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融合与碰撞 首都召开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2019年5月22日-25日,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导航,遇见十年”,系统展现十年成就,紧紧抓住当前机遇,全面探讨发展前景。“依北斗而生,伴北斗成长”,十年发展,年会走遍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西安、长沙、哈尔滨等多个城市,带动了卫星导航技术融合发展,促进了地方北斗产业快速发展。
本届年会设置高峰论坛、学术交流、成就博览、高端论坛等四大板块,旨在鼓励与吸引更多单位和专家学者参与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动卫星导航技术创新、应用推广与产业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赢,促进卫星导航事业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来自国内外30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
本届年会邀请学术界、工业界、产业界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会,围绕关键技术突破、创新融合应用、产业整体发展等开展研讨交流,通过与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助力信息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领域发展。年会安排卫星导航行业应用、导航与位置服务、导航信号与信号处理、卫星轨道与系统误差处理、空间基准与精密定位、时间基准与精密授时、卫星导航增强技术、测试评估技术、用户终端技术、PNT体系与多源融合导航、抗干扰与反欺骗技术等11个专业技术分会,深入讨论与交流。年会期间,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代表,将发布各自卫星导航系统进展和发展计划。年会期间,还将举办应用产业化论坛,政策法规、标准及知识产权论坛,联合美国卫星导航协会(ION)举办论坛,联合TD产业联盟举办卫星导航与移动通信协同发展论坛,联合部分产业园区举办北斗产业园区发展论坛,专设北斗+智能网联汽车、北斗+数字农业、北斗+高分融合、北斗+智慧冬奥等具有特色的论坛。
年会将展示第十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2018年度北斗领航梦想活动的成果,并为个人颁奖;同期举办中国卫星导航成就博览会,集中展示北斗系统建设成就,全方位展示北斗应用芯片、模块、终端等成果,以及卫星导航与其他技术融合发展催生的新应用、新案例、新模式。
本届年会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外交部条约法律司、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科研生产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共同支持。
本届年会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学术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北斗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2018年底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以来连续运行稳定。目前,北斗系统进入全球服务时代,应用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成为国家名片。
在北斗系统建设方面,继承北斗特色,对标世界,已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设,提供全球服务,定位精度3.6米。未来还将提供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国际搜索救援、精密定位等新服务,并向全球播发性能更优的导航信号。同时,已连续稳定运行6年的北斗二号系统,性能也稳中有升,已完成4颗备份卫星发射,系统更加稳固,亚太地区定位精度2.6米。此外,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形成全国“一张网”,可提供实时厘米级高精度服务。建成的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具备对北斗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监测评估能力。
在应用产业化方面,形成完整产业链,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标配使用北斗,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正在加速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2018年中国国内导航产业产值已超过3000亿元。目前,国产北斗芯片工艺水平跨入28纳米新时代,面向物联网和消费电子应用,又推出全面应用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的芯片,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国产北斗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累计销量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北斗系统已走出国门,正加速走向世界。成立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中美卫星导航合作工作组,签署中俄卫星导航政府间合作协定,与美、俄分别签署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为加速多系统共赢发展、确保全球用户享受更优服务,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参与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继2012年在北京主办第七届大会之后,2018年在西安又主办第十三届大会,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持续推进北斗国际标准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国际标准制修定工作,在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和国际电工联合会(IEC)等组织相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加快北斗全球应用进程,与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在突尼斯建成北斗/GNSS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稳步推动北斗服务、产品、企业落地阿拉伯国家。
2019年底前,还将发射6至8颗卫星,不断提升系统性能;2020年,建成世界的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035年,建成以北斗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北斗”,北斗将以崭新姿态、更强功能、更优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技术的融合与碰撞 首都召开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 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形成全国“一张网”,可提供实时厘米级高精度服务。建成的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具备对北斗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监测评估能力。
-
- 广西计量院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携手共建“卫星导航产品质检中心”
-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计量检测研究院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及桂林思奇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开展调研。
-
-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在“深度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与实体经济更快融合
- CITE 2022将于8月12-1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盛大开幕,扫描二维码立即注册,免费获取参观门票!
-
- 国家市监局发布《基于导航卫星的陆地定向系统校准规范》
- 本校准规范适用于使用导航卫星的信息建立大地方位角基准,对陆地定向系统的定向误差及定向时间进行校准。
-
- 慧眼卫星X射线望远镜定位精度验证了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可行性
- 对于高轨道航天器,GPS信号变得极其微弱,深空航天器是否可以依靠脉冲星导航定位呢?
-
- 展会回顾 | 大国利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发展历程及应用
- 展会回顾 | 大国利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发展历程及应用
-
- 高精密时间频率标准装置助力卫星导航远程时间频率传递
- 实时驯服到时间频率标准的高精密时间频率源,可远程、近乎实时的获得由参考端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生成的第一时频钟差序列。
-
- 邀请函 | 第十届干粉吸入制剂技术中国研讨会
- 本次会议宗旨主要关注干粉吸入制剂产品最 新 技 术、市场趋势及国内外法规,增加国内外技术交流。
-
- “高精度原子磁强计”将推动我国地磁导航技术和导航产业的发展
- “高精度原子磁强计”未来有望运用于巡航导弹 、水面舰船 、水下探测、深空探测、资源勘探等领域,助力我国地磁导航技术和导航产业的快速发展。
-
- 纳米力学测试系统培训圆满落幕:技术与热情的完美碰撞!
- 2025年4月14日至18日,Bruker纳米表面与量测部门在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成功举办了纳米压痕
-
- 新品抢先看|卓立汉光应邀参加第十届中国半导体设备年会
- 卓立汉光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希望能够与行业的专家学者深入接洽交流,共同助力国家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发展。
-
- 重大国际合作空间科学项目eXTP卫星方案技术协调会议在北京召开
- eXTP是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的英文简称,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和主导的重大国际合作空间科学项目,合作组成员来自2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一百多个研究单位。
-
- 广东省市监管理局发布《卫星导航定位采集回放仪》(征求意见稿)
- 本规程适用于GNSS信号采集回放仪(以下简称采集回放仪)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
- 北斗导航持续渗透智能手机市场 卫星通讯能够仪器行业带来啥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用户对导航功能需求的不断增长,北斗导航系统已成功渗透到智能手机市场。 北斗导航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球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提供精准的定位服务,还具备卫星通信能力。
-
- “可信密码芯片安全技术”与“低成本导航技术”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可信密码芯片的设计与检测技术及应用”项目与“机器人低成本定位导航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在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分别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与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 河南省召开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2020年年会
- 河南省召开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审定会。
-
- 华南激光展 | 激光与微电子制造的碰撞
- 2020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将于11月3-5日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举行。
-
- 云星大讲堂预告 | 大国利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发展历程及应用
- 2024年11月02日下午2:30-5:30,期待您的参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