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1条)
-
- zhileikuangren 2016-03-08 00:00:00
- 产生臭氧的方法是用干燥空气或干燥氧气作原料,通过放电法制得。另一个生产的臭氧的方法是电解法,碳硫分析仪将水电解变成氧元素,然后使其中的自由氧变成臭氧。 耐臭氧试验机由无声GX臭氧发生器发生的臭氧气体,和一定量的已处理的空气,在交换器中混合后送入试验箱,紫外检测仪将连续在线检测到的臭氧浓度,反馈到臭氧发生器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根据设定值有效的控制臭氧的发生,从而试验箱保持设定的臭氧浓度,另由加热加湿系统工作,满足所有的试验条件 耐臭氧试验机使用电解系统生产臭氧的主要优点是: 1、待消毒处理的水是用来产生臭氧的原料,因此没有来自系统外部的其他污染; 2、臭氧在处理过程中一生成就被溶解,即可以用较少的设备进行臭氧处理; 3、没有离子污染。 耐臭氧试验机通常适用于测试橡胶制品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如:涂料、油漆、橡胶、塑胶、及其制品)的耐臭氧老化性能和老化龟裂试验。若在加压条件下,可生产出较高浓度的臭氧。
-
赞(19)
回复(0)
热门问答
- 耐臭氧老化试验机怎么收集空气中的臭氧
- 臭氧怎么收集
- 在一条轴风管道里放个 臭氧发生管 怎么收集空气中的臭氧?
- 橡胶耐臭氧老化试验机测试橡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空气中臭氧怎么检测?
- 我有个课题需要检测空气中的臭氧,谁知道权威的正确的可行的检测方法啊?要详细一点...
- 空气中的臭氧怎么去掉
- 臭氧老化试验机的主要用途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 橡胶管耐臭氧性
- 我公司生产的气压制动软管在抽查时,说耐臭氧性不合格,想请教一下,这个情况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要着么写,有没有经验丰富的高手指点,急急急急... 我公司生产的气压制动软管在抽查时,说耐臭氧性不合格,想请教一下,这个情况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要着么写,有没有经验丰富的高手指点,急急急急 展开
- 怎样加快分解空气中臭氧
- 臭氧老化试验机是如何进行标准测试的?详细点。。。
- 臭氧消毒碗柜怎么产生臭氧
- 臭氧消毒碗柜是怎么产生臭氧的?
- 热空气老化箱与臭氧老化有什么不同
- 一个是臭氧,一个是空气,价格差老大了,是吗?
- 消毒碗柜臭氧消毒臭氧怎么排出
- 连续流臭氧实验的臭氧量怎么计算
- 臭氧老化试验机在测试过程中臭氧浓度、相对湿度温度、不同实验时间这
- 臭氧老化试验机在测试过程中臭氧浓度、相对湿度温度、不同实验时间这几个因素有何影响?
- 为什么自然界中的臭氧会让空气清新,复印机产生的臭氧却让人难受,是
- 为什么自然界中的臭氧会让空气清新,复印机产生的臭氧却让人难受,是不是有点矛盾,同时大气层不也是由臭氧构成的吗,那为啥复印件产生的臭氧对身体不好,并且臭氧在空气中极不稳定,应该会很快分解为氧气,综合说来,复印件产生的臭氧应该是好的吧
- 空气中湿度大容易引起臭氧污染吗
- 空气中湿度大容易引起臭氧污染吗
- 织物耐臭氧性能测试仪试验原理
耐臭氧老化试验箱/臭氧牢度试验箱由臭氧发生器产生高浓度的臭氧、可用于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纺织品(涂料、橡胶、塑胶、油漆、颜料、连接器等)在臭氧条件下的老化及色牢度测试。
箱体结构及特点:
1.箱体外壳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成型,造型美观大方,防爆型门拉手,操作简便。
2.内胆采用进口优质不锈钢板。
3.保温材质采用高密度玻璃纤维棉。
4.运风系统采用长轴风扇电机,耐高低温铝合金多翼式风轮,以达到强制对流垂直扩散循环.箱门采用双层耐高低温胶硅胶密封以确保测试区密闭.
5.机器底部采用高质量万向活动轮及固定脚杯。
6.观察窗采用多层中空钢化玻璃,内侧片式导电膜。
7.抽排风系统,试验完毕后将箱内高浓度臭氧排出室外防止人体吸入高浓度臭氧导致人员中毒。
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器采用原装进口微电脑智能液晶控制器,PID系统调控,具有自动演算的功能,可减少为设定所带来的不便,人机对话操作模式,触摸式输入.
规格参数:
1.外箱材质:SPCC板表面静电喷塑
2.内箱材质:SUS304#不锈钢
3.功率:1.5KW
4.温度范围:常温+10℃~70℃
5.臭氧浓度:50~1000pphm(0~10ppm)
6.温度波动度:±0.5℃
7.温度控制:进口触摸屏微电脑控制器
8.臭氧浓度分析:进口浓度分析调节仪4~20mA输出,RS-232通讯端口
9.臭氧发生器:无声放电管式
10.臭氧浓度偏差:国标10%
11.安全保护:漏电、短路、超温、电机过热、过电流保护
试验原理:
试验方法根据试验方法及标准可分为“静态”和“动态”,静态是指样品被拉伸好后放试验箱做测试,动态则是把样品放置在试验箱的夹具上,边拉伸边做试验,拉伸的浮动为被测样品本身的5%-45%左右。
- 空气中臭氧产生到结束的时间大概有多长?
- 家族用的臭氧发生器,在空气中臭氧产生到结束的时间一般有多长?
5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