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布
仪器网/ 仪器社区/ 无机酸/ 什么是有机物

什么是有机物

射手寂寞唱红颜    2006-12-01    无机酸    浏览 594 次

精彩问答
秒包794292179 发布日期:2006-12-02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比如CO,CO2。除了碳元素外有机物还可能含有其他几种元素。如H、N、S等。虽然组成有机物的元素就那么几种(碳Z重要),但到现在人类却已经发现了超过1000万中有机物。而它们的特性更是千变万化。因此,有机化学是化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范畴。

有机物即碳氢化合物(烃)及其衍生物,简称有机物。除水和一些无机盐外,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几乎全是有机物,如淀粉、蔗糖、油脂、蛋白质、核酸以及各种色素。过去误以为只有动植物(有机体)能产生有机物,故取名“有机”。现在不仅许多天然产物可以用人工方法合成,而且可以从动植物、煤、石油、天然气等分离或改造加工制成多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象塑料、合成纤维、农药、人造橡胶等。与无机物相比,有机物的种类众多,一般挥发性较大、熔点和沸点较低,反应较慢(较复杂)。溶于有机溶剂,且能燃烧。碳原子可用共价键彼此连接生成多种结构,组成数量巨大的不同种类的有机分子骨架。按照基本结构,有机物可分成3类:(1)开链化合物,又称脂肪族化合物,因为它Z初是在油脂中发现的。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2)碳环化合物(含有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环),又可分成脂环族化合物(在结构上可看成是开链化合物关环而成的)和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环)两个亚类。(3)杂环化合物(含有由碳原子和其他元素组成的环)。在烃分子中,共价连接的碳原子是骨架,碳的其他键则与氢结合。烃骨架非常稳定,因为形成碳-碳单键和双键的碳原子同等享用它们之间的电子对。烃的氢原子可以被不同的功能团(官能团)取代产生不同类的有机物。功能团决定分子的主要性质,所以有机物也常根据其功能团分类。有机生物分子的功能团比其烃骨架在化学上活泼得多,它们能改变邻近原子的几何形状及其上的电子分布,从而改变整个有机分子的化学反应性。从有机分子中的功能团可以分析和推测其化学行为和反应。如酶(细胞的催化剂)可识别生物分子中的特殊功能团并催化其结构发生特征性变化,大多数生物分子是多功能的,含有两种或多种功能团。在这些分子中,每种类型的功能团有其自己的化学特征和反应。如氨基酸具有至少两种功能团——氨基和羧基。丙氨酸的化学性质就基本决定于其氨基和羧基。又如葡萄糖也是多功能的生物分子,其化学性质基本决定于羟基和醛基两种功能团。生物分子的功能团在其生物活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分子中某些其他的功能团列于下表中。

例如甲烷

甲烷分子式CH4。Z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161.4℃,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和空气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4)等一般不起反应。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氧化、热解及卤代等反应。
甲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及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可用作燃料及制造氢、一氧化碳、炭黑、乙炔、氢氰酸及甲醛等物质的原料。
413kJ/mol、109°28′,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空间构型,上面的结构式只是表示分子里各原子的连接情况,并不能真实表示各原子的空间相对位置。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1007
CAS号 74-82-8
中文名称 甲烷
英文名称 methane;Marsh gas
别 名 沼气
分子式 CH4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分子量 16.04 蒸汽压 53.32kPa/-168.8℃ 闪点:-188℃
熔 点 -182.5℃ 沸点:-161.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42(-164℃);相对密度(空气=1)0.5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4(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有单纯性窒息作用,在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达到25~30%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
急性毒性:小鼠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兔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可燃溶剂所显色法;容量分析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20版(美)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Z高容许浓度 300mg/m3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窒息性气体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YZ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diyi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ane
中文名称2:沼气
英文名称2:Marshgas
技术说明书编码:51
CASNo.:74-82-8
分子式:CH4
分子量:16.0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
甲烷74-82-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YZ疗。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ZG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300
TLVTN:ACGIH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pH:
熔点(℃):-182.5
沸点(℃):-161.5
相对密度(水=1):0.42(-16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5
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
燃烧热(kJ/mol):889.5
临界温度(℃):-82.6
临界压力(MPa):4.59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爆炸上限%(V/V):15
爆炸下限%(V/V):5.3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氟、氯。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07
UN编号:1971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
全部评论
坦克119 发布日期:2006-12-02
有机物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并且不是CO,CO2,也不包括含有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物质,如CaCO3),
嚮往飛翔的魚 发布日期:2006-12-02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比如CO,CO2。除了碳元素外有机物还可能含有其他几种元素。如H、N、S等。虽然组成有机物的元素就那么几种(碳Z重要),但到现在人类却已经发现了超过1000万中有机物。而它们的特性更是千变万化。因此,有机化学是化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范畴。

