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可能是“龟类” 宿主到底有几种分类呢?
中间宿主承担着把自然宿主的病毒向人类身体细胞转移的作用,只有找到病毒的中间宿主,才是杜绝和预防病毒再次来袭的关键。在2003年SARS暴发的时候,之所以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就是因为找到了中间宿主果子狸。禁止与果子狸的密切接触,才算是真正断了源头。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采用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和宿主ACE2受体的组成和差异,预测ARS-CoV-2的潜在中间宿主。重点是比较SARS CoV-2与SARS-CoV、蝙蝠SARS样CoV和其他冠状病毒之间的刺突序列。这有助于进行进化分析,并寻找可能的病毒库。
此外,对ACE2结构和结合基序比对的分析,有助于提供线索来区分潜在宿主。该研究发现龟类(西部锦龟、绿海龟、中华鳖)亦可能是将SARS-CoV-2传播给人类的潜在中间宿主,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确认。与非法交易的穿山甲相比,市场上的龟类更普遍受欢迎。
刺突是病毒包膜的糖蛋白。有些病毒除了具有包膜外,还有包膜突起。病毒包膜突起的化学本质大多为糖蛋白,其功能各不相同。有的是病毒粒子的吸附蛋白.与病毒的吸附有关;有的是病毒的融合蛋白,它可以促进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与病毒的侵入有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新冠病毒是怎么来的,目前还是不清楚,中间宿主我不相信只有穿山甲,应该还有别的。
目前发现的新冠病毒宿主:
中间宿主:可能是蛇、穿山甲、龟类;自然宿主:Z有可能是中华菊头蝠
所以,再三强调:拒绝野味!拒绝野味!拒绝野味!
“宿主”有多少分类?又和寄生物有什么关系呢?
宿主
也称为寄主,是指为寄生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寄生生物通过寄居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从而获得营养,寄生生物往往损害宿主,使生病甚至死亡。宿主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病原体的损害,而且主动产生抵制、中和外来侵袭的能力。如果宿主的抵抗力较强,病原体就难以侵入或侵入后迅速被排除或消灭。
宿主是能给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场所的生物。包括人和动物。一些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只感染人,而有些病原体可能有许多宿主,如狂犬病病毒可寄生在狗、狼、猫等动物体内。宿主排出病原体的方式可有多种。常见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血液(吸血昆虫叮咬)。其排出途径决定于侵入门户、病原体的特异性定位和可能的传播条件。
自然宿主
为病原体提供长期稳定寄生环境的生物,包括营养和生物上的保护,但自身不会因病原体的感染而致病。
中间宿主
寄生虫的幼虫和成虫,其寄主不是同一个种时,则幼虫的寄主称为中间宿主或中间寄主。有些寄生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两种以上的不同的中间宿主,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寄生虫的发育阶段的推移,前一个所寄生的动物称为中间宿主(first intermediatehost),后一阶段所寄生的动物称为第二中间宿主等等。这类宿主也可为寄生物提供营养和保护,不过寄生物不能在中间宿主体内成长为成虫,寄生物透过中间宿主为媒介,将自己送到宿主。
异常中间宿主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寄生生物的幼虫会直接进入宿主,这个宿主便成为一个“异常中间宿主”。例如猪肉绦虫在某些情况下将人变成其异常中间宿主。
宿主
是指寄生生物的成虫或者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物种。这类宿主通常为寄生物提供长期稳定的寄生环境,包括营养和生物上的保护。
宿主和寄生物的关系
由于寄生生物需要完全地依赖宿主提供营养和生存环境,对于寄生物来说,Z理想的宿主和寄生物的关系是,宿主能够为寄生物长期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的同时,其自身的营养不会被寄生物大量地吸取掉。但往往在寄生物的生长周期内,寄生物在宿主体内不断繁殖,大量的寄生物渐渐增加吸取宿主的营养,令宿主的体能减弱,宿主会出现长期的营养不良,Z严重会导致宿主死亡。宿主的死亡会使寄生生物无法吸取宿主的营养,也会令寄生生物因为缺乏营养而相继死亡。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可能是“龟类” 宿主到底有几种分类呢?
-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新冠病毒是怎么来的,目前还是不清楚,中间宿主我不相信只有穿山甲,应该还有别的。
-
- 广西启动“”高通量测序探索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科技攻关专项
- 为查找病毒源头,广西科技厅启动:“基于高通量测序探索新型冠状病毒中间宿主的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病毒感染能力和传播风险研究。
-
-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又找到了新的中间宿主:水貂
- 近日,有研究称,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两个潜在宿主,其中水貂可能为中间宿主。
-
- 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 华南农业大学在官网上发文: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这一最新发现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
- 类器官技术:赋能新冠病毒研究
- 类器官技术:赋能新冠病毒研究
-
- 上新 | 热稳定、低宿主残留的RNase HII来咯!
- 适用于rhPCR、LAMP、冈崎片段 RNA 部分的降解等
-
- 直播预告 | 肠道类器官在菌群-宿主互作研究中的应用
- 郑啸,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内源性活性小分子的代谢调控与肠脑互作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
- 直播回顾|病毒 – 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与挑战网络研讨会(内含离心机活动获奖名单)
- 11 月 2 日 14 点,Eppendorf 携手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带来了以【病毒 – 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与挑战】为主题的直播研讨会
-
- 护航全流程!宿主核酸残留去除与检测完整方案
- 让实验后顾无忧!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