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peMetriX 3D智能化解决岩体结构面测量统计问题
岩体是地质体的一部分,是非均质的、各向异性的不连续体。岩体中力学强度较低的部位或岩性相对软弱的夹层,构成岩体的不连续面,称为结构面。结构面实际上是地质发展历史中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模、一定形态和一定特征的地质界面。结构面的几何特征直接控制岩体中岩块的大小,同时控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边界条件,即控制滑体的形状、规模及其趋势。
对岩体结构面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必须有岩体结构面要素的现场实测资料。对岩体结构面要素的测量是进行岩体结构面分布状况研究的第 一步,要素测量的准确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研究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结构面的测量要素
岩体结构面根据其发育程度和规模划分为五级,在此基础上对结构体作了相应的划分。对不同规模的工程地质问题,要抓住相应级别的结构体及相应级别的结构面进行评价。目前工程地质领域所涉及的岩体结构,其定义的“ 整体结构” 的结构面间距只大于1m,其它的几种结构体的结构面间距都小于1m,具有这种间距的结构面既不可能只是区域性大断裂,也不可能只是中、小断层,而主要应当是岩体中大量存在的随机分布的裂隙。
对于矿山、水利等工程中的坚硬岩石而言,由于岩石的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在荷载作用下结构体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因而结构面成为控制岩体力学性能的主导因素,因而要特别重视对结构面的研究。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实验室和野外试验标准化专门委员会于1978年推荐了岩体不连续面定量描述的方法,其中规定了对结构面十个方面特征的测定或描述方法,包括方位、间距、延续性、粗糙度、侧壁抗压强度、张开度、被充填情况、渗流、组数和块体大小。
由于岩体中结构面方向不同,形态、特征各异,规模间距也存在差异,特别是它们相互交切形成的复杂的结构面网络系统,使岩体具有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结构面网络成为岩体定量描述的重 点和难点。因此,根据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的需要,结构面的测量要素主要为:起止点、走向、倾向、迹长等,其它特征可由这几个要素间接反映或在现场进行定性描述。
常用的结构面测量方法
目前,岩体结构面的测量方法可分为两类:测线统计法和统计窗法。
● 测线统计法
这是目前测量和取得岩体结构面数据最方便、最实用的方法,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推荐。测量方法是在岩体出露处拉一条直线,然后测量与直线相交的结构面的几何参数,并描述各不连续面的交点位置、产状、可见迹长、张开度、充填情况、水流情况等。结构面间距经换算才能得到。
● 统计窗法
在岩体出露面上布置一个长为a、宽为b的矩形范围即统计窗口,统计与该窗口呈包容、相切、相交关系的所有结构面,记录每条结构面的产状、迹长和其它特征,以及结构面与统计窗的关系类型。用此法可获得比测线统计法更多、更详细的结构面描述资料。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多项工程进行了岩体结构面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这两种测量方法还存在不足。
运用测线统计法时,如果测线方向不同,则测量的结果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测线统计法只测量和记录了与测线相交的结构面的参数,可能漏掉测线两侧离测线较远处的结构面。统计窗法虽然测量和统计了窗口范围内所有的结构面的参数,但其窗口宽度一般比测线法的测线长度小,存在着窗口布置是否有代表性的问题。
测线统计法和统计窗法记录和统计的都只是结构面的产状、迹长、组数等要素,各结构面迹线与测量基点的相对位置都没有记录,以往常用的结构面模拟方法中也不要求使用这些数据,只需结构面的平均迹长、平均倾向、分布形式等参数。用这两种结构面测量方法只能获得岩体结构面纯粹统计意义上的结果,不可能真正反映结构面的赋存特征,而仅仅是对结构面的一种近似抽象。
要真正地对结构面进行分析并得出更可信的分析结论,在结构面网络模拟时,就应该尽可能模拟出结构面的自然赋存状况,因此,在对岩体结构面现场测量时,就应测量和记录除以往的方法所需的数据外,还应重 点测量和记录各结构面的相对位置,即各结构面迹线的起点和终点相对于测量基点的相对坐标。
ShapeMetrix 3D系统是一款专业的岩体结构面测量统计系统。可以通过手持相机或者无人机拍摄照片,将照片输入到软件中生成岩体三维地质模型。然后可以在软件中,对三维模型进行地质测量,包括产状测量、坐标测量、面积测量、长度测量等。软件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产状相近的结构面划分为一组,自动统计迹长、间距等参数。还可以快速生成赤平投影图,并输出报告。
ShapeMetriX 3D采用一台标定的照相机,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对指定的区域进行成像,然后输入计算机中合成三维模型。ShapeMetriX 3D工作过程如下:
01
利用相机从两个方向对岩体拍摄两张照片,输入到软件内。
02
将两幅照片中心重合,划定顶线和底线边界。
03
即可生自动成岩体三维模型。
04
如果模型较大,可以通过多个小模型进行拼接合成。
05
将生成的模型,载入到分析模块中。可以测量任一点的坐标,也可以确定任意结构面或迹线的倾向、倾角、走向、长度、面积、体积、高差等参数。
06
可以指定某一个面作为参考面,对参考面以上或以下部分进行测量、统计、分析。
07
可以自动生成等高线图并输出。
08
可以对这个三维模型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和节理图分析,并输出图形和数据。
09
还可以对体积进行计算。
可以以多种格式输出模型,如VRML、DXF、OBJ、TXT、EXCEL等。
10
可以以多种模式查看模型。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ShapeMetriX 3D智能化解决岩体结构面测量统计问题
- 岩体是地质体的一部分,是非均质的、各向异性的不连续体。
-
- 岩体的弹性模量及其测量方法
- 动测法是通过研究地震波或声波在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并建立运动参数与岩体模量的关系,这种方法具有测量迅速、耗资较少,便于大范围、大规模测量等优点
-
-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是解决当前储能行业发展问题的钥匙
-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碳峰碳中和,加快新型电力体系建设。 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在辅助电网调峰调频、辅助调峰填谷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储能产业发展面临成本高、安全风险高、利用率低等问题。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
-
- mcu自动化测量单元之岩体与混凝土交接面埋设
- 这一期,重点所讲内容主题是mcu自动化测量单元之岩体与混凝土交接面埋设,以下是相关内容:
-
- 【HK-1309pHE计算型pH在线监测仪】从本源解决传统装置更换树脂测量断层问题
- HK-1309pHE 计算型pH在线监测仪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
-
- mRNA转染技术——解决DNA难转问题
- mRNA的转染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80年代,运用不同的化学试剂进行mRNA的细胞转染。外源基因的细胞转染,mRNA比DNA具有更快速、安全的优势,随着研发与技术的发展,mRNA技术会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 国产便携硫化氢检测仪问世:开启气体安全监测新时代
- Hn 【科研利器】LK2010电化学工作站助力高性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发!
- 展会邀请|2025药品研发与质量控制大会(济南)
- 促销活动|关税战升级,鲲霆液相产品夏日大促助您实验无忧
- 精彩回顾 | 第66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CIPM
- 2025国内一次性无菌采样拭子生产厂家哪家好?如何选择?推荐深圳美迪科生物
- 《河南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布局建设方案》的解读
- 云端盛会 | ZwickRoell诚邀您参加5月5日起的9场精彩纷呈的网络研讨会(每日2场)
- 奔赴山海,同心启航 | 亿天净化销售团队户外骑行团建精彩回顾
- 【爱心贴士】劳动节假期结束了,这几件小事帮您迅速恢复状态
作者榜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