有机物即碳氢化合物(烃)及其衍生物,简称有机物。除水和一些无机盐外,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几乎全是有机物,如淀粉、蔗糖、油脂、蛋白质、核酸以及各种色素。过去误以为只有动植物(有机体)能产生有机物,故取名“有机”。现在不仅许多天然产物可以用人工方法合成,而且可以从动植物、煤、石油、天然气等分离或改造加工制成多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象塑料、合成纤维、农药、人造橡胶等。与无机物相比,有机物的种类众多,一般挥发性较大、熔点和沸点较低,反应较慢(较复杂)。溶于有机溶剂,且能燃烧。碳原子可用共价键彼此连接生成多种结构,组成数量巨大的不同种类的有机分子骨架。按照基本结构,有机物可分成3类:(1)开链化合物,又称脂肪族化合物,因为它Z初是在油脂中发现的。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2)碳环化合物(含有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环),又可分成脂环族化合物(在结构上可看成是开链化合物关环而成的)和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环)两个亚类。(3)杂环化合物(含有由碳原子和其他元素组成的环)。在烃分子中,共价连接的碳原子是骨架,碳的其他键则与氢结合。烃骨架非常稳定,因为形成碳-碳单键和双键的碳原子同等享用它们之间的电子对。烃的氢原子可以被不同的功能团(官能团)取代产生不同类的有机物。功能团决定分子的主要性质,所以有机物也常根据其功能团分类。有机生物分子的功能团比其烃骨架在化学上活泼得多,它们能改变邻近原子的几何形状及其上的电子分布,从而改变整个有机分子的化学反应性。从有机分子中的功能团可以分析和推测其化学行为和反应。如酶(细胞的催化剂)可识别生物分子中的特殊功能团并催化其结构发生特征性变化,大多数生物分子是多功能的,含有两种或多种功能团。在这些分子中,每种类型的功能团有其自己的化学特征和反应。如氨基酸具有至少两种功能团——氨基和羧基。丙氨酸的化学性质就基本决定于其氨基和羧基。又如葡萄糖也是多功能的生物分子,其化学性质基本决定于羟基和醛基两种功能团。生物分子的功能团在其生物活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平凡得小人 发布日期:2006-12-02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除了碳元素外有机物还可能含有其他几种元素。如H、N、S等
物理特性就不好说了,已知的有机物达900多万种
但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较低。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有机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并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凡是都有例外~

清除原水中的有机物
有氧化法如加双氧水,高锰算钾再蒸馏。
利用沸点不同直接蒸馏,不过纯度不会很高~气相总会有有机物的~提高纯度只有精馏了
利用分子的大小可以用反渗透的方法
还有可以用生物降解的方法,再过滤~
有机物总结
一、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

1. 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甲醛、一氯甲烷

液态:油 状: 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 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

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黄色:、不纯的硝基苯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轻的:苯、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

溴代烃、碘代烃

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 升华性:萘、蒽

7. 水溶性 :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

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

与水混溶:乙醇、苯酚(70℃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烷烃;

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

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醇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和酮;

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酯;

6. 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

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种:

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1O2N(n≥2)的类别异构体: 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蒸汽,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 1)卤素单质: Fe作催化剂

2)浓硝酸: 50 ~ 60℃水浴

3)浓硫酸: 70 ~ 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

5. 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6. 酚与 1)浓溴水 2)浓硝酸

ª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 烯烃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 炔烃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3. 二烯烃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4.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5. 苯乙烯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6.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7.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8. 酮类物质的加成: H2

