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吗?交通标志逆反射技术让行车变得更安全

如果说交通标志是道路的语言,那么交通标志的逆反射技术就是这种语言的发声装置,让交通标志所携带的信息更清晰、直观地传达给道路使用者。
自1937年问世以来,交通标志的逆反射技术到现在已经演进了80年,为交通行业特别是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逆反射技术“三级跳”
1、工程级
Z初的反光材料被称为“工程级”,这种反光材料将具有特殊金属镀层的玻璃微珠形成的反射单元与高分子材料相结合,使得射进来的光能够按原方向反射回去。
2、高强级
上个世纪70年代,道路交通技术的综合发展对驾驶员的安全视距,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时,逆反射技术也完成了它的DY次“跳跃”——“高强级”反光材料问世,这种材料同样使用玻璃微珠作为主要反光单元的反光膜,但它通过更加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结构,足足实现了近4倍于“工程级”反光材料的亮度值,这相当于一下将当时的交通标志的视认距离,提高了2到4倍。
3、钻石级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逆反射技术完成了它的“第二跳”——“钻石级”反光材料被研制出来。“钻石级”反光材料的逆反射技术可谓是革命性的,它一改传统的玻璃微珠反射原理,转而依靠微棱镜技术,全面提升了反射效率,并经过不断的演进,从只注重远距离发现功能的DY代钻石级材料(发现距离高达约1000米),到更加关注近距离视认亮度的第二代钻石级反光材料(大观察角和入射角反射值高)。
4、第三代“钻石级”
2005年,逆反光技术精彩地完成了它的“第三跳”——第三代“钻石级”反光材料,其全棱镜技术既实现了远距离发现功能、又注重了近距离视认亮度,很好地应对了近10年出现的对交通安全设施保护能力的新要求。
低成本提升交通安全
交通标志除能指路之外,其Z重要的作用就是安全提示。而逆反光技术决定提示效果的强弱。
据相关研究显示,交通标志技术是成本ZD,但效果Z明显的一种手段。1996年,美国政府交通部在国会的交通国情报告中,总结了过去20年里20项交通安全改进措施的投资回报比率,其中交通标志的投资回报比率,是1∶22.4,也就是说每投资1美元在交通标志上,可以减少22.4美元的交通事故损失。
北京八达岭高速“潭峪沟”隧道以前是有名的事故多发地,事故原因大部分是超速,为此,科研人员在2007年4月开始为其进行减速设计,在隧道附近安装了带有荧光黄绿“钻石级”提示标志的车速反馈仪,之后的1个月里,超速车辆比率减少了12%,严重超速现象从安装DY天的24%减到了一个月后的“零”。
在广州中山一桥的一个弯道型事故黑点,启用了全天候雨夜标线进行渠化后,连续6个月,还没有出现恶通事故。
我国逆反射技术应用
ZG的逆反射技术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和交通安全重视度不断提高,在应用上发展很快。
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率先使用了“工程级”反光材料,虽然还是20世纪40年代的技术,但它的出现,改变了ZG交通标志不反光的历史。
1991年,深大高速公路使用了“高强级”反光材料。
2002年,西安绕城和咸阳机场高速,使用了大角度“钻石级”产品。
2005年,在京石高速和北京五环路的交通标志改造中,全面启用了“级”反光材料,这是一种在2004年才问世的用来取代“高强级”的新型交通标志材料,这时,ZG应用交通标志逆反射技术的水平,已经和世界保持了基本上的同步。
今天,在深圳、广州等很多城市,都已经大面积使用第三代钻石级产品,无论从城市形象还是从安全角度看,这里的交通设施建设意识,已经几乎和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解决方案】让“安全”变得更简单!(内附资料)
- 导语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成为制造业的主流。然而,如何保障自动化的安全性也成为了制造业的难点之一
-
- 每天亲密接触的电子天平你了解吗?四大性能指标让你更了解你的partner!
- 电子天平室根据电磁力平衡原理制造,直接称量,具有使用性能长,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基础实验室。
-
- 让实验变得更简单、高效!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上线
- 可用于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类型的样品的红外光谱测试
-
- 类器官达人 | 让卵巢癌类器官培养变得更简单
- 类器官达人 | 让卵巢癌类器官培养变得更简单
-
- 澜起科技:让数据传输更高效 让数据运算更安全
- 立足于在芯片设计领域深耕十几年所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澜起将持续致力于为服务器、数据中心市场和客户提供更全面、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 卓立·新品 | 让实验变得更简单、高效!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上线
- 可用于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类型的样品的红外光谱测试
-
- 福建纤检中心4个自立科研项目通过验收 仪器让检测变得更快捷
- 专业纤维检验是指专业纤检机构根据其职能和任务,为了实现对纤维质量的监督管理,为社会提供客观公正的数据服务,对纤维质量进行的检验。
-
- 徕卡RTC360让难修的铁路项目(西藏段)变得安全又高效
- 徕卡RTC360让难修的铁路项目(西藏段)变得安全又高效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