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1条)
-
- QQ550913602 2017-03-20 00:00:00
- 抽血检测,一般用三代酶联合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简称ELISA。 它的ZX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 步骤:ELISA用血清来检测,首先血液要经过至少半个小时的凝集,然后取血清(这是有些网友不理解为什么医院抽完了血对血置之不理的原因,其实是误会)。将酶复合物用稀释液稀释后,加血清及阴性、阳性对照,还有就是质控品(这是严格的要求,它的范围必须在质控范围内)。经过一个小时的孵育,然后洗板,加底物,半个小时避光反应后加终止液即完成反应部分,然后就是读数。由数值来判断结果的阴性或阳性。严格的讲,如果diyi次检测为阳性的话,无论是哪个实验室,必须按照CDC的HIV操作规程来进行第二次检测,第二次的方法必须与diyi次的不同,如还是阳性,将送确认实验室确认。有的医院很不负责,将初筛阳性的报告发出后就不管了,这是不对的。必须经过确认实验室确认后才可出阳性诊断。祝大家。PS,diyi次检测为阳性的话,一定要去确认实验室再做一次,勇敢的去面对,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Z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作用的底物。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具体方法有: (一)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Z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间,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 (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正相关。 (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根据同样原理,将大分子抗原分别制备固相抗原和酶标抗原结合物,即可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的抗体。 (二)双位点一步法 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如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则在测定时可使标本的加入和酶标抗体的加入两步并作一步(图15-5)。这种双位点一步不但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如应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显著提高。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测定抗原的ELISA提高到新水平。 在一步法测定中,应注意钩状效应(hookeffect),类同于沉淀反应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形成夹心复合物,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含量。钩状效应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三)间接法测抗体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Z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原: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2)加稀释的受检血清:其中的特异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经洗涤后,固相载体上只留下特异性抗体。其他免疫球蛋白及血清中的杂质由于不能与固相抗原结合,在洗涤过程中被洗去。 (3)加酶标抗抗体:与固相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从而使该抗体间接记上酶。洗涤后,固相载体上的酶量就代表特异性抗体的量。例如欲测人对某种疾病的抗体,可用酶标羊抗人IgG抗体。 (4)加底物显色:颜色深度代表标本中受检抗体的量。 本法只要更换不同的固相抗原,可以用一种酶标抗抗体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 (四)竞争法 竞争法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以测定抗原为例,受检抗原和酶标抗原竞争与固相抗体结合,因此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原量与受检抗原的量呈反比。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 (2)待测管中加受检标本和一定量酶标抗原的混合溶液,使之与固相抗体反应。如受检标本中无抗原,则酶标抗原能顺利地与固相抗体结合。如受检标本中含有抗原,则与酶标抗原以同样的机会与固相抗体结合,竞争性地占去了酶标抗原与固相载体结合的机会,使酶标抗原与固相载体的结合量减少。参考管中只加酶标抗原,保温后,酶标抗原与固相抗体的结合可达Z充分的量。洗涤。 (3)加底物显色:参考管中由于结合的酶标抗原Z多,故颜色Z深。参考管颜色深度与待测管颜色深度之差,代表受检标本抗原的量。待测管颜色越淡,表示标本中抗原含量越多。 (五)捕获法测IgM抗体 血清中针对某些抗原的特异性IgM常和特异性IgG同时存在,后者会干扰IgM抗体的测定。因此测定IgM抗本多用捕获法,先将所有血清IgM(包括异性IgM和非特异性IgM)固定在固相上,在去除IgG后再测定特异性IgM。操作步骤如下: (1)将抗人IgM抗体连接在固相载体上,形成固相抗人IgM。洗涤。 (2)加入稀释的血清标本:保温反应后血清中的IgM抗体被固相抗体捕获。洗涤除去其他免疫球蛋白和血清中的杂质成分。 (3)加入特异性抗原试剂:它只与固相上的特异性IgM结合。洗涤。 (4)加入针对特异性的酶标抗体:使之与结合在固相上的抗原反应结合。洗涤。 (5)加底物显色:如有颜色显示,则表示血清标本中的特异性IgM抗体存在,是为阳性反应。 (六)应用亲和素和生物素的ELISA 亲和素是一种糖蛋白,可由蛋清中提取。分子量60kD,每个分子由4个亚基组成,可以和4个生物素分子亲密结合。现在使用更多的是从链霉菌中提取的链霉和素(strepavidin)。生物素(biotin)又称维生素H,分子量244.31,存在于蛋黄中。用化学方法制成的衍生物,生物素-羟基琥珀亚胺酯(biotin-hydroxysuccinimide,BNHS)可与蛋白质、糖类和酶等多种类型的大小分子形成生物素化的产物。亲和素与生物素的结合,虽不属免疫反应,但特异性强,亲和力大,两者一经结合就极为稳定。由于1个亲和素分子有4个生物素分子的结合位置,可以连接更多的生物素化的分子,形成一种类似晶格的复合体。因此把亲和素和生物素与ELISA偶联起来,就可大提高ELISA的敏感度。 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在ELISA中的应用有多种形式,可用于间接包被,亦可用于终反应放大。可以在固相上先预包被亲和素,原用吸附法包被固相的抗体或抗原与生物素结合,通过亲和素-生物素反应而使生物素化的抗体或抗在相化。这种包被法不仅可增加吸附的抗体或抗原量,而且使其结合点充分暴露。另外,在常规ELISA中的酶标抗体也可用生物素化的抗体替代,然后连接亲和素-酶结合物,以放大反应信号。
-
赞(1)
回复(0)
热门问答
- 哪位大侠用生物素标记的多肽做过间接法Elisa吗
- 哪位大侠做过手性合成,给我讲讲经验
- 关于间接法elisa酶标二抗的问题?