9.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五、六种方法得乙醇

1. 乙醛还原法 CH3CHO + H2 Ni 加热= C2H5OH

2. 卤代烃水解法 C2H5X + H2O NaOH 加热= C2H5OH + HX

3. 某酸乙酯水解法 RCOOC2H5 + H2O NaOH= RCOOH + C2H5OH

4. 乙醇钠水解法 C2H5ONa + H2O ¾(r)= C2H5OH + NaOH

5. 乙烯水化法 CH2=CH2 + H2O H2SO4或H3PO4,加热,加压= C2H5OH

6. 葡萄糖发酵法 C6H12O6 酒化酶 =2C2H5OH + 2CO2

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ª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¾¾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

七、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有机反应类型

1. 取代(水解): 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 加成: 烯烃水化、醛+H2

3. 氧化: 醛氧化

4. 还原: 醛+H2

八、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

一. 有机

1. 醇(也可和K、Mg、Al反应)

2. 有机羧酸

3. 酚(苯酚及同系物)

4. 苯磺酸

5. (2,4,6-)

6. 葡萄糖(熔融)

7. 氨基酸

二. 无机

1. 水及水溶液

2. 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3. NaHSO4

九、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 有机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

2.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 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其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 含醛基的化合物

6.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 无机

1. S(-2): 硫化氢及硫化物

2. S(+4): 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 Fe2+ 例: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2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 三个反应变色.

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4. Zn、Mg等单质如 Mg + Br2 H2O 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 I(-1) 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 NaOH等强碱: 因为Br2 +H2O U HBr + HBrO 加入NaOH后

平衡向右移动

7. Na2CO3等盐: 因为 Br2 +H2O U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 H2O

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8. AgNO3

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 : 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 、CS2等

下层变无色的: 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

十一、Z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 CH¾¾C2H2、C6H6和C8H8(苯乙烯或环辛四烯)

2. CH2¾¾烯烃和环烷烃

3. CH2O¾¾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 CnH2nO¾¾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

羧酸或酯. 例: 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 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例: 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十二、有毒的物质

一. 毒气

F2、Cl2、HF、H2S、SO2、CO、NO、NO2等

ª其中CO和NO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而丧失输送样的能力.

二. 毒物

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 、水银、亚硝酸盐、除BaSO4外的大多数钡盐、硫酸镁等镁盐、氰化物(如KCN) 、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银盐等) 、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 、甲醇、等.

甲醇又叫木精,饮用轻则使人失明,重则丧命.

十三、能爆炸的物质

1. 液氧

2. 黑(成分有硫、KNO3和木炭)

3. NH4NO3

4. 红磷与KClO3

5. (作引爆剂)

6. 油

7. 火棉

8. 氮化银

此外,某些混合气点燃或光照也会爆炸,其中应掌握:

H2和O2

“点爆”的 CO和O2 “光爆”的 H2和Cl2

CH4和O2 CH4和Cl2

C2H2和O2

无需点燃或光照,一经混合即会爆炸,所谓“混爆”的是H2和F2.

ª另外,工厂与实验室中,面粉、镁粉等散布于空气中,也是危险源.

十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 有机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

2. 苯的同系物ª(见注解)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

5. 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一般了解)

6. 酚类

7.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8. 煤产品(煤焦油)

9.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 无机

1.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2.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3. S(-2)的化合物: 硫化氢、氢硫酸及硫化物

4. S(+4)的化合物: SO2、H2SO3及亚硫酸盐

5. 双氧水(H2O2)

ª在此介绍一下苯的同系物被KMnO4(H+)溶液氧化的规律:

侧链a-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 a-碳原子以外的额碳原子则被氧化成CO2.

如甲苯、对甲乙苯的氧化.

十五、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一. 有机

1. 含醛基的化合物: 所有醛; 甲酸、甲酸盐、甲酸酯; 葡萄糖.

2. 不饱和烃: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 包括卤代烯、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盐、烯酸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油.

二十、有机实验问题

一. 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CH3COONa + NaOH 加热 =Na2CO3 + CH4

3. 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

CaO作用: 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 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 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存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

还可制取O2、NH3等.

5. 实验中先将CH4气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Z后点燃,这样操作有何目的?

