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液体静压力测试装置操作规程及结果判定
耐液体静压力测试装置操作规程及结果判定
文章来自青岛众邦仪器有限公司技术部
一、测试原理
酸渗透时间测试仪是根据标准 GB 24540-2009标准中附录E要求研制,采用耐液体静压力测试方法,主要用于测试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耐液体静压的能力,以织物承受的液体静压值来表示试剂通过织物受到的阻力。
二、实验前准备
1、准备80%浓liu酸试液
2、准备3块Φ32mm的试样
3、50ml小烧杯1个
4、摆放位置:实验台(或桌面)
三、仪器结构
仪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试样夹 2、废液回收烧杯 3、加液漏斗 4、废气排放扇
5、试验箱体 6、传动部分
四、操作步骤
(1)首先将试验箱前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打开。
(2)按动“复位”按钮,使试液柱复位。
(3)用导流棒将事先准备好的试剂(80%的硫酸或者30%30的氢氧化钠)注入加液漏斗中。
按动“加压”,同时仔细观察样夹,当液面与下样夹顶部面齐平时,迅速按动“停止”。
将准备好的试样在夹具上夹紧,注意确保试样表面与酸接触,夹紧时确保酸液不会在试验开始前因受压而透过试样。
(4)按动“清除”按钮,清除仪表初始读数。按动“加压”按钮,试液柱以610±10㎜/min速率上升。记录渗透时间t。
(5)试样受到递增的酸压,此时应不断注视酸的渗漏情况,当试样上出现第三处液珠时按动“停止”加压,并记录此时的静压值—液柱高度,单位mm。
由公式P=ρgh计算试样耐液体静压值
式中,ρ——试剂的密度
g ——重力加速度
h——液柱高度
(6)一直按下“排空”按钮,直至管路中的试液完全排空,再按动“复位”按钮将试液柱升降装置下降到低位,一次试验完成。按动“清除”按钮,清除仪表记录的静压值。
(7)要进行下一次试验重复以上步骤即可。
五、结果判定
符合一级:175520
符合二级:5201020
符合三级:
六、注意事项
1、酸和碱都有一定的腐蚀性,试验人员应佩戴防酸/碱手套,以免人身受到伤害。
2、加试剂时需用导流管缓缓导入,禁止直接倒入。
3、试验时,须将试样位置的玻璃门关闭。
4、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情况,请及时关闭仪器电源,清除故障后方可再开机使用。
5、仪器长时间不用或者更换试剂类型时,必须进行残留溶液排空操作!完成这一步后,用清洗剂再重复一遍试验、排空步骤,对管路进行彻底的清洗。
6、仪器供电电源应有可靠的接地!
本文章为青岛众邦仪器有限公司原创文章,如需转载务必添加说明出处,未经许可转载盗用,必究责任!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耐液体静压力测试装置操作规程及结果判定
- 主要用于测试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耐液体静压的能力,以织物承受的液体静压值来表示试剂通过织物受到的阻力。
-
- 耐液体静压力测试装置操作规程
- 主要用于测试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耐液体静压的能力,以织物承受的液体静压值来表示试剂通过织物受到的阻力。
-
- 颗粒液体计数器的操作规程
- 本文将介绍颗粒液体计数器的基本操作规程,帮助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以实现佳的计数精度和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
- 安全帽耐冲击穿刺测试仪操作规程
- 用于检测安全帽耐冲击吸收性能和穿刺性能。测定安全帽抗冲击性能时,将戴好安全帽的特制人头模型设置在高灵敏度之传感器上,然后用质量5kg的铁锤从1m的高度进行冲击,并由高灵敏度的力量感应装置测出冲击瞬间的
-
- 安全帽耐冲击穿刺测试仪(电动)操作规程
- 本仪器专用于检测安全帽耐冲击吸收性能和穿刺性能。测定安全帽抗冲击性能时,将戴好安全帽的特制人头模型设置在高灵敏度之传感器上,然后用质量5kg的铁锤从1m的高度进行冲击,并由高灵敏度的力量感应装置测出冲
-
- N4917BSCB 光接收机压力测试解决方案
- KeysightN4917BSCB 光接收机测试解决方案为光接收机压力测试提供了一个全面、可重复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
- 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 操作前应将本次操作所需的全部物品移入安全柜,避免双臂频繁穿过气幕破坏气流;并且在移入前用70%酒精擦拭表面消毒,以去除污染。
-
- 超净工作台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超净工作台的操作检查超净工作台的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使用前的检查、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