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岩土所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高浓度CO2对混凝土碳化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近日,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微米CT(μ-CT)进行分析表征,不同碳化条件高浓度CO2对混凝土化学组成、孔隙结构与力学强度的影响,并阐明碳化诱发混凝土性能变化的内在机理,是保障储层地区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与研究意义。
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所受到的一种化学腐蚀。空气中CO2气体通过硬化混凝土细孔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碱性物质(Ca(OH)2)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盐(CaCO3)和水,使混凝土碱性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又称作中性化。
影响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影响较大的是水泥品种,因不同的水泥中所含硅酸钙和铝酸钙盐基性高低不同;其次,影响混凝土碳化主要还与周围介质中CO2的浓度高低及湿度大小有关,在干燥和饱和水条件下,碳化反应几乎终止,所以这是除水泥品种影响因素以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再次,在渗透水经过的混凝土时,石灰的溶出速度还将决定于水中是否存在影响Ca(OH)2溶解度的物质,如水中含有Na2SO4及少量Mg2+时,石灰的溶解度就会增加,如水中含有Ca(HCO3)2的Mg(HCO3)2对抵抗溶出侵蚀则十分有利。因为它们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种碳化保护层;另外,混凝土的渗透系数、透水量、混凝土的过度振捣、混凝土附近水的更新速度、水流速度、结构尺寸、水压力及养护方法与混凝土的碳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X射线具有波动特性, 是波长为几十到几百皮米的电磁波,并具有衍射的能力。这一实验成为X射线衍射学的第一个里程碑。当一束单色X射线入射到晶体时,由于晶体是由原子规则排列成的晶胞组成,这些规则排列的原子间距离与入射X射线波长有X射线衍射分析相同数量级,故由不同原子散射的X射线相互干涉,在某些特殊方向上产生强X射线衍射,衍射线在空间分布的方位和强度,与晶体结构密切相关,每种晶体所产生的衍射花样都反映出该晶体内部的原子分配规律。这就是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
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约为20~0.06埃)的电磁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并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照相乳胶感光、气体电离。在用高能电子束轰击金属“靶”材产生X射线,它具有与靶中元素相对应的特定波长,称为特征(或标识)X射线。考虑到X射线的波长和晶体内部原子面间的距离相近。
当一束单色X射线入射到晶体时,由于晶体是由原子规则排列成的晶胞组成,这些规则排列的原子间距离与入射X射线波长有相同数量级,故由不同原子散射的X射线相互干涉,在某些特殊方向上产生强X射线衍射,衍射线在空间分布的方位和强度,与晶体结构密切相关。这就是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介于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之间的一种观察手段。其利用聚焦的很窄的高能电子束来扫描样品,通过光束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来激发各种物理信息,对这些信息收集、放大、再成像以达到对物质微观形貌表征的目的。新式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达到1nm;放大倍数可以达到30万倍及以上连续可调;并且景深大,视野大,成像立体效果好。此外,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其他分析仪器相结合,可以做到观察微观形貌的同时进行物质微区成分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岩土、石墨、陶瓷及纳米材料等的研究上有广泛应用。因此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大作用。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武汉岩土所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高浓度CO2对混凝土碳化
- 碳化诱发混凝土性能变化的内在机理,是保障储层地区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与研究意义。
-
- “计量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标准装置”等8项科研成果获奖
- 近日,市场监管科技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八项科研成果获奖。
-
- 预算560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采购扫描电子显微镜
-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扫描电子显微镜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www.oitccas.com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4年10月24日 09点30分开标。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主动隔振
- 应用方向: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地质、纳米科学
-
- 蔡司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问题
- MgO就用MgO标样,有很多国级标样供选择)来做校正。比较重的元素诸如很多金属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可以认为是定量的。
-
- 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杨春和院士团队与西南科技大学等《Energy》:天然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的3D打印与流体输运特性研究
- 该研究中所采用的天然岩心样本为海相致密砂岩。通过从原始岩心中钻取直径约为5mm的小岩心柱塞样本,利用蔡司Xradia MICROXCT-400三维成像系统进行微CT扫描成像,获取天然岩心孔隙结构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