排净试管内空气,保证甲烷纯净,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爆炸.

6. 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 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二.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 化学方程式 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 + H2O

2. 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3. 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

4.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为在140℃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得,方程式如下:

2C2H5OH 浓H2SO4,140℃ C2H5OC2H5 + H2O

5.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

6. 浓H2SO4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

7. 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

浓硫酸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

C + 2H2SO4(浓) 加热 CO2 + 2SO2 + 2H2O

三. 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CaC2 + 2H2O ¾(r) =Ca(OH)2 + CHCH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 因为

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

3. 能否用长颈漏斗?

不能. 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中喷出.

6. 点燃纯净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烧现象有何区别?

甲烷: 淡蓝色火焰; 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烟; 乙炔: 明亮的火焰,有浓烟.

7. 实验中先将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Z后点燃,为何?

乙炔与空气(或O2)的混合气点燃会爆炸,这样做可使收集到的乙炔气纯净,防止点爆.

8.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 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

四. 苯跟溴的取代反应

1. 反应方程式 C6H6 + Br2 (Fe)= C6H5Br + HBr

2. 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如何?

导气兼冷凝.冷凝溴和苯(回流原理)

3. 所加铁粉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严格地讲是起生成催化剂作用的,因为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4. 导管末端产生的白雾的成分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怎样吸收和检验?锥形瓶中,导管为何不能伸入液面下?

白雾是氢溴酸小液滴,由于HBr极易溶于水而形成.用水吸收.检验用酸化的AgNO3溶液,加用酸化的AgNO3溶液后,产生淡黄色沉淀.导管口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水倒吸.

5. 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有何现象?

水面下有褐色的油状液体(溴苯比水重且不溶于水)

6. 怎样洗涤生成物使之恢复原色?

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多次水洗或稀NaOH溶液洗可使其恢复原来的无色.
五. 苯的硝化反应

1. 反应方程式 C6H6 + HNO3 浓H2SO4,水浴加热 C6H5NO2 + H2O

2. 实验中,浓HNO3、浓H2SO4的作用如何?

浓HNO3是反应物(硝化剂);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3. 使浓HNO3和浓H2SO4的混合酸冷却到50 ~ 60℃以下,这是为何?

①使浓NHO3分解

防止混合放出的热 ②使苯和浓HNO3挥发

③温度过高有副反应发生(生成苯磺酸和间二硝基苯)

4. 盛反应液的大试管上端插一段导管,有何作用?

冷凝回流(苯和浓硝酸)

5. 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和作用如何?

插在水浴中,用以测定水浴的温度.

6. 为何用水浴加热?放在约60℃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的目的如何?为什么应控制温度,不宜过高?

水浴加热,易于控制温度.有机反应往往速度缓慢,加热10分钟使反应彻底.第3问同问题3.

7. 制得的产物的颜色、密度、水溶性、气味如何?怎样洗涤而使之恢复原色?

淡黄色(溶有NO2,本色应为无色),油状液体,密度大于水,不溶于水,有苦杏仁味.多次水洗或NaOH溶液洗涤.

九. 乙酸乙酯的制取

1. 反应方程式

CH3COOH + CH3CH2OH 浓H2SO4,加热 CH3COOCH2CH3 + H2O

2. 盛装反应液的试管为何应向上倾斜45°角?

液体受热面积Z大.

3. 弯曲导管的作用如何?

导气兼冷凝回流(乙酸和乙醇)

4. 为什么导管口不能伸入Na2CO3溶液中?

为了防止水倒流.

5. 浓硫酸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和脱水剂.

6.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如何?

①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Z小,利于分层;

②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无味的CH3COONa,同时,C2H5OH被Na2CO3溶液吸收,便于除去乙酸及乙醇气味的干扰.
最新主题
相关版块
我要评论
X您尚未登录
账号登录
X您尚未登录
手机动态密码登录
X您尚未登录
扫码登录
官方微信

仪器网微信服务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仪器网官方订阅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在线客服

咨询客服

在线客服
工作日:  9:00-18:00
联系客服 企业专属客服
电话客服:  400-822-6768
工作日:  9:00-18:00
订阅商机

仪采招微信公众号

采购信息一键获取海量商机轻松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