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像传感器到微型光谱仪的进阶之路,滨松有话说
如果把一台微型光谱仪解构来看:微型光谱仪 = 光学设计 + 图像传感器 + 电路设计,可以说图像传感器的性能对于微型光谱仪的性能和产品定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今天咱们就先从CCD、CMOS、InGaAs图像传感器入手,与大家一同分析一下内置在光谱仪中的图像传感器应该有着什么的“神通”,而这样的“神通”又为我们带来了何种不同性能的光谱仪。
“短波近红外”—图像传感器
首先来看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也就是Si材料可以响应的180~1050 nm这一段。在这一段,滨松的图像传感器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CMOS、背照式CCD、前照式CCD。
以短波近红外为例,以下是特别适合短波近红外段的三款图像传感器:
我们以该表为基础分别来解析一下每一种传感器的优劣之处。
背照式CCD图像传感器
背照式CCD 是基础性能最 好的传感器类型,量子效率最 高,800 nm的QE达到了86%。同时,每一列的有效感光面积也最 大(14 um x 896 um)。单列面积越大探测器的,制作成光谱仪后,其灵敏度也就越高。不过,成本也会上升。
背照式CCD主要用在中高端的微型光谱仪中,一般都有制冷的型号,来应对需要低暗噪声,长曝光时间的场景,可以检测一些微弱信号,比如弱拉曼光、弱荧光。举例来说,如果您需要检测785激光散射出来的微弱拉曼光,那么800~1000 nm段量子效率很高的S16010-1106的制冷版本 S16011-1106,就是一个推荐的选择。
图1 S16011-1106
CMOS图像传感器
CMOS图像传感器是性价比较高的传感器类型。这类光谱探测器一般总感光面积不是最 大的,但在多数情况下是够用的。滨松最 经典的CMOS传感器产品是S11639-01,它优异的高性价比使得它成为了市面上200~1000 nm段常规微型光谱仪的最 常见选择之一。
图2 S11639-01
前文对比中出现的S16514-2048-11正是基于S11639-01新推出的红外响应增强型,更适合手持式785拉曼光谱仪或者是高性价比的SW-NIR微型光谱仪。不同于最 大化量子效率的背照式FFT-CCD,CMOS虽然同样以PN结为基础感光单元,但它集成了更多电路功能到探测器芯片上,可以实现电子快门等一些额外的功能。
图3 S16514-2048-11
前照式CCD图像传感器
前照式CCD虽然没有背照式CCD那么高的量子效率,但它们往往可以通过成熟的工艺设计实现更多的特殊功能。比如前文提前S15729-01,它在具备良好的近红外响应的同时,可以实现超高的帧速率,可以在OCT等特殊应用场景下使用。
图4 S15729-01
总结在短波近红外波段:
背照式CCD图像传感器基础性能最 好;
CMOS图像传感器性价比最 好;
前照式CCD图像传感器可以实现更多功能设计;
“近红外波段”—图像传感器
近红外波段也就是InGaAs材料可以响应的900~2500 nm这一段。InGaAs图像传感器本质上是InGaAs的光电二极管阵列+Si CMOS读出电路,它也分为前照式和背照式两种,这种区分也体现在如何键合一个InGaAs光电二极管阵列和一个CMOS电路芯片。
图5 左:前照式 右:背照式
前照式InGaAs图像传感器
在前照式设计中,CMOS读出电路芯片放置在InGaAs光电二极管阵列旁边,通过金线键合。正面入射无阻挡,整体灵敏度更高。不过实话实说,这样会导致芯片尺寸较大,需要的键合空间也会更大。最直接的问题是512像素的前照式InGaAs图像传感器需要2条总线分别读取奇数像素和偶素像素的信号,否则芯片内的键合空间就不够用了。这样的2条总线的设计,就会导致探测器芯片整体的奇数像素和偶数像素的输出值有不同的基线水平。
背照式InGaAs图像传感器
背照式InGaAs图像传感器是把InGaAs 光电二极管阵列翻过来直接耦合在CMOS读出电路芯片上,可以规避奇偶总线的问题,整体上也可以获得更小的封装尺寸,但入射光从InGaAs图像传感器背面入射(结构与材料上的差异导致目前不能对InGaAs做如同背照式CCD那样的背面减薄处理),信号光需要走过更长的路才能到达真正感光的PN结,探测器的整体灵敏度就会有所损失。
滨松各型各款光谱仪
分析完了图像传感器,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光谱仪。滨松不仅可以为各位提供上述的图像传感器,我们还可以提供各型各款的光谱仪,除了像大家所熟知的超小型微型光谱仪系列(,滨松的常规微型光谱仪也是十分有得聊。
