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4条)
-
- rfdeddedfdf 2016-02-05 00:00:00
- S02能让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变红
-
赞(1)
回复(0)
-
- utbytji87097 2016-02-06 00:00:00
- 能让品红褪色,加热后溶液恢复原来的颜色(二氧化硫被分解)
-
赞(15)
回复(0)
-
- 小甜瓜57 2016-02-05 00:00:00
-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品红溶液会恢复颜色;也可以使其他的一些有色物质褪色(SO2可与品红或其它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见光或受热又分解,恢复原色)
-
赞(9)
回复(0)
-
- 漩涡彭的异世界 2018-03-14 19:34:35
-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可以使品红褪色,是因为生成了一种无色物质,加热后该种物质分解,所以能看到无色溶液恢复红色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使有氧化性的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反应不可逆,生成硫酸根和+2价锰离子,加热无明显现象 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Z常见的硫氧化物。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若把二氧化硫进一步氧化,通常在催化剂存在下,便会迅速GX生成硫酸。这就是对使用这些燃料作为能源的环境效果的担心的原因之一。 一般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有漂白作用,例如过氧化钠等。二氧化硫则是个例外
-
赞(5)
回复(0)
热门问答
- 二氧化硫能使什么褪色,加热此溶液的现象
2016-02-04 02:15:28
475
4
- 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品红溶液,褪色么
2017-05-26 08:36:47
420
1
- 是不是只有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2018-01-15 22:35:54
612
1
- 一氯甲苯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吗?
2014-04-01 16:27:27
683
2
- 酮类物质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吗
2015-06-01 06:28:56
669
2
- 二氧化硫为什么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 为什么氯气能?
- 酸碱指示剂是有机的啊... 酸碱指示剂是有机的啊 展开
2009-08-27 20:51:33
2240
3
- 二氧化硫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的原理
2014-05-08 05:57:11
416
2
- 烯烃为什么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2016-03-17 20:28:31
596
1
- cl2和s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否相同
2018-12-03 01:46:34
412
0
- 高中化学物质中什么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
2017-11-16 06:13:40
342
1
- 二氧化硫通入碘水褪色体现二氧化硫什么性质
- 是还原性还是漂白性?
2006-08-27 04:42:46
379
2
- SO2能不能使溴水褪色?为什么
2012-05-14 09:42:21
363
3
- 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实验现象
- 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实验现象
2018-01-20 07:36:50
878
2
- 为什么SO2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
2017-05-22 00:20:31
1335
3
- 二氧化硫可否使红色酚酞褪色
2017-03-21 15:59:42
1291
2
- 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表现了什么性
- 是只有二氧化硫氧化了某物才叫把它漂白了么
2010-03-12 07:30:34
1294
3
- 氯气和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007-04-21 04:09:21
746
2
- 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后,溶液褪色.它的离子方程式怎么写
2016-03-22 02:39:36
542
2
- SO2为什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2012-07-30 03:49:09
869
4
- 二氧化硫使酚酞褪色是什么性?那它使品红褪色是什么性
2017-12-16 14:56:43
1703
1
5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
-
- #DeepSeek如何看待仪器#
- 干体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 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调光膜失效风险?解决方案:SMC-210PF-FPC温湿度折弯试验箱的五大核心价值1. 多维度环境模拟,覆盖全生命周期测试需求超宽温域:支持-70℃至+150℃的极限温度模拟(可选配),复现材料在极寒、高温、冷热冲击下的性能表现;控湿:湿度范围20%~98%RH(精度±3%RH),模拟热带雨林、沙漠干燥等复杂工况,暴露材料吸湿膨胀、分层缺陷;动态折弯:0°~180°连续可调折弯角度,支持R1~R20弯曲半径设定,模拟实际装配中的微小应力,提前预警裂纹、断裂风险。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