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转换材料&器件检测的滨松解决方案全公开
丁工丁工!采用外量子效率测量时应该注意的基本点有哪些?
丁工丁工!采用法测量同一产品,为什么每次结果都不一样?
丁工丁工!光致发光、电致发光以及机械发光有什么区别?
负责滨松光谱类仪器的工程师丁帅帅,常常会接到客户类似以上的提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消除心中的小问号,他灵机一动!
《滨松上转换材料&器件检测的产品解决方案》网络讲座就安排上啦~讲座中,丁帅帅为大家介绍了荧光寿命测量方法、量子效率测量方法、外量子效率测量方法以及每种方法所对应的产品、应用中的常见问题,是满满干货。这里就为大家奉上精彩的讲座回播。
内容导航
00:12 专业名词解析
06:55 量子效率测量方法介绍
11:50 量子效率测试系统产品介绍
18:37 外量子效率EQE测量方法
19:57 影响EQE结果的因素解析
22:14 EL器件测试系统产品介绍
26:00 荧光寿命测量方法介绍
27:24 荧光寿命测试系统产品介绍
30:20 条纹相机原理介绍
39:24 Q&A
48:47 联系方式
观众提问精编
Q:为什么滨松的产品能测上转换光谱和效率?滨松的光源和探测器与其他厂家的产品有什么区别?
测量上转换光谱和效率主要是要求设备能够一次性测量得到可见至近红外的光谱,这样能够保证得到的光谱满足上转换发光的激发和发射波段范围。滨松的QY PLUS型号量子效率测试仪能够测量300nm-1650nm的宽谱光谱,独特的拼接技术可以使得近红外探测器以及可见光探测器不会出现台阶效应。经过原厂波长和强度校准以后的QY PLUS就能够测量上转换的光谱以及效率了。
上转换测量需要非常高的激发能量,因此一般推荐用半导体激光器,具体波长可以视客户需求而定。探测器方面,我们使用的是制冷型背照式CCD和InGaAs阵列,背照式CCD在紫外和可见光范围有非常高的量子效率,InGaAs阵列在近红外有非常高的光谱响应,并且制冷型探测器可以保证设备的高信噪比。
Q:EQE计算的原理是什么?
EQE=单位时间内出射到空间的光子数/单位时间内注入到有源层的电子子数=(P/(hv))/(I/e)
P为输出光功率,可以通过积分球测得或者单点探测器配合朗伯分布计算得到;I为注入的电流值,可以由源表得到。因此便能计算得到EQE。
Q:积分球测试EQE和探测器/光度计测试EQE的两种方法是不是可以整合在一个设备?
EQE的测量方式,滨松提供C9920-12型号积分球方式测试,同样也提供C9920-11型号光分布方式测试,两者使用的是同一个探测器,可以整合在一套系统上面使用,这样您可以同时测量积分球方式以及光分布方式。
Q:积分球测试EQE,是否还需要朗伯分布测试?
积分球测试和朗伯分布测试是两种不同的测试方式,理论上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有一套即可,两套可以进行相互印证,更加推荐。
Q:法测试PLQY的时候,不同的激发波长,样品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结果,这些参数测试时要如何选取呢?
测量PLQY的时候,样品浓度确实会影响PLQY的测试情况,如果有条件可以试一下不同浓度下PLQY结果的变化。我们推荐在样品的吸收率20%-60%之间测量得到的PLQY值比较可靠。不同的激发波长,PLQY的结果不一样是根据客户的样品特性而定的。
Q:请问单晶样品可以测量吗?尺寸和形状有什么要求吗?有方法进行单个纳米颗粒光学性质的测量吗?
滨松可以提供单晶样品的测量方案,具体的需求需要和老师沟通,才能给出相关的方案。
Q:波段到1650nm量子产率测试系统,系统标准光源是什么,可以拓展哪些光源?
QY PLUS的系统标准光源是150W的长寿命氙灯,可以拓展半导体激光器光源以及高能氙灯,用于测量需要激发能量高的材料或者变功率激发的材料。
Q:条纹相机可测试的光谱范围是多少?
不同配置的条纹相机光谱范围不一样,滨松提供从X射线条纹相机到1650nm近红外的条纹相机。
(来源:滨松)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量子点研究及滨松解决方案
- 量子点是一类纳米颗粒,其中电子的能级呈现量子化、不连续的状态。当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别对应可见到近红外的光子能量时,一些量子点就可以被光或者电能激发,发出可见到近红外的荧光。
-
- 追溯1971,滨松光子的相机研发史(上)
- 追溯1971~
-
- 不同寻常的能级跃迁——双光子吸收&上转换发光
- 本文使用Zolix的OmniFluo990 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表征了NaYF4:YbEr材料基于双光子吸收的上转换发光性质。
-
- 看滨松SLM如何实现学术&产业应用两手抓
- 学术应用: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应用,包括量子通信、显微技术、光镊、冷原子等领域。
-
- 汽车车身工厂检测案例全公开!
- 整车组装生产线的各个环节的检测都会影响下一个环节的正常运作。从整车组装的工艺流程出发,向各位工程师分享各个零
-
- 名师讲堂第30期 |浅谈近红外下转换和紫外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研究
- 凡观看直播的观众,均可以参加“砸金蛋”活动!奖品丰富,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
- 全流程,一站式丨松洋生物样本库解决方案
- 以科技助力发展,以创新推动探索
-
- 滨松中央研究所诞生的故事
- 滨松历史
-
- 光致发光、发光材料、上转换材料领域相关文献推荐【学术简讯22年24期】
- 本周我们推荐5篇前沿学术成果,针对光致发光、发光材料、上转换材料领域,涉及荧光光谱技术。
-
- 诺贝尔奖者:滨松眼里的光子技术
- 小柴教授因这使用了滨松光电倍增管而完成的实验被授予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5年,另一项诺贝尔奖被授予小柴教授的继任者梶田隆章.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