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交互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2021年9月下旬,合肥研究院智能所承担的——“面向智能交互的高密度压力阵列足部信息获取与分析系统”通过验收。
项目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交互的新需求,开展智能交互理论和多模态交互技术研究,研制了高密度足部信息交互输入装置,并面向康复健身、科普教育等领域进行了技术应用和验证。专家组对项目指标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信息获取技术是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测量、存储、感知和采集的技术,特别是直接获取重要信息的技术。信息测量包括对电信号信息与非电信号信息的测量。电信号信息可通过电路直接转换成相对应的信息,非电量信息要采用转换器将其变换成电信号形式后才能输入给电子电路进行对应的转换。信息感知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识别以及自然语言理解等。信息感知典型的实例是遥感技术和智能计算机。
科学家已经研制出许多应用现代感测技术的装置,不仅能替代人的感觉器官捕获各种信息,而且还能捕获人的感觉器官不能感知的信息。同时,通过现代感测技术捕获的信息常常是精确的数字化信息,便于计算机处理。
智能语音交互是基于语音输入的新一代交互模式,通过说话就可以得到反馈结果。典型的应用场景—语音助手。自从iPhone 4S推出SIRI后,智能语音交互应用得到飞速发展。中文典型的智能语音交互应用如:虫洞语音助手、讯飞语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当今人们的生活已经逐渐走入智能时代。不仅仅是电脑,手机,PAD,人们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开始应用出现不久的智能技术,智能电视,智能导航,智能家居等等,智能技术将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交互式人工智能是通过对话、交互体现出来的智能行为,通常智能系统通过与用户或环境进行交互,并在交互中实现学习与建模。人机交互是人工智能最具挑战性、最综合性的技术,涵盖了语义理解、知识表示、语言生成、逻辑与推理等各个方面。
交互式人工智能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泛问答系统,包括自动问答、阅读理解等;任务或目标型的对话系统;开放领域的闲聊系统。泛问答系统,旨在从结构化(如知识库、表格)、非结构化(如文档)寻找精确信息回答用户提问,属于单轮次的对话系统。任务或目标型的对话系统,需要通过交互实现一个特定的任务或目标,如各种智能助理、订票、订餐系统等。开放领域的闲聊系统,例如微软小冰,侧重于和用户闲聊、情感交流与陪护,是社交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作为更宽泛的人机交互的概念,交互式系统不仅仅以自然语言为载体,更是综合应用图像、语音等多媒体信息,使机器能够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表现出符合情境的智能行为。
所谓“模态”,英文是modality,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感官”,多模态即将多种感官融合。Turing OS机器人操作系统将机器人与人的交互模式定义为“多模态交互”,即通过文字、语音、视觉、动作、环境等多种方式进行人机交互,充分模拟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这一交互方式符合机器人类产品的形态特点和用户期待,打破了传统PC式的键盘输入和智能手机的点触式交互模式。
多模态交互方式定义了下一代智能产品机器人的专属交互模式,为相关硬件、软件及应用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合肥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交互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 项目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交互的新需求,开展智能交互理论和多模态交互技术研究
-
- “高注量率同步辐射X射线计量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 与会专家仔细审核结题材料,一致认为各协作单位基本完成课题任务书要求,经费执行到位,达到协作单位课题验收标准,可通过协作单位课题验收。
-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实验动物平台”获得使用许可证
- 该实验动物平台将为人工智能研究和类脑智能技术研究提供动物饲养、模型创制、基因编辑、行为学分析、胚胎净化与冻存、功能药效等一站式创新技术及资源服务。
-
- “环境抗生素污染控制策略与技术研究”在北京通过验收
- 两年来,研究团队通过对洞庭湖流域抗生素污染的考察与分析,建立了该流域抗生素归趋模型及抗生素污染源清单数据库
-
- 合肥研究院“高通量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装备”通过专家鉴定
- 高通量筛选技术是指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试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结果数据
-
- “汉藏智能语音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功通过成果评价
- 日前,“汉藏智能语音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功通过了成果评价。
-
- “新一代超短激光综合实验装置”通过测试完成验收
- “新一代超强超短激光综合实验装置”项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的测试,顺利完成验收。
-
- 合肥研究院“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在北京顺利通过科技部中期检查
- 空间反应堆是将核裂变反应产生的能量为空间飞行器提供能源的一种核反应堆。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通过不同的方式,空间反应堆可以把核能转变为电能和推进动力。
-
- 《充电设施在线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通过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初审
-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促进我国新能源充电设施运营商服务平台走向世界,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多功能固态量子存储器”在合肥通过验收
- 仪器技术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任务书要求;项目科研及财务管理制度较健全,会计核算基本规范,项目资金支出基本合理。
-
- 通知:申报2022年度合肥研究院共享仪器设备关键技术提升项目
- 通过对现有共享仪器设备关键技术进行改进,能够拓展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能力。基本条件如下:
-
-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指南任务,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
- 国防科工局顺利验收“高分重大专项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 关键技术是在一个系统或者一个环节或一项技术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且不可或缺的环节或技术,可以是技术点,也可以是对某个领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知识。
-
- “机载高光谱成像仪”自动校正软件包项目通过审评验收
- 十月下旬,北京召开了“机载定标数据处理与成像仪自动校正软件包”项目验收评审会。
-
- “基于多源信息综合的黄渤海海雾监测预警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 近期,天津、青岛、大连等地区的气象局联合研发的“基于多源信息综合的黄渤海海雾监测预警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
- 重大科研仪器“新一代时间频率系统”在西安通过专家组验收
- 项目组在研制和应用中先后发表期刊论文111篇,申请和获发明专利授权44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掌握的部分技术和研发的部分设备已在国家重要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 Hale望远镜新一代光谱仪项目研制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 2021年8月底,由中、美共同研制的帕洛马天文台Hale望远镜新一代光谱仪(NGPS)项目研制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
- 《高温高压容器管道泄漏全周期多场耦合精细化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 2023年2月9日,陕西省特检院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高温高压容器管道泄漏全周期多场耦合精细化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项目验收。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 会议通知 | 2025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学术会议(第二轮)
- 苏启新势,表析前沿 丨 2025全国表面分析技术及新材料表征研讨会圆满召开!
- 六盘山实验室引入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定制化检测方案助力硬质合金分析
- 顶刊速递 《Science》最新研究集锦,看我们的用户如何引领电镜科技
- 活动邀请丨2025赛默飞全国FIB用户技术交流研讨会(第一轮)
- 2025CIBF丨赛恩思仪器与“锂”有约
- 会议预告 | 2025中国制药工程设备产业大会
- 直播预告 | AUC在蛋白研究中的应用:助力蛋白结构解析和蛋白互作研究
- 立夏启新 | 五月超速离心进阶培训班报名通知
- 直播预告 | 2025版《中国药典》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解读&电感应区法在超声造影剂研发和质控中的应用
作者榜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