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问答社区

机体3个补体途径及其如何发挥作用。

柴杰123a 2017-11-08 22:17:47 1345  浏览
  •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1条)

  • rylptuos 2017-11-09 00:00:00
    补体测定 diyi节 补体的性质与活化途径 一、补体的性质 补体(complement,C):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vertebrates)血清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糖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 补体系统的功能: 广泛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 介导细胞溶解, 调理吞噬, 免疫黏附, 参与炎症反应引起机体免疫损伤等 补体按其性质与功能分为三类,即 ? 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共9种,按先后次序分别命名为C1-C9 ②调节和控制补体系统活化的成分,多以其功能命名,如C1YZ物 ③补体受体(CR),以其结合对象来命名 二、补体的活化途径 经典途径 替代途径 MBL途径 (一)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是以IgG(1,2,3)或IgM类抗体结合抗原后的免疫复合物为主要激活剂,激活过程从C1q开始,补体C1~C9共11种成分全部参与的活化途径。 二)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 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又称旁路途径,与经典途径不同之处在于激活与抗原体复合物 无关,是非特异性的,没有c1,c4和c2参与,直接激活c3,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试验) (一)实验原理 补体Z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这种活性很容易通过溶血反应进行检测。在一个适当的、稳定的反应系统中,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个特殊的S形曲线。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补体量的变化不能使溶血程度有显著改变,即溶血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但在半溶血(50%溶血)上下时曲线Z陡,即使补体含量仅有较小变动时,溶血程度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故采用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要比100%溶血敏感得多,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complement hemolysis 50%),简称为CH50。 二)试验方法 1、绵羊RBC:浓度一般为2%~5% 2、溶血素:即抗绵羊RBC抗体,试验前应在56℃加热30min或60 ℃加热30min以灭活补体 3、稀释缓冲液:磷酸缓冲液或缓冲液 4、50%溶血标准管: 5、取新鲜血清标本进行试验。按的要求在各管中加入试剂和反应物,一起放37℃水浴箱中温育30min。 温育后将所有试管2500r/min离心5min,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溶血程度与标准管相近的两管在分光光度计上分别读取吸光度,以Z接近标准管的那一管定为Z高有效反应管,取其稀释倍数代入下列公式,求得CH50的测定值(单位U)。 每毫升血清总补体活性(单位)= 1/血清用量×稀释倍数 三)方法评价 CH50试验测定的是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活性,所反应的是补体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 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低,补体的溶血活性除与试验中反应体积成反比外,还与反应所用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钙镁浓度、SRBC数量和反应温度有一定关系。 钙镁离子可稳定溶血系统,但过量反而YZ溶血反应。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一、免疫溶血法 二、免疫化学法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的华氏反应。 这一传统的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试验原理 该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于3个系统: ①反应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 ②补体系统; 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起,形成致敏红细胞。 反应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应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机会。 二、试验方法   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目前以后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较好。以下叙述以小量法为例,即抗原、抗体、溶血素、羊红细胞各加0.1ml,补体加0.2ml,总量为0.6ml。 (一)试剂 1.抗原:试验中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应适当提纯,纯度愈高,特异性愈强。如使用粗制抗原时,须经同样处理的正常组织作抗原对照,以识别待检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对正常组织成分的非特异性反应。 2.抗原和抗本的滴定:补体结合试验中,抗原与抗体按一定比例结合,因而应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浓度比例。多采用方阵法进行滴定,选择抗原与抗体两者都呈强阳性反应(100%不溶血)的Z高稀释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单位)。 3、补体的滴定:一般用豚鼠补体,补体滴定9逐步加入各试剂,温育后观察Z少量补体能产生完全溶血者,确定为1个实用单位,正式试验中使用2个实用单位。 (二)血清标本   采集血液标本后及时分离血清,及时检验或将血清保存于-20℃。血清在试验前应先加热56℃30min(或60℃3min)以破坏补体和除去一些非特异因素。 血清标本遇有抗补本现象时可做下列处理之一:①加热提高12 ℃ ; ②-20℃冻融后离心去沉淀; ③以3mmol/L盐酸处理; ④加入少量补体后再加热灭活; ⑤以白陶土处理; ⑥通入CO2; ⑦以小白鼠肝粉处理; ⑧用含10%新鲜鸡蛋清的生理盐水稀释补体。 (三)正式试验   以小量法测定抗体的补体结合试验为例。逐步加入各种试剂,温育后先观察各类对照管,应与预期的结果吻合。 三、方法评价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传统的免疫学技术,能够沿用至今说明它本身有一定的优点:①灵敏度高。补体活化过程有放大作用,比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的灵敏度高得多,能测定0.05μg/ml的抗体,可与间接凝集法的灵敏度相当。②特异性强。各种反应成分事先都经过滴定,选择了Z佳比例,出现交叉反应的机率较小,尤其用小量法或微量法时。③应用面广,可用于检测多种类型的抗原或抗体。④易于普及,试验结果显而易见;试验条件要求低,不需要特殊仪器或只用光电比色计即可。

