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1条)
-
- LIHU282 2017-02-14 00:00:00
- BOD5测定仪是利用空气压差法进行生化需氧量测定的一种新型仪器。BOD5检测仪操作简单,能提供与化学稀释法可比的准确测量结果,读数直观,使用和维护方便。广泛应用于环保监测、石油化工、YL卫生、教学科研等部门对水质的监测,是广大分析工作者的有力工具。 技术指标: 1、环境温度:0℃~40℃ 2、测定方法:差压法 3、测量范围:0mg/L~1000mg/L(BOD5值超过测量范围时需要稀释) 4、批处理量:每次8份水样 5、准 确 度:符合国标“GB7488-87”标准规定:葡萄糖谷氨酸标液BOD5值在180mg/L~230mg/L范围内) 6、显 示:从压力计刻度尺上可以读数 7、培养温度:20℃±1℃ 8、电 源:交流36V 9、主机尺寸:400mm×270mm×350mm 10、主机重量:5kg 11、功 耗:仪器5W
-
赞(20)
回复(0)
热门问答
- BOD5的测定需要什么仪器
- BOD5的测定
- 挥发酚测定需要什么仪器
- 测定 bod5时,对污水水样为什么需要稀释
- 生活污水中bod5测定用什么方法
- 测定某水样的BOD5,计算水样的BOD5的值
- 测定结果如图
- BOD5测定的标准方法是什么?
- BOD5及COD(Cr)的测定方法
- 现在都有哪些BOD5及COD(Cr)的测定方法,标准的,新出来的,原理及步骤,所需的设备仪器! 先给五十分,答的较全面,有重分奖!
- 污水处理中BOD5和CODcr代表什么,如何测定
- 测定纤维的力学性能需要用到哪些仪器
- 钙,镁离子的测定,用什么仪器测定 icp
- 测BOD5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纸张克重测定需要哪些检测仪器
- 测定脂肪乳的渗透压用什么仪器??
- 请教各位大虾,脂肪乳类的渗透压应该用什么仪器检测呢?药典规定使用的仪器采用的是冰点降低法,那是针对普通的水溶液,不知道是否有专门测乳剂的渗透压仪呢?谢谢... 请教各位大虾,脂肪乳类的渗透压应该用什么仪器检测呢?药典规定使用的仪器采用的是冰点降低法,那是针对普通的水溶液,不知道是否有专门测乳剂的渗透压仪呢?谢谢 展开
- 电导率的测定不需用什么 仪器
- 什么是bod5测定仪?
bod5测定仪【霍尔德电子HED-BOD】当水样中有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时,有机物便受到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同化作用,而微生物的细胞呼吸作用也增强,消耗掉一部分溶解氧,使扩散到氧电极表面上的溶解氧减少,当水样中溶解氧向电极扩散速度(质量)再次达到恒定时,又产生了一个恒定电流,由于该两个恒定电流之间的差值与水样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浓度存在定量关系,因此该电流信号经微机放大、分析处理后,能直接将BOD检测结果显示出来的设备就叫做bod5测定仪。
bod5测定仪是根据国家标准《HJ505-2009》5日培养法,模拟自然界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采用简单、安全、可靠的无汞压差感测法测量水中BOD;全智能化设计,领先的研发工艺和设计制造,实验过程无需实验人员值守;适用于排污企业、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厂、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高校等领域的生化需氧量测定。
产品特点:
1.可同时测量六个样品;
2.六个独立测试终端,在检测过程中可随时加入新的测量组;
3.直接读取BOD浓度值、无需计算;
4.无汞压差设计,精度高,无需换算,且保证实验人员安全健康;
5.实验环节无管路设计,避免管路老化、漏气等弊端;
6.测量范围可选择,在水样浓度低于4000g/L时,无需稀释;
7.测定仪自动记录测量数据,一个测试周期可选60个采样点、检测数据更精确;
8.培养周期可调节,根据需求可以选择;
9.自动完成测量过程,无需专人值守;
10.大尺寸液晶显示屏,直观明了,项目选择方便;
11.测试终端自带大容量电池,电池寿命2年以上,测试过程中不受外部环境短期断电影响。
- 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需要哪些仪器
- 检验水份需要什么仪器
- 检验水份需要什么仪器
- 面粉检测需要什么仪器
- 做锂离子电池需要什么仪器
5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
-
- #DeepSeek如何看待仪器#
- 干体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 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调光膜失效风险?解决方案:SMC-210PF-FPC温湿度折弯试验箱的五大核心价值1. 多维度环境模拟,覆盖全生命周期测试需求超宽温域:支持-70℃至+150℃的极限温度模拟(可选配),复现材料在极寒、高温、冷热冲击下的性能表现;控湿:湿度范围20%~98%RH(精度±3%RH),模拟热带雨林、沙漠干燥等复杂工况,暴露材料吸湿膨胀、分层缺陷;动态折弯:0°~180°连续可调折弯角度,支持R1~R20弯曲半径设定,模拟实际装配中的微小应力,提前预警裂纹、断裂风险。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