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换个思路解决恶臭监测问题,总还原硫监测助力恶臭监测

换个思路解决恶臭监测问题,总还原硫监测助力恶臭监测

来源:赛默飞化学分析仪器      分类:商机 2020-06-08 10:42:28 630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引言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自1972年设定以来,不断呼吁着世界各国人民关注和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而恶臭作为世界公认的七大公害之一,对人类环境和社会的危害愈发严重,其监测问题亟待解决和优化。


01 恶臭监测的重要性


恶臭是世界公认的七大公害之一,恶臭污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都会产生影响。

恶臭污染会造成居住环境恶化,引发周围居民的投诉和上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导致排污企业周边防护距离增加,土地利用率下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地域形象受损,外部投资减少,Z终会YZ区域经济的发展

恶臭气体污染广泛存在于化工、垃圾、污水、制药、酿酒、印染、印刷、纺织、养殖等一切有废气排放的企业以及一些居民区,严重危害生产生活和人民健康


根据全国环保举报管理平台统计,2019年7月全国“12369”环保举报来看,位居首位的大气污染中,反映恶臭的举报Z多占涉气举报的45%之多,2018 年恶臭/异味投诉占所有环境问题投诉的比例为23.3%,仅次于噪声居第二位。某些城市,自2006 年以来恶臭投诉占所有环境投诉的比例逐年递增,2014 年恶臭投诉占所有环境投诉比例的31%,超过噪声成为**投诉源。据了解,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对恶臭的投诉也已占环境投诉的30%左右。在某些石化、化工产业集中的地区,甚至90%的环境投诉都来自恶臭问题。

因此,恶臭气体监测日益重要,实现即时监控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


02 恶臭物质与总还原硫物质的关系


根据国家标准GB14554-93《臭气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恶臭物质排放浓度定义了硫化氢、氨气、三甲胺、甲硫醚、甲硫醇、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8种空气污染物以及臭气浓度值。

在这8种成分中硫化氢、甲硫醚、甲硫醇、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这5种物质都是还原态的硫化物,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总还原硫(以下简称为TRS)物质的方式,测量这5种物质的总和。

由于采用了大气级别(ppb)的分析仪,灵敏度、实时性都非常好!如果在不需要区分物质的场合进行总还原硫测量,是非常经济有效的方式。因为,在很多场合,通常是含有多种还原态硫化物,如果单一监测某一种物质,很可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但是,如果全部都测成本又非常高,而且对于多种物质灵敏度、实时性也未必都很好。所以,测量总还原硫(TRS)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


03 总还原硫(TRS)监测系统


1、应用范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无组织排放固定点监测,厂界空气质量监测,恶臭敏感点空气质量监测,恶臭污染源排放监测,等等。

2、系统组成: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去除-氧化方案

20200608-981626943.png

(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氧化-差减方案

20200608-1640234390.png

(3)恶臭污染源排放监测:

稀释-去除-氧化方案

20200608-339843396.png


04 空气质量监测现场运行数据


我们选择在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附近,恶臭物质明显较高的区域,原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是监测H₂S的,我们在空气质量监测站中增加了总还原硫(TRS)监测系统运行时间大约半个月

20200608-1989682447.png

以下为现场运行期间总还原硫(TRS)与原空气质量监测站点H₂S数据的比较,运行时间为2019年11月14日至2019年12月1日,数据单位为ppb,红色曲线为TRS数据,蓝色曲线为H₂S数据。

20200608-1868071484.png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TRS监测系统可以满足空气质量ppb浓度级别的监测精度要求

2.TRS监测到的数据普遍高于H₂S数据,说明在垃圾填埋场、垃圾发电厂附近空气中含有多种还原态硫化物

3.TRS监测系统与H₂S监测数据同时出现高浓度值,说明对于空气成分动态变化可以及时发现


05 总还原硫(TRS)监测助力恶臭监测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仅以恶臭气味监测为目的,不需要区分恶臭物质种类的话,总还原硫(TRS)监测,可以成为恶臭监测非常有效的方式,其灵敏度、实时性、经济性都是非常好的,至少可以成为恶臭监测中的重要补充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13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