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诊所 分散性和区域性制约规模化发展
互联网进诊所分散性和区域性制约规模化发展
延续2015年的趋势,互联网YL公司开始转向线下铺设诊所。在轻诊所模式证明失败之后,2016年,重资产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重资产的转向表明市场正日益认识到YL的本质,也逐步理解了市场需求和复杂的支付体系与服务之间的关系。但互联网公司向线下发展就能救活自己吗,诊所能否成为新的入口,大规模进入诊所是否能产生规模效应?
对于互联网YL公司来说,进入诊所来救活自己是毋庸置疑的。当前无论公司大小,个个都在规划自建或收购民营诊所。互联网公司的目标主要有二,**,在资本市场趋冷的现实下,互联网YL的概念已经难以获得投资,互联网公司开始寻求开发新型诊所模式,给市场继续讲故事,以期获得新资金的支持。第二,通过进入线下以获取一部分营收,缓解线上纯粹烧钱的窘境。线下诊所毕竟是熟人医患服务,也容易建立与用户的长期互动,有助于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互联网公司进入线下并不仅仅是为了纾缓当前的困境,而是需要寻找能支撑自身估值的新模式,从而Z终走出给市场讲故事的烧钱阶段,获得自身的规模性增长。但是,受制于ZGYL体系的复杂性和市场需求的错位,诊所的发展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政府医保占据支付的主导地位的现状下,如果单纯以诊所来作为发展的主线,未来面临的挑战仍很大。
以香港市场为例,虽然公立体系的YL花费和私立体系各占大致一半,但服务的核心不一样。公立YL体系靠政府补助,收费非常低。公立体系内的YL支出69%用在医院。而私立体系内的YL支出50%用在基础YL机构上,以全科YL和一部分专科YL为主。根据香港食物及卫生局的本地YL卫生开支数据,2013年香港私立诊所的基础YL费用总共为295亿港元,而从领xian的连锁诊所的收入来看,位于前几位的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只有个位数,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市场。
诊所市场分散这一特性不仅体现在香港这样单个地区市场,在美国这样的巨大市场也是这样。从美国主流的连锁YL服务上市公司来看,能够做大规模并上市的有两种,一种是医院连锁,如HCA,另一种则是依托药房的业务,如CVS旗下的快速诊所,可以依托药房的布局快速增加点。而对于全科和专科诊所业务来说,市场仍然是分散的,由医院的卫星站、单体医生诊所和一部分区域性YL机构来提供,单个市场份额都非常小。
这背后的原因有几点。首先,全科和专科YL诊所的单体收入远低于医院,而YL服务的共性都是毛利较低,全科的毛利更低。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诊所很难做大规模。医院则可以通过做大收入,合并等方式增加规模,这样即使利润较低也可以达到上市的规模。
第二,CVS等零售药店内开设的快速诊所的服务者是护士和医生助理,而不是医生。这类快速诊所看病的项目有限,而且比较标准化。但全科,尤其是专科的服务是不标准的,医生个人的素质、经验和服务能力决定了诊所的质量,因此很难通过合并和标准化去做大规模。
第三,全科和专科诊所服务的是本地居民,甚至是本区居民,每个的辐射能力有限。如果要快速布点,不一定每个都能获得一样的客流,而且诊所的服务质量上下会有差异,因此不适合复制型发展。如果要做大单点的规模,就不得不依靠更全的服务,而这样一来会增加成本,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因此,私立诊所市场总体来看仍会以单体医生执业的小诊所为主,大型连锁品牌的市场份额很难做到太高,而且行业本身的利润空间会比较低,盲目复制可能会增加亏损,因此总体来看,私立诊所仍然是一个比较小的区域性业务。
从ZG的情况来看同样如此,ZG的超过18万家诊所中,大部分是单个医生为核心的小诊所,不具备资本操作的条件。而在规模稍大的门诊部中,大部分也是单体门诊部,只有近年来口腔和中医的一部分做成了连锁,以基础YL服务为主的全科和专科还没有发展起来,未来要做成连锁也同样会面临挑战。
有一点在香港和ZG是共通的,即商保比较弱小。香港的私立体系YL开支中,近70%是由个人支付的,个人商业保险(仅住院)支付了14%,企业购买的团体YL保险也支付了14%。这个比例并不高,通常只有大公司为员工购买这样的福利,中小型企业都没有提供团体福利。而香港的个险仅覆盖住院,不包含门诊,因此私立的基础YL主要靠自费为主,定价在个人用户的承受范围内,靠跑量取胜。
不过,即便忽略商保弱小的问题,要做到像香港这样的领xian连锁诊所公司占个位数市场份额且能够上市的规模,在内地的操作难度也明显高于香港。一方面内地的全科医生严重缺乏,而且没有全科首诊的制度,无法分流病人到全科诊所去,更不用说从全科转诊到专科获取更高毛利的做法了。二来公立医院从小病到大病统包,不存在香港这样公立体系看普通科非常难甚至看不到,而不得不转向私立诊所的考虑。三是目前内地出现有一定品牌质量的连锁诊所的定价偏重高端,不适合跑量。
因此,无论从YL服务行业的共性还是本身市场的特性来看,诊所未来仍会是一个分散的区域性服务行业,利润空间比较低,规模化将面临一定的挑战。更有可能的是成为医院的卫星,或者某一地区的连锁服务提供者,地域性特征和门店差异性会很明显。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 氢能规模化储运亟待推动,液氢迎发展拐点
- “近年来,氢能技术发展迅速,产业链不断完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氢能市场应用和城市示范取得了可喜成果。” 9月13日,在第五届中国氢能发展峰会暨2023中国氢能百人会年度论坛上,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副会长苏春安指出,同时,整体我国氢能发展速度仍然缓慢。 主要原因是氢能的运行成本非常高,且储存和运输的困
-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20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
- 经企业自主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确定了135个2020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现予以公布。
-
- 蛋白质结晶过程分散性的评价
- NANOTRAC WAVE II采用先进的“Y”型光纤探针光路设计,配置膜电极产生微电场,操作简单,测量迅速,无需精确定位,由于电泳和电滲等效应导致的静止层
-
- 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的通知
- 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地市县域落地普及,促进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专题活动。
-
- 总书记强调针对瓶颈制约工业领域加大研发力度 仪器行业如何迎接发展黄金期?
- 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国际合作对于仪器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市场合作,仪器行业不仅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拓展国际市场。
-
- 导电聚合物(CleviosTM PEDOT/TSS)的分散性评价
- 对于新型导电聚合物的开发,在评价新型聚合物的分散性时必须检测其粒径分布。粒径分布测量系统NANOTRAC WAVE II采用基于频率分析的动态光散射技术
-
- 工信部支持互联网汽车高质量发展 仪器行业如何助力汽车发展?
- 2024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周暨第十一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在京开幕。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信息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关键载体。
-
- 针对科研仪器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 关注视频号,获取更多客户现场案例及视频操作指导
-
-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发布 推动产业链快速发展
- 2020年7月10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办公室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
- 官方解读:市监总局进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技术机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推动计量技术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印发《指导意见》。
-
- 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 公示截止日期2020年9月10日。
-
- 工信部办公厅发布《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