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取含钙试样0.2000g,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吸取此溶液
-
25.00mL,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在pH=12.0时用0.02000 mol/LEDTA标准溶液滴定,消耗EDTA19.86 mL,求试样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全部评论(1条)
-
- 冬天水 2018-03-18 14:39:06
- 题中要求制100ml的0.10mol/L NaOH溶液,使用100ml容量瓶, 1,称取 0.4gNaOH是不对的,因为0.4gNaOH加水至100ml所得0.1mol/L的溶液是没错的,但是在液体转移的过程中,液体会因粘在烧杯等仪器上,导致液体损失而达不到100ml ,因此需要配置200ml...(火星人)0628
-
赞(19)
回复(0)
热门问答
- 称取含钙试样0.2000g,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吸取此溶液
- 25.00mL,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在pH=12.0时用0.02000 mol/LEDTA标准溶液滴定,消耗EDTA19.86 mL,求试样中CaCO3的质量分数。
2018-03-18 11:03:06
680
1
- 为什么溶解后的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转入容量瓶中会导致浓度偏高?
2013-08-29 15:19:40
1256
2
- 容量瓶配制溶液,在溶解这一步骤中,如何稀释浓硫酸
2012-06-15 12:17:18
729
2
- 用移液管吸取溶液时,调节液面至标线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 详细点,谢谢... 详细点,谢谢 展开
2017-12-15 02:12:26
1017
1
- 怎么将容量瓶中的溶液全部转入锥形瓶中
2017-06-02 08:21:58
702
1
- 为什么不能用100ml容量瓶量取100ml液体?
2008-04-26 04:14:14
352
4
- 为什么50ml滴定管及25ml移液管时要称准至1mg,而校正100ml容量瓶只需称准
- 为什么50ml滴定管及25ml移液管时要称准至1mg,而校正100ml容量瓶只需称准至10mg... 为什么50ml滴定管及25ml移液管时要称准至1mg,而校正100ml容量瓶只需称准至10mg 展开
2017-05-21 06:36:24
1318
1
- 1 9硫酸溶液配置过程配在100ml容量瓶中
2016-11-10 01:12:22
692
1
- 容量瓶中标志100ML是什么意思
2007-05-12 03:28:04
447
4
- 有无100ml容量瓶?
2012-03-07 12:33:41
363
4
- 怎么用容量瓶将溶液稀释五倍
2011-10-05 21:15:47
1222
1
-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容量瓶配置吗,此题该不该选容量瓶
2017-03-29 07:29:27
455
1
- 测定粮食灰分,称取试样1.8200g,置于重量为16.1433g的坩埚中,经高温灼烧后
- 测定粮食灰分,称取试样1.8200g,置于重量为16.1433g的坩埚中,经高温灼烧后,坩埚与试样共重16.1997g,试计算粮食灰分的百分含量。(答案是3.1%,求教解答过程)
2017-01-05 12:47:31
366
1
- 药品可以直接称量后放入容量瓶中溶解吗
2016-05-20 01:49:08
723
1
- 如何用容量瓶把一个溶液稀释150倍
2011-05-31 00:58:49
342
3
- 容量瓶能不能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2011-08-22 07:40:28
631
3
- 容量瓶能用来稀释某一浓度溶液吗
2015-09-13 00:23:34
675
2
- 为什么热点溶液转入容量瓶会导致配置的溶液浓度偏大
2010-08-04 00:04:24
368
3
- 为什么取硫酸亚铁铵试样4.5g配溶液后再移取滴定,不直接取样进行滴定
2016-07-23 23:09:17
443
1
- 一个100ml容量瓶多少
2018-11-26 04:58:47
368
0
5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
-
- #DeepSeek如何看待仪器#
- 干体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 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调光膜失效风险?解决方案:SMC-210PF-FPC温湿度折弯试验箱的五大核心价值1. 多维度环境模拟,覆盖全生命周期测试需求超宽温域:支持-70℃至+150℃的极限温度模拟(可选配),复现材料在极寒、高温、冷热冲击下的性能表现;控湿:湿度范围20%~98%RH(精度±3%RH),模拟热带雨林、沙漠干燥等复杂工况,暴露材料吸湿膨胀、分层缺陷;动态折弯:0°~180°连续可调折弯角度,支持R1~R20弯曲半径设定,模拟实际装配中的微小应力,提前预警裂纹、断裂风险。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