    赞(15)

    回复(0)

    评论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热门问答

机体3个补体途径及其如何发挥作用。
 
2017-11-08 22:17:47 1345 1
简述机体对体液酸碱度的调节途径
简述机体对体液酸碱度的调节途径... 简述机体对体液酸碱度的调节途径 展开
2017-01-05 17:33:45 975 2
ATP的稳态及其生成途径?
 
2017-03-06 22:14:15 1991 1
动物激素如何发挥作用
 
2012-05-27 17:24:56 387 2
抗毒素合成基因如何发挥作用
 
2012-02-15 12:19:47 609 2
减压阀到底发挥作用了吗?
我家住高层,用压力表测量下来小区水压基本是6公斤~~ 如果我打开家里的水龙头放水,基本也可以达到3.5公斤到4公斤. 后来家里装了净水器和电热水器, 我考虑装了一个减压阀,本来想是装了之后,家里的总体水压降下来. 可是,我实际使用后发现: 家里水压仍然是... 我家住高层,用压力表测量下来小区水压基本是6公斤~~ 如果我打开家里的水龙头放水,基本也可以达到3.5公斤到4公斤. 后来家里装了净水器和电热水器, 我考虑装了一个减压阀,本来想是装了之后,家里的总体水压降下来. 可是,我实际使用后发现: 家里水压仍然是6公斤,但是水龙头一开,水压基本跌到了2公斤不到了,也就是水流小了.....这个难道就是减压阀的功劳? 换句话就是,如果我不用水,减压阀岂不是失效了??白装了?? 展开
2013-10-19 02:33:44 773 3
如何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机体孔径及同轴度
 
2016-03-19 00:13:35 655 1
过敏反应是记忆细胞发挥作用,还是原来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
 
2014-11-19 10:49:37 489 1
比较EMP途径 HMP途径 ED途径 TCA循环的特点
 
2017-11-24 23:16:07 3273 1
机械加工图纸中如何找到3个基准点?
 
2015-05-17 01:18:29 457 1
低压380伏3个电流互感器和3个电流表和3个电度表的接线图
 
2018-12-03 16:50:22 288 0
如何利用bldc的3个霍尔传感器测速度
 
2017-12-14 13:18:18 351 1
哪些途径,真菌,细菌,病毒侵染途径有
 
2018-01-04 04:31:39 856 1
成纤维细胞是否参与机体防御反应
成纤维细胞是否参与机体防御反应... 成纤维细胞是否参与机体防御反应 展开
2017-03-21 08:46:13 646 1
三元催化器在什么温度发挥作用
2017-11-25 13:28:43 594 1
如何测定膳食纤维及其提取率
 
2017-02-17 18:48:40 508 1
3个称重传感器的信号如何给一个智能仪表处理
3个称重传感器的信号如何给一个智能仪表处理接线的时候是并联还是串联
2013-11-19 00:50:23 391 3
如何提高液相色谱的分辨率?主要通过什么途径?
请求一个出色的答案!... 请求一个出色的答案! 展开
2009-05-01 10:15:01 363 3

5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