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1条)
-
- 随机不成功 2018-08-04 00:00:00
- 硝酸异辛酯 英文名:2-Ethylhexyl nitrate;Isooctyl nitrate 性能:可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改善柴油的燃烧性能,缩短着火时间,降低燃点,提高机车热工况动力性,节油效应十分明显。 用途:用于柴油燃料中,特别是二次加工柴油中以提高其十六烷值。添加效果依基础油不同而异,一般加入0.1%-0.3%的硝酸异辛酯,可提高十六烷值2-9个单位。还可用作有机溶剂。 外观 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 目测 纯度,%,不小于 99.0 98.0 密度(20oC),g/cm3 960-970 粘度(100oC),mm2/s 1.70-1.80 闪点(闭口),oC,不低于 76 色度号,不大于 1.5 水分%,不大于 0.05 酸值(mgKOH/100ml),不大于 3 6
-
赞(20)
回复(0)
热门问答
- 硝酸异辛酯溶解性?
2018-08-03 01:58:57
418
1
- 硝酸异辛酯的性质是什么?
- 这个产品是十六烷值改进剂,我想了解为什么它能改进十六烷值?这个产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请问:它提高十闪烷值的机理是什么... 这个产品是十六烷值改进剂,我想了解为什么它能改进十六烷值?这个产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 请问:它提高十闪烷值的机理是什么 展开
2007-08-02 14:04:17
518
2
- 丙烯酸异辛酯与丙烯酸丁酯可以用同样的色谱方法检测纯度吗
2011-01-23 09:14:02
369
3
- 丙烯酸异辛酯溶液聚合压敏胶用什么引发剂分子量才够大
2015-06-15 20:37:54
364
2
- 异硫氰酸苯酯的主要用途
2018-12-06 08:31:22
508
0
- 观察扫描电镜细胞冷冻干燥需要用乙酸异戊酯吗
2016-07-26 01:20:33
298
1
- 多肽的溶解性
2018-12-05 18:58:11
301
0
- 二氧化硫的溶解性
2013-06-22 09:31:28
318
4
- 哪些因素会对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和堵塞倾向性有影响
2016-09-25 00:33:05
290
1
- 碱金属的碳酸盐溶解性与酸式盐溶解性谁大
- 碱金属的碳酸盐与其酸式盐的溶解性比较我的资料上有这样两句话(M表示碱金属元素)溶解性:(相同状况下)MHCO3>M2CO3(Na除外)碱金属的碳酸盐溶解性大于其酸式盐,如Na2CO3>NaHCO3好象... 碱金属的碳酸盐与其酸式盐的溶解性比较 我的资料上有这样两句话 (M表示碱金属元素) 溶解性:(相同状况下)MHCO3 > M2CO3 (Na 除外) 碱金属的碳酸盐溶解性大于其酸式盐,如Na2CO3 > NaHCO3 好象说的是矛盾的 希望能给予解答 非常感谢! 展开
2008-11-20 18:07:58
601
1
- 辛追 是什么人?
2007-05-01 13:36:28
374
3
- 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
- ——易溶于水,——微溶于水。其余多数难溶于水
2010-02-18 07:45:52
422
2
- 用乙酸异戊酯来测试防毒面具效能的一项好处。
2017-05-24 11:23:02
395
1
- 为什么不直接检测硫葡萄糖甙而测异硫氰酸酯
2017-07-27 20:39:53
325
1
- 辛酰溴苯腈的介绍
2018-12-07 22:12:45
247
0
- 硝酸是什么
2009-07-29 00:17:48
668
4
- 有关 辛追的具体资料
2006-01-13 04:59:58
386
2
- 辛追夫人的介绍啊!!!!!
- 要快点,保证真实性啊... 要快点,保证真实性啊 展开
2008-10-01 02:53:27
349
4
- 酸式盐和正盐的溶解性比较
2013-09-17 06:25:39
780
2
- 溶解性总固体146换算电导率
- 溶解性总固体146换算电导率
2018-11-20 02:29:58
255
0
5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
-
- #DeepSeek如何看待仪器#
- 干体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 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调光膜失效风险?解决方案:SMC-210PF-FPC温湿度折弯试验箱的五大核心价值1. 多维度环境模拟,覆盖全生命周期测试需求超宽温域:支持-70℃至+150℃的极限温度模拟(可选配),复现材料在极寒、高温、冷热冲击下的性能表现;控湿:湿度范围20%~98%RH(精度±3%RH),模拟热带雨林、沙漠干燥等复杂工况,暴露材料吸湿膨胀、分层缺陷;动态折弯:0°~180°连续可调折弯角度,支持R1~R20弯曲半径设定,模拟实际装配中的微小应力,提前预警裂纹、断裂风险。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