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的 “冰箱“制药机来啦!
前言
几个世纪以来医药行业的发展从未停歇,并不断推动着药物研发技术的发展与革新。现代新药开发需要更加灵活,快速的药品生产模式。由于临床开发在加速:定制化的“小”药开发越来越多;对药品的“价廉物美”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制药法规的不断完善对药品供应可靠性要求越来越严。
相信大家对我们公众号之前报道过的麻省理工ZS连续流专家Klavs F. Jensen教授团队设计的冰箱大小的制药机记忆犹新吧。
01 升级版“冰箱”制药机
经过改良,这套“冰箱“制药机目前已升级为第四代产品。小编将为您介绍这一代表制药合成研发先进设备的研究应用成果。
“冰箱”共由三部分组成:
合成模块:包含微通道连续合成反应器和液-液分离设备,用于得到粗产品API
纯化模块:用于间歇或者连续纯化和分离得到纯的固体药剂或液体制剂
药品模块:加料、混合、配药和药品的直接压缩,做成口服固体制剂
连续化、模块化的组合使整个系统创造高收率,使生产更便捷、安全且降低成本。
图1:第四代”冰箱”制药机
02 升级版“冰箱”制药机的大显身手
作者使用了5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演示这套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每种药物的产品形态、剂量、测定规格和所需的产量见下表。每一种药物的产量目标的定义是在稳定状态下每天生产1000剂,目的是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要求的生产目标。
● 利多卡因
● 地xi泮
● 苯海拉明
● 环丙沙星
● 阿托品
作者仅用三周时间完成了5种示范药物合成,其中有4种达到了至少1000剂/天的产量(环丙沙星产量低一是因为需求量本就少,二是因为工艺合成难度确实较大)。而且,ZX一代的设备较之前的设备产量有了显著提升。
实验总结
在“冰箱”制药机中,五个API的连续生产流程在短短三周内就完成从设计到执行。这充分展示了这种分步式制造系统的商业适用性,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在一个单元内生产数以千计剂量的各种API;
ZX一代的“冰箱”制药机在开发期间运行了数百小时,证明了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大幅提高;
这种按需生产的方式有助于减少供应链中断、盗窃、过期和与此方法相关的控制问题的风险;
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在健康危机、自然灾害和战场医学场景中快速提供所需的API和药品。
还有什么正在发生
“冰箱”制药机的应用已经充分说明了制药的未来连续化、自动化的趋势。
同样合成开发的研究技术也正在日新月异地进步着!近期利物浦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款完全自动的移动机器人以协助他们进行化学研究,还登上了Nature的封面。
Nature杂志封面图
这个机器人助手被用来帮助他们进行光催化剂的开发,一种可以让水在光的作用下产生氢的材料。
机器人会称量固体催化剂,分配液体,用光照射样本。机器人能测量产物氢,还能基于实验中分解出的氢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它可以天工作21.5小时,8天就做了688个实验。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龙”重登场:Biacore升级版开工大礼包它来啦
- 欢迎文中扫码下载相关资料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