滨松的微型光谱仪也融合了我们对自产的各类图像传感器的理解,也运用了作为探测器供应商的一些小优势。
TF系列微型光谱仪-尺寸紧凑
滨松的TF系列微型光谱仪以紧凑的尺寸设计为卖点。工作在340~830 nm的C13555MA微型光谱仪,整体尺寸只有80x60x12 mm,这是通过把未完整封装的S11639-01,直接从CMOS探测器产线转移到微型光谱仪产线,安装到光谱仪内,这样才能最 大限度地优化尺寸设计。
图6 C13555MA微型光谱仪
TG系列微型光谱仪-灵敏度最 高
滨松TG系列微型光谱仪,采用高性能全息透射光栅为核心分光元件进行透射分光设计,
图7 透射光路展示
图8 左:C9405CC 内置背照式CCD S16010 右:C11482GA 内置前照式InGaAs G9204
不使用图像传感器的光谱仪
滨松也有不使用图像传感器的光谱仪产品,使用傅里叶变换的FTIR引擎,大家可以点击图片下方视频链接完整了解产品介绍。
图9 使用FP腔分光的MEMS-FPI光谱探测模块是另外一种不含图像传感器的光谱仪产品。
图10 MEMS-FPI产品展示
关于图像传感器以及光谱仪相关的产品信息介绍到此结束,如有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工程师会第 一时间为您解答。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直播预告 | 从传统生物医学图像处理到AI图像分析——懒人的进阶之路
- 徕卡Aivia线上直播活动系列之五,将带你了解深度学习在图像分析中的应用。
-
- 从“功能型”到“智能型”:三重驱动仪器行业升级之路
- 在工业 4.0 浪潮席卷全球、医疗领域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以及环保政策持续升级的多重时代背景下,仪器行业正经历从 “功能型” 向 “智慧型” 的跨越式转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仪器消费市场,也注定在这场
-
- 【点播课程】从牙科到微型牙科-优化您的牙科工作流程
- 【点播课程】从牙科到微型牙科-优化您的牙科工作流程
-
- 从结构型到智能型 科学的发展谱写了传感器的“进化论”
- 智能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科技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中。例如,它在机器人领域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
- 《CUT&Tag进阶手册》限量赠送-从试剂原理到实验操作到生信分析全程进阶!
- CUT&Tag实验作为ChIP-seq的替代技术,因其背景低、耗时短、结果好、兼容性强被科研人口口相传。虽然CUT&Tag实验整体看起来不太复杂,但是整个实验设计以及试剂组成都比较精妙。小翌希望大家在熟练操作CUT&Tag实验的同时,还能掌握整个实验原理包括试剂原理。
-
- 基于二维材料的可穿戴生物设备—从柔性传感器到智能集成系统
- ?北航李景、北理工刘建丽等人总结了二维材料在可穿戴生物设备中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二维材料在可穿戴生物设备制造中的优势、传感机制及潜在应用。探讨了基于二维材料的生物传感器件,并按照其与人体物理、生理及生化信号的交互机制进行分类。
-
- 直播预告|从大规模纯化到标准化检测:外泌体载体的成药之路
- 揭示细胞外囊泡异质性从而挖掘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潜能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纳米流式细胞术是一种能够提供包括表面特异性、粒径、浓度等浓度等多维度单颗粒信息的技术。
-
- 直播预告|从大规模纯化到标准化检测:外泌体载体的成药之路
- 9月25日 14:00精彩开讲,敬请期待
-
- 遇见实验室|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蹚出核酸生物农药的创新突破之路
- 本期「遇见实验室」我们一起走进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核酸生物农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