- 就是我们想测猪的某种病毒的抗体但是使用的是犬的这种病毒抗体检测的ELISA试剂盒(间接法),请问可不可这样用?具体来说是因为酶标二抗是犬抗二抗所以只能测犬的这种病毒还是说如果酶标二抗是猪抗二抗就可以测了?
- 求助各位大侠有没有人做过多肽水凝胶的扫描电镜
- 如何将两个生物素标记的颗粒用链霉亲和素连接起来
- 哪位大侠了解表面张力仪
- 哪位做过脂肪细胞原代培养
- 哪些荧光标记物适合用于多肽的羧基端标记
- 哪位大侠使用过徕卡的荧光显微镜
- 有哪位大侠认识这个是什么牌子的变频器吗?
- 有知道的大侠麻烦给说一下是什么牌子的,有说明书的更好,兄弟在这先行谢过!
- 可可脂固体脂肪含量测试(间接法)
可可脂固体脂肪含量测试(间接法)
实验目的:
测试可可脂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固体脂肪含量;【本实验使用间接法测量SFC,也可使用直接法完成测试】
实验材料
种可可脂样品,甘油;
实验仪器
PQ001固体脂肪含量测试仪,线圈直径10mm,磁体温度为40℃,烘箱,水浴锅;
样品制备
将可可脂放入烘箱内融化成液体,再用移液管移取适量可可脂及甘油样品到样品管内;
实验方法
1、可可脂样品移入烘箱,设置温度80ºC: 恒温15分钟;
2、可可脂样品、标准样品移入水浴,设置温度60ºC: 恒温30分钟;
3、60度恒温完成后,分别测试70us处液相可可脂样品的信号为S60;标准样品的信号为R60;
4、可可脂样品移入水浴,0ºC: 恒温90±2分钟;
5、可可脂样品移入水浴,26ºC: 恒温40±0.5小时;
6、可可脂样品移入水浴,0ºC: 恒温90±2分钟;
7、测试8个温度点对应的固体脂肪含量,分别对应:
5℃,恒温60±1分钟;
10℃,恒温60±1分钟;
15℃,恒温60±1分钟;
20℃,恒温60±1分钟;
25℃,恒温60±1分钟;
30℃,恒温60±1分钟;
35℃,恒温60±1分钟;
40℃,恒温60±1分钟;
分别测得可可脂样品和标准样品对应温度下,70us处的核磁信号,ST、RT;
对应的固体脂肪含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SFC(T)=100-(R60×ST×100)/(S60×RT)
SFC(T) 为对应温度T下的固体脂肪含量; S60为60度恒温后,70us处测得液相可可脂样品的信号;R60为60度恒温后,70us处测得标准样品的信号;ST为可可脂样品在温度T下70us处的信号;RT为标准样品在温度T下70us处的信号;
固体脂肪含量测试结果图
- 哪位大侠可以提供玻璃棉的详细参数?
- 哪位大侠知道钻井液用交联剂的生产工艺?可否告知一下?谢谢
- 有哪位大侠使用过percoll gradient
- fitc标记多肽后增加多少分子量
- 哪位前辈做过SDS蛋白电泳胶的质谱
- 哪位大侠有51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的源程序
- 求:哪位大侠推荐一款做电子负载的芯片
- 哪位大侠有CATIA工程图国标图框,帮帮忙!
5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
-
- #DeepSeek如何看待仪器#
- 干体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 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从-70℃到150℃:一台试验箱如何终结智能调光膜失效风险?解决方案:SMC-210PF-FPC温湿度折弯试验箱的五大核心价值1. 多维度环境模拟,覆盖全生命周期测试需求超宽温域:支持-70℃至+150℃的极限温度模拟(可选配),复现材料在极寒、高温、冷热冲击下的性能表现;控湿:湿度范围20%~98%RH(精度±3%RH),模拟热带雨林、沙漠干燥等复杂工况,暴露材料吸湿膨胀、分层缺陷;动态折弯:0°~180°连续可调折弯角度,支持R1~R20弯曲半径设定,模拟实际装配中的微小应力,提前预警裂纹、断裂风险。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