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3条)
-
- abqbababab 2017-12-18 00:00:00
- 夜间是红外热像仪的主战场,目前还没有技术能躲过去,如果仅仅是躲避被拍到,带个面具就可以了哈哈
-
赞(9)
回复(0)
-
- 你不是我的星哈 2014-02-28 00:00:00
- 你这么叼你家人知道吗,还不匿名提问。你以为你偷了能买出去吗?就算躲过公司的监控能躲过路上,大厦的门卫的眼睛吗。
-
赞(10)
回复(0)
-
- xiaohong587 2014-02-28 00:00:00
- 只要你身体还有温度,就肯定辐射能量,要不你就拿个东西挡着
-
赞(19)
回复(0)
热门问答
- 〖电子产品〗夜间藏匿怎样才能躲过红外热像仪?
- 我家里穷,想偷仓库里的东西,公司买了红外热像仪我该怎么办?
- 夜间捕猎用红外热像仪效果怎么样?
- 红外热像仪晚上捕猎效果怎么样?有没有人试过?
- 夜间狩猎用什么价位的红外热像仪
- 什么是红外热像仪,红外热像仪特点
- 制冷红外热像仪和非制冷红外热像仪哪个好?
- 如何选购红外热像仪?
- 红外热像仪有什么用?
- 红外热像仪有什么用?
- 红外热像仪分辨率是多少?
- 国产红外热像仪怎么样?
- FLIR红外热像仪价格
- 型号为:FLIR SC 620 ,请不要回答价格面议,电议,加Q详谈,谢谢,我只想了解下。
- 红外热像仪DT-9875怎样?
- Z近网上看到这款热像仪,不知道功能怎样?
- Flir红外热像仪怎么样
- 红外热像仪的作用?
- 求购:医用红外热像仪
- 是医用的,可以查看到气血状况的。 有没有使用过的各位大侠指点一下。医用红外热像仪到底怎么样,具体有什么功能。我只是听说过,没用过。公司考虑购买一台,但是不太清楚值不值得购买。还有哪个厂家的好。价位大概多少。
- 红外热像仪如何选型?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对物体的红外辐射探测,非接触地将物体的温度分布的图像转换成可视图像的设备。在材料研究、电子研发、机械设计、建筑故障排查等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
安泰测试技术工程师建议红外热像仪在选型时应注意以下指标:
1.测温范围:红外热像仪所能接收、测量的温度范围。
2.空间分辨率:在单位测试距离下,红外热像仪每个像素能够检测到的最小目标面积,单位 mRad。IFOV 越小,相同距离下可测得的目标越小。
3. 最小聚焦距离:红外热像仪对焦的最小阈值,小于最小聚焦距离,将不能正确对焦,导致画面模糊。
4. 最小检测目标尺寸:红外热像仪所能检测的最小目标尺寸,决定了热像仪捕捉细小尺寸的能力。
5. 热灵敏度:代表热像仪可以分辨的最小温差,决定热像仪区分细微温差的能力。热灵敏度越小,图像更清晰。
6. 对焦方式:手动对焦,转动镜头外的手动对焦控件进行对焦。激光自动对焦,将激光点对准目标,即可自动对焦。免调焦,具有固定焦距,对准即拍。
7. 帧频:指热像仪采集图像的频率,帧频越高,画面越流畅。
红外热像仪热门品牌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1. 福禄克(FLUKE)
2. 菲力尔(FLIR)
3.德图(TESTO)
4.飞础科(FOTRIC)
5. 大立科技(DALI)
6.优利德(UNI-T)
7.胜利(VICTOR)
8.艾睿光电
红外热像仪安全使用指南:
1.避免超量程测量。避免阳光直射镜头、测超过热像仪温度量程范围外的物品。
2.开机进行校准。通常可利用热像仪设置进行开机温度校准。有利于提高测试精度及消除误差。
3. 避免磕碰,安全运输。红外热成像分析仪为精密光学设备,需要良好保存防震动,在合适的工作环境下使用。如果现场有易燃易爆物品,需要对热像仪进行防爆保护。
如果大家在选择红外热像仪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欢迎咨询安泰测试,安泰有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快速、准确的帮您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部分品牌热像仪我们可以提供免费样机SY,确保您选型无忧。
- 便携式红外热像仪与在线式红外热像仪有何区别
- 红外小科普:如何使用红外热像仪
- fluke ti200 红外热像仪和fluke tis 20 红外热像仪的区别
5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
-
- #DeepSeek如何看待仪器#
- 干体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 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调光膜失效风险?解决方案:SMC-210PF-FPC温湿度折弯试验箱的五大核心价值1. 多维度环境模拟,覆盖全生命周期测试需求超宽温域:支持-70℃至+150℃的极限温度模拟(可选配),复现材料在极寒、高温、冷热冲击下的性能表现;控湿:湿度范围20%~98%RH(精度±3%RH),模拟热带雨林、沙漠干燥等复杂工况,暴露材料吸湿膨胀、分层缺陷;动态折弯:0°~180°连续可调折弯角度,支持R1~R20弯曲半径设定,模拟实际装配中的微小应力,提前预警裂纹、断裂风险。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