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校准规范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它的各项参数会发生变化,尤其血小板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变化比较明显,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并进行校准,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血细胞分析仪校准要求
1、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对每一台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仪器安装时必须由厂家进行校准并提供校准记录,否则不能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2、实验室需按“建议”的要求建立适合本实验室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校准程序并写成文件。内容包括:使用校准物的溯源性、来源、名称及其保存方法;校准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何时要求进行校准、由何人负责实施等。
3、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后,必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以监测仪器的检测结果是否发生漂移。
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物
1、校准物的来源
①来自该血细胞分析仪的配套校准物。
②来自新鲜人血,但定值要求直接或间接地溯源至国际标准。
2、校准物的定值方法
①直接溯源至国际标准的定值方法:可使用血细胞分析的参考方法定值,但要建立参考方法的难度较大,在临床实验室难以实施。
②间接溯源至国际标准的定值方法:取新鲜血用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或规范操作的检测系统对其进行定值,用定值的新鲜血作为常规校准物。要求在8小时内(温度条件为18℃-25℃)完成定值及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直接溯源至参考方法;具备较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与国外具有权威性的参考实验室定期进行比对的检测系统。
规范操作的检测系统:使用配套试剂;用配套校准物定期进行仪器校准;规范地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优良;人员经过培训。
3、校准物的选择
使用ZG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国际公认质量可靠的检测系统的实验室,可使用制造商规定的配套校准物,也可使用新鲜血作为校准物。对于使用无配套校准物检测系统的实验室,必须使用新鲜血进行仪器校准。
血细胞分析仪校准方法
1、校准前的准备工作
①进行血细胞分析仪的功能检查工作,同时做好对仪器的保养;
②需要对校准环境条件进行检查,维持温度18~25℃,同时运行空白计数,保证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背景计数以及携带的污染不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正常范围。
2、血细胞分析仪的手动模式
实验前,需要使用配套校准物试剂,对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RBC)进行校准,保证各项参数的在校准前的准确度。
3、准备校准品
①从冰箱中取出配套校准物试剂,放置30min,等待恢复室温至18~25℃即可。
②必须将瓶子保持直立的状态,然后用双手轻轻搓动瓶子20s,再将它倒过来轻搓20s以上。
③轻轻来回翻转12次,使瓶子里的液体充分均匀的混合在一起,并且要保证让所有的细胞都悬浮起来。
④在进行分析之前,将瓶子在平面上静置15s,等待表面的泡沫全部散去。
⑤将这两管的校准物混合在一起,混合均匀后再分别装进两个管里,这两管分别用于对校准物的检测和校准结果的验证中。
4、校准物的检测
①选择血细胞分析仪维修菜单中的“质控血模式”,不间断测试11次,注意不用diyi次的检测结果,因为其中有可能携带污染,影响分析;
②将各项2~11次的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填写在EXCEL表格中,然后,计算均值及均值和校准物定值间的偏差值,根据此公式[偏差=(均值-定值)/定值×1**%]进行偏差计算。
通过比较偏差和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判定标准的数据,分析系数的变化情况。
5、验证校准结果
①把用于校准验证的校准物混合均匀;
②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11次,排除diyi次检测的结果,计算第2~11次检测结果的平均数值和存在的偏差,再次与数值比较。
如果各个参数的差值都小于或等于列1的数值,那么证明校准合格。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则必须请维修人员对仪器进行维修,确保血细胞分析仪的准确度。
6、自动模式与手动模式
①对血细胞分析仪手动模式的正确校准进行确认;
②将新鲜的血液在手动模式下检测11次,仍忽略diyi次的检测结果,只计算第2~11次的检查结果,计算出这10次的结果平均值;
③同样在自动模式下对血液进行检测,11次后,求检测结果均值,算出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的偏差。
如果偏差小于血细胞分析仪规定允许范围,则合格;反之,我们还要校准自动模式的系数,再次进行实验。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血细胞分析仪校准规范
-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它的各项参数会发生变化,尤其血小板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变化比较明显,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并进行校准,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
- 电涌保护器校准规范
- 为了确保电涌保护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保护作用,正确的校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电涌保护器的校准规范,阐明其在各类电气系统中的应用,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防止因电涌导致的设备损坏或故障,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 热解吸仪校准规范
- 为了确保热解吸仪的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校准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热解吸仪的校准规范,解析其校准的重要性、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仪器的分析精度和稳定性。
-
- 浊点仪校准规范
