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CLAVE® 全自动培养基制备仪 让培养基随时随地可用
高质量的培养基能准确进行微生物的控制并得到精确的结果。为了满足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培养基制备需求,生物梅里埃的培养基制备仪应运而生。MASTERCLAVE®拥有35年的培养基制备仪制造经验,生产的高质量培养基可以完全满足微生物检测的要求。
完全符合标准并具有可追溯性
在ISO 11133-2014(食品,动物饲料和水的微生物学--培养基的制备, 生产, 储存和性能试验)标准中规定了在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要记录所有相关的参数,包括:培养基的编号、批号、质量/体积,pH,制备日期,灭菌条件,操作人员。
- 连接票签打印机,可打印灭菌报告,灭菌报告上包含了一些关于灭菌过程的基本信息(灭菌循环的时间、温度、培养基体积以及操作人员),使用户对整个灭菌过程一目了然
- 通过USB接口导出生产质控报告(PDF和CSV格式),上面会列出整个灭菌循环的详细信息,符合ISO 11133的规定
- 可选配外部温度探头用于双温控制
此外,在ISO 11133-2014中提到,可采用灭菌锅或培养基制备仪对培养基进行湿热灭菌,当培养基制备体积大于1000ml时,应避免过度加热,并在加热后采取适当的冷却方式。灭菌过程应考虑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热处理,使用F0数值评估加热灭菌。
MASTERCLAVE还配有大型可拆卸搅拌器,使灭菌过程温度分布更均匀(+/- 0.5°C),无过热风险。其灭菌过程有可选的F0模式。
安全性能
在ISO 7218(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微生物检验的一般要求和指南)标准中指出培养基制备仪(原则上培养基制备仪是用于制备大体积(>1L)的培养基),需要包含加热容器、水套和持续的搅拌设备。设备还应具备温度计、压力计、计时器和安全阀。此外,还应该具备一个当温度<80℃时才能打开的安全锁。安全性主要体现在:
1.安全盖锁定:温度在75°C以上时锁定
2.警报提示:温度变化误差提示;电子邮件提醒
3.初始化测试:执行一些验证以检查系统是否存在泄漏等问题
4.安全阀:当容器内压力过大时,启动安全阀排气
5.温度探头,记录整个灭菌过程的温度变化
工作效率
除了Masterclave的整个培养基制备过程完全符合ISO 11133和ISO 7218之外,还可以为实验室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
与传统的手工培养基制备方法相比,Masterclave全自动培养基制备系统省去多步手工操作步骤,使培养基制备更加简单快速,随时可以快速的灭菌高质量的培养基。此外,Masterclave 20具有自动启动功能,只需加入培养基粉末,系统可自动填充去离子水,并可设置延迟启动培养基配置。无需等待,实验更加高效!
更人性化的设计和用户体验
通过不同颜色的LED灯指示仪器的工作状态;绿色: 黄色: 红色: 蓝色
灭菌锅上易于开启的 专 利盖子
可拆卸的灭菌容器,方便清洗,容器底部的沟槽设计减少培养基浪费
可选配推车套件方便仪器移动
触摸屏实现轻松快速的编程,嵌入式帮助功能帮助用户了解每个菜单的作用
一站式体验
在使用MASTERCLAVE制备培养基后,你还可以使用梅里埃的APS One全自动培养基分装系统来分装平板或连接高精度蠕动分配器PMi来分装试管、烧瓶和平板。培养基可以通过Masterclave嵌入式的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力进行分装,保证在整个培养基分配过程中的性能稳定。
连接高精度蠕动分配器PMi
全自动样本前处理 BLUE LINE 系列
BLUELINE系列产品包含了全自动培养基制备仪MASTERCLAVE、培养基分装仪APS ONE和PMI,以及重量稀释仪DILUMAT、均质拍打仪SMASHER,自动化的仪器帮助您提高实验室生产效率。点击下图查看BLUELINE系列产品详情。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MASTERCLAVE® 全自动培养基制备仪 让培养基随时随地可用
- 除了Masterclave的整个培养基制备过程完全符合ISO 11133和ISO 7218之外,还可以为实验室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
-
- 新品上市 | 无血清培养基,让细胞培养更稳定
- 翌圣生物现可提供三款无血清培养基产品,293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杂交瘤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以及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中包含了血清的主要成分:粘附因子、生长因子、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能减少血清带来的不利因素,使细胞培养的条件更稳定。
-
- 培养基和缓冲液制备中的在线分析与称重方案
- 培养基和缓冲液制备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需要不同的容量测量设备。
-
- 本生新闻| LB培养基和MS培养基的比较与区别
- 我们都只lb培养基与ms培养基成分和用途都有很大不同。那么他们区别到底在哪呢,下面本生技术小编就给你详细介绍。
-
- 打开培养基优化的正确方式
- 下文展示了通过高通量、自动化、DoE进行培养基优化以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蛋白产量的示例。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