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2条)
-
- zamenbukubunao 2014-07-20 00:00:00
-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载体,煤油为稀释剂,对络合萃取,整体液膜和中空纤维更新液膜等三种青霉素提取工艺
-
赞(19)
回复(0)
-
- 小熊喵yy 2017-11-26 16:50:17
- 天然青霉素与半合成青霉素生产方法完全不同。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生产可分为菌种发酵和提取精制两个步骤。①菌种发酵:将产黄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10天,即可得青霉菌孢子培养物。用无菌水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24~28h,然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已灭菌的含有前体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7天。在发酵过程中需补入前体及适量的培养基。②提取精制:将青霉素发酵液冷却,过滤。滤液在pH2~2.5的条件下,于萃取机内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丁酯萃取液,转入pH7.0~7.2的缓冲液中,然后再转入丁酯中,将此丁酯萃取液经活性炭脱色,加入成盐剂,经共沸蒸馏即可得青霉素G钾盐。青霉素G钠盐是将青霉素G钾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钠型)而制得。 半合成青霉素 以6APA为中间体与多种化学合成有机酸进行酰化反应,可制得各种类型的半合成青霉素。 6APA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青霉素酰化酶裂解青霉素G或V而得到。酶反应一般在40~50℃、pH8~10的条件下进行;近年来,酶固相化技术已应用于6APA生产,简化了裂解工艺过程。6APA也可从青霉素G用化学法来裂解制得,但成本较高。侧链的引入系将相应的有机酸先用氯化剂制成酰氯,然后根据酰氯的稳定性在水或有机溶剂中,以无机或有机碱为缩合剂,与6APA进行酰化反应。缩合反应也可以在裂解液中直接进行而不需分离出6APA。
-
赞(18)
回复(0)
热门问答
- 青霉素是用什么提取的?
- 生物知识哦,
2014-07-19 02:30:49
918
2
- 青霉素结合蛋白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2018-11-19 20:59:19
237
0
- 青霉素是属于生物的还是化学合成的
2017-04-26 00:21:11
1149
2
- 青霉素是化学合成还是生物合成
2016-12-15 20:57:32
464
1
- 青霉素的发明过程
2011-09-26 13:41:49
433
2
- 用什么办法可以提取DNA?
- 就是可以看到发光的DNA的相当大的分子,我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可现在忘记了~~
2008-06-19 02:29:28
339
6
-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 请帮忙设计个具体的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步骤。谢谢!
2017-09-14 20:46:07
1415
1
- 用什么试剂盒提取大豆油中的dna
2017-04-23 23:08:56
302
1
- 青霉素与抗生素的关系
- 有什么区别吗?我分不出...
2017-09-24 17:53:00
452
1
- 青霉素的发明过程 (简要)
2011-04-09 16:50:23
415
4
-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制备方法
2018-12-01 09:31:44
352
0
-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药典引用
2018-12-01 14:20:35
364
0
- 提取农杆菌内的质粒用什么试剂盒
2018-11-24 09:54:40
354
0
- 青霉素类抗生素有哪些
- 青霉素类抗生素有哪些
2010-06-15 16:55:14
457
1
- 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哪些?
2013-08-24 13:54:54
332
1
- 求:青霉素的生产发酵工艺!
- 青霉素的生产发酵工艺~谢谢了~
2016-12-01 04:25:33
973
1
- 大肠杆菌质粒DNA怎样提取,用什么方法
2016-12-24 07:02:47
503
1
- 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用什么试剂盒
2016-03-18 15:20:10
307
1
- 提取血清游离DNA一般用什么试剂盒
2017-11-05 16:45:35
302
1
5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
-
- #DeepSeek如何看待仪器#
- 干体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 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调光膜失效风险?解决方案:SMC-210PF-FPC温湿度折弯试验箱的五大核心价值1. 多维度环境模拟,覆盖全生命周期测试需求超宽温域:支持-70℃至+150℃的极限温度模拟(可选配),复现材料在极寒、高温、冷热冲击下的性能表现;控湿:湿度范围20%~98%RH(精度±3%RH),模拟热带雨林、沙漠干燥等复杂工况,暴露材料吸湿膨胀、分层缺陷;动态折弯:0°~180°连续可调折弯角度,支持R1~R20弯曲半径设定,模拟实际装配中的微小应力,提前预警裂纹、断裂风险。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