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牵头印发应急装备发展行动计划 相关仪器市场前景广阔
近日,应急装备领域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为行业仪器设备升级换代带来新机遇。 随着灾害频发、突发事件不断发展,应急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 该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应急装备整体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行业仪器设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工业仪器设备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升级换代,装备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多功能化,为应急救援和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联合下发通知,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领域发展行动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应急装备(2023-2025年)》明确了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任务。 。 提出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实现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造集群的目标。
灾害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大力发展安全应急装备是灾害事故防控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高风险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必须发展先进适用的安全应急装备。 目前,我国安全应急装备发展迅速,但仍存在部分关键装备技术薄弱、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政策引导有待加强。
《行动计划》重点关注地震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冰雪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城市特殊场景火灾、危化品安全事故、矿山(隧道)安全事故、应急生命等10个重点救助、家庭领域,部署10项重点任务,从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推广应用、繁荣产业生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推广目录、发布推荐目录三个方面提出研发研究开展家庭应急产品标准企业试点示范,强化宣传推广、完善产业链、加强企业培训、推动集群发展、完善标准体系等十大任务。
关键研发装备通过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或重点研发计划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和工程研究; 通过名单公布,发布装备攻关指南,组织研发单位和使用单位联合攻关。 其中包括空天地一体化灾害监测及多网融合通信设备、中小流域综合遥感报警智能技术设备、水下灾害探测设备、井下通信与生命探测设备等监测检测设备。
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将围绕重点场景,遴选出一批先进、可靠、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装备。 重点推广应用设备包括位移监测预警设备、多功能水下探测设备、温度烟雾传感设备、便携式多气体探测器等。
除了装备研发和推广外,《行动计划》还将培育安全应急装备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加快发展能力。 培育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始单位),开展安全应急装备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此外,为全面完成《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行动计划》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产融合作、加快人才培养等五项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和企业服务。 将安全应急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新材料保险赔偿范围。 相关企业也将获得融资支持。
综上所述,应急装备的升级换代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其中行业仪器设备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应用仪器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多和复杂化,对高效、准确、可靠的应急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 行业仪器设备的升级将使其更加适应应急救援、灾害防治等领域的需求,提高应急装备的整体性能和响应能力。 这将为相关应用仪器市场带来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同时,行业仪器设备的升级也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我国应急装备领域快速发展。 可以预见,行业仪器设备在应急装备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将不断增强,相关应用仪器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工信部牵头印发应急装备发展行动计划 相关仪器市场前景广阔
- 随着灾害频发、突发事件不断发展,应急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 该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应急装备整体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行业仪器设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 工信部等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 发展模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加快形成创 新驱动、示范带动、平台保障、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为经济 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
- 工信部印发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推荐工作 对相关仪器有哪些作用?
-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5年4月22日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工业领域2025版)推荐工作的通知》,本次推荐工作重点围绕安全应急监测预警装备、智能化装备、工业消防系统与装备
-
- 工信部印发《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 工信部印发工业领域2024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 相关仪器如何应对新挑战?
-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的更新也是应对新挑战的关键措施之一。工信部发布的《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鼓励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宣传推广,推动安全应急装备的更新配备。
-
- 工信部印发《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 推动先进安全应急装备科研成果工程化应用,提升全社会本质安全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
- 工信部印发《“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 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能向单个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千兆接入能力,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二者互补互促,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
-
- 工信部印发《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 促进行业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夯实建材工业信息化支撑基础,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引领建材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
- 工信部印发印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技术24版指南 升级纺织行业绿色发展相关仪器怎么做?
- 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也是《指南》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如生物基纤维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无聚乙烯醇(PVA)上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
- 工信部印发工业信息化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方案 数据安全对仪器发展有何种冲击?
- 从经济层面来看,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将降低因数据泄露或篡改等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信任度,从而促进仪器仪表行业的健康发展。
-
- 工信部出台未来三年5G发展政策 相关制造仪器如何抓住机遇
- 随着工信部出台未来三年5G发展政策,给相关制造仪器仪表行业带来了巨大机遇。 5G技术的推广将带来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强的网络能力,这将为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提升。
-
- 工信部联合印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 相关仪器如何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
-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也是推动仪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工信部等三部门将加强《指南》的宣贯培训,提供政策引导、标准规范、资金支持等服务保障,推动《指南》落地见效。
-
- 工信部联合印发首台(套)装备平台投标指导工作 重型装备面临哪些影响
- 近日,工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投标指导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投标指导工作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
-
- 应急管理部印发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指南 应急设施装备如何适应新时代
- 为指导和规范各地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城乡应急避难场所科学合理规划和高标准建设,推动全国多层次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建设。 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近日联合印发《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
- 工信息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为统筹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构建以新型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能算力生态体系,发挥对数字经济的赋能和驱动作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
- 工信部发布2025钢铁行业规范条件 全力推进创新转型相关仪器如何发展
- 信部发布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将从多维度推动相关仪器设备的技术升级和市场应用。这些仪器的发展不仅有助于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 工信部印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进服务型制造业创新发展 仪器行业如何积极跟进?
- 仪器行业应当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中去。通过加入标准委员会或工作组,企业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行业的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还可以为标准的制定提供自身的意见和建议。
-
- 工信部预计2027年建设一万个5G工厂 打造5G工业互联相关仪器如何发展
- 5G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其高速度、低延迟和大连接的特性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5G工厂的建设中,相关仪器仪表将面临更高的技术要求,包括实时数据采集、高速传输和低时延响应等。
-
- 工信部发布一批变更撤销相关行业规范企业名单 仪器发展如何看待规范撤销
- 工信部对规范企业名单的变更和撤销,不仅是对现有企业的动态管理,更是对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仪器发展等相关行业应积极适应这些变化。
-
- 工信部印发——《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
- 推进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以提 高质量和效益、推动质量变革为目标,按照“围绕一条主线、 加快三大转变、把握四项原则”进行布局。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