于热分解严重,而且用于因饱和蒸气压较低而难以采用电阻加热蒸发的材料。经常被用来制作高熔点的化合物薄膜,特别是适合制作过渡金属与易分解吸收的02, N2等反应气体所组成的化合物薄膜(例如SiO2、ZrN、AlN、SiC薄膜)。在反应蒸发中,蒸发原子或低价化合物分子与活性气体发生反应的地方有三种可能,即蒸发源表面、蒸发源到基板的空间和基板表面。
597人看过
- 2023-07-29 11:31:59真空BNC连接器产品优势
- 同轴真空BNC接头是一种常见的射频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射频和微波通信、数据处理及测量设备。BNC(Bayonet Neill-Concelman)接头是由美国的Paul Neill和Carl Concelman于1945年发明的。以下是同轴真空BNC接头的一些特点和优势:1. 易于连接和断开:BNC接头采用了快速卡口式结构,使得连接和断开变得非常方便。用户只需将插头插入座子,然后旋转90度即可完成连接。2. 较低的插损:同轴真空BNC接头的设计使得在连接过程中的信号损失较低,提高了设备的性能。3. 良好的屏蔽性能:BNC接头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能有效阻止外部电磁干扰,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4. 兼容性强:BNC接头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兼容性。5. 经济实用:同轴真空BNC接头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使得它在许多应用场景中成为主要的连接器。6. 频率范围:BNC接头的工作频率范围可达到4 GHz,适用于多种射频和微波通信场景。7. 真空兼容性:同轴真空BNC接头经过特殊处理,可在真空环境中使用,适用于高真空和超高真空系统。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BNC接头的频率范围可能不足以满足一些高性能应用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更高频率的同轴连接器,如SMA、N型等。
68人看过
- 产品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