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探测一号卫星正样星地数传链路对接试验在三亚站完成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近期,陆地探测一号双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十三五”立项的首 个型号科研卫星,星地数传链路对接试验在三亚站顺利完成。试验内容包括发收频谱检测、误码率检测、数据帧格式检测、S/N定标、星地合成XPD检测、误码率检测和数据帧格式检测等项目。星地数传链路对接试验的顺利完成,成功验证了陆地探测一号卫星正样星地数传接口的匹配性以及数据帧格式的正确性,是整个卫星工程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频谱是频率谱密度的简称,是频率的分布曲线。复杂振荡分解为振幅不同和频率不同的谐振荡,这些谐振荡的幅值按频率排列的图形叫做频谱。频谱广泛应用于声学、光学和无线电技术等方面。频谱将对信号的研究从时域引入到频域,从而带来更直观的认识。
把复杂的机械振动分解成的频谱称为机械振动谱,把声振动分解成的频谱称为声谱,把光振动分解成的频谱称为光谱,把电磁振动分解成的频谱称为电磁波谱,一般常把光谱包括在电磁波谱的范围之内。分析各种振动的频谱就能了解该复杂振动的许多基本性质,因此频谱分析已经成为分析各种复杂振动的一项基本方法。
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有两种通信链路。一种是空间-地球链路,另一种是空间-空间链路。在空间-空间链路上,通过光通信可实现大容量数据传输。但对于空间-地球链路来说,由于无线电波要穿过大气层,加之雨衰因素,大容量通信不易实现。通过采用比Ka更高的波段可实现通过无线电波的大容量通信。
星间链路的引入,使得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更少地依赖于地面网络,从而使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更为灵活方便地进行路由选择和网络管理;同时也减少了地面信关的数目,从而可大大降低地面段的复杂度和投资。为满足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大业务量,星际链路势必采用较高的工作频段或采用激光星际链路。
星间链路包括四个子系统:接收机、发射机、捕获跟踪子系统以及天线子系统。
1.接收机:完成对接收信号的放大、变频、检测、解调和译码等,提供星间链路与卫星下行链路之间的接口。
2.发射机:负责从卫星的上行链路中选择需要在星间链路上传输的信号,完成编码、调制、变频和放大。
3.捕获跟踪子系统:负责使星间链路两端的天线互相对准(捕获),并使指向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误差范围以内(跟踪)
4.天线子系统:负责在星间链路收发电磁波信号。
“探测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平台研制及卫星总成,星上有效载荷数据的采集、管理与传输以及部分探测仪器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制,其他的探测仪器由欧空局协调8家欧洲科研机构负责研制。卫星重约350公斤,设计寿命18个月。
探测一号”卫星已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555公里、远地点高度为78051公里、倾角为28.5度的预定卫星工作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第 一次发射高轨道卫星,也是世界上少有的高轨道卫星,远地点高度比地球同步轨道高了一倍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了新的发射流程,缩短了卫星测试周期,提升了综合发射能力。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陆地探测一号卫星正样星地数传链路对接试验在三亚站完成
- 星地数传链路对接试验的顺利完成,成功验证了陆地探测一号卫星正样星地数传接口的匹配性以及数据帧格式的正确性,是整个卫星工程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
- 空天院三亚站完成5米S-SAR卫星星地数传链路对接试验
- 三亚站为此次试验提供了地面系统参试设备、远场条件、人员等重要支撑,以成熟可靠的工作流程和技术状态有力保障了试验的顺利完成。
-
- 空天院三亚站顺利完成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星地数传链路对接试验
- 星地数传链路对接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卫星与地面接收和数据处理之间星地接口匹配性,是卫星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 在轨监控软件系统完成在轨测试
- 卫星的设计指标和载荷配置均超过国外同类卫星。采用通用小卫星平台,搭载感应式磁力仪、高精度磁强计、电场探测仪、GNSS掩星接收机、等离子体分析仪、高能粒子探测器、朗缪尔探针和三频信标发射机等8种载荷。
-
- “自适应技术”首次应用于星地激光通信校设备星地试验
- 近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对北斗全球系统研制的大型激光通信标校设备进行了星地高速下行激光通信试验。
-
- 江苏完成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智能化改造 主备站双链路正式业务运行
- 近日,江苏省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智能化改造工程完成。
-
- “高分七号卫星激光测高仪”首次在轨定标试验在古呼伦贝尔举行
- 近期,七号卫星激光测高仪在轨定标首次试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开展。
-
- 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的卫星“大气一号”有望下半年实施发射
- 我国首个专门用于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的卫星“大气一号”即将完成正样研制,有望今年下半年出厂并择机实施发射。
-
- 北京召开“陆地观测卫星定标场网项目-SAR定标系统”评审会
- 近期,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微波成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十三五”陆地观测卫星定标场网项目-SAR定标系统在北京通过需求分析评审。
-
- “齐鲁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我国天基系统应用服务模式转变
- 齐鲁一号卫星搭载了国内首台Ku谱段SAR载荷、智能载荷、空间路由器、激光通信机等新型载荷,主要开展在轨实时任务规划、SAR数据智能处理和直接面向终端的智能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验证
-
- 国家市监局发布《基于导航卫星的陆地定向系统校准规范》
- 本校准规范适用于使用导航卫星的信息建立大地方位角基准,对陆地定向系统的定向误差及定向时间进行校准。
-
- 埃仑在传喜讯:
- 青岛埃仑通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市蓟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项目编号《JZCG2022-LZ-082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优秀的团队服务,以绝对优势中标离子色谱仪YC7060型。特此公布
-
- 5G网络信号是否干扰气相卫星探测 二者能否兼容并蓄
- 目前,我国的5G网络暂时属于中低频段,而美国的5G网络为高频段。
-
- 【三亚站报名开启】日立LA8080操作技巧与维护培训
- 【三亚站报名开启】日立LA8080操作技巧与维护培训
-
-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遥控水下机器人“海斗一号”完成实验
- 联合国内十余家科研单位共同研制的“海斗一号”是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探测与作业一体化设计和多种操控模式相结合的全海深装备。
-
- 云南省原始森林观测点开展风云卫星微波辐射校正外场试验
- 2021年1月中旬,风云卫星微波辐射校正外场试验暨第六次微波辐射校正外场试验在云南省境内的原始森林观测点开展。
-
- 世界首颗低成本深空探测微卫星 完成环月探测与撞月任务
- 超长波探测仪利用月球对地球射频干扰的天然遮挡,对超长波天文观测和太阳辐射研究进行技术验证。
-
- microRNA斩获诺奖,“小”研究的星路历程
- 创新之路——发现、合作、坚持,再加上合适的工具与运气(文末也有福利)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