-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浊点仪的定期校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探讨浊点仪校准的规范和流程,强调校准的重要性,并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以便提高浊点仪的测量精度,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
-
- 浊点仪校准规范
-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浊点仪的定期校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探讨浊点仪校准的规范和流程,强调校准的重要性,并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以便提高浊点仪的测量精度,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
-
- 热解吸仪校准规范
- 为了确保热解吸仪的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校准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热解吸仪的校准规范,解析其校准的重要性、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仪器的分析精度和稳定性。
-
- 磁质谱仪校准规范
- 在日常的应用过程中,磁质谱仪的校准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文将深入探讨磁质谱仪的校准规范,帮助用户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仪器校准,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
- 针入度测定仪校准规范
- 而确保针入度测定仪的精确度与可靠性,离不开严格的校准规范。本文将探讨针入度测定仪校准的必要性,校准标准及相关步骤,帮助用户理解如何通过合理的校准程序保证仪器性能,进而提升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
- 步入式试验箱校准规范
- 本文将详细探讨步入式试验箱的校准规范,包括校准的必要性、主要步骤及实施注意事项,帮助相关人员准确执行校准流程,提高测试设备的度与有效性。
-
- 激光粒度仪校准规范
- 本文将详细探讨激光粒度仪校准规范的核心要求及其实施方法,帮助用户理解如何有效进行校准,确保仪器长期稳定运行。
-
- 碰撞试验台校准规范
- 本文将深入探讨碰撞试验台的校准标准,涉及校准的步骤、技术要求和行业相关规范,帮助相关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一重要工作,以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一致性。
-
- 透湿仪校准规范
- 透湿仪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透湿仪的校准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透湿仪的校准规范,详细解析校准的标准、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设备在测量过程中维持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 热流计校准规范
- 为了保证热流计在不同工作环境中能够提供精确的热流量数据,制定了详尽的校准标准和规范。本文将深入探讨热流计的校准方法、标准以及执行规范,帮助相关工程师、实验室以及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流计校准要求,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文章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热流计在各类工程与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更为精确。
-
- 电涡流测厚仪校准规范
- 为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规范的校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涡流测厚仪的校准规范,分析校准的关键步骤与要求,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如何通过科学的校准方法提升测量精度,确保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稳定。
-
- 磁粉探伤仪校准规范
- 为了确保磁粉探伤仪能够准确、稳定地工作,并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进行规范的校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磁粉探伤仪的校准规范,探讨其操作流程、标准要求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掌握磁粉探伤仪校准的技术要点,以确保设备性能达到行业标准。
-
- 色牢度仪校准规范
- 为了确保色牢度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定期对其进行校准。本文将详细介绍色牢度仪的校准规范,包括校准的必要性、具体操作步骤以及相关标准,以帮助企业和实验室更好地维持仪器的精度,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
- 绝对重力仪校准规范
- 重力仪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学、地质勘探以及导航等领域,其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靠性与应用效果。因此,了解和遵循重力仪的校准规范,对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详细探讨重力仪校准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以及标准规范,以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
- 水滴角测量仪校准规范
- 本文将围绕水滴角测量仪的校准规范展开讨论,介绍校准的重要性、常见的校准方法以及如何保证仪器精度,以确保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数据可靠性。
-
- 熔融指数仪校准规范
- 为了确保测试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熔融指数仪的校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熔融指数仪的校准规范,包括校准方法、校准标准和常见的校准问题等内容,旨在为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科学、规范的校准操作指南。
-
- 涡流探伤仪校准规范
- 为了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涡流探伤仪进行规范的校准至关重要。涡流探伤仪校准不仅是保证设备性能和检测精度的基础,也是确保检测质量符合行业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关键。本文将围绕涡流探伤仪的校准规范进行详细探讨,分析其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实用的指导。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