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也存在嗅觉受体
发现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也存在嗅觉受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中鉴定出两种类型的嗅觉受体。如果这些受体通过结合一种气味剂而被激活的话,那么支气管发生扩张和收缩---一种潜在的哮喘疗法。
这是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细胞生理学系教授Hanns Hatt博士和Benjamin Kalbe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得出的结论。通过与来自德国波鸿、科隆和赫尔内的几家诊所的科学家们合作,研究人员于2016年8月4日在Frontiers in Physiology期刊上报道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论文标题为“Olfactory Receptors Modulate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Human 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
香蕉-杏桃(Banana-apricot)气味让支气管扩张
在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中发现的这两种嗅觉受体被命名为OR2AG1和OR1D2。研究人员也鉴定出激活这两种受体的气味分子,以及这些气味分子在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中触发的信号通路。
丁酸戊酯(amyl butyrate)具有香蕉和杏桃气味,能够激活OR2AG1受体。一旦这种气味剂结合到这种受体上,细支气管松弛和扩张。在实验中,这种影响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它能够逆转组胺的影响。当遭受过敏性哮喘时,人体释放出来组胺,从而导致支气管收缩。
哮喘ZL新方法
Hanns Hatt作出结论,“丁酸戊酯可能有助改善哮喘患者支气管中的空气流动。它很可能能够抵消组胺的影响,而且也很可能能够抵消让呼吸变得困难的其他过敏原的影响。”OR2AG受体可能也是ZL其他疾病的靶标,如慢性阻塞性肺病。
再者,研究人员证实丁酸戊酯在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中触发的信号通路与它触发鼻子嗅觉细胞中的信号通路是相同的。
第二种受体具有相反的影响
第二种受体OR1D2对花香气味分子或油性气味分子---如铃兰醛(lilial)和对叔丁基苯丙醛(bourgeonal)---比较敏感。如果这些气味剂结合到这种受体上,所产生的影响与OR2AG1受体的相反: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再者,促炎分子从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中释放出来。
就这项研究的目的而言,研究人员分析了体外培养的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研究的样品是支气管平滑肌。与横纹肌不同的是,平滑肌不能够自主地收缩。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平滑肌细胞划痕愈合研究
- 采集图像后,使用Leica 2D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处理,计算随着时间推移划痕面积发生的变化。整个实验包括对照共检测了4个不同孔。
-
- 平滑肌细胞划痕愈合研究
- 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使用专门配置的徕卡倒置显微镜和台式细胞培养箱轻松、可靠地研究多孔板中培养的平滑肌细胞(SMC)的划痕愈合情况。
-
- 人神经营养素受体P75ELISA试剂盒,人(p75NTR)E
- 产品名称:人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NTR)ELISA试剂盒
-
- 人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ⅡELISA试剂盒
- 产品名称:人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Ⅱ(TNFsR-Ⅱ)ELISA试剂盒
-
- @制药人,你是否也曾“失控”?
- 赛默飞制药及生物技术温度控制解决方案
-
- 直播预告 | G蛋白偶联受体 (GPCR) 的结构解析与药物发现
- 7月17日(周三)17:00-21:00,我们直播间不见不散!
-
- 纸板表面平滑度测试仪
- 平滑度是评价纸张表面凸凹程度特性的指标。世界上测定平滑度有别克、本特森、格莱等多种方法,是指空气从纸与玻璃面之间通过的时间,以秒表示之。
-
- 郑亮团队发现: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新型诊断和代谢机制
- 遗传性平滑肌瘤和肾细胞癌(HLRCC associated R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肾癌,由延胡索酸酶基因FH的胚系或体系突变、缺失以及甲基化失活导致。
-
- LIGO/Virgo探测器发现短时标伽玛射线暴中存在千新星候选体
- 千新星是一类发生于双致密天体(如双中子星,中子星与黑洞)并合过程中的暂现天文事件。
-
- 假如IVD人也参加高考......(天隆科技有奖答题)
- 试卷有标准答案,但人生没有。祝每位考生高考加油,金榜题名。
-
- 《细胞》揭秘嗅觉神经元的连接结构
- 一项发表于《细胞》杂志的研究在这一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来自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联合研究团队创建了大脑嗅觉神经环路的全新图谱,并且揭示了嗅觉神经元的连接结构。
-
- 捕捉神经递质受体和离子通道
- 在高分辨率下对受体和离子通道在神经元突触前后区的定位和共定位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时,这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