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仪器“超高灵敏磁场装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2019年6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在北京组织专家对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等6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部门推荐)“基于原子自旋效应的超高灵敏磁场与惯性测量实验研究装置”进行了项目结题验收。验收会由信息科学部张兆田副主任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陆建华院士,计划局、财务局、信息科学部相关负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淑敏书记出席会议。
(1)基于SERF原子自旋效应的磁场测量装置;(2)基于SERF原子自旋效应的惯性测量装置;(3)基于结构限域介质材料与内嵌原子自旋操控的惯性测量装置
项目负责人房建成院士汇报了项目整体情况。该项目自2013年立项以来,3家前沿理论研究单位与3家仪器技术研究单位联合攻关,通过光学、量子力学、材料学、计算物理以及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交叉,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仪器研制任务。相关成果在Applied Physics Reviews等期刊发表。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在内的多家单位应用该仪器提供的超高灵敏磁场测量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科学研究。项目研制过程中培养了一批的仪器研制人才,为我国在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和设备的研制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并有望在惯性制导与控制、颠覆科学发现和脑科学等应用领域提供科学仪器支撑。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全面完成计划,研究工作取得突出成果,同意通过验收。陆建华副主任在验收总结会致辞,对项目组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进一步做好仪器的开放与共享工作,使科学仪器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国家重大仪器“超高灵敏磁场装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以科学目标为导向,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全面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
-
- 重大科研仪器“新一代时间频率系统”在西安通过专家组验收
- 项目组在研制和应用中先后发表期刊论文111篇,申请和获发明专利授权44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掌握的部分技术和研发的部分设备已在国家重要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顺利通过专家组工艺验收
- 8月中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通过了专家组的工艺验收。
-
- 专家组顺利验收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高标“电能表标准装置”
- 安徽省计量院高标“电能表标准装置”各项指标均达到检测标准。
-
- 《医用内窥镜系统校准装置研制》等两项科研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
- 近期,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医用内窥镜系统校准装置研制》和《基于计量业务系统的客户服务app系统开发》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
- “国家智能控制系统制造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通过专家组验收
- 智能控制系统是在制造业中实现传感、传输、控制、执行等功能的核心装置,是支撑制造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产业领域。
-
- “石墨烯改性锦纶复合纤维定性定量分析”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 项目采用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熔点法、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法、差式扫描量热法、拉曼光谱法等多种定性方法.
-
- 安徽省计量院“公斤组砝码自动检定装置”通过专家组验收
- 砝码组进行质量计量,必须有一套质量不同又能组成任何量值的砝码,这套砝码叫砝码组。砝码组合是以最小个数的砝码能组成任何量值为原则。
-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多功能固态量子存储器”在合肥通过验收
- 仪器技术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任务书要求;项目科研及财务管理制度较健全,会计核算基本规范,项目资金支出基本合理。
-
- 由江苏省承担开发的两项重大科学仪器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 纳米图形化直写与成像检测仪器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由苏大维格联合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6家单位共同完成。
-
- 引伸计与轮胎压力表检定装置新建计量标准顺利通过验收
- 安徽省计量院申报的引伸计检定装置、轮胎压力表标准装置两项新建计量标准顺利通过现场考评。
-
- 专家组顺利验收“高光谱红外一致性传递定标技术”项目
- 该技术体系为我国高光谱红外遥感成像技术定量化应用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
- 中强磁场标准装置完成验收 支持4支磁场探头同时检测
- 随着环境磁场测量方面的业务需求日益增大,特斯拉计、磁强计广泛应用在永磁体的表面磁场测量,在科研、电子制造、机械等领域均有用途。
-
- 国家空气净化产品及气体检测仪器通过国家市监总局验收
- 国家空气净化产品及气体检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于2015年6月获批筹建,是国内首个洁净产品和气体检测领域的国家级质检中心。
-
- 安徽计量院“逆反射测量仪检定装置”通过专家组审评会
- 安徽省计量院申请的“逆反射测量仪检定装置”通过了考核。
-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